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知言”,孟子把话说得很清,就是说他能听得出坏话与好话。坏话分:被辞(不公正的话)、淫辞(放肆的话)、邪辞(恶毒的话)、遁辞(逃避的话),这些孟子全部都听得出来,正如孔子所言:“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度哉!人焉度哉!”意思是:看他这样做的原因,又看他到底想怎么样,又看他希望得到什么,人怎么能隐藏呢?人怎么能隐藏呢!当然,好话孟子就更能听出来,孟子列举说:“宰我、子贡善为说辞(游说、劝说),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擅长讲经说法),孔子兼之(这些孔子都会),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孔子说他唯一不擅长的就是说“不”,真是仁者之风,莫大的胸怀。孟子也夫子自道,说他的第一绝活是“知言”,可见他对人的言语有极大极深的领悟。有了这一点,我们才会理解孟子为何自夸他“好辩”且善辩了。
好,孟子的最大绝活是“知言”,有了这个本事,他真的就可以走遍天下了。人最大的问题正是分不清什么是好话歹话。明明是害人的歹话,天下人却样样照办。明明是好话,世人却嗤之以鼻。只有清心慕道的人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话语。这样,当圣灵降临时,他就听得见那宝贵的天籁之音,而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
孟子说他“知言”,隐隐透露了他作为先知的身份。因为只有先知才是真正知言的。他领受了话语、领受了真道,又有责任将这话语、这真道告诉世人。
知言,缘于知道。知道必知言,真正的真言意味着知道。那言不是出于人,而是出于道。
先知孟子的第二大本事就是“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是一门让古今之人都心动不已的神秘学问,我试言之。
“气”。指先天元气,相当于孟子的另一术语“性”。都是指先天的一股灵脉。这股灵脉日夜运行天际,唯有大道才能将它如意挥洒。孟子说的气即“光”,心光。
“浩然之气”。简称浩气,指大道投放在我们身上的灵气(元气,圣灵)浩大之极。
浩然之气来自浩然之爱。广阔宇宙,无非恩典。浩瀚天机,处处生机。大道赐下的这股浩然之气使我们的生命燃烧极旺,若不被黑夜蒙蔽,便可一直燃烧下去。直至以身成道,还于母体。中国人所谓的“天人合一”,就是指人因为获道,使身上的浩气与大道本身的浩气重新合而为一,返于先天,那时便有新天新地。
“吾浩然之气”。孟子这话说得很清楚:这浩然之气本来就是我有的,根本不是外面进来。孟子说的“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正是用自身的浩然之气笼罩全身,所以如此神奇勇猛。“浩然之气”,孟子这种说法具有排他性,指“此浩然之气为吾本有,非他人所致也。”有了这一点内在的认识,我们才能理解什么又是“养”。
“养”。指自己巩固本性,使元气不失。一个“养”字,说明了被养者与养育者的父子关系。“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句话的句型结构是:我——养——气。代入关系,即是:父——养——子。在这里,孟子再次透露出了一个惊人的信息:我们原来一直没有与父神分离,我身即是父身。虽然万万不能说我就是神,但神就是我丝毫不错。那么,准确的表达就是:我身有神,意思就是我身上有神同在。父指父神(包括我们),子指“子气”。“子气”是我生造的词,指作为母体的元气生出的元气,子气是相对母气而言,指每个人身上的元气。这股子气,目前尚不浩大,因为它尚未回归母体与父身。
所谓父养子,就是父神与我们一起,正在进行培育浩气的工作。一个“养”字,又说明了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浩然之气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养成,需要长期去做,终生去做。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指有了圣灵的引导,我们巩固本性水到渠成,后天返先天,先天接后天,天人合一,浩气长存。“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句话的句型亦即:我——养——我。在这里,孟子再次提醒,浩气本来就是我身,我身本来就是浩气。在我养我的同时,我们发现了儿子就是父亲,父亲就是儿子,一股浩气,打通所有篱藩。我们自己把自己养大,我们认识父亲的同时认识自己。
这股浩然之气,使印记认出印记,使灵魂认得灵魂,使光拥抱光,使气融入气。就这样,我身浩大无比,充盈一切。我们发现我们确实“与天地同寿,与日月齐光”。再无世俗困绕,逍遥先天,并同时凝视着另一个正在慢慢生成的世界,很快又开始新的工作。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话本来就浩大之极,隐隐透露出大道本身的语气。先知孟子把这话勇敢说出来,正是说明了天人同体,圣灵所在,浩气所在。浩气所在,力量所在。
