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有一天,寺里有法事,由于临时的意外必须提早进食。乱了手脚的奕堂,匆匆忙忙地把萝卜、红萝卜、青菜随便洗一洗,切成大块就放到锅子里去煮,做梦也没有想到青菜里居然有条小蛇,奕堂把煮好的菜盛到碗里直接端出来给客人吃。
满堂来客一点也没发觉。当法事结束,客人回去后,风外把奕堂叫去,用筷子把碗中的东西挑起来问他:"这是什么?"
仔细一看,原来是蛇的头。奕堂那时才发现他居然煮了一条蛇,奕堂心想这下完了,不过还是若无其事地回答说:"那是个红萝卜的蒂头。"
奕堂说完就把蛇头拿到手上,咕噜一声吞下去了。风外对奕堂稳若泰山的做法非常佩服。
在这个世界上,谁都难免犯错误,即使是四条腿的大象,也有摔跤的时候。"人要不犯错误,除非他什么事也不做,而这恰好是他最基本的错误。"
反省是一种美德。对自己做错了的事,知道悔悟和责备自己,这是敦品励行的原动力。不反省不会知道自己的缺点和过失,不悔悟就无从改进。
但是,这种因悔悟而对自己的责备应该适可而止。在你已经知错、决定下次不再犯的时候,就是停止后悔的最好的时候。然后,你就应该摆脱这悔恨的纠缠,使自己有心情去做别的事。如果悔恨的心情一直无法摆脱,而你一直苛责自己,懊恼不止,那就是一种病态,或可能形成一种病态了。
你不能让病态的心情持续。你必须了解它是病态,减少精神遭受太多折磨,避免发生异状的可能,阻止严重后果的产生。
所以,当你知道悔恨与自责是过分的时候,要相信自己能够控制自己。告诉自己"赶快停止对自己的苛责,因为这是一种病态。"为避免病态具体化而加深,要尽量使自己摆脱它的困扰。这种自我控制的力量是否能够发挥,决定一个人的精神是否健全。
你是心胸宽广的人吗
你怎样指责别人
即使别人真的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在批评对方的时候也一定要讲求适当的方式。一般人认为,挨批评肯定是一件丢面子的事,因为受批评者往往要产生抵触情绪,使批评的效果大打折扣,即批评的负效应。有些人能够很恰当地把握批评的方法、尺度,使批评达到春风化雨、甜口良药也治病的效果。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某属下向林肯总统打听敌人的兵力数量,林肯不假思索便答:"120万~160万之间。"下属又问其依据何在。林肯说:"敌人多于我们三四倍。我军40万,敌人不就是120万~160万吗?"为了对军官夸大敌情,开脱责任提出批评,林肯巧妙地开了个玩笑,借调侃之语嘲笑了谎报军情的军官。这种批评显然比直言不讳的指斥要好多了。
其实,许多时候批评的效果往往并不在于言语的尖刻而在于形式的巧妙,正如一片药加上一层糖衣,不但可以减轻吃药者的痛苦而且使人很愿意接受。批评也一样,如果我们能在必要的时候给其加上一层"外衣",也同样可以达到"甜口良药也治病"
的目的。
批评、责备的目的在于改变现状,一句责备,三句赞美,往往比直接批评更能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面对不如愿是否说过"没关系"
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有人踩了你一脚,要想说一句"没关系"实在不容易。车挤,开得慢,对于着急上班的人来说本来就有说不出的窝火,再加上脚上火辣辣的疼,能不火大气粗吗?可是争吵又有什么用?它只能把你不痛快的、烦躁的情绪通过争吵发泄出来,传染给别的人,于汽车的行进、拥挤的缓和没有一点帮助。相反的,在这种你无法改变的现状中,你应该把握好自己的情绪,并想到大家彼此的情绪都处在烦躁、不安、易于激动的状况之中,说不定不小心踩你脚的人,也是一肚子的火、满脑门子的气,正无处发泄呢!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平心静气地说一句"没关系",然后耐心地等待。
