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节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出处〕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力微任重久神疲》。
〔注释〕①苟利:假如有利。苟,假如,假使。②生死以:把生死都交付给国家。以,动词,用,使用,引申为献出、付与。《左传·昭公四年》:“苟利社稷,生死以之。”③岂:副词,难道,怎么。④避:逃避、躲避。⑤趋:追求,迎受。⑥之:动词,往,到,去。
〔今译〕假使对国家有好处,我可以把生死都交付给国家;怎么能够因为有祸就去逃避,有福就来迎受呢?
〔赏析〕《力微任重久神疲》是一首政治抒情诗,是诗人于清宣宗道光二十二年(1842)八月,因禁烟之事被发配伊犁,途经西安与家人告别时,为自明心迹和慰藉家人口头吟诵的诗篇《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中的第二首。
诗中描写了诗人虽然身遭贬职充军边疆而心犹不悔以及从沐浴皇恩与养拙自守两方面来宽慰妻子的情景,表明了诗人在禁烟和抗英问题上不顾个人安危全力以赴的坚定态度,抒发了诗人时刻坚持以国家利益为重、绝不计较自己得失的高尚情怀。这首诗风格刚柔相济,有分有合,诗意抑扬起伏,跌宕变化,结构前后关联,相互补充,语言沉郁有力,含蓄诙谐,特别是典故的巧妙运用,使诗的内容充实丰满,而且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强烈的表现力,成为诗人诗中的压卷之作。
这两句诗表明了诗人在禁烟和抗英问题上以国家利益为重,虽遭革职充军也绝无悔意的坚定立场,以及丝毫不计较个人祸福得失的崇高品德。诗句含意丰富,是诗人立身行事的准则,是诗人崇高精神境界的表现,也是诗人一生的写照。据说,诗人生前对这两句诗最为喜爱,常常击节吟诵,临终前还特别叮嘱他的儿子一定要把这两句诗写入讣告之中。
〔原诗〕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作者〕林则徐(1785—1850),清代政治家、诗人。字元抚,一字少穆,号石麟,晚号村老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清仁宗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曾任江苏巡抚,湖广总督,两广总督。清宣宗道光十八年(1838)特命为钦差大臣,往广州办理海事,查禁鸦片输入,与总督邓廷桢协力查办鸦片走私商,严令英、美商船缴出鸦片共237万斤(118.5万公斤),在虎门当众销毁,并积极筹备海防,多次击退英国侵略军的进攻挑衅。后被琦善等人诬陷,被革职,与邓廷桢同时充军新疆伊犁。死后赠太子太傅,谥文忠。能诗文。曾与张维屏、黄爵滋、魏源等在北京结“宣南诗社”。他的诗气魄雄伟,情调高昂,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有著作《云左山房诗钞》、《林文忠公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