现代社会的人们不仅仅要窝在家里,还需要走出家门,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所以能够把握人心,看懂他人的心思,从而有针对性地交谈,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掌握了心理方面的说话技巧和智慧,再谙熟一些社交言辞,就能令自己在社交场上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学会说符合对方身份的话
塞万提斯有句名言:“说话不考虑对象,等于射击没有瞄准。”交谈也一样,我们一定要了解对方的个性、身份、地位、能力、人缘等,然后投其所好、避其所忌,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而在社交中,如果不知道对方的详细信息,就要学会按对方的身份地位说话。
实战案例:看人说话
如果遇到“油滑”的对象,就用“油滑”的方式来对待他。下面的例子就是,销售代表小林和客户王老板沟通渠道奖励的事情。
小林:“您老最近忙什么呢?好久不见,也不给我电话。”
王老板:“你小子怎么不给我电话?我整天帮你卖货,我是为你打工,你要知道。你很滋润,和老婆享福,也不关心我们打工者的死活。嘿!”
小林:“谈正经的,我们公司最近要做一个渠道奖励。”
王老板:“快点,有话快说,我这里忙。”
小林:“别急,是这样的……”
如果遇到严肃的对象,我们应用正常礼仪来对待他。
小林:“王总,您好。我是小林。”
王老板:“你好,最近忙吗?很久不见,最近有什么新政策?”
小林:“公司最近出台了一个渠道奖励计划,要和您谈谈。”
王老板:“还要你多关照呀,具体怎么操作呢?”
小林:“是这样的……”
一千个人有着一千种不同的性格,因此面对不同性格的人要对每个人作具体分析,看人说话。看人说话的技巧是在交际场中取得胜利的不二法宝。
技巧点拨:
1.称呼对方有讲究
有些人更喜欢别人称呼他的职位如“王经理”“李总”等,往往是因为他们刚升上职位时间不长,对于职位称呼还比较虚荣。有些人喜欢初次见面者称呼他们“先生”,如果记得他们的姓氏,叫一声“章先生”“赵小姐”,对方会更高兴,往往是因为对方的地位较高,已经不在乎职位为自己带来的荣耀。称呼文艺界的前辈不妨用“某老”,显得更加尊敬对方。社交场合,除了非常熟悉的朋友外,最好不要称呼名字。
2.注意自己和对方的地位
虽然身份不同不会妨碍人际交流,但如果不分对象、不看身份,都用一样的口气说话,无疑是幼稚无知的。对于地位比自己高的尊者,如上司、某行业的前辈、比自己更有名气者、德高望重的长辈、为人师者等,虽然不必逢迎谄媚,但在言谈举止方面一定要表现得更尊重对方一些,多用一些谦辞、敬辞和雅语。
对于地位比自己低者,说话越随和风趣亲切越好。在一次座谈会上,某着名语言学家、学会负责人首先讲话。他说:“先让我这个老猴来耍一耍,然后你们中猴、小猴再耍。我这个老猴肯定耍不过你们中小猴,不过总要带个头吧!”
