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珞、珈珈两姐妹能赴美读书,无疑取决于生父王林侃教授在美国奠定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正如珞珞、珈珈赴美时一名公社干部对一位年轻人所说的那样:“时代不同了。王珈珈在美国有一个当名教授的亲爸爸,你们谁有,谁有谁也可以去美国读书!”这位干部说的是一句大实话。
时间可以改变一切,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的命运安排逃脱不了时代的变化,虽然这种变化似乎太慢太慢。但集腋成裘,积少成多,最终形成的“突变”出现在了中国大陆千家万户身上,王林侃与陈梅芬这对“原配夫妻”的重圆,最具“戏剧性”。
珞珞与珈珈这对孪生姐妹的到来,唤醒了年过七旬的王教授尘封的回忆,也打破了王府多年表面的“宁静”。因思念远方的发妻。这位老人不知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随着时间的流逝,王林侃与后来的妻子在金钱与事业方面的不同看法以及在性格上的种种不合,使王林侃思前想后,最终,王林侃竟做出了与太太离婚的惊人决定!
这是“情”之所定!一个“情”字可以惊天地,泣鬼神,有着“生而死,死而生”的神奇魔力。
王林侃要在暮年与陈梅芬旧梦重温,破镜重圆。他用他的实际行动,抒写了一曲惊世骇俗的“沧桑中重圆”的爱情恋歌。
随着中共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神州大地到处洋溢着春天般的温暖。这些年来,每当陈梅芬陷于孤立无援、寂寞痛苦之时,就会想起远在美国的原配丈夫。她在心底默默呼唤:“侃,你是否知道我的困难?你是否仍然惦念着我?我好想你,好想你!你能感受得到吗?”当陈梅芬得知王林侃离婚的消息时,立即给他写了这么一封感人肺腑的信函--亲爱的侃--珞珞、珈珈的爸爸:
你好!
我早已结束了不幸的婚姻。珞珞和珈珈来信说你也办理了离婚手续,我和你不约而同都成了自由人,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侃,你在太平洋的彼岸,可知道有一颗真诚的心在为你跳动,无论你到天涯海角,她都伴随着你!
你是第一个占有我一切的人,我的心一直属于你一一你让我尝到初吻的神秘,初婚的羞怯,初孕的惊喜……这种种最冲动、最甜蜜、最幸福、最让人留恋的“第一次”,都是你给我的。你是一个勇士,一个征服我的勇士。
记得中秋之夜,我们泛舟东湖,圆月的清辉照临大地,我俩沐浴在光洁的银波中。我紧紧地依偎着你,我小声对你说:
“亲爱的,我们永远这样好吗?”
你把我搂在怀里,吻着我灼热的嘴唇。清淡如水的月光,从高空中倾泻下来,天空显得格外深邃,我俩沉醉在诗情画意中。
别后,我常常回忆那一幕幕令我陶醉的镜头。可是,我已找不回旧时的天地。快乐幻影像金色的梦,难忘往日缱绻的深情。难道一切都已成梦?我的爱永不再临?我不敢奢望今生能够重聚,悔恨揉碎了我的心。
历史的误会让我悔恨终生。以当时的情况,我哪里敢在信中讲明,我想躲过风头后和你复婚。没想到弄假成真,你不了解我的处境和心意,重新组建了家庭。我的眼泪如凄风下的苦雨,精神也一蹶不振。
有什么比失去唯一心爱的人更让人难受呢?那时我甚至想到了死。可是我这一去,孩子们谁照顾呢?难道让她俩成为孤儿吗?不,决不能!我已失去了你,不能再失去我们爱情的结晶一一珞珞和珈珈,我把对你的无限柔情倾注在她俩身上。
1955年苏先生回国,承你关心劝我结婚。我选择了胡中柱,这也是为了两个孩子。两个人照顾总比一个人好些。看到两个孩子的进步,我打心眼儿里高兴。当她俩受“宁左勿右”思潮的影响,不考大学下乡务农时,我忧心如焚,恨铁不成钢。
不养儿不知父母心啊!她俩年轻,不知身兼父母双重职务的我,为了她俩健康成长,付出了多少代价,费尽了多少心血!
