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巡航导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国首先研制成功V-1巡航导弹,用于袭击英国、荷兰和比利时。战后,美国和前苏联等国家都发展了巡航导弹。美国首先研制了“斗牛士”、“鲨蛇”等地地巡航导弹,随后又研制“天狮星”舰载巡航导弹、“大猎犬”机载巡航导弹等十几种型号的导弹。这些巡航导弹体积大、飞行速度慢、机动性差、易被对方拦截,多数在50年代末被淘汰。前苏联的巡航导弹基本上是与弹道导弹同时研制的,在初期主要研制机载和舰载战术巡航导弹。
一、最早用于实战的巡航导弹V-1
1944年6月13日,夜幕下的英国伦敦万籁俱寂,百万市民像往常一样安然进入了梦乡。随着盟军在各个战场不断取得胜利,法西斯德国的军事力量日趋衰落,制空权也逐渐丧失,对英国的空袭很长时间无力进行。
突然,一阵尖利急促的警报声响彻市区。几个酷似飞机的飞行器,从法国北部被德军控制的加来发射场起飞,越过英吉利海峡,直奔伦敦市区。几十秒后,伴随着喷气发动机的呼啸声,人们看到几架“飞机”从2000米空中俯冲下来,接着传来了震耳欲聋的爆炸声。
英国人感到莫名其妙:来袭飞行器明明像是飞机,可为什么没有飞机残骸和飞行员?
第二天,英国防空雷达网发现又有一批形状异常的“飞机”向伦敦飞来,英国皇家空军立即派出“流星”式战斗机起飞拦截。灵活、快速的“流星”向敌开火射击,令飞行员惊奇的是,“敌机”丝毫没有反击或逃避的表示,只管发着“嗡嗡”的声音照预定的方向飞行。这一天,有两架“敌机”被击落,成了英国人的战利品。62
经过科技人员解剖,加上情报部门掌握的材料,终于揭开了谜底:这些飞行器并不是飞机,而是德国秘密研制的巡航导弹,亦称飞航式导弹,德文全称Vergeltungswaffe-1,缩写为V-1,意为“复仇武器-1”。它采用汽油作燃料的脉动式空气喷气发动机,可用弹射器弹射升空,也可用飞机空中发射。自主式磁陀螺控制系统将导弹导向预定高度,开始水平飞行,至目标上空时俯冲攻击。它会发出一种令人生畏的呼啸声,因此得了个“啸声飞弹”的绰号。
V-1主要技术数据:弹长7.9米,最大直径0.82米,翼展5.3米,起飞质量2.2吨,战斗部装阿马托烈性炸药850千克,巡航速度550~600千米/小时,最大射程320千米,空中飞行时间约25分钟,飞行高度约2000米。
V-1是世界上最先用于实战的巡航导弹。从1944年6月13日到德国战败投降,以英国为主要目标,共发射V-1导弹10500多枚,命中目标的约2500枚。V-1命中率虽不高,但在伦敦居民中引起了强烈的心理冲击和难以忍受的紧张感,因为飞行炸弹是无目标的,随时可能祸从天降。V-1导弹给英国造成了重大损失,被炸死者约5500余人。
按照希特勒批准的计划,德军要向伦敦发射5万枚V-1导弹,企图将这座城市从地球上抹掉,迫使英国投降。希特勒的阴谋未能得逞有三个原因:一是德国科学家设计制造的这种武器不够完善,命中率不高。二是英国防空力量进行了有效的拦截。英军调动大批战斗机,部署严密的高射炮、高射机枪火力网,专门对付V-1的袭击。后来还施放了2000多个氢气球,形成拦截屏障,也起到了很大作用。1944年6月13日~9月4日,德军向伦敦及周围地区发射了8600多枚V-1导弹,有1866枚被防空炮兵火力击落,1847枚被盟军战斗机拦截,有232枚被气球撞毁,其余的命中率大约为11%。三是盟军飞机对德国导弹发射场和武器制造厂进行了轰炸破坏。有两名盟军间谍对此做出了特殊贡献。一个是名叫费里茨·科尔贝的德国人,他供职于德军最高统帅部外交联络员、专务大使里特尔的秘书室,有机会接触几乎所有德国军事机密。他对希特勒的侵略扩张十分不满,愿以自己的行动为法西斯政权的覆灭做出一些贡献。德国向伦敦发射V-1导弹后不久,科尔贝就向盟军发出秘密报告,详细说明这些导弹的导航仪、喷气发动机等装置的生产地点,使盟军战略轰炸机找到了准确的目标。另一个是名叫米歇尔·霍兰德的法国人。他不甘心做德军占领下的亡国奴,以木炭商人的身份经常往来于法国与瑞士交界的森林地区,向盟军谍报机关传送情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获悉德军正在巴黎西北部的卢昂城建造一批神秘而奇怪的建筑,便化装成劳工混入施工现场,终于探明这些建筑物是供发射V-1导弹而建的。后来,霍兰德又在法国北部发现了100多处这样的导弹发射阵地。它们的发射方向都指向一个目标——伦敦。事后得知,希特勒计划从这些地方发射5万枚V-1导弹,一举摧毁这座不屈的城市。根据霍兰德绘制的V-1导弹发射基地详细布局图,盟军于1943年12月下旬至次年初出动数千架轰炸机,对上述目标进行饱和轰炸,炸毁了几十个V-1导弹发射阵地,另一些也处于半瘫痪状态,使希特勒的狂妄计划破产。霍兰德完成情报传递返回巴黎时,已受到德军怀疑,他在监狱里迎来了法国的解放。英国军政要人高度评价这位二次大战中最杰出的间谍,授予霍兰德一枚“一级荣誉军功章”。布顿恩·霍罗克斯中将曾赞扬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挽救了伦敦。”
