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乡镇企业与农村金融问题的重要理论创新——评姜长云博士的新著《乡镇企业融资问题新探》
杜志雄 崔****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在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中,乡镇企业问题、农村金融问题,既是经久不衰的热点问题,又是现实的焦点问题。围绕这两大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最近,国家计委产业发展研究所姜长云博士的新著《乡镇企业融资问题新探》(以下简称《融资》),已经由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该书选择乡镇企业融资问题这个切入点,同时抓住了上述两大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研读该书,不难发现,它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理论创新多
《融资》一书是在作者2000年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经修改扩充而成的。在该书中,作者试图在批评地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新制度经济学、金融学、发展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中,制度因素对于乡镇企业融资和融资方式变迁的影响;揭示了乡镇企业融资方式演变的内在逻辑。该书在许多地方都显示了作者试图“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理论创新的愿望。比如,该书第六章通过分析认为,近年来我国乡镇企业的产权改革,主要是在体制转型时期不对称、不完善的市场环境之下,乡镇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利益调整和再分配的结果,是他们相互之间利益矛盾妥协折中的产物。其中,以乡村政府和企业经营者为主导的乡镇企业核心层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和利益分割,对于产权改革、特别是股份合作制路径的选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解决乡镇企业的融资问题和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的资本化问题,是其中两条并行不悖的主线。这些分析对于更好地认识和完善乡镇企业的产权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又比如,该书提出应该坚持“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对农村信用社改革进行重新定位。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将农村信用社改造为股份制、区域性的商业银行;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将农村信用社改造为区域性的政策性银行,或农发行的基层机构。在介于二者之间的地区,继续沿袭现有体制,逐步创造条件,最终将信用社改造为股份制的商业银行。这种观点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
二、现实针对性强
乡镇企业自其诞生之日起,融资问题就成为制约乡镇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乡镇企业作为一个总体,其融资问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严重和复杂。因此,研究乡镇企业的融资问题,帮助乡镇企业拓展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难题,对于实现乡镇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融资》一书联系中国体制转型时期的特点和乡镇企业发展的实际,剖析了改革以来乡镇企业资金来源和融资结构的动态变化,揭示了乡镇企业资产结构与融资结构的矛盾。该书还结合融资问题,探讨了乡镇企业的阶段性转变问题。比如,当前,在理论界和政策部门,存在着一种强烈的倾向,认为应该取消乡镇企业。该书第一章第二节针对这种倾向,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作者认为,乡镇企业是城乡分割体制的产物。随着城乡分割体制的瓦解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乡镇企业存在的合理性将会逐步消失。但是,对于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来说,取消乡镇企业不仅难以实现城乡企业的平等发展,反而会导致乡镇企业,或易名后的那部分农村企业,发展环境相对恶化。如果我们不能从根本上走出政策导向上的“唯成分论”和所有制等级观念的误区,保留乡镇企业就是利大于弊的。此外,书中联系乡镇企业融资,对于民间金融、地方性资本市场等问题的分析,也都是当前经济生活中值得高度重视的。
三、旁征博引,可读面广
《融资》作为一本探讨乡镇企业融资问题的理论著作,在集中精力探讨主题问题的同时,并没有单纯局限于现实中的乡镇企业或融资问题,而是旁征博引,注意“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比如,书中在分析乡镇企业的间接融资前,就用了比较长的篇幅,专门介绍了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经验,评介了国内在此问题上的相关观点。这对于研究中小企业和一般金融问题,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又比如,书中在分析产权改革与乡镇企业融资的互动关系时,首先介绍和分析了中国近代“官利制”的情况,认为“官利制”实际上是在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约束下,中国传统的筹资方式与近代公司制度“杂交”的产物,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通过对“官利制”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启示:在企业制度的移植和创新过程中,过分迎合现实需要,强调“中国特色”往往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但要在淡化“中国特色”的同时,有效地实现企业制度的移植和创新,必须加快资本市场的培育、发展和完善。这些分析,不仅对于研究乡镇企业的融资问题,而且对于研究整个转型经济中的制度变迁问题,也不乏参考价值。可见,《融资》一书,对于研究制度变迁和金融问题的同志,也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四、分析深入、形象生动
比如,当前,在理论界,“唯成分论”和所有制等级观念,以及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所有制歧视现象,经常受到批评。但在实践中,这些问题却始终难以从根本上消除。原因何在?目前,对于这一问题的分析虽然不少,但往往是大而化之,真正触及本质的研究少。在该书中,作者用“亲父子关系”、“继父养子关系”、“父子兄弟关系”等形象比喻,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让人读来饶有兴趣。类似的深入分析,在作者利用集体行动理论对于乡镇企业产权改革问题的分析等方面,还有不少。
总体来看,《融资》一书,作为国内第一本专门研究乡镇企业融资问题的理论著作,对现代经济学新理论、新方法的运用,达到了国内前沿水平。该书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研究方法规范,值得一读。
(原载《中国农村观察》,2001年第5期。
作者单位分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