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地小行星(NEAs)指的是那些轨道与地球轨道相交的小行星。这类小行星可能会带来撞击地球的危险。同时,它们也是相对容易使用地頢发射太空梭访问的。事实上,访问近地小行星所需的delta-v比访问月球还小。NASA的近地小行星约会探测器已经访问过这些小行星中最著名的小行星433号(爱神星)。目前已知的大小4千米的近地小行星已有数百个。可能还存在成千上万个直径大于1千米的近地小行星数量估计超过2000个。天文学家相信已经在它们的轨道上运行了1000万~1亿年。它们要最终与内行星碰撞要么就是在接近行星时被弹出太阳系。
近地小行星距地球有多近呢?人们最早发现的近地小行星爱神星是1898年发现的。等到1930年1月发生大冲(它到达近日点时与地球、太阳排列成一直线。这时离地球最近)时,记录到它与地球的最近距离为0.17天文单位,约2500万千米。阿波罗星在发现那年的5月15日,它的近地距离仅为1140万千米。
20世纪30年代,是近地小行星频繁造访地球的时期。记录表明,1936年2月7日,小行星阿多尼斯星在距地球220万千米的地方掠过地球。1937年发现的赫米斯星,着实把人们吓了一大跳。这年的10月30日,它跑到地球身旁的70万千米处,一夜间越过了地球大半个天空。几十万千米在天文学家眼里只是近在咫尺之距。如果它在途中遭遇什么“不幸”(指地心引力作用),弄不好会同地球相撞的。赫米斯(又译为赫尔墨斯)为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常被宙斯等众神派到地上来“探访”。人们用这个名字给离地球最近的小行星命名,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随后的五六十年中,人们相继记录到的近地小行星还有伊卡鲁斯星、地理星、托洛星以及近年发现的奥斯汀星,它们都与地球比较接近。但是,绝大多数的近地小行星的近地距离都比月地距离大。也就是说,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一颗小行星是从地球与月亮之间飞掠过地球的。
小行星的频频造访,已引起天文学家们的关注。近几十年来,有些与地球轨道相仿的小行星以及有可能靠地球最近的一些小行星,已经处于天文学家的密切监视之下。因为一些科学家们认为,尽管有些小行星的轨道并不与地球轨道完全重合,有一定的倾角,但由于小行星在大行星的摄动下,轨道会和地球轨道相交,从而有可能与地球相撞。这并不是耸人听闻和庸人自忧。目前,国际天文组织机构已经成立了监视和预警机构,对小行星中的危险分子和可疑分子进行密切的监视与追踪。
知识链接:火流星
火流星是亮度在——3等以上,质量在5克以上的大流星。因像火球,故名。因为母体较大,常可进入大气底层甚至成为陨星,更大的火流星还伴有声响,以致在白天也可见。一些特大的火流星可能是小行星或彗星的残骸造成的。例如1978年3月8日的吉林陨石雨,最初表现为伴有闷雷般轰鸣声的一个光耀夺目的大火球,它在空中爆裂后成为一场罕见的陨石雨。
火流星是较大的流星体陨落时产生的流星现象。这种流星体在稠密的地球低层大气内的高速运行时,由于它大量的物质在大气中挥发燃烧,发出耀眼的光芒,看起来像一条巨大的火龙,常伴有雷鸣声,这就是火流星。明亮的火流星能把广大区域照得如月明之夜,甚至如同白昼。当天空中的流星余迹被掩没时,又会出现烟柱似的尘埃余迹,可持续几个小时。人们根据这一尘埃余迹可以推测出高层大气内的风向和风速等。1930年,伏尔加河上空出现一次罕见的火流星。当年4月30日下午1时,人们突然看到天上飞来一个圆圆的“火球”,比月球稍小一些,后面拖着一条长长的“火链”,约飞行了5秒钟就消逝。在消失的地方升起一股烟云,逐渐变浓,持续5分钟,直到烟消云散之后,人们还听到剧烈的轰鸣声,犹如发射火炮,一直延续了半分钟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