V-1及其孪生兄弟V-2,是法西斯德国垂死挣扎时使用的武器。它们固然不能挽救法西斯德国覆灭的命运,但却起到了延长战争的作用。一方面,盟国不得不集中大批轰炸机用于破坏德军导弹发射基地;另一方面,V-1导弹使英国许多战斗机大队被牵制,动弹不得。V系统武器使一度绝望的德国军队和平民又产生了希望。西方军事评论家认为,由于新武器的研制成功,德国人在二次大战中加快了从群众战争过渡到科技战争的进程。1945年后的战争,在形式上是常规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专家们之间的技术战争。
二、“鱼叉”系列反舰巡航导弹
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海军正式开始研发“鱼叉”反舰导弹,麦道公司作为主承包商,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即研制成功空舰型“鱼叉”(AGM-84A)和舰舰型“鱼叉”(RGM-84A)导弹,随即转入批量生产,装备美国海军的飞机和舰艇。20世纪80年代初期,潜舰型“鱼叉”(UGM-84A)导弹开始服役。20世纪90年代,为了争夺国际市场,又发展了岸舰型“鱼叉”导弹,至此,“鱼叉”导弹成为能从舰艇、飞机、潜艇和岸基多种平台发射的全系列全方位的反舰导弹族。“鱼叉”导弹研制成功后,为了适应新的作战需求和提高战术技术性能,在原有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不断被改进。“鱼叉”各型导弹的系列代号有RcM/AGM/UGM-84A、B、C……布洛克“1A”至“1G”等。其中RGM、AGM和UGM分别代表舰射、空射和潜射型,A、B、C表示改进的顺序号,布洛克1A、1B、1C……表示采用的不同中制导程序。在A、B、C……后面加1、2……表示从不同发射装置上发射的导弹,如1表示从“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架上发射;2表示从“鞑靼人”航空导弹发射架上发射;3表示装备较小的舰艇,从MKl40型发射架上发射;4表示从英国制的发射箱发射;5表示装在较大军舰上,从MKl41型发射架上发射。
“鱼叉”导弹提高了导弹在强电子干扰环境中作战的有效性以及导弹的命中率和杀伤力,使导弹的服役期延长到21世纪。该导弹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生产装备,产量估计达至11.2万枚。
“鱼叉”导弹适应性好,可从多种发射平台发射,因此能大量装备部队,迅速形成战斗力。导弹发动机进气口潜隐在弹体内,适合潜艇标准鱼雷发射。导弹水下发射运载器是一种动力运载器,在水下运行无声音,隐蔽性好,不易被发现。“鱼叉”导弹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鱼叉”是美军目前主要的反舰武器之一。“鱼叉”导弹发射前,由载机上的探测系统提供目标数据,然后输入导弹的计算机内。导弹发射后,迅速下降至60米左右的巡航高度,以0.75马赫的速度飞行。在离目标一定距离时,导引头根据所选定的方式搜索前方的区域。捕获到目标后,“鱼叉”导弹进一步下降高度,贴着海面飞行。接近敌舰时,导弹突然跃升,然后向目标俯冲,穿入甲板内部爆炸,以提高摧毁效果。
“鱼叉”导弹可用于攻击大型水面舰只、巡逻快艇、水翼艇、商船和浮出水面的潜艇等,其单发命中概率为95%。
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鱼叉”系列反舰巡航导弹共生产了7217枚,包括试验用弹和回厂重新改装的导弹。各型“鱼叉”导弹的订购总数已超过5500枚,其中潜射“鱼叉”导弹1354枚,是各型中生产数量最少的。美国海军装备3836枚,其余的出售到20多个国家,每枚售价约100万美元,是世界上生产数量最多、创造效益最高、技术水平居领先地位的反舰导弹。
为满足美国海军对未来反舰导弹的要求,麦道公司正在制订改进“鱼叉”导弹的方案,将其称为“鱼叉”-2000。美国海军希望改进的导弹在海岸附近有更好的作战性能,能在船只密集、靠近海岸线的条件下作战。”鱼叉”-2000导弹将采用快速反应、自主和人在回路中三种作战方式。快速反应是现在“鱼叉”导弹采用的方式,由航向基准导航,火控系统提供目标搜索程序。自主方式是将原来由导引头提供制导信息改为采用全球定位系统接收修正惯导系统,将导弹制导到目标区域,再进行目标判断、识别和跟踪。人在回路是人参与导弹的制导。系统中装有数据链路,在导弹的中段飞行中,指令修正导弹的航向,导引头开机后将图像传回给操作员,由操作员选定攻击目标。该导弹技术状态为“布洛克1J”和“布洛克1X”。
