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他是一位博学的导师,在他把知识贡献出来的时候,听者会感到是“心神清爽的休息”,不涩不苦,好像是在疲惫的长跑之后停下来喝一杯清凉的饮料;倘若他是一位严格的领导,在他陈述目标的时候,会让合作都感到希冀的美好的东西虽不是“唾手可得”,但也不是遥不可及;倘若他是一生相许的人,你的一生绝不是战战兢兢、胆怯拘谨、枯燥和缺少生机的模样,而是欢声笑语,沐浴着幸福的阳光。
而幽默感可以说是一种毒药,一种灵药,就像真理一样,也有真的真理与假真理。幽默感也当然如是。而幽默一词是源于英语humour的翻译,意思是指有趣、好笑而意味深远的表现,甚至会带有戏谑自嘲的味道。
在这世界上不一定每个人都会拥有幽默感,幽默感是一种犹如天赋一样的本能。本来没有幽默感的人硬要他去表现这种不能强求的能力,只能弄巧成拙,甚至是乏味而造作。
幽默感像是击石产生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所以必须有高度的反应与机智,才能闪出幽默的语句,那语言可能化解尴尬的场面,也可能于谈笑间有警示的作用,更可能作为不露骨的自卫与反击。
越是开放而富裕的社会,人们越富有幽默感;越是闭锁的环境,越难让幽默存在。不存在的原因,不是因为人们有过强的自尊,而是因为色厉内荏的自卑;不是人们没有这份智慧,而是没有这份胸襟。完满健全的人格是一个幽默者最重要的条件。
有人说过,判断一个伟大民族智慧和气质的尺度是幽默感。幽默感的话语具有愉悦、美感和批评教育作用,还具有讽刺的作用。列宁曾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口才的培养,不仅仅在于口齿伶俐,以幽默的谈吐来增加交际方面的亲切感,而且,已被看成是一个人的优点。国外作为评价大学教师教学好坏的标准之一,就是“有幽默感”。可见,具有幽默感的语言是何等的重要。
幽默并不是矫揉造作,而是自然的流露。有人非常有见地地说:“我本无心讲笑话,笑语自然从口出。”其中的道理正说明了这一点。
幽默感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感觉,它使我们透视到我们所遭遇的一切,它可以克服我们的自夸与自大,它可以鼓舞我们自尊的心理,使我们的眼睛和心灵,都倾向于更容忍、更可爱和更富于人性。
因此,保持幽默感是一个人最高尚的气质,也是一个人人生最高的境界。
三人行必有我师
善于向别人学习,就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要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不断学到有用的知识。只有明白了这一点,你才能在人际交往中学到有用的知识,才能在交往中充实自己。
中国有句古话“三人行必有我师”,其实这句话说得一点都没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如果能学习别人的优点,改善自己的不足,则会让我们进步得更快。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
其“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态度和精神,也体现出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是修养,而且还是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虽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人们并不是经常能够做到。人们常犯的一个通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多,看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少;或者只看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爱拿自己的长处与他人的短处比。在与人相处中,对有缺点错误者鄙视、嫌弃;表现为对优于己、强于己者不服气;严于他人而宽于自己;拿正确的道理当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这样,既堵塞了向他人学习提高自己的道路,也难免造成人际间的不和谐,以至冲突。
所以,重温“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认真领会它的深刻内涵,并且努力去做,还是很有意义的。
善于向他人学习,首先要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学习的途径也很多,上课是学习,读书是学习,和人交往也是学习。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只要我们虚心好学,随时随地都有老师。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理论知识上,我们比不过他,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么伟大、著名的科学家竟会拜一位小女孩为师,不是在理论知识上,而是人最基本的生活条理。爱因斯坦忙这忙那,忙得连照顾自己的时间也没有,连穿衣服都不整洁,这正是爱因斯坦要向小女孩学习的,还有整理、布置房间等等一些生活基本要求。
这也正应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无论谁都有缺点,重要的是发现了缺点后要以别人的优点为榜样弥补自己的缺点,不要不接受、不承认自己有缺点,那样只会掩盖了自己的缺点,并且那个缺点还会越来越厉害。我们要向爱因斯坦学习,不要以为拜比自己小的人为师就丢脸,其实那也正反映了自己有多大的胸怀能教别人。
早在两千多年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就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逝者如斯,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
既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那么,天涯何处无老师?老师就在我们身边:用心良苦的父母,克勤克俭的同学,兢兢业业的同事,一面之交的导师,年龄比你小但艺高人胆大的弟弟妹妹,在拥挤的人群中不小心踩了你一脚然后又诚恳地向你道歉的陌生人甚至你自己也是你的老师,因为你一生中可能不会一帆风顺,你会不断地碰壁,饱受摔打和历练,又不断地吸取经验和教训,在这些过程中你的心志会愈加成熟,你学会慢慢地长大,每一个阶段中你都会不同程度地改变,若干次“新我”的叠加,你的素质就自然会得到提升。
其实,生活在现实中的我们,本身就是一座待开发的矿藏,只不过不同的是有的是富矿,有的是贫矿,富矿需要出口,而贫矿需要进口,这样才能达到一个新的平衡。我们都有自己的生活阅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要你持一颗平常心彼此细致地挖掘,坦诚地交流,就会在不经意中发现各自的闪亮点。那么,我们可以很容易就能得出:真正好学的人须臾离不开老师,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但又不拘泥于专门固定的老师,随时随处都可以不耻下问。
比我们好的固然是我们的老师,不如自己的人也是我们的老师,因为看到他们笨、他坏,自己就会反省:不要这样笨,不要这样坏。
从另一个方面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一种见贤思齐的学习态度,老师的优点固然值得我们学习,老师的缺点也可以成为我们的借鉴,关键是不要盲目崇拜。当然,话是这么说,事实上,老师在我们的眼中多少有些理想化的色彩,有的还环绕着神圣的光晕,使我们恰恰难以分辨哪些是他们的优点,哪些是他们的缺点。
“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主意(思想),我有一个主意(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两个主意(思想),甚至多于两个主意(思想)”,这是英国戏剧大师萧伯纳说的,这是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最好诠释。由此可见,我们彼此的相互交流,既是学识和才能的互补,又是智慧和创造力的递增,学习刻苦认真并富有创造精神的人的相互交流和砥砺,无疑可以激发学者浓厚的钻研兴趣,可以诱发出新的创造力。
南宋著名的大诗人杨万里,有一肚子学问,很多人都曾向他请教,恭恭敬敬地称他为老师。但他曾经向一位儿童请教挖冬笋的诀窍,并坚持要拜这个儿童为师。可那位儿童却谦虚地说:“竹子虚心节节往上长,它们才是我们的老师。”杨万里望着密密的竹林,豁然开朗。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当你向别人请教时,希望的大门正向你敞开着;只有这样的虚心请教,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彼岸;“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让我们向身边的每个人学习吧!
