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前培训主要针对的是应届毕业生,培训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考评之严格,对于毕业生来说,这样的经历简直就是炼狱,因此很多人将这个过程称之为“魔鬼培训”。岗前培训主要包括军事训练、企业文化、车间实习与技术培训、营销理论与市场演习等4个部分。
①军事训练:军事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改变新员工的精神面貌。通过军训,不仅让员工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员工过硬的工作作风,包括严明的纪律、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态度和坚韧的耐性。
②企业文化培训:虽然狼性精神是华为营销团队的精神,但这种精神是很抽象的,而且很容易被扭曲,这就需要有一种保障机制,这种保障机制就是企业文化。因此,企业文化培训主要是让员工了解华为的价值观,让新进的员工完全抛弃自己原有的概念与模式,而重新注入华为的理念,从而使营销人员本能地相信华为的产品是最优秀的。
③车间实习和技术培训:这个阶段主要是帮助营销人员了解华为的产品与开发技术,包括产品的种类、性能、特点等。让营销人员对未来自己所要销售的产品有很好的了解。这个环节对于学习文科类专业的人来说,是很痛苦的。如果不下一番苦功,考试不及格,就会被淘汰掉。
④营销理论和市场演习:营销理论包括消费者行为、市场心理学、定位、整合营销传播、品牌形象等相关的理论。为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因此在理论知识培训结束之后,华为便开始给员工搞一次实战演习,演习的主要内容是让员工在繁华路段和地区以高价卖一些生活用品。而且还规定,商品的销售价格必须比公司规定的价格要高,绝不允许降价。
经过上述这些培训之后,所有的人都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而华为通过这种培训,基本上将应届毕业生的书生气全部去掉,取而代之的是雄心勃勃、跃跃欲试的华为市场营销人员。
(2)岗中培训
为了保证整个营销队伍时刻充满激情与活力,华为除了在岗前对他们进行严格的专业培训,而且还在内部形成一套完整的针对个人成长的培训计划。持续地对员工进行充电,让员工能够及时了解产品的最新进展、市场营销的新方法和公司的销售策略。
培训形式主要实行在职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自我开发与教育开发相结合、传统教育和网络教育相结合。通过这些培训,继续提升营销人员的实际能力,从而保证了一线的市场营销人员持久的战斗力。
(3)下岗培训
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一些营销人员不能适合本岗位,华为就会给这些员工提供下岗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新岗位所需的技能与知识,以帮助他们继续成长。
团队运作
华为的渠道运作主要采取的是“组织化运作”模式。什么是“组织化运作”呢?就是“营销工程师+技术工程师+服务工程师”的团队运作模式。正是这种充满狼性的运作模式,使华为在与竞争对手的拼搏中屡屡得手。而这种“专业而有专长,分工而有协作”的渠道拓展方式,也使得华为正确处理好市场一线开拓与后台支持,业务与技术,基层与高层之间的关系,使其成为华为渠道制胜的又一法宝。
很多客户在评价华为的营销模式时,将其总结为“一五一工程”,即“一支队伍、五个手段、一个资料库”,其中“五个手段”指的是:参观公司、参观样板店、现场会、技术交流、管理和经营研究。使服务成为一个系统,而在这个服务系统中,华为几乎所有部门都会参与进来,这就是华为坚不可摧的团队精神和固若金汤的渠道。
销售项目管理
为了更好地拓展市场渠道,华为在营销过程中,对销售项目进行了全面的管理。也就是说,华为以“卖项目”的方式来卖产品,把每笔业务都当成一个销售项目进行全面的管理。华为的销售项目管理主要包括如下几项内容:
(1)设定目标
在设定目标方面,华为主要采取高度目标导向的思维方式,每个项目都设有基本目标、摸高目标和挑战目标。比如,有的目标是这次可以不签单,但必须有效阻击竞争对手拿下;有的目标是在拿下大项目的同时还是要给对手留下一些小项目,好让对方陪着自己一路走下去;有的目标是把全部的项目都拿下,不给对手留下任何机会。
(2)项目分析
华为对项目分析极为重视,项目分析主要包括客户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和自身分析。客户分析主要是对项目背景、客户决策链、决策人、决策过程、决策原则等进行具体的分析;竞争对手分析主要包括竞争对手产品的优缺点、资金状况、销售情况、市场地位、市场份额、市场策略、历史销售情况、对手在客户端的客户关系分值、产品和技术、市场关系、商务、服务、项目组成员、决策习惯等;自身分析是了解自己与客户需求之间的差距,并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做到知己知彼。
(3)项目策划
