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宴请的对象千差万别,所以在宴请之前必须弄清客人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特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达到请客的目的。对他们愈了解,就愈能迎合他们的口味。
1.男女饮食上的差异
不同的性别会产生不同的饮食消费心理及行为,这些是由两性在记忆、思维、情绪、个性等心理方面存在的差异决定的。
在点菜行为上,男性消费者一般粗略迅速。男性相对于女性具有较强的支配性,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而且男性一般都有个人的某个特殊嗜好。女性点菜时往往选择多,挑选细,反复咨询,占用时间长,具有较强的求全心理,食物的细微之处符合她们的心意,就能深深地吸引她们的注意,产生对食物的购买欲。
在分量上,男性比女性顾客的食量大,胃口佳。
在口味上,男性一般喜欢富含脂肪、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女性则一般喜欢清淡不油腻的菜,素食蔬果尤佳。
在需求上,男性顾客重视“硬料”,用餐讲求档次与分量多寡,女性顾客注重“软料”,对环境较为敏感,重视服务细节和环境档次。
此外,女性在饮食消费时自我意识比较强,对外界事物比较敏感,喜欢评论,常常以自己的消费眼光、习惯、标准和爱好来分析、评价别人和自己。分析评价食物,总是觉得自己消费的食物有价值、最明智,喜欢独立自主地选购食物,还希望别人效仿自己。她们往往不愿意别人说自己不了解食物,不懂行,不会挑选。
2.老幼饮食有别
不同年龄的人,由于经历过不同的社会环境,受过不同的文化教育,在赴宴时的欲望和心理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一般来说,年龄愈大,对食物饮料的承受范围愈广。年岁较长者,讲究食物的营养卫生,能节制不良的饮食习惯,特别强调养生之道。而青年人容易挑食、暴饮暴食,全凭个人喜好,无节制地吃喝。
一般来讲,青年通常是指18~35岁的人,他们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对食物消费的心理和行为的独特表现,如追求时尚与新颖,追求自我成熟的表现和消费个性心理的实现,冲动性消费多于计划性消费等。青年人常把上街饮食消费作为一种娱乐,一般约同学、同事或好朋友一道到饭店消费,喜欢让这种饮食消费的自主权在群体中实现,因此他们的同伴往往是饮食消费行为和饮食消费决策的主要影响者。
在我国,中年一般指年龄在35~55岁的人。中年人注意食物的实用性、便利性,计划性强,具有较强的求实心理和节俭心理。
老年一般指男性60岁以上、女性55岁以上的人群。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改善,医疗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相对延长,老年人在社会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增长。老年人喜欢吃松软易消化、味清淡、富有营养的食物,有“三高、五低、多样化”的特殊需要,“三高”即高蛋白、高质量、高水平,“五低”即低糖、低盐、低脂、低度酒、低胆固醇,而且食物的色、香、味、形要经常翻新,品种多样化。老年人最为关心的是延年益寿、身体健康和晚年生活丰富,对饮食的消费具有很强的习惯性心理。请老年人吃饭最好选老字号饭店,点传统的名菜、名点和名酒,以满足老年人的饮食习惯的需要,也能唤起一些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感到亲切。
3.东西南北不同
“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味。”饮食消费心理学认为,客观环境既是饮食消费心理习惯产生的前提,又是饮食消费心理习惯得以延续的保证。比如,北方人的生活环境决定了他们以咸为主的饮食消费习惯。我们可以在北方人中根据地区性环境差异对他们的饮食消费习惯进行探讨。如河北大部分人喜吃咸,天津人口味咸中微甜,山西人口味咸中带酸辣,东北人喜吃咸酸辣,西北人喜吃酸辣。
然而,客观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在人们对客观环境的认识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人们的饮食消费习惯也会变化,但这种变化是缓慢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还会自觉地进行习惯性的饮食消费。所以说,随着客观环境和人的认识的变化,人们只能一点一点地改进饮食消费习惯,而不能迅速地摒弃。这种变化是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完成的。
4.职业影响饮食
从事不同工作的人,因热量消耗的不同,会选取不同的食物。蓝领阶层以工人或劳动者为主,工作时付出相当大的体力,所以在食物的选取上,他们要求饱食一顿,才有体力工作。白领阶层以经营者或管理者为主,工作性质异于蓝领阶层,所以在选取食物时,特别注重口感,充分享受用餐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