孟子论收心
与“养浩然之气”紧密相关的技术是“求其放心”,意思是找回一颗放纵的心。我说“收心即得浩然之气”,就是这个意思。
孟子曰:“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讲这个世界必定有事发生,作为人,你不必也无能力去纠正,你只要一面不忘父神上帝,一面不去助长恶俗世界,自然有用你的那一天。“那一天”,哪一天?孟子暗示末日审判,到时,义人得救,罪人被灭,毫发不爽。
孟子讲的这个“勿正”很关键,指人不要去纠正世界,因为你没这个能力,一切自有主宰。你只需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孟子将这一思想表述为“求其放心”,简单讲,就是收心。
在讲收心之前,我先讲一下孟子揭示的人我关系应该是怎样。在人我关系上,我们常犯两个毛病:一是自以为是。孟子曰:“人之所患在好为人师。”就是言此。另一个毛病是过份看重别人,反而看轻了自己。孟子曰:“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就是讲人的毛病有时是放弃自己的田地不耕而去耕别人的田,只知求人,轻贱了自身。
我们须知,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时,有个问题讲得明明白白,那就是说我身即可自足,原不需要外在寻求。我们有能力搞爽自身。
孟子曰:“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这话意思是:那些世人热衷的事情都是我不愿意做的,在我身上发生的都是古来有之的,断不是今世的风俗,我又怎么会怕这个世界呢?孟子说“在我者皆古之制也”,明白无误地援证了他所说的“吾浩然之气”就是古来有之的先天元气。
求其放心即收心。收心?怎么收?我们凭自己不能收自己的心,唯有依靠大道,借着先天养吾浩然之气,才能收心,去年岁末,我对画家邹阳说“不敢狂涂”,也就是孟子“收心”之意。
孟子论养心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孟子·尽心下》)
养气即养心。养浩然之气即清心寡欲。孟子这段话很有意思,他说:如果你寡欲,即使有不能做到的事,也少。如果你欲望多,即使有能做到的事,也少。孟子这段话与庄子那句名言,“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完全相通。世人以为只有老庄才讲清心寡欲,殊不知孔孟更讲清心寡欲。孔孟即老庄。我曾说晚年的孔子是“道家”,如今又可以说孟子讲的大丈夫之道其实就是老子说的“柔弱胜刚强”。孔孟老庄原是一体,孔孟之道即老庄之道。天道无差别,人道有差别,就是这样。说到“道”字我们就知道是讲上帝,讲神,讲苍天,讲自然,从古到今,只有一个道。此事关系重大,读者须知之。
孟子说的养心,就是使心清静,达到清虚状态,与道同一,与神相接。孟子说的养浩然之气其实就是道家内丹外丹的总诀,有了浩然之气,什么丹炼不成!可笑几千年来那些道士不知从哪里下手,空耗时日。故宫中有一座养心殿,就是根据孟子这个词得来,只可惜有清三百年,没出一个真正能养心的皇帝。康熙倒是长寿,做个富家翁足矣,要说养心的学问,不曾摸着边。养心之道原不在庙堂之上,原在草莱之中。孔子早就说过:“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居陋巷,这才是养心的做法。只可惜颜回养心成疾,太用功以至早死,孔子因此长叹:“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养心即止心,不须猛进,自然一息千里。不须苦修,反有佳美年华。
孟子论忍心
孟子曰:“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孟子·尽心下》)
孟子讲:人都有不忍心做的事,又有忍心做的事,我们把不忍心做某事的心,放到平时忍心做的事上面,就再也不会忍心伤害人了,这就是仁爱。人都有不想做的事,又有想做的事,我们把不想做某事的心,放到平时想做的事上面,就再也不会想做伤害人的事了,这就是义气。
孟子真是菩萨心肠,耶稣胸怀。《圣经》上说,有人打你的左脸,你把你的右脸也送上去。电视连续剧《倚天屠龙记》的主题歌中有一句深深打动了我:“伤她心,我是万万不能。”就这句,让我不禁抚膺长叹。想起人生种种,总是一个“忍”字,最是有情。
孟子论放心
孟子曰:“往者不追,来者不距。”(《孟子·尽心下》)
孔子曾借楚狂之口说:“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意思是过去了的不能再说什么,未来还有希望。此处的“追”,就是现代人天天挂在口上的追求。孟子更彻底,他变孔子的话为“往者不追,来者不距”,语句急促,语气肯定,简直是斩钉截铁,把话说死了。孔子的五字句说得像诗,在抒情中还有商量余地。孟子的四字句辟辟啪啪就上来,一个钉子一个洞,不作二想。孟子这是旬狠话,意思是:过去的就让它永远过去,追什么追?将来的事要来就来,怕什么怕?此处的“追”,是追掉会的追,我们每天都为昨天的自己开追悼会,今天依然一脸苦相。为什么呀?你的心为什么不快活?孟子这句话为我们指了条生路。当然,生路即血路,你挥刀自断情根,是要出血的。但不将过去这条毒蛇一刀斩了,你断不能进天堂。