项目策划是在项目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的策略,主要是针对客户需求,同时要具备竞争性。在做项目策划时,华为都会站在客户和竞争对手的角度上进行逆向思考,从而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产品策略、竞争策略、商务策略、公关策略等。
(4)执行计划
执行计划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因此,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华为对整个计划的执行过程都进行了监控与管理。比如,设计监控系统,对实施成果进行客观的评估,将目标与计划进行比较,查看是否有偏差。如果有偏差,就要进行调查,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从而迅速调整策略,实现预定的目标。
(5)项目总结
在华为看来,对项目进行总结主要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从成功的经验中继续保持自身的优点和有效方法,增强信心;二是可以从失败的教训中找出自身的弱点和与对手的差距,鞭策自己不断进取。总之,华为把每一个项目总结都当成一部生动的实战教材,从不同的角度给员工以启发,使其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传递市场压力
华为从招聘营销人员开始的那一刻,就要把市场压力传递到他们的身上,倡导华为的营销人员要关心时事,关心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激励他们以“产业报国”的方式去爱国,从内心深处激发出每一个营销人员的潜力。同时,任正非还反复强调:
“破釜沉舟,把危机意识和压力传递到每一个员工。通过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
“华为必须保持合理的成长速度,没有合理的成长速度就没有足够的利润来支撑企业的发展;没有合理的成长速度,就没有足够的能力给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而吸引更多企业所需的优秀人才;没有合理的成长速度,就会落后于竞争对手,最终将导致公司的死亡。没有规模,难以对付未来的低成本竞争。”
“我希望大家不要做昙花一现的英雄。华为公司确实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当我们想躲在这个成就上睡一觉时,英雄之花就凋谢了,凋谢的花能否再开,那是很成问题的。在信息产业中,一旦落后,那就很难追上了。”“前程的艰险使我们始终不能有一次开怀畅饮。”
“江总书记在美国宣布我国将加入信息技术协定,意味着中国信息工业被推到了市场竞争机制的最高形式,完全要凭公司的实力,参与跨国集团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一点国家保护都不会有了。就像孩子要与狼搏斗没有母亲的帮助一样。中国电子工业100强的总和,只及IBM公司的1/5,生死存亡,一下子就压在了我们年青的没有国际管理经验的公司身上。”
“今年我们要广泛展开对危机的讨论,讨论华为有什么危机,你的部门有什么危机,你的科室有什么危机,你的流程的哪一点有什么危机。”
总之,“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是华为狼性精神的体现。在华为,对这种狼性的训练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正是通过这种训练,让每个员工时时刻刻把神经绷紧。以增强营销团队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并激励他们将这种巨大的压力转化成奋发向上的动力,使之在市场第一线上所向披靡。
6.扩张瓶颈,华为所面临的挑战
华为的最大目标就是国际化,因此一直致力于开拓海外市场,而且在将亚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业务开展得很好后,还杀入了欧洲市场。但在北美市场,华为表现却总是不尽人意。2008年10月,华为对外宣布,加拿大运营商Telus和贝尔(Bell)共同授予华为UMTS/HSPA网络合同,也就是说,Telus和Bell将采用华为第四代基站建设面向HSPA+/LTE引进的下一代无线接入网。很多业内人士也表示,此次招标的范围包括核心网和基站,金额应该在数千万美元左右,所以这应该是华为在加拿大市场上取得的最大一笔订单。这就意味着,华为在北美的市场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也标志着华为正式进入北美主流运营商市场。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北美市场对华为的贡献还几乎为零,因为华为在北美市场仅占据1%的份额,而这一区域的领导者摩托罗拉的市场份额为46%,阿尔卡特朗讯为21%,北电网络为13%,瑞典爱立信为10%。而华为要想在北美市场从这些国际大巨头的口中分得一杯羹,显然还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因此,此次华为虽然中标加拿大运营商的合同,对华为未来进一步拓展北美市场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华为目前仍未在北美市场站稳脚跟,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华为的国际化战略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具体体现在如下几点:
