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一个考场里,坐满了认识不认识的同学,争分夺秒聚精会神地考试,可章第中被一道题卡住了。是物理吧,不,是化学。急忙翻看试卷后面,所有的题都非常难。文科生,文科生啊,物理和化学没拓宽,没学透……其他同学在唰唰地写,整个考场蚕吃桑叶似的,章第中硬是不会做。眼看交卷时间到了,他急得满头大汗。坐在前面的监考老师,像初中的班主任鲁伟祺,像凌云班的李伟民,又像自己的父亲。他急得喊了几声,从梦境中惊醒,仔细回想,心里惶惶不安,无法重新入眠了。
这样的梦境,这样的惶恐,伴章第中走了很长很长的人生路。
好在第一节是语文课,孙老师以新颖的方式转移了他的情绪。
黄土高山,层层叠叠的黄土高山,黄土小路,蜿蜿蜒蜒的黄土小路……现代艺术摄影极尽技能,吸纳吐露着西北高原特有的粗犷、豪放和荒蛮,一个黑衣黑帽的黑小伙,又一个黑衣黑帽的黑小伙,手牵一头又一头牲灵,从画面纵深处迈步走来,走在蜿蜒的黄土小路上,走在层叠的黄土山褶间,或近或远,或隐或显,近时魁梧高大,形貌清晰,远时芝麻粒般,模糊虚淡。随即,一声悠扬的歌喉,从画面后面骤然唱响:
土黄骡子驮松香
过泾阳来站巩昌
听我花儿不稳当
上街下街称冰糖
骡子栓在转槽上
鞭子放在炕沿旁
急问花儿啥痛呢
啥也不痛想人呢
想得深吗想得浅
肠子成了一条线
……
“小哥哥”的歌声余韵未歇,一个个红袄长辫的女子的倩影,叠加在匆匆行进的“小哥哥”之上,而后,画面深处的男声变成了婉转甜美的女音:
骡子带的铜丸铃
路上走着我的人
你的人有啥记号
白汗溻儿青系腰
大铃响了小铃响
尕花儿迎到门上
我抹笼头你抹铃
手拉手儿进房门
脚户行里太吃苦
以后咱把庄稼务
……
歌声歇止,教室里寂无声息,好久好久寂无声息。孙老师慢慢踱上讲台,手掂粉笔环顾教室,“这歌好听吗?”
“好听!”同学们喊。
“知道是什么歌吗?”
“不知道!”声震屋宇。
“这就是著名的西北花儿。是我们长辈人人会唱的歌。”
孙老师轻轻点击鼠标,演示文稿飞出了蝴蝶般的黑色文字,孙老师鼓励学生高声朗读:花儿是流行在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陕西等广大多民族地区的民歌,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沃土上诞生、成长、怒放了千多年的艺术奇葩,内容涉及迁徙屯垦、打工经商、情感纠葛等方面。沉木县由于地处南北要道,商贾旅人多会于此,过去几乎没人不会唱花儿。
可孙老师说,由于种种原因,如今的年轻人已经不了解这种古朴优美的民歌了,因此倡导学生利用寒暑假,从自己的爷爷奶奶或长辈亲友口里抢救整理,肯定将是非常珍贵的资料。说到这儿,孙老师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话锋一转让学生打开课本,开始讲授中国最古老最伟大的民歌——十五国风。
沉木县各高中使用人教版教材,《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为古代诗歌,首篇便是选自“卫风”的《氓》,讲述两千多年前一位女子对爱情和婚姻的美好体验和深刻认识: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章第中梦境遗存的低落情绪一扫而光了。他无比欣喜地想起了祖爷爷、太爷爷和爷爷的脚行之路,进而想起了高一第一学期,在沉木街头被刘流长称为“土八路的自乐摊”边听到的那个老汉的引吭高歌,又想起了奶奶在恍兮惚兮的状态中不止一次哼吟过的那些悠长邈远的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