当然,在有些场合,说出这三个字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当你对心爱的人献出了你全部的爱情之后,他却无情地离开了你,这对你来说,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没关系"轻松地愈合你那流泪滴血的心。往日那情意绵绵,两情依依的情景,无法一下子从你的脑际消失,相反,在这种时候,那些平时的芥蒂反而不见了,留下的都是让人无法忘却的情和意。你深深地陷入失去了爱人却无法释怀的苦恼深渊里。怀恋的尽头成了怨恨,怨恨又产生了报复,而报复难免两败俱伤。假如你能豁达地对待这些,对自己说一句"没关系",从苦恼中解脱出来,那么"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不是不可能的。
生活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美满、如意,生活只是生活本身,而人们总是愿意用希望去看待生活,可当你一旦发现:
生活并不是按照你所希望的样子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那就请你从烦恼中跳出来,像一位智者一样,说一句"没关系"。
应对别人的怀疑你是否怒发冲冠
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现象:
本来是同学、同乡、朋友,一块参加工作,由于主客观因素所致,有的可能进步快一些,有的可能慢一些;有的原来是自己的下级,后来却成为自己的顶头上司;有的成了某领域的"明星",出人头地,领尽风骚;有的却仍旧默默无闻,被无情的生活搁置一旁。按说,这是合乎规律的差异,人与人之间的竞赛不可能也不应当总是停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但是,这里也有人们认识上的误区,于是,很自然地会引发出一些朋友的猜测与纳闷:"他为什么能受到如此宠爱,想必也是凭走后门、找靠山、拉关系爬上去的。"显然,这是一种偏见。但倘若你果真遇到此类情况,如何处置为好?
人与人之间产生怀疑有许多原因:有的由于一时的误解,缺乏沟通与解释;有的由于性格脾气的差异,缺乏相互间的包容与补充;有的由于嫉妒心的缠绕;有的由于心胸狭小,为人疑神疑鬼,处事患得患失;有的由于自命清高,惟我独尊,缺乏自知之明,对周围的人和事总觉得不可思议,如此等等,都可以产生怀疑。
面对怀疑,既不应当回避、惧怕,也不应当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正确的态度是要承认它、认识它,科学地对待它。
要尽量避免他人对你产生疑心。实际上,在生活中你所感受到的怀疑,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于对方对你的误会引起的。对此,你只要主动出击,心平气和地找对方谈一谈,说明原委,怀疑也就迎刃而解了。用真诚去换取信任,切不要犯"以毒攻毒"的错误。当然,最要紧的,还是不要惧怕怀疑,要知道怀疑与看法之间还有一段距离。这并非是一句宽心的话,事实上,往往是你愈惧怕怀疑,怀疑就愈向你靠近,即使费了很大的劲,也使你难以脱身。
发现别人说谎你是否急于拆穿
有一位推销员曾向一家金属量具厂推销一笔大业务,但该业务几乎没有利润。这家量具厂经营十分不景气,当时有一半工人不能上班,只领50元的生活费。
当这位推销员与厂长谈到业务后,厂长说:"你这业务很好,但却根本没有利润,我做完这笔业务等于白干,而目前我们业务很饱满,要完成你这笔业务得加班,还得付给加班工费,这样我们不仅不赢利,可能还会亏。"
显然,这厂长在说谎。面对撒谎的厂长,推销员立即转移了话题,开始谈论目前国内企业的经营状况。当时机成熟时,推销员说道:"接受这笔业务你们的确没有赢利,不过正如刚才所言,目前的企业有多少能赢利呢?能正常滚动就很不错了,至少因为接受这笔业务,你们厂上不了班的100多名员工可以上班了,可以有工资和一部分奖金,您看呢?如无异议是否可以定下来了?"
厂长一听,发现推销员了解底细,他为自己刚撒的谎很是不自然,也来不及争辩就把手伸在额前,说:"好,好,我们就认了,为了你这个朋友,亏就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