豁然大度
豁然大度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更是一种待人处事的思维方式。
豁然大度一部分来源于性格,但更多缘于修养。
豁然大度的人都有着宽广的胸怀,有着海纳百川的气势。豁达的人不会为小事而斤斤计较,更不会为个人的得失而郁郁寡欢。
豁然大度的外在体现形式就是宽容。正因为豁达的人有着宽广的胸襟,所以他们可以容他人所难容之事。豁然大度也是一种历练后的成熟。人生如旅途跋涉,难免会有凄风苦雨相伴。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仅二三。对于人生的不如意,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接受方式。有的人会自哀自怜,怨天尤人。豁然大度的人则会把它当成锻炼自己的机会,并能换个角度去考虑。所有的不开心便会一笑而过。有一句话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磨难是最好的试金石。
人生的磨难能赋予豁然大度的人更加成熟的魅力。
豁然大度又是一种自信的体现。豁然大度的人不会因为自己的一次失败而一蹶不振,因为他们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失败只是他们成功之路上的铺路石而已。“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豁然大度更是一种从容。豁然大度的人因为把个人的得失看得很轻,并且对自己有着足够的自信,所以他们能做到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更有着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从容。
佛界有一副名联:“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怀一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古人还常说:“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可撑船。”这些话无非是强调为人处世要豁然大度。
在社交过程中,度量直接影响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否能协调发展。人与人之间经常会发生矛盾,有的是由于认识水平的不同,有的是因为一时的误解造成的。我们如果能够有较大的度量,以谅解的态度去对待别人,这样就可能会赢得时间,使矛盾得到缓和。反之,如果度量不大,那即使为了丁点大的小事,相互之间也会争争吵吵,斤斤计较,结果伤害了感情,影响了友谊。
偏见常常会使一方伤害另一方,如果另一方耿耿于怀,那关系就融洽不了。而如果受损害的一方有很大的度量,从大局出发,那会使原先持偏见者感情上受到震动,导致他改变偏见,正确待人。
说说要“豁然大度”是容易的,而真正做到有度量则难。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交活动中,必须抑制个人的私欲,不在社交场上为一己之利去斗,去夺,甚至与他人闹得面红耳赤,也不能为了炫耀自己,而贬低他人。
要做到豁然大度,就要有一种看透一切的胸怀,要把一切都看作“没什么!”在慌乱时,说声“没什么”,你会沉静下来,从容自如;忧愁时,说声“没什么”,你能得到安慰,增添几许欢乐;艰难时,说声“没什么”,你会鼓起勇气,顽强拼搏;得意时,说声“没什么”,你会自省自责,言行如常;胜利时,说声“没什么”,你才能不醉不昏,有新的突破!“没什么”,不正表现了人生经历和智慧的优越感么?只有如此放得开的人,才可能是豁然大度的人。
曾经听到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富人丢了很多的金银珠宝,朋友劝他不要难过,他却笑着说,我为什么要难过呢?我很高兴。高兴的是窃贼只窃走了我的财宝,而没有连我的性命一起带走。这便是真正的豁然大度。
话剧《陈毅出山》里有这样一段描写: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陈毅同志为了贯彻落实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冒着危险去同国民党谈判。可是被敌人长期围困深山的游击队长韩山河,却误认为陈毅“勾结”敌伪,是个叛徒。因此,当陈毅千方百计找到游击队,要他们同国民党部队共同抗日时,韩山河却把他捆了起来,并要枪毙他。在这种情况下,陈毅仍然以大局为重,耐心说服韩山河。后来,陈毅并未因此记私仇,而是对韩山河更加信任了。陶铸同志生前有两句诗:“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这就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度量的真实写照。
郭沫若也是一个大度之人。他和鲁迅先生之间“曾用笔墨相讥”,但在鲁迅逝世后,他却不像有人那样趁“公已无言”时前来“鞭尸”,而是挺身而出捍卫鲁迅精神。同时,他对以前“偶尔的闹孩子脾气和拌嘴”,还“深深地自责”,表示说:“鲁迅先生生前骂了我一辈子,鲁迅死后,我却要恭维他一辈子。”其情可敬,其辞可感!历览古今中外,大凡胸怀大志、目光高远的仁人志士,无不大度为怀,置区区小私于不顾;相反,鼠肚鸡肠、片言只语也耿耿于怀的人,没有一个成就了大事业,没有一个是有出息的人。
豁然大度,是心胸宽阔,肚大能容,它是一种情操,一种境界,一种超脱。
学会豁达,你会宁静淡泊,正视人生。笑看庭前花开花落,静望天上云卷云舒。拥有豁然大度才可能真正拥有快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