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是国际公认的蓝色巨人,我用“巨人”命名公司,就是要做中国的IBM,东方的巨人。
巨人公司像是赤膊上阵,一招一式全不同于传统套路,而更使对手退避三分的是他那‘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
巨人公司的目标,是要在两三年内全面赶超四通,成为中国最大的计算机公司。要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中国最大的企业,最终成为世界巨型企业——东方的IBM!
——摘自《1992年7月后珠海巨人集团公司内刊<巨人报>》
背景分析
熊彼特说,企业家精神是一种无法掩饰特质。即便在普通得不为人关注的时候,企业家的某些特质还是“青山遮不住”。
1984年,史玉柱于浙江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以学业成绩看,他并不突出,甚至略显平庸。史玉柱后来回忆说:“那时候长江以南的,成绩好的人并不想上清华、北大,都去上了浙大。所以,我们那个班里聪明人太多,学习好的也太多了”。
成绩徘徊在中等,动力不足。史玉柱还是做了一件与“个性”契合的事情:从浙大跑步去18里外的灵隐寺,一跑就是四年。
毕业后,史玉柱被分配到安徽省统计局农村抽样调查队,相比留校搞科研,这个工作无法让他满意:“这挺荒唐。数学不是加减乘除,数学系主要是逻辑,是大脑体操。”
不久,史玉柱前往西安统计学院进修,学习计算机抽样调查方法。美国教授计算机的精彩演示,让他第一次意识道了计算机的重要。于是他说服领导,南下广州,花5万块钱扛回了一台IBM电脑。在史玉柱的创业过程中,IBM让人印象深刻,这是他的所有创业梦的灵魂载体。
史玉柱用IBM电脑编写数据统计程序,在应用中反映很好。IBM电脑激发了史玉柱的创业灵感。“我是从原单位统计局看出这个市场需求的。当时每个单位都花2万元购置一台四通打字机,同时也购置电脑。大多数情况下,电脑总是被放在一旁不用。我就想编一套软件,取代四通打字机,直接用电脑打字。”
在深圳大学读研究生后,27岁的史玉柱就再也无法安静下来。从深圳大学毕业后,史玉柱辞职,决心开发M-6401桌面文字系统。这个软件压缩成一种卡,可以装进电脑主机里,“汉卡”一词由此而来。1990年初,史玉柱“潜”回深圳大学,靠蹭机房,加班加点、昏天黑地的编程序,调试,改造升级出功能更强大的M-6402。接着他联合另外三个伙伴钱宇、姜巨满、蔡玮,用他带来的4000元钱,承包了深圳大学科技工贸公司电脑服务部。深圳业务的扩张,很快让史玉柱意识到,他需要一家自己的公司,而且这个公司应该和IBM有关。
IBM“蓝色巨人”是中国影响最大、销售市场最广的电脑品牌。企图在每一台电脑上都加入汉卡的史玉柱,毫不犹豫地在“汉卡”的标签上显示出标配的巨人广告。在普通人看来,巨人汉卡似乎是IBM中国通用标准配置产品。
1991年4月,基于珠海当时更好的商业环境,史玉柱在珠海注册了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他想把公司注册在深圳,但是深圳工商局不给注册“巨人”这两个字,因为这可能有侵权的嫌疑。
新公司的全名是“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注册资金200万,员工15人,和史玉柱一样年轻。史玉柱这样解释公司的名字:“IBM是国际公认的蓝色巨人,我用‘巨人’命名公司,就是要做中国的IBM,东方的巨人。”虽然公司注册在珠海,但直到1992年7月之前,公司事实上的总部仍然在深圳。
在巨人公司的内刊上,一遍遍的向员工们宣布自己的目标——“超越四通,东方巨人”。史玉柱的团队也在惊人的扩张。11月,巨人公司的员工增加100%,达到30人,M-6403的净利润达到了1000万元。
1992年7月,史玉柱把巨人公司迁往珠海。两个月后,“巨人新技术公司”迅速升格为“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公司”,史玉柱出任总裁,巨人集团下设8个分公司,员工发展到100人,成为仅次于四通的全国第二大民办高科技企业。巨人甚至成为了珠海经济特区的城市品牌。二十多年后,人们提到珠海,仍然立刻想到史玉柱和巨人。
12月底,巨人集团主推的M-6403汉卡年销售量达到2.8万套,销售产值共1.6亿元,净利润3500万元。这一年,巨人集团营收整整扩大了五倍。
1992年,史玉柱和巨人的企业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不管是他本人、公司员工还是整个社会,都把巨人看做一个高技术含量的科技企业。自上而下,作为媒体的宣传典型,人们相信它将成为“中国的IBM”。
1993年,巨人公司仅软件及手写电脑一项业务就创下了3.6亿元的收入。6月,在珠海市召开的“第二届科技进步特殊贡献重奖”大会上,史玉柱成为特等奖获奖者,奖品是黑色奥迪轿车、三室一厅的住宅和63万元人民币。那一年,他31岁。
拓展透析
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和奈特推崇熊彼特所指的“企业家精神”包括:建立私人王国;对胜利的热情;创造的喜悦;坚强的意志。这种精神,尤其体现为一个巨大的战略目标和为达到目标坚韧有力的执行力。
在中国下海创业的企业家中,单就成长速度和理想的距离而言,史玉柱的巨人无疑是最接近成功目标的。这与创业者的执著精神有关,史玉柱堪称这一时期最有激情、最接近硅谷的创新精神的人之一。
史玉柱的特点在于,他的战略目标要比同代人大得多,执行力强得多,对利润更敏感。方正集团,在计算机时代技术基础接近蓝色巨人,创业者王选不太看重激光照排的经济价值,强调技术的社会价值,使得方正始终无法走向企业化。联想柳传志、四通张近东和爱国者冯军,则是另一个极端,他们从代理和渠道起家,关注销售带来的十块和五块钱的利润。爱国者冯军,当时的绰号“冯五块”。这时期的多数经理人,都相信这句话:“没别的本事,玩儿命满足消费者。”
斯坦福商学院的企业家创新中心研究发现,硅谷创业的成功率通常也只有4%左右。大部分起初梦想成为诸如IBM、思科、惠普、微软、苹果之类的初出茅庐者,会在三年内烟消云散。最普遍的原因是他们稍微失败,就可能见异思迁而改行,或者跑得太慢,无法适应变化。
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创业者,并不一定有什么过人的天赋异禀,但一定应该是个充满希望的造梦者。这是因为,任何创业,都意味着风险和不确定性,没有理想和目标,缺乏创业的激情和想象力,坚持创业将是一件失败风险极高的事情。而对于企业和企业家来说,冒险的天性让他们更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