1979年,她俩即将赴美探亲时,我的心都碎了。我还能见到她们吗?命运就这样不公平地安排了我。但转念一想,你更需要她俩,她俩也需要享受多年未能得到的父爱,我说服自己和两个女儿,极力赞成她俩到你身边。你和孩子能快乐,就是我最大的幸福。送珞珞走那天,我难过得晕倒在地。
珈珈赴美时,我哽咽着对她说:“你请爸爸在遗嘱中提出,他的骨灰由妈妈保存。”孩子不懂,也不理解这是我对你爱到极点的肺腑之言。她反而说我:“我怎么能向爸爸说这些话呢?一般老人都是很忌讳‘死’字的。”
亲爱的侃,我相信你是能体会爱妻这一番真挚情意的。鲁迅说:“从血管里流出的都是血。”那么,从爱泉喷涌出来的定是晶莹璀璨的珍珠了。
我盼望那久别胜新婚的日子,如果复婚,我一定会无微不至地照顾你,使你生活有规律、心情能舒畅,福寿延年、松柏常青。
心爱的侃,盼速回信告诉我,你是否仍怀念着初恋的原配爱妻?附寄我俩珍贵的结婚照一张,它曾经引起了我多少甜蜜回忆和遐想。
紧紧拥抱你,热烈亲吻你!
遥祝
一切顺利。
梅
1982年3月10日
王林侃教授接到陈梅芬的信后,既惊喜又兴奋,他老泪纵横,迫不及待地连夜回信。
亲爱的梅:
你好!
当我办了离婚,歧途彷徨、犹豫不决时,佳音从天而降,天遂人意,心花盛开。
36年前,我俩情投意合,如胶似漆,那时候的生活,真是像在天堂一样。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我们彼此的波长相同,我俩有互相吸引的爱力,能自然地把心灵深处的感情表达出来,成为亲密无间的知己。
我和别人结婚,共同生活了近30年,却形同路人,彼此都不如意。事实证明,我俩恩爱夫妻情,不是任何人所能取代的。
两个女儿已说明你当年离婚的背景,多年误解早已冰释。我能体谅你的苦衷、你的艰难处境,我知道你内心深处的伤与痛,你为我们父女做出了我想象不到的牺牲,我向你致以我最诚挚的敬意。同时我很抱歉,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却不在你身边。希望我俩都能忘记不幸的过去,重温旧梦,谱写新篇。
你说只要我幸福你就幸福。亲爱的梅,你太让我感动了!我真幸运,我要加倍地爱你。你是我的生命,你是我的太阳,我永远需要你。
爱情绝不是青年男女的专利,老年夫妻应该发扬初婚时的深情厚谊,让爱情之花历久弥新,我俩要精心培植它,使它越开越鲜艳,成为一朵壮丽的奇葩。
人虽不能返老还童,但是可以重新焕发青春。相信有我的爱情护佑着你,你会变得年轻。你这株饱经风霜的腊梅花,在雨露滋润下,定会欣欣向荣,越发清香。
昨夜我很兴奋,甜蜜的往事一幕幕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我相信姻缘,我俩的关系很自然地发展到现在,只有“姻缘”一词才能解释。我俩的婚姻像火车在轨道上运行,在困难时停,在顺利时开,终于开到了复婚的车站。
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那一天该是多么快乐。我俩心心相印,几十年的相思病豁然而愈。那一天将是多么美丽。世界上最纯洁、最高贵、最伟大的爱情再度结合又结口。
当年的结婚照,已请人画成大幅油画。看着它,我常常陶醉在美好的梦中。
盼重逢的一天早日到来。
爱你的侃
附诗一首神奇的命运
当我横渡太平洋的时候,
我带着书、衣服和一切,
甚至鞋上的灰,
可是,
不能带走我那最重要的爱妻。
她太重了,
不能藏在任何地方。
命运是神奇的。
于是,我常常寄给她爱情的信,
可是,
不论我怎样爱她,
不可能寄自己给她。
中国有个神话故事,
牛郎有一天,终会与织女相见,
--在那神秘的爱桥上。
啊,我的上帝,
我似乎失去了方向,
请你为我指明,
至少告诉我,
那爱桥在什么地方?
