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识天,必须依靠这个十字架,否则就会一无所附,孤悬天际。有了这个十字架,我们进入它的宇内就有了家园。这个十架之天,是我们认知的极限。假使有一天人类的灵性增长,说不定就可以由这个十字架登上另一层高天,与神合一,成就圣灵的工作。但目前,我们断不能脱离这十字架。
庄子“天人四问”之三:人真的能知人吗?
答案是可以的。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则能知人,因为人与人原是一样。你说怎么一样?不是分男女老幼吗?我就很吃惊:怎么,人还分这些吗?我只看见些两脚兽,满地走来走去的,没什么两样。中国人看西方人,一样的高鼻深目。西方人看中国人,一样的五官扁平。人看野兽,一样的四脚兽。野兽看人,一样的两脚兽。只有人才把自己当人,这不得不说是世界上最大的怪事。
那天我跟我妹妹一起看动物节目,先看到了狮子吃长颈鹿,还没什么稀奇,到后来又看到狮子打架,其中一只狮子伤了腿,我也未之奇也。但到后面,我看到一群土狼竟把这只受伤的狮子咬死,分而食之。我慢慢变色了,心里怦怦直跳,因为我看到那头百兽之王竟也像平时它利爪下的猎物一样,被人家吃来不成样子,我明白了“野兽无王”的道理,野兽就是野兽,所有的野兽都是一样,都是一个“吃”字。人呢?我不敢说人。同胞们,同类们,我在此说的已经不是“弱肉强食”的问题了,而是说“弱肉弱食”。弱者吃弱者,于是野兽只能是野兽。土狼即使把狮子吃了,它又能怎样呢?它能避免饥饿、疾病与死亡的折磨吗?当然不能。我们人也是这样。自知为弱者,又知他人也是弱者,我们就可以不那么凶残了。
庄子“天人四问”之四:人知的是什么人?
人知的是自己。只能是自己,所幸是自己。我们曾经误以为很了解别人,最终却发现根本不了解。我们用自我的眼光看别人,别人像我的一部分我就喜欢,不像我的一部分就讨厌。但如果我们不用自我的眼光看别人,更麻烦,因为一个连自我眼光都没有的人,看什么都是一团雾。戴有色眼镜看人不好,戴老花镜看人同样模糊。不戴眼镜可以吗?已经戴了很久突然取下来,光线会刺伤你的眼睛,使你变瞎子,见光就流泪,从此你痛恨光明,只愿呆在黑暗的保护中。所以眼镜是必要的。我们诚然还看不清世相,但至少我们可以看着眼前三米远的东西。如果连这个也看不到,我们至少可以照照镜子。戴着眼镜照镜子?双重玻璃?对,总比什么都看不见好。古代的美女之所以比现在的美女漂亮,就在于她们在古代昏暗的铜镜中看不清自己。她们想像自己很美,于是就真的很美。
人所知的是一个“理想人”,而不是“现实人”。我知道有一个更好的我,或者说,有一种更好的活法,对此,我深信不疑,我一生都向这个目标进发。但突然间理想消失,因为它本身就是别人告诉我的,本身其实不存在,我失去了目标。怎么办?问题大了。眼镜都已戴好,却找不到路。于是我们自己开路,人造理想若干个。人确实是善能制造梦幻的,为此人不惜自编自导自演一出人生戏剧,我们唯有这样才能战胜空捞捞的现实,我们通过做戏赌一把,如果演得好,可能会假戏成真。如果演不好,也不过是戏。但真是这样吗?