进军北美市场的障碍仍然没有消除
华为在北美市场上之所以一直没有取得多大的建树,主要是华为过去进军北美市场的障碍还没有消除。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原因:
(1)北美市场对设备商的认证门槛都很高,有NEBS、CDG2、UL、CSA等多个认证需要通过,而以中国公司目前的实力,一般很难全部通过。因此,华为还需要在北美市场证明自己的实力,才能得到北美市场的认可。
(2)北美地区具有很严重的贸易壁垒,很多有实力的大运营商不愿意从其他地区采购高端的通讯设备。因此,华为要想在北美市场上真正有所作为,仍然需要等待时机的到来。
(3)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的困扰,由于通信设备对国家经济和信息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再加上中国和美国一直以来很微妙的政治关系,因此华为直接进入美国市场的可能性较小,因为美国的运营商很难大批量的购买中国的产品和服务。
内外交困
目前,由于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都不景气。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开拓国际市场,难度就会有所加大,特别是北美市场,更是难上加难。这个时候,无论是华为,还是华为的目标客户,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从华为自身方面来说,2007年华为销售收入虽然高达125.6亿美元,但实际入账净利润则只有6.74亿美元,营业利润率已从2003年的19%下降到了2007年的7%,净利润率则从14%下降到了5%。与之相对应的是,华为的资产负债率却在逐年上升,2005年为58%,2006年上升到64%,2007年高达67%。
从华为的目标客户方面来说,一旦金融领域的影响蔓延到实体经济,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自然就会下跌。这样就会直接导致欧美运营商被迫缩减开支,最后必然影响到华为的销售业绩。
从上面的这些情况来看,华为要想在金融海啸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发力国际市场,恐怕会凶多吉少。
财力资源有限
由于华为是一家高科技公司,因此要持续扩张海外市场,不仅需要创新,更需要财力资源。而华为的海外扩张成本,其实是很难测算的,再加上由于华为不是上市公司,所以只能依赖现金储备和银行贷款为其增长提供资金。另外,创新也需要研发费用,尽管华为将销售额的约10%用于研发,应该说这个比例和其他的竞争对手相当,但相对于国际大巨头公司来说,华为的规模显然还比较小,因此这个销售额的10%仍然比较低,这显然意味着华为在产品的创新方面仍然不会取得太大的成就。
本章结语
华为是真正意义上从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为数不多的国际化品牌。在短短20年时间里,华为从无到有、从中国走向世界、从民营企业演变成年销售额过百亿美元的国际化品牌,成长为继思科、爱立信、阿尔卡特朗讯、诺基亚西门子之后的全球第五大电信设备供应商。华为为什么能够获得如此大的成功呢?而且,作为一家科技企业,华为硬是将三流的产品做出一流的市场。更为神奇的是,华为在成长和扩张的过程中,基本上没有打过什么广告,也很少在媒体上露面,可以说,它的低调是一以贯之的,但公众和消费者却牢牢地记住了它的名字,并对那些与它有关的故事津津乐道,一次又一次地将它推上前台。其实,华为的成功,主要还是在于渠道和营销的成功。华为渠道的建设,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在渠道建设初期,由于华为的品牌还不为人所知,很多大经销商不愿与其合作,不得已,华为只好自己当起了总经销,并逐渐建设起二、三级的渠道,然而,等到华为把这些渠道建成一定的规模之后,华为便开拓引入大经销商,对渠道进行变革,把渠道推向多元化;在营销理念方面,华为倡导的是“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的狼性精神,共同进退,不搞个人英雄主义;在扩张策略方面,虽然华为的最终目标是要做国际一流的企业,但华为并没有一味地向海外冲杀,而是遵循“攘外必先安内”的准则;在竞争手段方面,华为虽然不怕竞争,也不回避竞争,但华为却没有与对手进行正面交锋,而且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迂回战术……可以说,华为的这些模式和战略,都是值得中国本土乃至跨国企业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