如何让我去到那神秘的地方。
1982年4月5日
王林侃的回信,情深意切,写的诗又是那么纯真,于是陈梅芬赶紧写回信,再叙她的相思之苦。
亲爱的侃:
回信在期盼中到来,越读越感到我俩的心是那么近,隔着千山万水分别几十年的夫妻,经过了多少风风雨雨,竟发出同一呼唤:我是你的。
往事不堪回首。三十多年,多么漫长,又是多么残酷,恩爱夫妻不能交流心声。我以为已经永远失去了你,只能在心底珍藏着我俩纯真的爱情。让它陪伴我一生吧,这是我心灵的寄托。每当我痛不欲生时,我就默默地回放它,它给了我多么亲切的安慰啊!
曾经的欢悦和痛苦的孤寂形成鲜明的对比,孤寂总是伴随着爱,也壮大了爱。
前不久,有一部风靡大陆的电影《泪痕》,它的插曲《心中的玫瑰》时常唤起我的共鸣,在无人处,我常轻轻地吟唱它,也算借酒浇愁吧!
在我心灵的深处,
开着一朵玫瑰,
我用生命的泉水,
把它灌溉栽培。
啊,玫瑰,
我心中的玫瑰,
但愿你天长地久,
永远永远把我伴随!
在我忧伤的时候,
是你给我安慰,
在我欢乐的时候,
你使我生活充满光辉!
在人生的旅途上,为什么我不能爱上别人?只是因为心中有你,神圣的初恋让我如痴如醉。爱情啊,只有一度失去它,在备尝辛酸、历尽沧桑后,在痛苦中逐渐成熟的我,才真正感觉到了它的可贵,可惜我一度失去了它,只是我的内心蕴藏着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痛苦的姐妹是希望,黑暗的尽头是曙光。正当我苦涩的心渴望着爱的玉液琼浆时,你从天而降,我喜出望外。那美好的情操、洁白的灵魂、真挚的友谊、纯真的爱情是多么珍贵啊!我俩重新拥有了它。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洒满阳光的石阶,我俩手拉手勇敢地向上攀登,幸福之神在招手,我俩要重建美满幸福的家。
历史将恢复本来的面目,我们的爱也将放出奇光异彩!
我常梦想那令人陶醉的日子,两人月下赏花,美好的新生活将是一幅极其温馨的图画。
我已为你联系在武汉大学和华中工学院讲授量子化学,祖国在等待她的儿子,妻子在等待她日夜思念的丈夫,你要快快回来呀!
等待吧,等待这欢乐的一天,这等待是欢乐的、甜蜜的,让我们在等待中希冀,在希冀中等待吧!
盼早日花好月圆!
永远属于你的梅1982年4月30日
附诗二首
望夫
与君阔别三十秋,
千里迢迢两地愁。
春草王孙陌上柳,
难禁凄楚泪双流。
梦遇别恨离愁尔我同,相逢唯有梦魂通。
何时衣带因君解,
重续初盟永漏中。
这封信又感动了王林侃,令他与发妻早日团圆的期盼更加急切。于是他在接到陈梅芬的信后便马上回复。
我的新娘子一一梅
你热情洋溢的情书,温暖了我的心,反复阅读你的信,好像在乐山一一我们爱情的摇篮娓娓细谈一样,虽然我触不到你,但可以摸到你接触过的信纸和信封。我可以想象你在灯下写信,把丰富的爱情流露在字里行间,让我一一吸收,让我拥有无限的快乐。亲爱的,鸿雁之书能把我俩的爱情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比新婚时更深厚,更热烈,更融洽。
梅,你是我的精神寄托人。身边没有你,我的生活好乱啊!我做事不能专心。看书的时候,你会从书本中跳出来;看看油画中的你,我更是浮想联翩,我情不自禁亲吻结婚照中的你。可怜的我,似乎跳不出你的手掌心。你虽然在万里之外,却仍能掌握我的情绪,你的威力好大啊!