没了过去,你才放心。
再莫说我过去怎么怎么样,你没有过去,你只有今天。此时此刻,当下的一瞬间,是你人生的唯一意义。是,未来还有梦,但明天并不掌握在你手里,你再努力也是能力有限。何不放下心来,享受此时此刻?这并非说要及时行乐,而是说要放放心心。
放放心心,其实也并不是把心放下的意思。放下?你要把你的心放到哪里?放到别人那里吗?别被偷走了,再说别人未必肯要。放到地上吗?莫被尘土脏了,更莫被狗捡来吃了。放心不是把心放下,而是把心放进去。放进去?放到哪里去?放进心里去!你原来心的位置一直空着,空有一个腔腔,心却跑了。现在应该把心放进去,空心人有了心,自己找到了家,就好了。我们在惊慌时心脏会“咚咚咚”乱跳,一旦踏实下来,心就“叮咚”一声轻响,泉水终于找到了泉眼,不再乱跳,端端正正地放好位置。从我们每个人都有的这一身体经验,我们知道“放心”确实不是把心放下去或放出去,而是放进来,摆正自己的位置。这叫放心。
我们每天为死了的过去开追悼会也没用,开追悼会不如开庆祝大会。不是庆祝新生,而是庆祝我们自己根本没死过,根本没有所谓过去,没有所谓昨天。你摸摸看,你身上哪块肉是昨天的?都是今天的。不但你的肉体全然新颖,你的灵魂更是属于今天。我们每天都是生日,我们每天都生日快乐。孟子说“往者不追”,你追得上吗?过去已逝,夸父追日劳而无功,太阳下去,月亮星星多好看。没有黑暗作背景,星星月亮断不能大放光明。难道人生可以一下子就幸福吗?断乎不能!因此你明白了过去的意义。但你绝不再提它,就当亲手埋葬了另一个自己。孟子说“来者不距”,这个距字好,距即拒绝,未来发生的事你一概不拒绝,因为你拒绝不了,天灾人祸也好,开心快乐也好,要来的尽管来,你的一生无论停止于何时都是有意义的,因为你已认识了那真道,你不再是孤弱无助的旅人,你是一叶轻舟,渡人渡己,还捎带把河里的水珠带给岸上的小草。你感恩的心逢人便说,你狭小的胸怀竟然装得下雄伟的群山。你明白自己的奇迹与使命,但你并不自夸,只是默默地看着夕阳的余晖,为身边的人祷告。一切交给神,这叫放心。孟子论开心
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问不用,则茅塞之矣。今塞子之心矣。”(《孟子·尽心下》)
孟子讲:山间小路人人踩,久而久之就成了大路。如果过段时间不用,就会被茅草塞住。现在,你的心就是被草堵住了呀。
孟子这话不是对一个叫“高子”的古人说的,而是对你我说的。我们的心每日长草,上面还有麻雀做窝,虫子爬来爬去的,并且隐藏毒蛇。朋友,为什么不收拾掉这片荒草?收拾掉这片荒草,你的心就不堵了,你的心就打开了。开心开心,你知道是怎样开的吗?要用刀与火!
如果没有快刀,怎能斩乱麻?如果没有大火,怎能将毒虫烧绝?你天天吵着想开心,却天天自己喂毒蛇咬自己的心,你能开心吗?这是一条温柔的毒蛇,智慧的魔鬼,它甚知你心!你喂养了它,它也眷顾着你。它并不打算一下子就把你咬死,而是慢慢的咬,慢慢地吃,温柔地折磨,小心地掠夺,你甚至被它咬得很舒服,是啊,谁又不曾在麻木中陶醉呢?因此你心甘情愿献身魔鬼,殊不知你只是它的临时所在,它一旦发现新的所在,就会毫不犹豫地扔下你,扔下你像一个干枯的木壳,“啪”的一声摔在地上就碎了。虫在心上,是个“蛊”字,你却认它是“忠”!荒草在心间,是个“芯”字,你还不点火烧掉它,更待何时?
开心要用刀与火,又要用手与脚。黑屋如坟,你能扒出洞。乱山如墓,你能踩出道。十指连心,十脚也连心。你用你的手与脚一路进发,你的心就会慢慢打开。要说瞬间的降福,这在神。要说人自己让自己开心,唯有此道。
除上之所述,孟子还有论发心、论操心、论存心、论尽心、论专心、论同心之说,诸道归于一道:“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人收心为赤子,收心即得浩然之气。赤子之心为纯金,为白雪,为圣洁之圣灵,为浩然之正气。愿君心坚正,自可浩气长存。孟子曰:“居移气,养移体。”很多事情你不必亲为,你坐在家里修炼自身,外界自然会朝有利于你的方向发展——只要你的心摆正。
七
无知即善
[世界因不知道而美好,因知道而可恶]
本章讲孟子“性善论”
无知即善
人最大的问题是求知欲太强,什么都想知道。表面上是追求真理,其实是想占有更多。这是人类贪婪的心在作怪。“爱智”,并不是贪多,而是满足于即有。
人最大的知识是知道自己的无知。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就是说人活世上,应该明白有些事是可以知道的,有些事是不可以知道的,这就是作为人类知识的极限。我最觉得好笑的是一些常在耳边的话,如:宇宙没有尽头,我们的追求也没有尽头。追求没有尽头,这不是自己找死吗?人应“止于至善”,这才是智者的修为,勇者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