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一个特殊的节日,其节俗也颇有些特殊。其间既要禁烟火、扫墓,还要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活动。在万物复苏之际,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就是以这样特殊的方式传达着这样复杂的情感:有对人事无常、岁月沧桑的伤感,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漫话清明节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按古籍《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节。”清明节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节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又叫寒食节,为我国民间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吃寒食、祭祖扫墓。扫墓俗称上坟,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有清明节扫墓的习俗。
扫墓时,人们带上酒食果品、纸钱等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后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新柳插在坟上,再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唐代杜牧有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此诗正表现出了清明节扫墓的气氛。直到今天,清明节祭祖扫墓,悼念已逝亲人的习俗仍然盛行。
清明节,又名踏青节。按公历来看,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节踏青并开展放风筝、荡秋千、蹴鞠、打马球等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冷餐伤身,所以人们就举行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既有祭祖扫墓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别具特色的节日。
应节对联
·烟景催槐叶风期数楝花
·三月光阴槐火换二分消息杏花知
·山清水秀风光好
·流水夕阳千古恨
·姓在名在人未在
·清风明月本无价
·冷节传榆火
·鸟啼寒食雨
·两三点雨逢寒食
月明星稀祭扫多 春风落日万人思 思亲想亲不见亲 近水遥山皆有情 前村闹杏花 花落暮春风 廿四番风到杏花端午节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