现在远隔重洋,同看一轮明月,同读一封书信,同害相思病,既幸福又痛苦,只盼早日团圆,我能真正地亲吻你、抚摸你。此生,只要能在你的身边就足够了。
我俩虽已过了青年和壮年时代,但纯真的初恋依然留在我们的记忆中,不但没有褪色,反而更加浓烈。爱情的烈火复燃,它温暖了我们的心,呼唤我俩重返生命的春天,呼唤我们的第二春,两人携手奔向百花盛开的乐园。
爱情必须与共同事业结合起来才有生命力。事业无穷无尽,爱情也随之丰富多彩,共同努力吧!
永远相爱!
热爱你的侃
1982年5月12日
王林侃教授的信刚刚寄走,但他意犹未尽,似乎觉得这样的鸿雁传书不能缓解他要见到久别爱妻的急切心情。刚好王林侃身处香港,于是他决定立即动身奔赴大陆广州,在南方五羊城与当初见到爱女珞珞与珈珈地方再与爱妻相会,主意一定,王林侃立即向W市二十二中、陈梅芬所任教的学校发去了电报。
晨光微曦,喜鹊叽叽喳喳的鸣叫声将陈梅芬从梦中唤醒,推窗一望,东方正呈现出橘红色的朝霞,好一个美丽的早晨。
墙上挂着36年前王林侃与陈梅芬的大幅结婚照,陈梅芬凝望着照片中年轻的丈夫,看见他正望着自己甜蜜地微微笑着,陈梅芬感到无比欣慰与幸福。
吃过饭,她匆忙赶到学校,习惯性地先到传达室。刚进传达室,门卫张师傅就交给她一份电报说:“陈老师,香港发来的电报。”
她用颤抖的手迫不及待地把它拆开。
“5月20日下午4时广州车站见侃。”
读完电文,陈梅芬热泪盈眶。
来了,真的来了。盼了多少年,魂牵梦萦,是梦,是幻,是真?
刘老师抢去电报,当众大声朗读。
李老师笑眯眯地说:“陈老师,我借李白的诗来表明你此时的心情,祝福你们。”接着念道: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小江老师调侃地说:“你可别真的‘断肠’啊,我们可就要喝喜酒了。”
一位姓丁的教师说:“缘分,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啊。”
叮铃……叮铃……上课铃响了,他们的话语戛然而止,教师们各就各位。
陈梅芬也到教室上课了,她给同学们出的作文题是“忆”。
教室里静悄悄的,学生们凝神遐想。
大概是美好的往事像万花筒一样呈现在大家眼前吧。同学们有的微笑,有的兴奋,有的凝思……陈梅芬的心思也飞到了远方:“人生的道路何其坎坷曲折而又奇妙,谁又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呢?侃是我的初恋情人、原配丈夫,如果我可以自由决定,我心甘情愿终身相伴。可是在政治漩涡中,我们这对恩爱的夫妻,却因‘重大的海外关系’问题而离婚,我好像是一只小船在茫茫大海中行驶,在惊涛骇浪中挣扎求生。三十几年来我带着几个年幼儿女,劳碌奔波。我一直在幻想时光倒流,还我原有的幸福,现在幻想即将成为现实,美梦成真,真可谓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下班后,陈梅芬漫步走向了蛇山公园。
啊,多么好的天气!蓝蓝的天上漂浮着朵朵白云,一只翠绿色的小鸟落在枝头上,拍打着美丽的翅膀,发出悦耳的鸣叫,陈梅芬开心地望着小鸟微笑。
她坐在一棵梧桐树下的石凳上,微风拂来,一种从未有过的舒畅感传遍她的全身。看着对面的黄鹤楼,她将唐人崔颢的名诗略作修改,轻声吟道: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仍复返,
蓝天白云情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