麦道公司还打算采用SLAM-ER导弹的惯导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处理器,以提高“鱼叉”-2000的制导精度、抗电磁干扰能力和目标识别能力,改进现有雷达导引头的信号处理器,勾画陆地的反射图,以便较好地在沿岸区域使用。另外考虑的改进还有采用数据链路、垂直发射和新导引头。在海上或靠近海岸有干扰的复杂环境条件下与敌舰交战。68
SLAM是在“鱼叉”导弹基础上改型发展的一种对地攻击导弹,编号AGM-84E。目前在该导弹基础上又发展了SLAM-ER导弹,编号为AGM-84H。”鱼叉”系列反舰导弹的基本型为舰舰型(RGM-84A)。结构由弹身以及弹翼、舵面和稳定翼组成。导弹按功能来分包括弹体结构、推进系统、制导系统、引战系统和电气系统。
实战使用“鱼叉”反舰导弹在多次的实战应用中表现颇佳。
第一次使用是美国海军在波斯湾与伊朗海军交战。美海军用舰射和空射“鱼叉”击毁了伊朗的“上新”、“三汉”号护卫舰。
第二次是1986年3月,美国海军在西德拉湾发射了5枚“鱼叉”导弹,击毁击沉三艘利比亚导弹快艇,包括从前苏联购买的“纳努契卡”大型导弹艇。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有报道说沙特阿拉伯导弹快艇发射了两枚“鱼叉”导弹,攻击伊拉克的巡逻艇。
三、美国BGM-109“战斧”巡航导弹
“战斧”巡航导弹是一种远程、全天候、亚音速巡航导弹。几十年来,“战斧”导弹发展了多种衍生型,具有核作战能力和常规作战能力,能够从陆地、空中、水面船舰与水下潜艇发射。陆地发射型和车载发射型“战斧”按照1987年美苏“中导条约”的规定而被销毁。现役型号主要是海军水下潜射和水上舰射型,最先进的是“战斧”布洛克4型。69
其实,早在1981年1月,美海军开始对“战斧”巡航导弹“布洛克3”进行作战评估,从而决定是否进入大批量生产阶段。这次作战评估分六个阶段。前三个阶段涉及到对潜射“战斧”巡航导弹的测试:潜射反舰“战斧”巡航导弹(TASM)、常规对地攻击C型导弹(TLAMC)、以及核对地攻击导弹型号(TLAM/A)是从1981年开始测试到1983年10月结束。后三个阶段涉及到水面舰只导弹变种的发射测试,这三个阶段的测试从1983年12月开始,到1985年3月结束。在所有的这六个阶段,导弹是否具备有全套装备性能,则是根据其是否具有潜在作战效用和潜在作战适用性来决定的,然后,才能决定是否进入大批量生产阶段。1988年4月,美海军开始对常规对地攻击子弹药导弹进行测试。测试表明,它具有潜在作战效用和潜在作战适用性,并在部队有限推广。
随着导弹技术的进步和导弹的改进,后续测试与评估一直在进行着。美海军对“布洛克2”导弹进行了改进,并于1987年7月-9月对其所有的型号进行了测试。其中的一些改进包括改进的火箭助推器、巡航导弹雷达调度计、数字场景匹配区域关联系统。1990年10月,美海军开始对“布洛克2”型导测弹进行作战评估,这是用全球定位系统协助导弹导航的第一次。这次测试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对水面与水下舰只都进行了测试,一直持续到1994年7月。对常规型C型和D型导弹都进行了测试,而结果都很理想,两种型号的导弹都被证明具有作战效用和作战适宜性,并在整个海军推广。70
美海军对“战斧”巡航导弹的性能测试仍在进行。1995年,美海军开始对对地攻击导弹的性能进行为期5年的研究与测试;同时测试的项目还有作战测试发射(OTL)项目,目的就在于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核实导弹的性能、准确性、可靠性,以满足作战需求。按照这个项目进行的测试大约是每年测试8枚导弹,其中两枚对地攻击导弹和6枚对地攻击C型、D型导弹,测试都是注重作战的真实测试预案。71
自海湾战争以来,美海军一直在改进“布洛克3”型导弹的作战反应、射程和准确程度。美海军为“布洛克3”导弹添加了全球定位系统制导,重新设计了弹头和发动机,这就是“布洛克3”改进型,这种型号的导弹于1993年3月开始服役。“战斧”对地攻击导弹“布洛克3”系统升级包括:整合了抗干扰全球定位系统(GPS)系统接收器;提供一个更小、更轻的弹头;扩展了射程、缩短了到达时间,并提高了精确程度。加装了全球定位系统之后,战斧对地攻击路线的制订就不会受到地形特征的制约,而任务制订的时间也降低了。“布洛克3”于1995年在波斯尼亚被首次投入使用;1996年,在对伊拉克的“沙漠打击”行动中被再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