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世十要诀
1.保留意见:过分争执无益自己且又有失涵养。通常,应不急于表明自己的态度或发表意见,让人们捉摸不定。谨慎的沉默就是精明的回避。
2.认识自己:促进自己最突出的天赋,并培养其他方面。只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并把握住它,则所有的人都会在某事显赫。
3.决不夸张:夸张有损真实,并容易使人对你的看法产生怀疑。精明者克制自己,表现出小心谨慎的态度,说话简明扼要,决不夸张抬高自己。过高地估价自己是说谎的一种形式。它能损坏你的声誉,对你的人际关系产生十分不好的影响,有损你的风雅和才智。
4.适应环境:适者生存,不要花太多精力在杂事上,要维护好同事间的关系。不要每天炫耀自己,否则别人将会对你感到乏味。必须使人们总是感到某些新奇。每天展示一点的人会使人保持期望,不会埋没你的天资。
5.取长补短: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在同朋友的交流中,要用谦虚、友好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把朋友当作教师,将有用的学识和幽默的言语融合在一起,你所说的话定会受到赞扬,你听到的定是学问。
6.言简意赅:简洁能使人愉快,使人喜欢,使人易于接受。说话冗长累赘,会使人茫然,使人厌烦,而你则会达不到目的。简洁明了的清晰的声调,一定会使你事半功倍。
7.决不自高自大:把自己的长处常挂在嘴边,常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优点。这无形中贬低了别人而抬高了自己,其结果则是使别人更看轻你。
8.决不抱怨:抱怨会使你丧失信誉。自己做的事没成功时,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并努力使事情圆满。适度的检讨自己,并不会使人看轻你,相反总强调客观原因,抱怨这,抱怨那,只会使别人轻视你。
9.不要说谎、失信:对朋友同事说谎会失去朋友同事的信任,使朋友、同事不再相信你,这是你最大的损失。要避免说大话,要说到做到,做不到的宁可不说。
10.目光远大:当财运亨通时要想到贫穷,这很容易做到。聪明人为冬天准备。一定要多交朋友。维护好朋友同事之间的关系,总有一天你会看重现在看来似乎并不重要的人或事。
没有距离就没有朋友
有人说,最亲近的关系总是最脆弱的,朋友之间的关系作为人际关系的一种,虽没有骨肉血脉的相连,但却有一种亲情无法替换的东西。也许在生活中的某个瞬间你会发现,身边最好的朋友在那时就像一个翻版的你自己,让你有一种心灵互动的感觉,但也有这样的时候,你认为你的好朋友对你了如指掌,有许多事不该对你有所隐瞒,甚至从某一天开始他突然疏远你而让你感到莫名其妙,或许有时你会替他做许多事,但他却不太领情朋友之间互相关心是无需置疑的,但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如果任何事都不分你我的话,是不是也会使友情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呢?
一、真朋友就像凉白开
与甜蜜的爱情相比,友情显得平淡无奇;与温馨的亲情相比,友情难免索然寡味。爱情如美酒,亲情似浓汤,友情只能是凉白开。可是口干唇燥的人,最需要的莫过于一杯沁润心肺的水;当一个人苦闷不堪的时候,朋友伸过来的手往往胜过恋人的热吻和亲人的慰藉。水是生命的主要元素,朋友是人生的基本支柱。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无须背负海枯石烂的誓言,不用防备“朝三暮四”的变迁,不必讲究嘘寒问暖的客套,也不用顾忌牵肠挂肚的担心,朋友就是那个愿意做你听众、却不让你内心不安的人。煲电话粥也罢,促膝谈心直到东方发白也罢,烦闷与苦恼尽可以和盘托出。你感激他的耐心,他感谢你的信任,然后互道珍重各走各的路。
都市中人个个如刺猬一般,朋友间相处应该既能感受到对方的温暖又免于相互的伤害,大可不必认准一个好友跟你分担所有的欢喜悲忧。愉快地相互欣赏,忙的时候放在一边,有空的时候搞个聚会,需要的时候打个招呼,朋友就是这么简单。
二、每个人都需要自由的空间
心理学家霍尔认为,人际交往中双方所保持的空间距离是人际关系的表现,研究发现,亲密关系(父母和子女、情人、夫妻间)的距离为18英寸,个人关系(朋友、熟人间)的距离一般为1.5~4英尺,社会关系(一般认识者之间)一般为4~12英尺,公共关系(陌生人、上下级之间)的距离为12~25英尺。
说出这个理论,并不是我也认可与朋友、熟人交往要把距离控制在1.5~4英尺之间这么精确,但我赞同人际互动中的距离的确是人对事物在态度上的一种表现。
朋友、熟人往往是通过沟通,在思想、情趣等方面因为相通或互补而建立了比较亲密的类似于战友般的情谊,在他们面前,我既不会刻意隐瞒自己的恶习,也不会坦诚地倾诉自己所有的缺点,因此,朋友、熟人能够介入且只能介入的也只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而在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处的父母、爱人一定了解我是否早起刷牙,是否睡前洗脚等一系列的生活细节,所以,他们介入我生活的程度更深,这样的亲密是任何一个朋友不能比拟和替代的。
