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机的诞生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俩看着蔚蓝的天空,看着自己发明的被称为怪物的飞行器,露出了自豪而富有成就感的微笑。这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飞行,被裱在了历史的相框里,定格在了所有怀有梦想的人的心里,从此人类学会了飞翔。
一、最初的尝试
从飞机到战斗机的演变,仅仅用了8年时间。人类发明飞机之初,弱小的飞机还仅仅是一个蠢笨的、极不灵活的交通工具,那个时候的军人只是意识到它在天空中的侦察作用,而空战在人们头脑里还是一片空白。当时的飞机上没有安装武器,在飞来飞去的航行中,见了面还很有绅士风度地打个招呼。军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情况会有多大改变,而事实上,人类历史上的空战时代却很快来临。
1911年11月6日,马德罗当选为墨西哥总统。竞选之初他提出:反对独裁、保护民族工业和建立宪政国家等纲领。这些纲领得到了农民军的拥护,这使他成功地坐上了总统宝座。然而,当选总统之后,他下令解散农民游击队,保留迪亚斯政权的官僚机构。这一决定引起了墨西哥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这也是墨西哥历史上最著名的变脸政治。但这场革命却是由美国人导演的!就是在这个社会大背景下,人类历史的天空中响起了第一声枪声!
当时的农民军雇用了一名来自美国的飞行员,在一次执行侦察任务的时候,这名飞行员驾驶着一架不知名的侦察机与政府军唯一的一架侦察机相遇。于是美国飞行员掏出手枪,对政府军的侦察机射击,同时政府军的飞行员也掏出手枪进行还击,两名飞行员都没有中枪,这次空战草草了事。
尽管,这个故事简单而无任何动人情节,但这次“空战”却是人类有史以来天空中的第一声枪。只是,这“唤醒天空的第一声枪声”并没有使军事家头脑开窍,他们认为,任何在飞机上安装武器的行为都会影响飞机的稳定性,不利于侦察。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飞机上都没有装备武器。当时战争的舞台主要还是在陆地和海上。空军——如果可以这样称呼的话,也仅仅扮演着一个次要的小角色。而随后发生的三个故事,却彻底改变了人们对飞机的认识!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1914年8月5日,俄国飞行员发明了一种所谓的“抓钩”战术。飞行员涅斯捷罗夫别出心裁地在自己的飞机后部装了一把刀子,他在和德国的一架飞艇“格斗”时,用这把刀子将对方飞艇的蒙皮划开。后来,他又在飞机尾部装了一条带重锤的钢索,试图用它套住敌机的螺旋桨。
后来,俄国的许多飞行员纷纷效仿涅斯捷罗夫,上尉卡扎科夫设计了一个特别装置——“抓钩”,即在飞机下部安装了一条钢索,在钢索的尾部安上了一个活动“抓钩”,抓钩上有一个雷管。当自己从敌机上方飞过时,他便可以操纵飞机用抓钩将敌机钩住,在钩住的瞬间,雷管爆炸,将敌机击落。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1914年9月26日。俄国的飞行员彼得·尼古拉耶维奇·涅斯切洛夫驾驶着飞机在空中与一架奥地利侦察机相遇。他拔出手枪向奥地利飞行员射击,然而只有一枪击中了飞机的机身,由于机身是布质的,只是破了一个小洞,丝毫没有伤到奥地利飞行员。当涅斯切洛夫打算继续射击时,手枪却突然卡壳了,于是奥地利飞行员开始嘲笑他,冲着他放声大笑。涅斯切洛夫恼羞成怒,只见他驾驶着飞机朝奥地利飞机直冲过去,只听见“轰隆”一声,两架飞机撞在一起,浓烟滚滚,两架飞机像断线的风筝向地面坠落下去。这应该算作是最早的飞机撞击战术。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1915年3月19日。最初的空战不是靠武器装备的优劣决定胜负的,而是靠飞行员的勇敢、机智、顽强的战斗作风,用飞机去撞击敌机,这甚至成了当时的时髦战术。这一天,俄国飞行员卡扎科夫驾机飞过维斯拉河以西时,发现了一架德国信天翁飞机,他悄悄地跟在后面,看准机会,“骑”在德机的上方,甩下抓钩,将敌机牢牢抓住,并引爆了雷管,把敌机炸了一个大洞。敌机企图逃遁,卡扎科夫哪肯放过。于是,一个翻身向敌机撞去,但信天翁机灵地向侧方一躲,逃过一劫。但卡扎科夫再次占据高度优势,向信天翁第二次俯冲撞去,可惜又未成功。卡扎科夫急中生智,他一个下滑,用机轮狠狠地撞在笨重的信天翁机身上。两架飞机绞在一起,向下坠落。十几秒钟后,两架飞机都跌落在了地面上。卡扎科夫的飞机垂直地立在一个土包上,卡扎科夫幸免于难。而德国的信天翁却轰然爆炸,机毁人亡。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行员们把欧洲中世纪的骑士豪侠风度带上了蓝天。从此,勇敢而残忍的决斗走向了新的舞台。这些空中骑士们用青春、勇敢和智慧,用汗水、鲜血和生命推进了军用飞机的发展,创造了空中格斗战术,为后人留下了简洁高速、勇猛顽强的战斗精神。
