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又发高烧了,一个喷嚏不打,半点雨星不落,县城四面的山上,除了有喷灌滴洒的地方绿意犹存,无不呈现干枯的意象了。不少乡镇的人畜饮水全面告急,班里有学生为省钱给家里拉水,把早点五角钱的饼子省了。曹鹏炜拿出自己的炒面(粉)分给这些同学吃。曹鹏炜早晨从没吃过饼子,也不喝水,下操后挖几小勺炒面,夹在书页当中匆匆进教室,边伏案读书边舔吃充饥。章第中抽空跟母亲通过电话,知道家里至少还不担心吃水问题;甜水乡一带的沟谷深处大都有泉水,旱年的泉眼尽管枯了不少,泉水也十分混浊,可倒在缸里沉淀沉淀,总还能吃能喝的。
校园文学社社刊《沉木河》创刊号终于面世了,登载了八十多篇学生作文,而高一级凌云班就占了九篇。
老班分发杂志的时候露出了久违的笑脸,鼓励说仅此一点,就足以说明这个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被登载的九篇文章都选自上学期作文本,老班曾在讲评课上口头发表过。章第中的散文《沉木历史绿如蓝》,更力挺所有师兄师弟,成了压卷之作。散文的题目是受地方志所引古人断句“山绿水蓝千里秀”和白居易的江南名句“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启发而拟定的。虽然地方志并未标明“山绿水蓝千里秀”系何人所作,可章第中觉得很新颖别致。他不知道断句作者是哪朝人——如在盛唐以前,且白居易也侥幸读过此断句,那么广受传诵的“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精彩就大打折扣了。当然章第中没把如此古怪的念头写进文章,这不属于他表述的内容。他的散文主要是依据地方志的记载,赞美这片曾出产过沉香木的美丽土地,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百草丰茂、景色如画,与现实中的山秃水枯,地瘠民贫形成对比,从而呼吁封山育林绿化环境。
站在多年之后阅读,文章充满了学生腔,可老班当时评价特别高,什么“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立足现实,放眼历史,内容丰厚,语言老辣”等等,鼓励之中不乏夸张,并推荐给高一所有语文老师,拿着作文本逐班朗读。
文章一经电脑排版印刷,就有了与抄写稿迥然不同的感觉。看着码得齐齐整整的曾出于自己笔端的文字,章第中不由想起张贴在校园橱窗里的《西部联合报》,其中副刊栏目登载着大量短小散文,他不止一次阅读过。这一联想让他怦然心动,便偷偷拿着《沉木河》杂志,去校外复印了自己的散文,按《西部联合报》的地址,寄给了副刊的编辑先生。
整个过程中他手忙脚乱,做贼似的生怕被老师或同学看见。他清楚自己在学习上不能再有任何闪失了。最好的榜样就在身边:田园静上学期期末考试遥遥领先,总成绩刷新了学校记录,而紧随其后的茹森林、祁晓春也甩开其他同学一大截,俨然第二、第三把交椅非己莫属的势头,使他真的连一点退路都没有了!
老班第一次班会分析本学期的整体形势时就交过底,由于高考、中考和会考等一系列计划内干扰,本学期后半段有四周多时间无法正常上课,因此必须想方设法利用好能利用的的分分秒秒。
为了做到这一点,身为在高考的硝烟中冲锋陷阵的主将,老班的语文课首先调整方式,略去“华而不实”的环节,开始“直接对准高考”讲授了,即不管小说、散文、诗歌或其他应用文体,老班一律当成高考试卷中的(现代或古文)阅读材料,备课的时候针对性地命制些主、客观题,印发到同学手中,课堂上主要通过做这些题,完成对文本的理解,然后才要求学生或朗读或背诵。开始几节,像穿惯了布鞋的突然换了皮鞋,大家纷纷乱了步伐。老班鼓励让坚持——坚持日久,必有奇效,因为这是近几年他的班级高考语文成绩超出省平均线的真正秘诀。
曹鹏炜相遇恨晚似的,“为啥不早点这样上课?”
老班的神情间荡漾着无法掩饰的得意,手举在嘴边成喇叭状,声音压得低低的,“在此之前,观摩听课的人太多了,我怕被他们学了去。”
教室里爆出会心大笑。
沉木高考名声在外,上门取经者常年不断,尤其高校录取尘埃落定的秋季,观摩团队天天都有。为了不使正常秩序受到影响,几所高中纷纷在校门口挂出了“对所有观摩者只开放高一上学期课堂,除此之外恕不接纳,敬请见谅!”的告示牌。因此江湖上盛传一种观点,认为沉木教育肯定隐藏着什么秘不示人的奇招妙法。这一观点流传既久,个别有商业头脑的人士便打着沉木教育的旗号,在省内外编印销售各科复习资料,招收举办各种形式的辅导班,大赚钞票,屡禁不止。
老班的悄悄话和同学们的会心大笑,正是缘此而发的。
然而“直接对准高考”的方式不免枯燥,主动答题的声音像深秋的落叶,一天比一天稀少,全然没了开学之初热烈抢答的课堂气氛。刚开始,老班怀疑弟子们没啃透文本,时不时停止讲授单独提问,被点名的同学却大都能够正确解答,然而一旦进入讲授状态,六十多位同学又集体缄口,无论怎样启发诱导,甚至恼怒批评也无济于事。“你们可是一中历史上最好的班呀!”老班干涩地咽着嗓子,要每个同学思考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