真人就是真的在做人
庄子在《大宗师》中,提出了著名的“真人”概念。庄子说:“有真人而后有真知。”然后自己解释说:
“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也若此。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古之真人,不知说(悦)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新,其入不距。倚然而往、倚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庄子·大宗师》)
这段话意思是:什么是真人?古时候的真人不反抗少数人(指当权者),不雄起成事,不到处谋求志士。这样的话,做什么都不会后悔,处世得当又不洋洋自得。这样的话,登高不害怕,入水不打湿,火烧也不觉得热,是有能力的。假手于道的人就是这样。古时候的真人晚上睡觉不做梦,一觉醒来无忧无虚,他吃东西没有偏好,时时深深呼吸,吐浊纳清。真人用脚来呼吸,普通人用喉咙呼吸。古时候的真人不知道悦生恶死,出门也不知道高兴,回家也不会舍不得外边,天天都悠然而来,悠然而往。真人不忘记开始(指生下来),也不自求解脱。对于生命,他接受就是了,并且欢喜,只要一忘记马上恢复它(指恢复天性)。因此说不把自己的心扔给那大道,不狂妄地认为自己能力高得可以帮助天老爷,这就是真人。
根据上文,我帮庄子总结出了真人的九大特点,简述如下:
一,真人不反抗当权者,不以革命者自居。
二,真人做人无怨无悔,又不骄傲。
三,真人有异能,可以一反常态地不被水火所伤。
四,真人不做梦,无忧无虑,不大注重饮食。
五,真人用脚来呼吸。
六,真人参透生死,哪里都一样。
七,真人逍遥自在,又不忘本。
八,真人热爱生命,不失本性。
九,真人不喜欢天与道,只喜欢做人。
第九条是真人的大修为,实属翻天转地、一洗乾坤之举。等会儿详说,在此我提醒读者诸君把第九条与第一条比较起来看,心中就雪亮。第一条讲不反抗世俗,第九条讲反抗整个天与道,可知前者是后者的准备:人如果把精力放在与人打交道上,就很难去抗衡那真正的敌人:天与道。
其他几条都好理解,第五条“真人用脚来呼吸”较费解。在此我只知道这是庄子透露出的真人修炼的气功,要说深些我也不懂了。
庄子反感常说的天与道
我先前说庄子不是道家,也许有人还不信,说我故意耸人听闻,现在我就请有怀疑的先生们听听庄子本人说他自己对所谓“道”的态度,然后自己修改一下被许多人所深信不疑的传统说法。
在《大宗师》中,庄子提出“真人”概念,在具体阐释何为“真人”时,庄子说了两句关于“道”的话,因事关重大,原文引用如下:
一,“登假于道。”
二,“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
就这两旬,颠覆了“庄子是道家”的传统说法。下面详说。
“登假于道”。意思就是假手于道。作为道家,至少要信道是吧?可是庄子根本不信道,只是把道作为工具,而且是用了就扔的不值钱的工具,这与老子奉道为神明的思想完全两样。庄子是大道本身的反动,讲要做自由人。庄子抬出了“真人”的概念与老子抬出的“道”抗衡。庄子根本不承认有道,如果没有办法一不小心说到这个字,就马上澄清解释,与所谓“道”划清界线。庄子在讲“庖丁解牛”时有个著名的说法:“技进乎道”,这种说法等于把神秘不可知的道给毙掉了,庄子无情指出,所谓“道”谁都可以有,技术熟练,就成了。道只是技术的高级层次,不是技术之外的神秘东西。
“不以心捐道。”庄子在警告大家,别把宝贵的心扔给那不值钱的道。一辈子练剑的人不过是剑客,不使剑的才是大宗师。一个“捐”字,刻画出了常人随便把自己扔给道的不明智之举。庄子指出,不可“以心捐道”,在庄子此处笔下,道有点像魔鬼,吸人无数,它能把人搞晕,不知不觉就投向它。庄子对此说不。“真人”何谓?当然是能战胜道这个魔鬼的人。庄子同时指出,也不可以以人助天。天需要你帮助吗?当然不需要。那些狂妄得以为自己盖过天的人,常常以天的代言人自居,他们以助天为名,以行道为名,到处为恶,这种事太多了。为了制恶,真人不仅要制恶人,而且要打破恶人所依凭的天与道。