对我而言,如果把自己看作一个集合,把上面的两类人想象成另外两个集合,则这两个集合都与我有交集,两个集合既不包含我也不与我重合,我自己与他们永远都不相交的部分,这是我的私人空间,它只属于我,是我最个性化的部分。
无论对朋友还是父母,我的私人空间永远都不会敞开,他们可以远远地欣赏,因为那里虽然隐秘但不肮脏,虽然是很小的一个空间,但我需要并且一定要用自由填满,其实,这对每个人都很重要。
三、总会有不喜欢朋友打扰的时候
我把自己的朋友大致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最要好的,彼此非常了解对方,并确认能够同甘共苦的,属于患难之交。第二类是比较好的,在某一个特定的场合条件下认识的,是有些话能说有些话不能说的朋友。第三类属于萍水相逢的朋友。
我愿意把朋友这个称呼定义为我的第一类朋友,因为我们最贴近,最投缘,真正是无话不谈,我们都会尽可能为对方着想,但我不欢迎我的朋友介入我的私人生活,也许更多时候朋友是出于关心你的目的,怕你受到伤害才无意识地介入的,如果你不喜欢,最好是先给他暗示,但如果他仍不明白,可以约他出来聊一聊,把自己的意思恰当地表达出来。
有的人把好朋友当成自己,认为好朋友之间就不能有秘密。其实,“无话不说”也有个限度。有这样的事发生在身边,两个特别要好的女孩,同吃同住,好得就像一个人,彼此对对方都了如指掌,由于她们太熟悉对方而不分你我,把对方的秘密当成自己的而告知于人,严重影响了朋友的正常生活而使朋友关系难以维持,所以,就算是对最好的朋友,也要适当保留一些你个人的秘密,不要妄想公开你的私人生活来证明你对朋友的诚意,也不要奢求朋友会对你的任何私人问题都有帮助,是自己面对的就要勇敢面对。
如果两个好朋友在事业上能够志同道合,在生活上能够互相关心,而在私人生活上又相对独立,彼此不打扰对方喜欢的生活,那才是一种高尚的友谊,相信这也正是我们作为别人朋友所要追寻的境界。
四、对朋友说“不”又怎样?
上个月,我的大学同学进辉因为生意失败缺钱周转,我把所能资助他的5万元钱拿出来借给他。进辉很感动,他知道我是倾囊相助,所以,他每晚都会打电话来大吐苦水,我每天下班很晚回来后,还要花两三个小时陪他聊天解闷,说完他的事,他又开始说我家的事,而且上上下下的事他都不免要评论几句,大大小小的事他都要打听。开始,我觉得他心情不好,只要他问起,我都或多或少地说两句,可有一天我回家很晚,他和我妻子也絮絮叨叨地说了从我嘴里听说的我家的事,害得妻子以为我对她有意见。更糟糕的是,他在半夜三更会来找我,让我陪他去酒吧,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将近一个月,我再也忍受不了,妻子、孩子的生活也受到了影响,对我牢骚满腹。我觉得我能为朋友两肋插刀,可我已自身难保了,再也没精力帮他了。有一天,我也跟他大吐苦水,他毕竟是我朋友,很了解我,也明白了我不喜欢他这样的相处方式。
对朋友说“不”真的很难,但只要不是“见死不救”,是朋友的话一定能够理解。
用你的真心换取友情
小时候,好朋友之间死缠烂打之后闹别扭了,一句“我不跟你玩了”就足以让对方吓得不知所措。然而不久,两个人又和好如初,因为那个做错的小孩会说“我错了”。那时候人都很单纯,也最容易被人们怀念。长大了,没有人再说“我不跟你玩了”,更没有人会说“我错了”,然而,人们相互之间却渐行渐远,日益疏离。当你读到“我的朋友们啊,世上根本没有朋友”(亚里士多德语)这句话时,不知是否也“心有戚戚焉”。
如今,朋友的分道扬镳、恋人的反目成仇、亲友的分崩离析,很少有像小孩子那样的缠斗或争吵,而往往是长期的很小的嫌隙的积累,终于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充当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导致的结果。
常常听到有人这么说:“其实,我跟他真的没有啥,都是平常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没想到会闹到这个地步。他一气之下,从此再也不理我了。”为什么有的人使朋友损失巨大却能重归于好,有的人只因为说了短短两句话却使朋友终生无法原谅?为什么有的敌人经历过长期争斗后却能变成朋友,而有的朋友一旦有了龃龉之后却不如一个敌人?
难道以“忍”著称的国人竟然气量如此狭小?人们可以宽容一个囚犯,美其名曰“人道主义”;可以包容一个敌人,自诩为“大度”。然而,朋友之间长期的小小的矛盾,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却足以使营建了多年的友谊大厦轰然坍塌。
心理学能够给人们作出“人为什么会心胸狭窄”的解释。在心理学上,一个不争的命题是:人都有保持心理平衡的需要。一种交往如果不能维持双方的心理平衡,势必造成一方或双方心理失衡。当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下,人需要花费相当的精力进行调整。时间短尚且可以,时间一长,就会因耗费太多的精力而疲惫。于是,想方设法也要使自己达到平衡状态。而在日趋繁忙的今天,谁还有精力和耐心去保持或维持一种没有足够理由持续下去的关系呢?
