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步枪在近一个世纪中,走过了一条不甚平坦但却蓬勃发展的道路,取得了很大成就,这凝聚着全行业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映射出他们坚定的信念和恒心。
从史料记载的有关枪械文字来看,中国从清末到民国,其间军阀各自为政,枪械来源多为购买和仿造,比如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就曾仿造日本6.5毫米口径步枪。后来,******用仿自德国7.9毫米毛瑟枪的“中正”式步枪统一了中央军用枪,中正式步枪是近代中国不断尝试将步枪制式化,第一次得到了一些成就。慢慢地有了些成果。可惜抗战爆发,打乱了原有的进程,之后又改为美制7.62毫米步枪。新中国成立后,部队所装备的步枪几乎全是从敌人手中夺来的,型号杂、口径多、性能落后。步枪作为轻武器骨干,其装备的广泛性、重要性为世界各国所重视。步枪在我国尤为重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依靠的是小米加步枪,小米是国产的,而步枪却是外来的,“三八大盖”、“美式卡宾”乃至旧中国的“二四”式也是德国毛瑟的原型,偌大一个中国竟没有自己的地道的国产原生态步枪。
当时,装备的杂乱和缺乏标准化,是新中国的枪械后勤供应部门最感头痛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从苏联购买了100个师的装备,全军统一换装苏式枪支,并按其系列建立兵工厂。当时,苏联把已淘汰的1891年式纳甘步枪和1943年式波波沙冲锋枪大批半价卖给了中国,而中国的对应仿制品则定名为53式步枪和50式冲锋枪。由于该枪结构比较简单,便于大量生产。在后来的朝鲜战争中,这些枪械在可靠性方面还是值得赞赏的。
1955年,中国同苏联签订协议,引进苏制AK-47突击步枪和C-41半自动步枪技术,在国内自制,分别定名为56式冲锋枪和56式半自动步枪。到1964年,中国全军完成了第二代步枪换装。
1979年,对越作战证明,56式半自动步枪已经落伍,吸取对越作战的教训,中国军队决定对56式冲锋枪作了改进,定名为81式自动步枪,清一色装备全军。这是中国军队步枪的第三代换装。相比AK-47,中国81式自动步枪的基本结构无太大变化,但在射击精度方面却比AK-47高。该枪性能不错,深受广大官兵的喜爱。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美苏步枪又向小口径、高射速方向发展,分别出现了美国的M16 5.56毫米步枪、苏联的AK74 5.45毫米步枪。为了紧跟世界步枪发展形势,中国在多年的努力之后,也推出了自己的小口径,即5.8毫米口径,并于1987年定型了87式步枪。相比国外同类产品,87式步枪整体性能不佳,且因部队对步枪尚无急需,故该型枪未能装备部队,而是进行了继续改进,这就是随后推出的95式5.8毫米。
中国式5.8毫米步枪由于推出较晚,因而能吸收其他国家同类枪的优点。2003年12月,中国新型5.8毫米自动步枪终于定型,并被命名为03式5.8毫米自动步枪。据介绍,03式5.8毫米步枪被认为是中国小口径枪族中的最后一名成员,中国将用它来完成部队的第四代步兵武器换装。
如果从1983年中国下决心研究小口径步枪算起,到最后定型的03式5.8毫米口径步枪,整整经历了二十年;若从1965年M16问世算起,在国内引发是否要搞小口径枪的争论,已有三十八年,可谓历经磨难。究其原因,这与中国枪械的一贯发展不无关系。一是由于中国56式冲锋枪所创造的辉煌成绩变成大包袱背上后不易卸下;二是由于没有大战急需;三是中国军工企业要锻炼出自主开发能力还需要较长时间。这些因素,致使中国全军装备的三代枪械都是对苏制品的模仿,而只有5.8毫米系列枪才是地道的国产货。
从枪支本身性能看,03式5.8毫米步枪达到了目前世界现役装备的先进水平。同美、俄装备的M16A2及AK74相比,它的重量和体积都要小一点,战术性能却毫不逊色,故障率也更低。不过同中国传统的56式和81式步枪相比,在枪长差不多的情况下,03式步枪要轻0.3千克,携行时感觉要轻便些。
现代步枪发展的方向,是步榴合一,并装备电子火控系统和夜视仪。95式及03式步枪都有配属产品,如激光瞄准镜、多功能刺刀及下挂榴弹发射器等,同时枪上还设有简易夜瞄装置,能在昏暗环境或夜间对可见目标射击。总体而言,中国的小口径步枪虽然比起美国、德国等国家的同类产品还有些差距,但已跻身世界先进步枪之列。
回顾我国步枪发展历程,会有哪些启示呢?
(1)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我国步枪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是紧密联系形势的,都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2)建立了战术技术论证体系和技术预研储备体系。
步枪在发展中,63式自动步枪与新5.8毫米枪族就是论证是否充分确切的两个不同例证。技术预研也一样,对一些新技术、新材料要先期进行开发研究,才能在研制项目中得到应用。现今战术技术论证体系和科学技术预研体系均已建立,新项目的研究开发将会有更好的基础。
(3)密切联系部队,更好为部队服务。
我们在步枪的研制发展过程中一直坚持这样做,收获非常大,特别是那些有战斗经验的部队,有亲身体会,能提出一些非常宝贵的意见,使研制工作更符合要求,达到预期效果。
(4)组建有效的研制组织。
我国的步枪研制组织形式开始是直线下达给某一个单位,孤立进行,这种孤军奋战的安排不再适应新的形势。直到1990年新5.8毫米枪族研制时才找到了合理的组织形式,由专业研究所牵头,有关工厂、高校、部队参研单位抽出优秀技术人员组成总设计师系统,在总设计师统一领导、决策下进行研制。在研制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质量管理制度开展工作。新5.8毫米枪族的成功,证明了健全有效的研制组织形式是成功的有力保障。科研队伍在发展中成长、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