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074800000034

第34章 直觉的合理性和数学结构

在文章的最前面我们提到过,从直觉上说来,自然数的个数应该是正偶数的两倍,这里难道没有一点合理的因素在内吗?有时我们会听到数学家说:“几乎所有的自然数都不是素数。”如果按照一一对应的原则,素数和自然数是一样多的(第一个素数2对应1,第二个素数3对应2,第三个素数5对应3,……第n个素数对应n,……),这不矛盾吗?

数学并不依赖于直觉,但是尊重直觉,直觉中常常包含着合理的因素。受过数学训练的人对数学的直觉一般来说要比其他人更有合理性,数学大师能够用直觉把握住很深刻的数学理论,他们有时会说:“虽然我还没有一个严格证明,但是我知道它是对的。”数学大师的直觉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模仿的,但是我们的确可以改变对一些数学物体的想像方法,来改善自己的直觉,使得它更有合理性。

当我们谈到集合的大小,这里所谈论的集合应该是没有附加的数学结构的。当所比较的集合都是自然数的子集时,直觉往往会偷偷地把自然数的数学结构加在上面。什么是数学结构?让我们先从最一般的集合说起。当我们谈论集合时,我们只应该把它看做一个装着元素的大袋子,里面的元素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比如说自然数集合,我们应该想像那是一个装了标了号的球(或者其他什么)的大袋子,球和球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10并不一定非得在100的前面出现,如果你把口袋使劲抖抖,里面的球有些翻上来有些被压到底下去,但这并不改变这个集合——这仍然是自然数集合。

所谓的结构,就是在元素间增加联系,使得它们不能随便乱动。建筑工地上搭的脚手架就是一种结构,上面的钢管啊铁丝啊木板啊都不是随随便便堆在一起的,而是按照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修建完了一幢大楼后,工人们会把它们都拆下来再拿到另一个工地上去安装使用,虽然构成脚手架的元素——钢管铁丝木板还是原来的那些,但是脚手架却完全是另一个了,变化了的其实是结构。

数学结构也一样。比如说上面我们讲的序关系,就是元素之间的一种联系。我们可以很方便地验证自然数的大小满足我们前面所说的偏序关系的三个条件,而且每两个自然数之间都可以比较大小,所以在自然数集合上有一个全序关系,这个关系就给了自然数集合一个结构,就叫序结构。你可以把拥有全序结构的自然数集合仍旧想像成上面那个装了球的袋子,只是这时候那些球已经被从小到大串成了一串,不能随便乱跑了。平时我们想像自然数集合,可能会把它想成数轴上离原点越来越远的一串点,或者1、2、3、……这样从小到大的一列数,不知不觉地,我们已经把序结构想像进去了。当我们感到“正偶数的个数应该是自然数个数的一半,因为每隔一个数就有一个是偶数”,我们是在想像那条串成一串的球,偶数球得老老实实地和奇数球一个隔一个地串在一起,而不是杂乱无章放在袋里,后面这种情况是谈不上“每隔一个”的。

在考虑到自然数的序结构后,我们就可以给“自然数的个数是正偶数的个数的两倍”这种直觉一个合理的解释了。考虑小于100的正偶数,一共有49个,所以占小于100的自然数的49/99,接近1/2;如果把“小于100”改成“小于1000”,那么结果是499/999,更接近1/2了;把上面的100和1000换成越来越大的数字,我们会发现正偶数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接近1/2。这就提示我们可以采用这样一种关于自然数的子集的大小的定义:如果A是自然数的一个子集,令p(n)为A中小于n的元素的个数,我们称limn→∞p(n)/n(就是当n趋向无穷大时,p(n)/n的极限)为A相对于自然数集合的大小。在这个定义下,正偶数集合相对于自然数集合的大小就是1/2。按照这样的定义,素数集合相对于自然数集合的大小是0,这也就是所谓的“几乎所有的自然数都不是素数”。用上面这个方法还可以比较两个自然数集合的子集的相对大小,具体方法就由读者自己来思考了。

