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就曾断言: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进程最深刻的两件事情,一是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二是中国的城市化运动。前者已经得到证实,即时、无界的互联网,在0与1的转换之间早就把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而后者正在实践中日趋印证,中国的高密度城市化进程,以惊心动魄的爆发力和不可遏止之势迅速发展。据统计,中国现在每年新建房屋面积占全世界的一半,由此也引发了城市化与房价的大规模讨论。
这不,有位专家抛出石破天惊的骇人预测:“城市化将带来的是革命性社会变革,在未来20年的城市化中,北京、上海两大超级都市5亿人的生活方式将发生彻底改变;以2010年1月1日的价格为基准,5年内至少翻一倍,北京、上海的房价很可能会突破30万元/平方米!”当然了,30万元/平方米,指的绝不可能是普通住宅的价格,应该是最高房价,如今上海的汤臣一品突破12万元/平方米,北京的银泰中心突破10万元/平方米。即便如此,5年之内涨幅达到三倍,恐怕也有点像痴人说梦。
城市化或城镇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阶段,这也确实是推动房价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说来奇怪,农耕民族和世代定居的中国人,反而成了世界上异地置业最多的人。
鉴于城市的土地和房产由于相对和绝对的稀缺性而成为商品,那么从长期走势来看,房价的合理上涨已成定局。但是,注定上涨绝不等同于短期的骤然狂飙,房价的涨幅也必然由各种因素综合决定。
改革开放32年来,中国成为世界城镇人口增长率最快的国家之一。但作为中等偏下收入的国家,城市化率截止到2008年底为4568%,城镇人口为607亿人,比解放初期提高了35个百分点,年均增长095个百分点,形成建制城市655座,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118座,超大城市39座。现在世界城市化的平均水平已达到49%,这也就意味着,按照正常的发展节奏,在两年之后,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按照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要求,到2020年GDP要比2000年翻两番,由此可以预见中国城市化率至少要达到60%。
数字是喜人的,但我们并不是为城市化而城市化,而是由中国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决定的,是对二元结构转换的积极探索。或者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至少还要延续十年,每年约有900万人移居城市,这将使已经十分拥挤的大城市平添更多的住房需求。可是,我们的社会当真做好迎接城市化的准备了吗?我们的心理如何才能承受30万元/平方米的重压呢?
从世界的角度来看,城市化就是让进入城市生活的人变成城市居民,可现实并非如此。眼下进城务工人员无法融入城市,事实上这个庞大的群体对住房的质量和稳定性要求不高;而代表着中国未来的高校毕业生,绝大部分都选择了蜗居都市的生活。在城市大兴土木,楼价日益飙升的时候,又有哪些房子真正是为他们建造的?如果不参考他们的利益,一味将房价哄抬成天价,那又何必打着城市化的旌旗?“城市化是夹杂着些许混乱和无序的美丽馅饼,我们要为城市化付出多大代价,取决于我们的社会观念和机制能多大程度上顺应时代。”(童大焕语)而且高密度城市社会的到来跟自然资源短缺、城乡发展不均衡高度相关,有大学教授感慨:“一亩北京四环内建成的商品房的地价,等于171万亩小麦的地价,城乡差别原来就是这么弄出来的。”温总理提出的解决城乡建设用地要“统筹兼顾”的说法,包括要解决由农村进入城市需要解决住房人员的居住条件问题。现在“空心村”现象严重,原因就是村子里80%的人已经进入城市,导致大量建设用地闲置;而他们进城后要买房或租房,又多占了一块地。所以城市发展用地的解决之道应在于如何盘活农村建设用地。
国土资源部明确表示,虽然中国的土地稀缺,但给市民们盖房子的土地还是有的。仅以北京为例,2010年计划供应的住宅用地不少于2500公顷,可建成房屋的规划建筑面积在3000万平方米以上,保障性住房面积更是占到50%以上,而未来三年的上市土地储备更将达到4500公顷。
2008年9月,世界性金融危机爆发后,为稳定房地产业发展,国家迅速推出了重量级“救市”政策:首付比例降至三成以下,按揭利率七折优惠,新房办证半税优惠,二手房交易半税优惠,并鼓励银行为房地产开发及住房按揭放贷。因为这是我们保障工业化与城市化顺利推进的客观需要。但是,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被压抑的刚性需求得到了释放,房价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又回归到广大民众“看得见、摸不着”的地步。进入2010年,新的观望情绪正在累积,而此刻抛出“5年涨到30万元/平方米”的高调论断,未免有刻意为之的痕迹了。就北京和上海而言已经是高度城市化了,就算5年后的房价仍然维系现有水平,也足够让生活在其中的普通百姓不堪重负。那种“宁要大城一张床,不要小镇一座房”的偏执已然失去了现实的支撑,在80后的群体中,甚至出现了“逆城市化”的回归选择一一农夫,山泉,有点田。相比起高楼林立、车水马龙、霓虹闪烁、人心冷漠的大都市,哪里更宜居呢?城市化的宗旨就应该是造福于全国人民。那些个至今还没搞清楚这一基本原则的大大小小“专家”,还是洗洗睡吧……卖房等于卖国吗?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是炎黄子孙的光荣传统。在反抗外来侵略,推翻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进程中,无数仁人志士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或投死为国,舍生取义。这种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历经千百年的淬炼,已经成为我们民族强大、国家统一的精神力量。
如果有人突然提出一种“既凝聚了民族传统,又富有时代特征”的爱国主义,你是否会“虽千万人吾往矣”呢?别急着回答,请先掂量一下自己的家底儿再说。因为这项历史使命事关国计民生,所以异常的“惊心动魄”一一是……买房!没错,就是买房!