二、偏导板的应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时,尽管航空兵还处于相当幼稚的阶段,但是,飞机已经在实践中显示出它的非凡作用与广阔的发展前景。飞机上的武器装备也逐渐由手枪、手榴弹发展成为机枪、炸弹。法国率先创建了战斗机部队,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开始,空战用的武器还是步兵用的轻武器,虽然打得“很热闹”,战果却不显著。
对这时的飞机而言,最有效的武器就是机枪。一开始大家倾向于将机枪固定在机头,以便飞行员可以随时使用。可是,飞机前面就是飞速转动的螺旋桨,子弹会把叶片打坏,这样自身反而有从空中栽下来的危险。后来,法国人在螺旋桨叶片上包了一层钢片(偏导板),子弹打在上面就能弹出去——这是一种危险的措施,因为子弹打在螺旋桨上的冲击很可能使发动机熄火或产生别的故障,甚至会往后弹而伤到飞行员。
尽管如此,法国飞行员加罗斯最终还是装了这种偏导板,并焦急地等待着在空中投入使用。他的机会终于来了。
1915年2月,德国和法国开战。交战双方按照传统战法,在并不宽阔的地域内,集聚了数十万军队。枪战、炮战、白刃战,双方指挥官使尽浑身解数,却没有一个想到使用飞机参战。战场上硝烟弥漫,杀声震天,然而,空中却出奇地平静。这天上午,当地面的法国军队又一次击退德军攻击的时候,4架在空中负责观测的德军双座机飞行员,目睹机翼下横飞的弹片,竟然哼着小曲,悠闲自得地在空中盘旋。倒不是飞行员们无意参战,实在是指挥官们并没有意识到飞机的重要作用。当时的德国统帅部只把飞机看作观察哨,在通信兵中给空军一个无足轻重的地位。也正是因为这无足轻重的地位麻痹了德军飞行员的神经。眼看地面争夺山头的部队退回了大本营,4架德军飞机也准备返航。突然,远处一个黑点飞驰而来——这就是加罗斯驾驶的那架有偏导板的飞机。500米、300米、50米……终于看清了,是一架单座法国飞机朝他们飞驰而来。德国飞行员卡尔还没明白怎么回事,飞机就被旋风般的子弹击中了。机身一阵颤抖,肚子下冒出一股火苗,随即就歪歪斜斜地拖着黑烟一头栽了下去。德国飞行员顿时慌了手脚,只想逃走。无奈法国飞机射出的子弹太快,没过两分钟,又一架德国飞机被击中,油箱破裂的飞机顷刻间变成了一团火球,“轰”的一声巨响,飞机凌空爆炸。
在不到3周的时间里,加罗斯又击落了3架德机。从此以后,击落5架飞机就被定为王牌飞行员的标准了。加罗斯也因为首创单机单人击落5架敌机,而荣获了世界上第一个“空中王牌”的称号。
三、“福克式”灾难
1915年4月19日,是德国空军值得纪念的日子。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法国人安装在飞机上的机枪频频将德国飞机击落。德国飞行员如惊弓之鸟,在空中一见法国飞机的影子,就赶紧逃之夭夭。
这天上午,法国王牌飞行员加罗斯驾驶一架莫拉纳——桑尼埃单座飞机在前线巡逻。不巧的是,当他驾机在德国阵地上空飞行时,他飞机的发动机突然熄火。加罗斯的飞机因失去了动力被风吹向德军后方。迫降后,他还没有来得及把飞机烧毁,德国士兵们便向他猛扑过来。由于加罗斯的名字在法国报纸上被大肆宣传过,所以德国人十分清楚这名俘虏和他飞机的价值。缴获了这架法国飞机后,德国人如获至宝,马上把它交给了飞机设计师福克加以改进。
福克于1890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1908年,他看到飞机后,对飞机着了迷,并对飞机的研制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可是,他的才能并没有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他曾经遭到荷兰、法国、英国和俄国的拒绝,最后,德国人把他留了下来,让他设计飞机。
福克接受任务后,对法国飞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作为一名思想活跃的发明家,他并不满足于仿制。发明、创造永远是他追求的目标。他觉得法国的飞机射击时并不安全,他决定以此为契机,研制出一种科学、安全的军用飞机。
经过精确的计算,福克发明了一种与螺旋桨同步的射击模式。他在螺旋桨上安装了一个凸出来的轮子,这样就可以控制机枪的射击。当螺旋桨和机枪成一条直线时,机枪就自动停止射击,从而避免子弹打在螺旋桨叶片上。就在德国人发现法国飞机可在机头射击的这一年,福克将机枪安全地搬上飞机,真正的战斗机诞生了。人们称这种飞机为福克式战斗机,也就是现代歼击机的雏形。当福克式飞机出现在欧洲上空的时候,惊心动魄的空战才真正地开始。