如果没有自然数序结构这个“背景”,我们就只能够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讨论集合的基数,那种“自然数的个数是正偶数的个数的两倍”的直觉只是一种错觉。比如说考虑下面平面图上,所有(2n,n)这样的点所组成的集合(其中n是自然数)。如果站在x轴的角度来看,我们发现每隔一列就有一个点,而列数显然和自然数一样多,所以点数就该和正偶数一样多;如果站在y轴的角度来看,我们发现每行都有一个点,而行数也和自然数一样多,所以点数就该和自然数一样多。按照集合基数的观点,自然数和正偶数一样多,上面这种情况完全不造成矛盾,但是“直觉”所给予的一会儿“一样多”一会儿“两倍”的印象,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最多得到“两倍的无穷大等于无穷大”这种我们按照一一对应原则早已熟知,而且解释得更好的观点)。

除了序结构外,还有其他的数学结构。法国著名的布尔巴基学派就认为数学基于三种母结构:序结构、代数结构和拓扑结构,各种数学结构可以混杂在一起得出不同的数学对象,比如说实数集上有比较大小的序结构,还有由算术运算(加和乘,减和除是它们的逆运算)定义的代数结构,以及由极限理论(它规定了某些点必须在另一些点的“附近”)定义的拓扑结构。布尔巴基学派试图用结构主义的观点来统一数学,出版了著名的《数学原理》。结构主义的观点大致来说,就是数学结构决定数学对象。两个分别定义在两个不同集合上的数学对象,如果它们的数学结构相同,那么即使集合中的元素很不相同,它们其实也是同一个数学对象。在数学中我们有时会碰到“同构”这个词,就是指在某种一一映射下,两个数学对象的数学结构相同。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中学里我们学过复数和它的几何表示法,知道每个复数都可以对应到直角坐标平面上的一个点,而复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都有各自的几何意义。在这里,一个复数是a+bi这样的一对数,还是平面上的一个点(a,b)并不是关键,尽管一对数和一个点是完全不同的两样东西,只要在实数对集合和平面点集上面由加法和乘法决定代数结构是相同的,它们都可称作是复数,是同一个数学对象。相反地,如果我们在平面上定义另一种乘法为(a1, b1)×(a2, b2)=((a1×a2, b1×b2),那么尽管平面上的点仍旧是那些,但是因为在上面所定义的数学结构变了,于是就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数学对象了。

像上面这样的例子中数学结构的相同当然很直观,而有一些此类问题则牵涉到极其深刻的数学理论,比如说著名的庞加莱猜想就是问,是否任意闭单连通3维流形都同胚于3维球,换句话说,是否给定了“闭单连通”这个条件,在3维流形上就只能有一种拓扑结构,也就是3维球的拓扑结构?另外,证明两个原来似乎没有关系的数学对象的数学结构其实是相同的,意义非常重大,这样的定理是连通两个数学领域的桥梁。这意味着这两个数学对象其实是同一种东西,对于其中一个数学对象成立的理论,可以立刻应用在另一个上面;以往用来研究一种数学对象的方法,就可以被用来研究另一类数学对象。本文开头说到英国数学家怀尔斯证明了费尔马大定理,他证明的其实是更一般的“谷山-志村猜想”。这个猜想就是此类意义重大的命题,它沟通了两个数学领域:椭圆曲线和模形式。它的证明被称为是“人类智慧的凯歌”。

最后举个搞笑的例子。网上有人发现了下面两张图片,左边是变形金刚的电影招贴,右边是蓝猫的广告,构成画面的元素不同,一个是机器人,一个是蓝猫和它的朋友,但是摆的“甫士”和画面结构却相同,也算是个不光彩的“同构”例子吧。

