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于中国改革实践的理论创新——李炳炎教授新作《利益分享经济学》简评
向刚
由****江苏省委党校李炳炎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理论与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05BJL009)已经通过国家社科基金委结项,获得很好的评价。该项目的最终成果——《利益分享经济学》一书已由山西经济出版社于2009年6月出版。本书由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题写书名,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作序。
《利益分享经济学》是一部分量颇重的学术专著,它是专门研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中产生的一种新生事物——分享制经济形式的经济理论著作。该著作对中国改革30年来出现的各种形式的分享经济制度作了比较系统的分析研究和总结。与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理论是不同的。它具有特殊的理论思维和范畴体系。与西方分享经济理论相比,两者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它是一种产生于中国本土的通过自主创新形成的原创性经济理论,与舶来的理论有显著区别。30年改革实践同时证明,这种经济理论是有生命力的,也是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因而值得我们对之进行研究。由于这种新理论的核心思想可以归结为利益分享,而且该成果已形成实现利益分享的理论体系、运行机制、管理制度、特殊功能,因而可以将它简称为“利益分享经济学”。
该书的研究目的,是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理论这一新的理论武器,来解决构建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问题。同时,也是试图运用这一新的理论武器,来针对性地解决阻碍共同富裕实现的诸如分配不公、贫富两极分化等各种矛盾和问题。
该书的主要内容包括3部分:一是考察了当代西方分享经济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的演进,对之作了扬弃和借鉴,批判地吸收其对我国适用的内容,以有助于促进我国分享制度建设和推进分享经济理论建设。二是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特色分享经济的实践形式、理论基础、理论体系、运行机制、管理制度、功能作用、宏观效应、理论意义、实践价值。三是应用中国特色分享经济理论来解决我国面临的各种经济问题。以利益分享为主线,构建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开拓从利益分享走向共同富裕的新路径,提出了通过利益分享推进共同富裕实现进程的对策和思路。
该书提出的主要对策建议有如下几项:①治理居民收入分配不公的配套对策措施。②建议在全国范围扩大推行利益分享制度,在公有制企业实行净收入分成制,在私营企业实行利润分享制和工资谈判机制,建立工会组织。在农村和小城镇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将国有企业改造成工人所有股份制公司。③将工人阶级的主体培育成中等收入阶层。④以利益分享机制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⑤通过全社会实行利益分享制来矫治宏观经济运行失衡、抵御“滞胀”,实现无滞胀的经济发展。⑥以扩大国内广大劳动者的消费需求为主攻方向,推动经济发展。
李炳炎教授于2007年2月就提出了“利益分享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促进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的观点,并连续发表了多篇文章。同时,作者将“利益分享”作为践行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指导思想的一种新的经济观、新的理念并作了阐发。该书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理论”的核心理念概括为“利益分享”,认为“利益分享经济观”是中国改革30年形成的人本新思维,以人为本即以人民为本,就必须实行利益分享,不能搞以权为本或以物为本条件的利益独占。指出从利益独占转为利益分享是重大转折。这种利益分享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机制、新制度的提出,是一场革命。该书利益分享新的经济观和理论红线的提出,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理论”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共同富裕目标与实践这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与李炳炎教授在1982年第2期《经济研究》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出的以人为本的劳动支配资本的经济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该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理论作了全面系统的概括,阐述了其思想来源、形成背景、本质特征、内在逻辑、理论主线和总纲、新范畴组成的理论体系(见第五、六、七章)。首次对中国特色分享经济制度的典型形式作了规范,运用典型案例对初次分配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的观点作了实证的研究;指出我国实行利益分享制度要确立劳动者对劳动的所有权,以劳动者权益为主导。总结了我国股份合作制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指出其两种发展趋势,********应以劳动权益为主导,才能保持其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阐述了中国分享经济的特殊功能作用及其宏观经济效应。主要是联系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现状的实际,分析了其抵御“滞胀”、矫治宏观运行失衡的机理,以及通过其内生运行机制的作用,克服有效需求不足,认为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动力主要靠消费拉动经济。提出了在全社会实行净收入分成制,以便实现“无滞胀的经济发展”。应用中国分享经济理论,针对性地解决居民收入分配不公、城乡二元体制、农民增收难;以及对缩小地区差距、完善所有制结构、调整财税政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企业制度创新等提出对策。
该书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在于: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理论是对我国改革实践经验和群众首创精神概括升华而形成的原创性本土化的重大理论创新,能明显地丰富共同富裕及和谐社会建设理论。
(2)该理论成果属于分享经济理论中的一个独立分支或学派,自成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3)该理论建立了自己独有的范畴体系,是对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全面革新,是马克思经济学中国化的创新成果。对创建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先导价值。
(4)本书所研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理论与西方分享经济论相比,有明显的范畴创新和理论体系拓展,其基本原理比魏茨曼的分享经济论更科学,其科学性和理论水平在国际国内同类研究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
(5)该成果为中国理论界提供了一个摆脱理论僵化和西方经济学教条、运用唯物辩证法进行自主理论创新的典型范例,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借鉴价值。
(6)该成果的实践应用价值明显,至少可以应用于以下领域:①优化工资制度改革和薪酬管理;②指导收入分配制度改革;③设计新的税收体制(净收入分成税);④建立以净收入为中心指标的企业管理制度;⑤改革成本核算办法;⑥建立国民经济核算新体系;⑦建立以利益分享协调为基础的宏观调控体系,探索无滞胀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该书的社会影响和效益:该书的形成,起点是李炳炎教授1980年的学术调研和硕士学位论文,1981年发表了第一篇论文,1982年在《经济研究》发表了第二篇论文,迄今已作了持续28年的研究。已有成果载体为《新成本论》(1987年)、《需要价值理论》(1990年)、《社本论》(2000年)、《公有制分享经济理论》(2004年)及《利益分享经济学》(2009年),共5部专著。发表有关论文100多篇。著作、论文多次获奖,数十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中心复印转载、《新华文摘》、《经济学文摘》等摘编,被不少著作引用,被几所大学列入博士生必读参考书目,被多篇学位论文引用,有3篇论文分别发表于中国台湾、香港和日本的期刊,作者多次接受国外学者就此项研究的来访。不少地区和企业试行净收入分成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该书是在发表了多篇论文的基础上形成的,中间成果论文多次获奖,多次被转载。总之,已产生相当大的社会影响,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原载《中国改革报》,2009年6月29日。
作者单位是江苏省紫荆农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