福克式战斗机的出现,使英法等国在空战中惨遭失败。德国飞行员不再是惊弓之鸟,王牌飞行员一个又一个涌现出来。而其中最著名的是波尔克和殷麦曼。他俩起码创造了三个空战之最。波尔克最先创造了小角度俯冲近距离击敌的战术。殷麦曼最先创造了至今仍闻名于世的“殷麦曼翻转”,即半筋头翻转,它能使正在被攻击的飞机迅速摆脱敌机,转而处于有利的进攻位置。他俩还最先组成飞行史上的第一对双机,制定了一套在空中相互掩护的办法和一套互相联络的信号。
1915年7月11日,德国福克式歼击机击落了法国的莫拉纳——桑尼埃歼击机。德国飞行员波尔克和殷麦曼等人连战告捷,两人先后击落法国飞机55架,酿成了令人恐怖的“福克式灾难”。
二战前的战斗机新发展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重型武器的研制工作取得了跳跃式发展。然而,枪声犹在耳边,获胜的协约国缺乏深谋远虑,各自在国内掀起了裁军浪潮。英国海军部和办公室的说客们游说当局取消空军作为一个独立机构的地位,使之从属于陆军和海军。这些说客势力强大,他们的阴谋几乎得逞。然而,他们失败了,这要归功于空军参谋长休·特伦查德的努力。
一、第一支中队
1921年4月,国防部下属的一个委员会建议把空军力量扩充至52支中队,共约500架战斗机(后来增至600架)用于本土防御。这次重建计划不得不从零开始,为了建立一支防御力量,决定采用索普威思公司的“鹬”式战斗机作为标准武器。这种战斗机是一战结束初期设计的,用来取代“骆驼”式战斗机。(12)不确定
第291中队是第一支全部装备“鹬”式战斗机的中队,于1923年4月1日在杜斯福德重建。到这年年底为止,共有11支战斗机中队负责大不列颠空防任务。这些中队全部装备了“鹬”式战斗机,但要实现52支战斗机中队的扩充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样,“鹬”式战斗机作为一种过渡性战斗机,很快就会过时。英国决定采用战后初期设计的战斗机来装备部队。此类飞机的第一种设计是“格里布”式战斗机,由格罗斯特公司生产。该公司的首席设计师是H.P.福兰多。福兰多以前为纽波特和通用飞机公司工作。通用飞机公司于1916年末在英国建立,经特许生产法国设计的战斗机。自1917年起,这家公司开始设计自己的战斗机,其中第一架是“夜莺”式战斗机。这种战斗机采用了星型发动机而不是早期普通的转式发动机,尽管“夜莺”式战斗机从没有在皇家空军部队服役,但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载入史册。皇家空军订购了“格里布”式原型机。1923年6月,该种战斗机在汉登地区的皇家空军露天表演中初次亮相,同年11月部署至第111中队服役,随后又装备了5支皇家空军中队。第25中队是其中的一支,这支中队在19世纪20年代中期以空中特技表演而出名。尽管机翼存在一些问题,“格里布”式是一种高度机动的小型战斗机,是英国第1架能够在自由沉降速度中免遭损坏的战斗机,速度达到了240英里(386公里/时)。此外,该机型还参加了几次有趣的试验,其中包括1926年10月从R.33飞艇底下放飞一对飞机的试验。
二、第一代“霍克”战斗机
在一些皇家空军中队中,尽管“格里布”式取代了索普威思公司的“鹬”式战斗机,但真正接替“鹬”式的是霍克公司的“丘鹬”式战斗机。H.G.霍克公司又重建了索普威思公司以前的航空企业,霍克公司早期活动主要是整修“鹬”式和“骆驼”式战斗机,然后再出口到海外。他们设计的第一种战斗机是“羚羊”式伞翼机,但没有获得成功。但在1925年5月,“丘鹬”式单座战斗机通过长时间的测试后交付到第3中队服役,成为英国战后第一种进入生产的新型战斗机。除第3中队以外,“丘鹬”式战斗机只装备了皇家空军第17中队。但这款战斗机的改进型在丹麦陆军和海军航空兵部队中服役,一直服役到1937年。这时,悉尼·肯姆来到霍克设计办公室工作。他以前是汀塞德有限公司的设计师,后来负责设计1架史无前例的战斗机——霍克公司的“飓风”式。和20世纪20年代其他战斗机制造商一样,霍克公司生产了一系列原型机,满足当时的军用和民用需要。其中的“犀鸟”式战斗机采用了金木混合结构,速度达到了每小时200英里(322公里/小时),于1926年开始采用1台690马力(514.5千瓦)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秃鹰”式发动机。霍克公司的“蜡嘴鸟”式为其他几款三翼战斗机指明了发展趋势。“苍鹰”式是第一种采用纯金属结构的战斗机,这种结构是由悉尼·肯姆和工作总监弗雷德·西格利斯特研制出来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