“一个平面上的点应该比一条直线上的点的个数多”这样的直觉也可以用附加的数学结构来解释合理性。当我们想像直线或平面上的点时,我们不但想像了那些点集,同时也在想像着这些点集构成的直线和平面,于是它们就再不是那些集合中散乱的点了,它们的排列非常有规律。换句话说,我们在点集上增加了决定直线和平面的数学结构。如果我们把直线和平面看作是实数域上的线性空间,我们就遇见了一些数学结构:首先我们需要一个实数域,上面有一个域的代数结构,其次我们在直线和平面的点集上定义了一个交换群的代数结构,最后在实数域和交换群上定义了称作“数乘”的代数结构,这个代数结构同域和交换群上的各种运算都兼容,这样我们最终得到了这个被称为“实数域上的线性空间”的代数结构。上面这一串话也许有点复杂,但是中心思想就是上面所说的结构主义的思想:数学对象是由各种数学结构混杂在一起(当然要合理地混杂在一起,上面所说的“兼容”就是这个意思)而得到的。一旦我们这样规定了线性空间的结构,我们就可以定义线性空间的维数,这时我们可以说,两维的线性空间(平面)在这种意义下要比一维的线性空间(直线)大。

从上面两个例子我们看到,当集合中的元素只是被看做一个没有任何数学结构的集合中散乱的元素时,我们只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集合的大小;而当丰富多彩的数学结构被加在集合上时,我们才有可能用更精细和更符合直觉的手段来定义不同的比较集合大小的方法。

同类推荐
  • 求知文库-生物与生态系统

    求知文库-生物与生态系统

    动物和植物差别很大,植物是固定生长,而动物是可以四处活动的;植物可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而动物不能制造养料,只能耗费养料;两者从细胞上分,植物细胞有壁,动物细胞没有壁;动物出现要比植物晚,因为动物是吃植物的,同时它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
  • 震撼世界的100个科学发现(上)

    震撼世界的100个科学发现(上)

    人类的历史,犹如一串华美的项链,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事件连接而成的。那一个个辉煌的瞬间,便是历史链条中璀灿的宝石与珍珠,它熠熠生辉,警示着后人。
  • 植物记ⅱ

    植物记ⅱ

    从关心人事,转到关心物事,是人生天地间的一个境界的转场。而身体力行地亲历植物,从身心开始这一转场,是“转型期”中国人把生活质量落到实处的方式之一。本书作者以科学人文随笔的形式,展现了自己从新疆到海南,对温带、寒温带和热带、亚热带植物的认知和爱……
  • 母亲河,别再流泪

    母亲河,别再流泪

    在我们的心中,母亲河是完美的,它清澈见底,河底鱼虾不计其数,它惊涛澎湃,一往无前,过流之处,无不给两岸人民带来无尽的福音,她是那么神圣,是那么美丽丰饶……可现实是:靠着河岸的居民却要去买水饮用,渔民已无鱼虾可捞,污染的河流臭气四溢……听起来让人恐怖、愤怒,面对这些现象,我们该怎么办?怎么办?保护我们的河流,保护属于我们每个人家乡的母亲河,让母亲河两岸的人民在这里安居乐业,让人类与我们的母亲河和睦相处,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母亲河无私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如今却变得伤痕累累。
  • 沼气资源开发知识问答

    沼气资源开发知识问答

    本书介绍了沼气资源开发的基本知识。内容包括:什么是沼气?怎样选择沼气池建池材料?怎样修补沼气池沼气系统的开发。
热门推荐
  • 血眸传

    血眸传

    神秘血眸,人类始祖,诡异的宇宙深处,玄妙的原点大陆。孤儿天宇因发现神秘宇宙飞船,机缘巧合揭开了史前之秘,从此踏上了一条复仇之路,在不断的杀戮中,他在不断的成长,血眸也在一步步蜕变,最后究竟会变成什么?让我们拭目以待......
  • 闪婚老公,借个孕!

    闪婚老公,借个孕!