“在目前情况下,应该意识到,买房子就是爱国!作为我国经济增长较大原因的两大发动机之一,房地产发动机不能停,房地产崩盘老百姓更买不起房子……”2008年12月13日,在长沙阳光100财富大讲堂上,某教授郑重其事地抛出这一记“炸雷”!
教授口中的“当前”,正是金融危机肆虐全球的时候,中国要想实现逆市增长,需要扩大内需等一系列措施。而房地产行业是与国民经济高度关联的产业。2009年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布的一组数据表明,占GDP的66%和四分之一投资、与房地产直接相关的产业竟达到60个。单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现在买房确实是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一种直接有效的支持。
但是具体到老百姓,买不买房关键还是看买不买得起和实惠不实惠。实在搞不懂居住的需要或是投资需要,是如何跟爱国主义扯上了关系?
从购置的时效上来看,如果“现在”买房就是爱国,那过去买过的和将来要买的还算不算“民族英雄”了?
从购置的行为上考虑,买房就是爱国,那么卖房呢?是不是要以“卖国贼”的罪名拉出去枪毙呢?
再从购置的种类上分析,但凡消费都可以拉动内需,干嘛只说房子一个渠道?难道那些已经买金银首饰、月光宝盒的人都不够资格了?
最后说一下购置的能力,买房是需要大笔资金的,高处不胜寒的房价让绝大多数的普通百姓望而却步。难道教授口中的爱国主义,只接受“有钱出钱”,取缔“有力出力”吗?有道是卑微未敢忘忧国,拳拳赤子之心天日可表,谁给了你剥夺我们爱国的权利?
好在,好在广大人民群众对如此炒作伎俩早已司空见惯,一笑而过之余没有人真的去“为国捐躯”。但将是否买房上升到爱不爱国的高度,教授啊教授,您可算是古今第一人了吧!
有道是,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所有伟大的理论都势必有后来者予以行动上的实践一为了支持楼市拉动内需,2009年1月初,合肥市委书记亲自对当地房地产市场展开调研,并当场掏腰包买下一套80多平方米、总价24万元的高层住宅。同月12日,合肥市规划局局长更是在当地某电视台一档直播栏目中极力推销楼盘,并高喊“买房就是爱国”的口号。一顶硕大的“政治帽子”从天而降,给广大民众以“救亡图存”的革命启迪。
我们不是纪委机构,也懒得去搞什么官员的收入大揭秘,想必这二人的表演已经成功地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所要质疑并质问的是:地方的政府官员直接跳出来充当消费者与推销员究竟意欲何为?这些“爱国的先行者”们,除了贪图房地产业带来的养眼GDP数字,还有没有其他的猫腻?
进入2003年以来,房价的暴涨是有目共睹的,开发商的暴利也大白于天下。“其勃也兴焉,其亡也忽焉”,这规律同样适用于高房价!难道一定要现在高价买进,让开发商获暴利才能彰显出我们的爱国热忱?既然是为了促进房地产业的繁荣,那开发商们何不降降房价,让利于民,以彰显自己的“爱国”之情呢?