于是,人们开始封闭自我,开始戴上面具。然而,积怨终究不会自动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留痕迹。其实,有了嫌隙和怨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违心地“忍”下去。怨恨累积到一定程度,会像火山喷发一样,那就伤害大了,轻者损害亲情友情,重者甚至会走向犯罪。所以,坦诚,或者说是真诚,仍然不失为人际交往的第一原则。这种坦诚,不仅是直接表达对对方的好感,也包括对对方的不满。只有这样,对方才可能知道你的真实的感受,才可能作出积极的改变。
报纸上曾报道过浙江金华一中学生杀母的事件,使举国震惊。亲子纽带在积怨面前,显得多么纤细、脆弱。人们常常把亲情认为是“想当然的”,所以,无限度地开采、毁坏,尽管是无意的,也终究会使亲情变成沙漠。倘若母亲知道孩子也很痛苦也愿意学好,怎会忍心在孩子心灵上的伤口撒盐,最终导致孩子为避免再度的伤害而造成这一人间悲剧?
岂止亲情,友情、爱情同样不是“想当然的”,它需要不断地投入、呵护,才能延续下去。
拿破仑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听起来让人难以接受,却又无可奈何,因为,感情是经不住长久考验的。只有用你的真诚长久地呵护,才会拥有长久的友情。
想要有朋友,先要够朋友
“不管遇上任何事情,这个人肯定会帮助我”。心里如此认定的对象,一旦发出求救信号时却轻易遭拒绝的例子,绝对不在少数。由于这就像救命绳索被切断一般,因此比紧急情况更令人害怕。
在这种情况里,所谓平日的言行,几乎都已靠不住。“倘若遇上麻烦,我一定会照顾你。”唯有平日喜欢如此吹嘘的人,才会出人意料地拒绝伸出援手。反之,平日抱持事不干己沉默态度的人,有时反而在紧急时成为可依赖的对象。由于这种事前不知道真相,务必事先进行测试。
在实际可以发挥效果、并且让人切身体验到人际益处的情形,首推发生紧急情况、不得不发出求救信号时,有人愿意伸手协助。反过来说,倘若不是在单凭自己能力无法处理时,帮忙解决紧急情况的对象,则毫无视作人际的意义。
但是,即使好不容易才拥有可以解决紧急情况的人际,却在发出求救信号时弄错对象,势必无法获得协助。所以说,为了避免发生这种情形,你有必要预先确认可以发出求救信号的对象究竟是谁。
倘若不事先确认,一旦发生紧急问题时,必将陷入不知该找谁商量的困惑,发出求救信号的时机也将受到延迟。由于紧急情况不断朝恶化方向前进,你根本无暇困惑,或许有时候,你终究不如该如何是好,只能靠自己咬紧牙根慢慢解决问题。尽管如此,一旦慌慌张张胡乱向人发出求救信号时,有可能刚好碰上缺乏处理麻烦问题能力的人,反而让问题更加恶化的情形,也是极有可能的。
为了知道愿意接纳自己求救信号的人究竟是谁,不妨在日常生活中试着向各种人发出轻微的求救信号。”在自己一人即可解决的麻烦发生时,“向这个人发出求救信号应该可靠吧。你可以朝此方向进行测试。只要不断累积这种经验,就可以明白当自己无法处理的问题发生,想要发出严重的求救信号时,谁是值得信赖的对象。
在日常生活中不会发出求救信号的人,一旦遇上紧急情况时,即有可能做出错误的选择。提到痛苦经验,恐怕得首推自己真心发出求救信号时,却遭到漠视或说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问题不断恶化的经验。除了无法解决问题之外,尚得因为遭到自己信赖的对象背弃而心头蒙上阴影。
学会待人处世
一、诚信、谦让、公正、勤奋,是立身处世之本
诚信以待人,谦让以接物,公正以处事,勤奋以责己,这是立身处世之本。诚信能得别人信任,谦让赢得社会尊敬,公正受到大众拥护,勤奋会创造工作的业绩。
二、立德、立言、立行
一个人立足社会,要做个堂堂正正的人:立德、立言、立行。立德,讲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立言,确立高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立行,身体力行自己坚信的道德观念和人生理想。坚持不懈,定能谱写人生的辉煌。
三、贪欲莫伸手
贪欲莫伸手,伸手必祸身。清清白白的做人,认认真真的工作,这是做人的准则。贪欲与懒惰,是毁灭人生命的两颗“定时炸弹”,贪欲与懒惰的渐进,就是“炸弹”指针的向终点转动,贪欲与懒惰越烈,指针的转动越快,生命的终结就越快。
四、与人为善,以礼相待
中国是礼仪之邦,为人处世,应与人为善,以礼相待。与人为善者,心胸必然开阔,容得下对方的缺点与不足,人愿意与你友好相处;以礼相待者,意气必然高远,不问对方的出身贵贱,你的朋友一定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