这位报告人是个德高望重的语言学家,到会的中青年同志对他都很敬仰,但比较拘束。他以自嘲的方式来个“庄谐杂出,四座皆春”,一下子解除了大家的拘束感,会场的气氛被调节得很好。
3.注意对方的职业
对方是商人还是艺术家?是中层管理者还是高层决策人?对方的职业和社会角色不仅影响他对语言的接受能力,还直接决定你对话题的选择,对表达方式的选择。是拉家常还是请教专业问题?是聊社会热点还是品评热门作品?我们应根据对象的不同职业选不同的方式,说不同的话题。
在社交生活中,我们说的话应当符合特定身份的要求,从称谓到措词组句,从语气到表达方式都要不失身份、愉悦得体。此外,与人说话时还要分得清什么时候适宜多说,什么时候少说为宜。如果不分主次,谈笑风生、海阔天空,则会招致对方的厌恶。
口才点睛
挖掘共同话题,加深彼此好感
与人交往就像听收音机,只有进入和对方相应的频段,才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和喜欢,才能进入对方的“范围”即“人脉网”,交流和沟通时才会更加顺畅。
实战案例:投其所好寻找共同话题
一家设计公司打算聘请本市着名的设计师来做大型园林项目的设计顾问,但是这位老设计师性情孤傲,公司派人几次登门拜访都碰了钉子回来。最后,只好让本公司最擅长交际的公关助理白小姐前去老设计师的家里请他出山。
白小姐通过其他人得知,老先生在丹青方面情有独钟,于是就花了半个月的时间苦读了几本中国美术史方面的书籍。白小姐来到老设计师家里,老先生对她并没有任何欢迎的意思,只是出于礼节没有下逐客令。白小姐对此并不介意,装作漫不经心地来到老先生的书桌前,欣赏起了他刚刚画完的一幅山水画,一边欣赏一边不住地赞叹说:“老先生的这幅画,气韵生动,清润文雅,平和怡然,真是一幅不可多得的作品啊!”一旁的老先生听了,顿时有了一种遇见知音的感觉,脸色也缓和了下来。
白小姐趁热打铁又说:“老先生,您这是在学习明代着名画家董其昌的绘画风格吧?”老先生一听,觉得白小姐是绘画方面的内行,态度很快地就转变过来,兴致勃勃地和白小姐谈论起了吴门四才子和松江画派的话题,白小姐认真地听着,并时不时地讲述对明代各绘画流派的看法。两个人的兴致越来越浓,距离也越来越近。最终,老先生在愉悦的心情之中爽朗地答应了白小姐,出任该公司的设计顾问。
怎样进入对方的“频段”呢?关键是要和对方“同步”,找到你们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和对方达到一种情感上的“共鸣”,让对方愿意听你的话,才能加深彼此间的好感。这就要求话题选得好,好话题可使人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之感;话题处理得不好,便会导致四目相对、局促无言。那么,怎样挖掘共同的话题呢?
技巧点拨:
1.话题要自己了解
对于自己不太熟悉的话题,比如书法,即使看出对方非常感兴趣、很精通,最好也不要聊。否则一直听对方在旁边向一个一窍不通的人夸夸其谈,而一言不发,也是一件累人的事。有来有往才叫沟通,沟通的好,关系才能更进一步。如果对方向你提出一些问题,而无法回答或应对,对方则很可能识破你的“讨好谄媚”,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对方可能从此再不和你深交,或从内心远离你,就更得不偿失了。
2.对方对话题感兴趣
寻找对方感兴趣的话题的最大困难就在于不了解对方。同他人交谈时,最好先尽快熟悉对方,消除陌生感。在短时间里,通过敏锐观察初步了解对方:他的发型、服饰、领带、烟盒、打火机,他随身带的提包,他说话时的声调及他的眼神等,都可以给你提供了解的线索。如果在对方的房间里,就会有更多了解的依据:墙上挂的画、橱子里放的摆设、台板下的照片、书橱里的书等,这一切都会自然地向你袒露关于主人的情趣、爱好和修养。
通过观察怎样找到能够让人相见恨晚的话题呢?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首先选择众人关心的热点事件为话题,这类话题是每个人想谈、爱谈、又能谈的,人人有话,自然就能说个不停了,以至引起许多人的议论和发言。在这些发言中,悄悄关注对方的表现和思想理念。
(2)巧妙地借用此时此地某人的某些材料为题,借此引发交谈。有人善于借助对方的姓名、籍贯、年龄、服饰、居室等,即兴引出话题,此法关键要灵活自然、就地取材,思维一定要敏捷,能达到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进一步试探对方的兴趣,而自己熟知领域的话题。
(3)问对方的兴趣,循趣发问,更能顺利地进入话题。每个人都有几种平时喜欢的娱乐方式或兴趣爱好,寻找和自己有交集的兴趣话题,切磋一番或者谈谈其中的情绪,适时地问问对方平时怎样消遣、怎样提高,就可以在交流中加深感情。也可以先谈谈你自己的兴趣爱好,来个抛砖引玉,然后在彼此的兴趣爱好里寻求共鸣点,以此增加了解和深化感情。