庄子渴望真正的天与道
对于道,庄子确实不把它当作什么,在庄子的概念中,“真人”(自由人,真正的人)要高于“道”(控制人的魔鬼)。当然,庄子反对的仅仅是魔道,不是反对正道,在庄子不言的道中,即包含了正道。
对于天,庄子反对的就是我已在前面揭示过的“人天”,当然不是真正的天。对真正的天(上帝),庄子十分敬畏。在《大宗师》中,庄子说:
“以天为父。”
全句为“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意思是:人活着有很多都得不到,这都是物质世界的本来样子。但真人把天当作父亲,这样他就连自己的身体也爱,何况其他东西。
话都说透到这个份上,余下的就不必再讲。以上帝为天父,在中国从庄子就开始了。
真人不作假
接着说庄子讲的“真人”。既然是真人,当然不虚假,真人是如假包换的活人。我们读《大宗师》,首先发现庄子“真人”的概念是从“真知”推过来的。庄子说:“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什么又是真知呢?知天。庄子问:“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意思是:焉知我说的天不是人,人不是天呢?真正的天是上帝,真正的人是真人,真人“以天为父”,父与子一体。
真人有真知,真知出自真人。庄子说的真人是得真道的人,是“以天为父”的人,是残缺的完人,是完整的活人。不是真人秀,也不是秀出一个真人来,而是不作秀、不作戏的自然状态下的人。
没有人不在做戏,不做戏怎么活呀。昨天我看那个戏剧,看得人昏昏欲睡,导演大而空的意图,编剧“台词式的台词”,演员“表演式的表演”,都让我很受罪。剧场的室内温度很高,我真想离去。但这时我的朋友李柏含出场了,她客串主持人,迅速展开互动,一会儿在台前,一会儿走下观众席,一会儿又跑到阁楼上,像个精灵。因为不是专业学戏剧的,她反而比那帮中戏的学生演得更好。表演的最高境界就是不做戏。剧中,一个中戏的女生在说“我爱你”时,嗲声爹气,让人讨厌。李柏含也会嗲,模仿综艺节目主持人时嗲到了极致,很可爱。然而令我也吃惊的是,中戏女生说不好“我爱你”,一个中戏男生在说“没劲”这旬台词时,却很得要领。我看见他当时因为演不好,烦得要命,在台上走来走去,口中说胡话,一看就知是即兴,用李柏含的话说就是“演飞了”。果然,他嚷不了几句,就被同行制止。我却评这段为压轴好戏。
没法演的才是好戏
当戏演不下去时,真正的戏就开始了。
真人真人,虚伪之极。人虚伪到了极点,没法再虚伪下去的时候,就会回转作真人。我有个号,叫大伪真人,也就是取自老子说的“智慧出有大伪”之意。老子说大伪,庄子说真人,我于是自号为大伪真人。
人有三伪
我发现了“人有三伪”。
一是假装是好人,这不用说了,谁不愿意做好人呢?二是假装是坏人,这就有点复杂了。很多时候我们想硬下心肠来做一回坏人,满地咆哮说“我是魔鬼”,却最终发现,我们连一只鸡都不敢杀,何况其他。我们不是魔鬼。做坏人需要勇气,也需要资本,不是想做就做。我们假装是坏人,却做不成坏人,于是就会出现如那位中戏男生所说的“没劲”的一幕。连坏人都做不成,这太令人沮丧了,人生最大尴尬就在于既做不成好人,也做不成坏人,做来做去把人做没了,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一天到晚哭笑不得。
如此说来,人的第三大伪,亦即伪之大者就是假装是人了。这个研究好,我要多说几句。
真人三问
“假装是人”,究竟是不是人?好像不是人,好像又是人。“假装人”和“人假装”有什么区别?人假装人又意味着什么?三个问题一个一个来,否则把人都搞晕了。
第一个问题:“假装是人”的关键不在于是不是人,关键在于假装得成功不成功。如果假装得成功,就是人。不成功,就不是人。