记得王石曾有一篇着名的博客《阿猫阿狗赚钱的时代》,里面谈了房价,谈了泡沫,可偏偏没提纳税。而事实上,这些在房地产领域赚得盆满钵满的“阿猫阿狗”,却往往都是纳税的“侏儒小丑”!2009年年底,北京市地税局公布了最新一期欠税公告,在35家被曝光的欠缴地方税款的企业中,涉及房地产及相关领域的企业多达29家,占到总数八成,其中不乏曾开发过炫特区的广厦京都置业及庄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知名开发商及城建、建工等“国字号选手”,欠税种类主要是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不知道专家和官员们是否把“爱国论”推销给“赚钱有诀窍,纳税靠边绕”的开发商?
俄国着名思想家恰达耶夫在1836年发表的《哲学书简》上写道:“请你们相信,我比你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更爱自己的国家……但是,我的爱国情感与有些人有所不同,我没有学会蒙着眼、低着头、闭着嘴地爱自己的祖国。我发现,一个人只有清晰地认识了自己的祖国,才能成为一个对祖国有益的人;我认为,盲目钟情者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我们首先要献身于真理的祖国。”
买房吧买房,让爱国主义旗帜高高飘扬,焕发新的时代光芒!原来,“语不惊人死不休”不仅可以形容文学创作上的严谨态度,更可以编织某些混淆视听,误国误民的混账逻辑!
房价成本是老婆的胸围?
2006年,某电视台邀请一位地产大亨做嘉宾,录制了一档“是否应该公开房屋成本”的节目,这位地产大亨这样谈房屋成本:“成本构成是指一个公共产品普遍的构成是什么,是一个平均值概念,那么成本是什么概念,成本是具体到某一个单体的时候实际发生的事,这两个完全不是一回事。什么叫实际发生呢?你老婆会告诉大家说她的胸有多大吗?”
我辈无缘亲临现场,所以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压力让这位赫赫有名的地产大亨口无遮拦,进行了一番“狗急跳墙”式的表演,将房地产业“很黄很暴利”的现状昭然于天下。
在开发商看来,“老婆”的CUP不适合广而告之,但对于购买了房屋的消费者而言,自己就该是“老婆”的“老公”了,红本为证,红毯为盟,“两口子”之间那总应该有个知情权吧?有道是“闺房之乐有比画眉更甚者”,何必还掖着藏着扭扭捏捏呢?再动点儿“龌龊”的心思,为什么国内外那么多明星艺人都恨不得满世界地汇报自己的三围呢?人家光明正大“有料”呗!
尽管开发商对暴利垄断的“犯罪事实”拒不承认,但是当全社会,尤其是那些被榨干血汗的“房奴”强烈要求公布开发成本的时候,这群被“冤枉”的“窦娥”却变得选择性沉默或是顾左右而言他了。但有一个事实,他们无法用撒泼耍赖搪塞一一既然没有暴利,那为什么以前搞农业的、搞服装的、搞家电的甚至是搞生物科技的企业,现在都挤破脑袋地转行进军房地产呢?
公众要求公布房价成本当真很过分吗?所有的一切表明,判断当前房价是否虚高,必须先用准确数据揭示房价的真实成本,提高房市信息透明度,从而保障房地产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可开发商强硬拒绝甚至流氓无赖的态度究竟要掩盖什么呢?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没有权威部门的说法,房价的真实成本就成了“不能说的秘密”,而房地产的利润自然也变成解不开的谜。根据国土资源部统计的城市地价监测信息显示:2009年全国城镇商品住房的平均成本为每平方米约2500元。可以大概算出,2009年中国的房地产商赚取的利润高达1万多亿元。
其实,这位地产大亨如此撒泼并不是神经瞬间短路所致,他是有“尚方宝剑”撑腰的一一2006年9月,广东省建设厅在对人大代表建议的答复中表示,公布成本这一做法是违背市场经济的。在市场经济下,决定价格的因素主要是供求关系而不是成本,开发商有根据市场需求以及房屋质量好坏、配套设施是否完善、档次定位等情况确定销售价格的自主权。对商品住房成本进行公开,或者公开的内容和程度把握不好,容易造成对企业商业秘密的侵犯和对公平竞争环境的影响。说来有趣,房价的成本在开发商那里是“不公开”,到了地方政府这边却成了“公不开”!
而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企业自主定价需要以成本为基础定价,低于成本的低价倾销和大大高于成本的暴利都是法律法规不允许的。开发商动辄以开发成本高为高房价辩护,显然是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只要捂住了账本,你们又能奈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