    孤女乔念被乔家收养,一跃成为千金小姐。外表光鲜亮丽,其实没爹疼,没娘爱。养母伪善,她一巴掌拍过去教她做人;妹妹恶毒,她惩治的她生活不能自理;养父在她身上榨取她的价值,乔念微微一笑,不好意思,这些钱都是我的,公司也是我的。所有人都觉得乔家养出了一个白眼狼,可是她却被帝都那个最尊贵的男人放在心尖上宠着。圈子里都觉得沈知行天之骄子,就是眼神不太好,娶了一个一无是处,还狐假虎威的老婆。直到某一天,乔念一身华服艳压第一名媛的气场,面不改色与股神共进晚餐,与知名音乐家一起演出……众人才发现,原本他们看不上的鱼目,其实是一颗蒙尘的珍珠。“沈先生,半年合约已经过了,我们是不是能离婚了?”乔念看着倚靠在沙发上的男人问。“离婚?谁说要离婚?”沈知行一脸茫然。看乔念把婚前协议拍在他面前,沈知行露出一个邪肆的笑容。“合约中间明明写了,最终解释权归甲方所有。我觉得我们过得挺好的,可以延期为一辈子。”乔念拿着放大镜看着比苍蝇腿大不了多少的一行字,感觉自己又被眼前这个男人算计了。
  • 九龙帝相

    九龙帝相

    在破灭中寻找希望,在沉寂中寻找勇气,在一片不安而祥和的夜中,寻找生的亮点……
  • 皆是命数

    皆是命数

    情出自愿,事过无悔;不负遇见,不谈亏欠;生不逢时,爱不逢人;所到之处,皆是命数
  • 都市修行记

    都市修行记

    一个世界杀手组织的杀手,偶然间回到华夏,一个个和自己有关的疑惑席卷而来,他的到来,使得,华夏武术界掀起一阵血雨腥风,杨武本书的猪脚看他如何面对席卷而来的疑惑,且看他如何让华夏武术界颤抖,
  • 来到武侠异界

    来到武侠异界

    徐南在家玩着游戏突然两眼发黑,醒来的时候自己却被人追到半死,就在这时候他遇到一个改变他一生的人,并且他似乎穿越进了他所玩的武侠游戏世界里(我是光头强,由于旧有的开头故事被很多人批评,然后自己也觉得确实很烂,所以光头强就修改了开头大约九章节的故事这九章节和旧有的情节完全不同但可以衔接之后的故事不过有个问题是标题改不了,没办法了…开头九章节的标题和内文不相关,还望各位大侠包涵,另外希望这次新的开头大家会喜欢些2019/3/7)
  • 恶鬼保镖

    恶鬼保镖

    一个被抛弃的人,能否重新振作起来。美女,金钱,权利一句话的事
  • 封神榜之妲己不想死

    封神榜之妲己不想死

    类型:古风,神妖,穿越。简介:女主梁子亭在重温《封神榜》(温碧霞版)电视剧时,忽然一阵天旋地转,梁子亭晕了过去。再醒来时,梁子亭已经躺在了一张古香古色的床上,周围挂着轻纱幔帐。什么?你说我叫妲己?不要啊,我不想死啊!!
  • 戏说上下五千年

    戏说上下五千年

    大禹治水、烽火戏诸侯、春秋N霸、战国四公子、玄武门之变、竹林七贤、康熙智擒鳌拜……这里有你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也有很多你没听过的冷门故事。最不可思议的是,每一个故事,你都将笑着读完!我们将沿着历史发展脉络,从中国第一个王朝讲起,以新颖的现代搞笑叙事手法,为你再现上下五千年,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 让你的能力出类拔萃

    让你的能力出类拔萃

    有时候,你对家人、对朋友,觉得有许多话不得不说,可是说了,反而把感情伤害了,反而把事情弄糟了。于是你就引用一句中国古话,替自己解释,说什么“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其实,有时候良药未必苦口,忠言也未必逆耳。把良药弄成苦口,以致病人怕吃,这是医学不发达的现象;把忠言弄得逆耳,以致别人不能接受,这是说话的人对口才不加研究的结果。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我们并不是不愿听别人的批评,也不是不能接受批评,有时,我们还真希望有人来指点指点,或者是请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