(4)在缩短距离上下功夫,力求在短时间内了解得多些,缩短彼此的距离,让感情融洽起来。尽量了解对方的想法,所谓“志同道合”才能谈得投机,最终才能结交为好友。从这方面考虑,最好围绕对方的事业或者对某些现象的看法来谈论,抓取这种话题,容易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品德智慧、为人处世等方面的水平和品位。比如问对方,“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我很难理解你的工作,和我说说好吗?”从对方的谈论中就可以看出对方是否热爱他的本职,是否热爱生活,是对生活、工作的见解浅薄还是深刻,更有利于自己决定是否和对方继续交往。
俗话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并不是讽刺一个人处世圆滑,而是对善于在人际间游走的人的智慧的肯定。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投其所好、知其所喜,说对方想听的话才能达到我们说话的目的。如果能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迎合了他人的兴趣,获得好人缘就是很容易的事了。
口才点睛
说点自己的小缺点,让人感到更亲切
现代社会,社交频繁而必要,社交场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但是没有任何人会喜欢强到足以使自己感到卑微和价值受损的对象,也没有人会喜欢时时刻刻衬托出自己无能和低劣的对象。一个超凡的人总是给人感觉不安全、不真实,人们对这样的对象不是真正地接纳和喜欢,而是有距离地敬而远之。
实战案例:小缺点使你更易亲近
社会心理学家埃利奥特阿伦森发现:人们更容易喜欢才能出众而有小缺点的人。所以,美国总统奥巴马常常在电视上被太太和女儿嘲笑不精通家务,常犯些小错误,这并没有影响他的总统形象,反而被更多的选民喜爱;爱因斯坦在自己寿宴上扮“鬼脸”,却让人感到他平凡顽皮而亲切的一面,让人感觉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令人亲近的。
因此,如果你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强人”或“成功人士”,你在社交场合应该表现地更加亲切一点,或者“有缺点”一点。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张扬的或者任性的或者有点小轻浮、小傲慢的明星更容易被人们喜欢,更容易红。怎样表现自己“白璧微瑕”式的亲切呢?
技巧点拨:
1.说点自己曾经做过的糗事、犯过的傻
再优秀的人,年轻时也犯过错误,甚至做过各种出糗的事,如果你是一个被人崇拜的“一姐”,把自己的糗事拿出来晒一晒,往往显得更平易近人。不过,这种糗事要筛选一下,不要真正影响到你的形象。某“成功人士”曾经在一次同学聚会上说,“你不要看我现在精明能干,我刚入职那会儿可傻了。记得一次我犯了错误,在那儿狡辩,领导气急了,说我‘这么说我不应该罚你,还应该奖励你?’当时我顺杆就爬上去了‘我本来想请两天假,您也别奖我了,能不能带薪啊?’当时把老板气得都乐了,哭笑不得地把我们都赶出去了。”使他身上“成功人士”的光芒淡了,同学们待他也亲近起来。
2.表现出自己的各种犹豫和为难
人们常常看到成功的荣耀,看不到成功背后的为难和犹豫,有时候,不妨把这种为难揭出来,或许会得到人们的理解和喜爱。“其实我当时也挺犹豫的,继续吧,遇到了‘瓶颈’,改变思路吧,也许形势会更糟糕,当时也是左右为难,恨不得把头发都拔光,幸好妈妈打电话过来支持我说:‘犯什么愁,最坏回家跟妈妈种菜,妈妈养你。’后来才撑过来,其实这一路不知有多少风雨,我也很难的。”这种诉苦式的话,也能迅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人产生亲切感。
3.表现出生活中的各种烦恼,或自己的小缺点
向对方诉说自己生活中的各种“小烦恼”,更能把你降格为一个“邻家伙伴”式的普通人,消除作为优秀人士与别人间的距离感和生疏感。
总之,多说一些自己的小缺点,反而能降低普通人的心理压力,缩小了和平庸者的心理距离,保护了他人的自尊,反而能得到更多人的喜爱。当然,前提是你一定是一个优秀出众的人,否则越说自己的小缺陷,越容易得到嘲笑和轻视。
口才点睛
善用“软话”激起对方的保护欲
同情弱者、保护弱者是人尤其是强大的人的天性,想要把强大的对手说服,获得对方的帮助,不妨争取对方的同情,激起对方的保护欲,这样就可以以弱胜强、以情乞怜,获得帮助。所有的人都有柔弱、脆弱的一面,关键时刻不妨用展示自己的柔弱来博取对方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