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山寨”,一个在2008年火遍全中国的概念,从山寨手机开始,演变成一场蔓延全国的山寨运动,不论是具体的实物产品,还是虚拟的文化产品,都迎来了一场山寨模仿秀,除了山寨手机之外,有山寨电影、山寨服装、山寨春晚等,最不可思议的是,竟然出现了山寨明星。山寨现象的出现,不但为大众提供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更可以让大家在这个经济危机的年份,有一丝丝的笑意。
在研究山寨现象之前,老实说,对于山寨,本来的印象并不好。但是,武汉大学出版社龙光桂编辑的约稿,却让我放下自己原来的预想,认真地去了解山寨现象的起源,思考山寨现象全面兴起的内在逻辑。
笔者渐渐发现,山寨现象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一种必然,山寨现象古已有之,今天很多人心目中的品牌企业,如微软、三星、丰田、联想等,都曾经走过一段不短的山寨之路。但是到了今天,也只有到了今天,在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今天,山寨现象才有机会得到更大的传扬。山寨现象,表面上是因为采取了山寨手段。之所以说一种事物是山寨,是因为有一个参照的非山寨的存在,山寨是对非山寨的一种抄袭、模仿、学习,然后才是一种创新,这个顺序不能违反。没有抄袭和模仿,不成其为山寨,而没有学习和创新,则不能突破自己,永远只能是山寨。
资源少、力量弱的企业和个人,为了摆脱自己的命运,在法律许可的前提下,采取一切手段,要为自己在激烈甚至惨烈的竞争中赢得胜利,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谁能说这种行为不对?山寨,不过是弱势群体所采取的一种手段而已。弱势群体在自己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充分利用顺势、借势、造势等方法,改变自己的处境,这就是山寨。当然,因为它的威力,已经被更多的弱势企业和个人采用,但是,不论是被多少人采用,山寨依旧还是一种弱势群体的合法奋争的有效手段,而不是如一些“大人先生们”所视为的洪水猛兽。
山寨现象,从内在分析是一种山寨精神。这种精神,是一种奋斗的精神,是一种不屈的精神,是一种求变的精神,是一种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驱使下,那些弱势的群体不甘于平淡的命运,要力争上游,向自己底层的命运告别。这种精神,只要它没有损害别人的利益,只要采取的是市场接受的方式,就不该受到否定和压抑。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阿玛蒂亚·森曾经写过一本书——《以自由看待发展》。在该书中,作者认为,人的实质自由是发展的最终目的和重要手段,发展是涉及经济、政治、社会、价值观念等众多方面的一个综合过程,它意味着消除贫困、人身束缚、各种歧视压迫、缺乏法治权利和社会保障的状况,从而提高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的能力。
对比来看,山寨,正是弱势群体的发展之道,是弱势群体提高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的能力的过程。对于山寨,我们不但不应该打击,甚至更应该膜拜。虽然说,山寨的过程中,会有一些不好的事物出现,但是,如果我们眼睛只盯着那些负面影响,而看不见更多的正面效果,进而对山寨禁止或者取缔,那不就是因噎废食吗?!可是,谁又会因为孩子在学习吃饭的时候哽住了,而取消他吃饭的机会和权利呢?!
在本书快要完稿的时候,恰逢每年一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人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两会上,涉及各个领域的提案不断被提出,而“山寨现象”,也为代表们所关注,甚至曾经的知名女主持倪萍坚决反对山寨,而且有传言说她提出要对山寨现象“立法封杀”,引起舆论的一片哗然。
笔者听到这个新闻,起始愕然,随之莞尔,想起了一句古诗:“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所谓“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事物的发展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和逆转的,如果无视这个规律,一切都只能是徒然。
钟殿舟
2009.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