《史记》里面有人骂项羽“沐猴而冠”,《孟子》里面孟子大骂杨朱无君无父是“禽兽”,都是说项羽、杨朱这种人装得不像。杨朱与孟子的过节我先不说,关于项羽我倒有点研究。项羽之死,据有的人看是英雄之举,据我看也不过是逼急了没办法,只好不了了之。请记住:没有一个英雄不是草草收场。要装英雄很难,几乎不可能成功。项羽先前演技不错,但最终穿帮,所谓英雄也者,不过是想当皇帝的屠夫。当成了皇帝,就不叫屠夫了。当不了皇帝,也要自命英雄,但弄不了几下,只恐怕在他心中也觉得无趣吧!一只猴子弄顶帽子来戴,好新鲜呀,好像个人呀,但戴不了几下,它自己取下来了,猴子性急嘛。人与猴子有什么两样?由此看来,猴子就是猴子,人就是人,怎么也装不像。
因此,“假装是人”肯定不是人,一看就知道是禽兽。如今沐猴而冠者也比比皆是,衮衮诸公,恐怕大有自命项羽刘邦者。
第二个问题:“假装人”与“人假装”有什么区别?区别大了。“假装人”者不是人,“人假装”者还是人。“人假装”即人作弊、人作假、人作秀、人作戏。什么人在假装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在假装。你一旦在假装,就很快失去做人资格。
人的堕落第一步是说谎,第二步是假装,第三步就是真的动手干坏事。这个“堕落三步曲”一环扣一环,说谎是口头上,假装是心里头,动手真的干起来是身心全然败坏。如果一个人到了靠一个“装”字过日子,恐怕离第三步也就不远了。因为谁也不可能装到底啊,好好的装什么装?说出来不就完了吗?然而说出来还没完!很多事一旦说出来,反而更糟,加速死亡,于是不得不继续装下去,其苦万状。唯一的解救办法就是“我假装在假装”。
一个男人装女人,人人视他为“她”;“她”又装成其他的“她”,故意装不像,这时大家就看出他既不是这个“她”,也不是那个“她”,“她”原是他。
梅兰芳装林黛玉,人人叫绝,忘了他是男人。梅兰芳又去装其他的女人,人们却想起他原是林黛玉,再一想,哎不对!他不是林黛玉,他是梅兰芳。但这种“假装在假装”太难了,太凶险,谍中谍,双面谍,弄得双方都不喜欢,欲除之而后快。因此最好彻底别装了。当初日本人占了北京,梅兰芳蓄须明志,不为日本人演戏。很显然,留胡子的梅兰芳是真正的梅兰芳,其他的都不是。梅兰芳是男人,不是女人,他自己最清楚。
第三个问题:人假装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即将变形!项羽假装英雄,就是他即将变形为屠夫的前骤。果然,说要把秦始皇“彼可取而代之”的项羽项英雄,一旦打败秦国军队,就在新安城南“坑秦卒二十余万”(《见史记·项羽本纪》),与当初秦始皇坑杀赵卒四十万的丰功伟绩也差不多了。
所以,不管何种目的,我们都不可以有“彼可取而代之”的想法,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假装任何别人。人不是装出来的,人是做出来的。努力为人,始可脱禽兽之形!
真人之道
庄子真人之道:不装。
庄子真人之道:真的不装。
庄子真人之道:做真实的自己。
你说:我本是禽兽,做禽兽不也是挺真实的吗?不是的,没有一个人是真正的禽兽。上帝没有把人造成今天这个样子。要说不完美,此事在上帝。要说堕落,责任在人。
不要因不完美而索性堕落,要因不完美而修炼自身。也许完美原不在于结果,而在于我们努力修炼的过程。认真做人、认真做事的人身上,确有一种神性的光辉。
庄子说的“大宗师”,就是指这种真人。他不是我们能力的榜样,而是我们信心的榜样。要说能力,就是自夸了。别说我有能力,要说我有信心。
六
越看不见的越显伟大
[沧海取一粟,一粟成沧海]
本章讲《庄子·应帝王》
“应帝王”就是映帝王
《庄子·大宗师》是接着《德充符》讲的,《德充符》讲人因残缺而完美,《大宗师》就讲完美的境界:真人。《应帝王》接着《大宗师》讲,进一步表达真人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