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性食物不含胆固醇,饱和脂肪含量也比肉类低;而且含有丰富的纤维和矿物质,如镁和钾等,有助预防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另外,植物性食物所含的植物化学物质多为抗氧化营养素,有助减轻自由基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所以,家长在给宝宝添辅食时,一定要加一些素食,以便让宝宝健康成长。
怎样减少营养素在烹调
中的损失
食物中的大多数营养素不稳定,容易氧化、分解、破坏或流失。
因此,家长在烹调过程中要特别小心和注意,尽量防止营养素的过多损失。当然,一点不损失也是不可能的。
为避免食物中的营养素过度流失,平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淘米。淘米会损失部分米粒表面糊粉层中的水溶性维生素,为减少损失,淘米时应采用“两少一快”的方法,即淘洗次数少(一般2~3次即可),用水量少(浸没米粒为宜),快速淘洗。
洗菜。洗菜会造成水溶性维生素的溶解和浸出损失,为了减少维生素随水流失,应先洗后切,洗涤时间尽量缩短;千万不要先将菜切成段或切碎后再洗,尤其要防止将菜切碎后长时间浸泡在水中。
切菜。维生素的损失取决于所切菜的大小。菜切得细小,则增加与水和空气的接触面,从而加速维生素的流失和氧化。所以,切菜应切得大一些。
热烫。许多蔬菜在烹调前要进行热烫处理,即用开水焯一下,这一过程会造成维生素的大量损失,包括加热分解和随水流失。
为减少维生素的损失,焯菜时应尽量缩短时间,越快越好;焯后在冷水中降温,以保持维生素的成分和蔬菜的色泽。
炊具。避免使用铜锅(因为铜可使维生素C氧化),以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
烹调。烹调时,各种维生素的损失取决于烹调时间的长短和温度的高低。一般炒菜比煮(炖)菜造成维生素的损失少。煮(炖)菜时加水越多,溶于菜汤中的维生素就越多,还可进一步加快维生素降解的速度。烹煮时间越长,维生素损失越多。
实际操作中,应在汤沸后再放菜,或加骨头、醋、淀粉同煮,可减少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的损失。一般煮(炖)菜时加点醋(大多数维生素在酸性中稳定),可大大减少维生素的损失。
炒菜时尽量做到旺火快炒,这样才能更多地保存维生素。
煮饭、熬粥时,千万不要加碱,加碱虽可使煮出来的粥黏稠顺滑,但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几乎被破坏殆尽。
烹调原料的混合。烹调原料的不适当混合,是造成维生素烹调损失的常见因素。烹调时,一种原料中所含的酶会使另一种原料中的维生素快速损失。例如,许多鱼类含有硫胺素酶,如不事先加热炖化而混入其他原料,就会使维生素B1大量损失。因此,鱼肉最好不要生食,否则将造成不必要的营养损失。
一切肉类和其他动物性食品,最好切成细丝或小薄片,用急火快炒。而大块的肉、鱼则不能用这种方法。不过,大快的肉、鱼,一定要烧煮透。肉类如果带有骨头,应设法拍碎煮汤,并加少许醋,以促进钙的溶解。
用肉煮汤,应先将肉放进冷水内,用微火煮,使肉中鲜味进入汤里。
喂养孩子的错误观点
许多妈妈没有喂宝宝的经验,经常受错误观点误导,人云亦云,结果对孩子健康和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错误观点,家长们要特别留意。
葡萄糖可以代替白糖。有的家长认为婴儿的消化能力比较差,而葡萄糖容易消化,于是应该经常给婴儿喂葡萄糖。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正因为葡萄糖容易消化,如果经常吃的话,宝宝肠道中的双糖酶和消化酶就会失去作用,使胃肠“懒惰”起来,时间长了就会造成消化酶分泌功能低下,导致消化功能减退,影响婴儿生长发育。
麦乳精可以代替奶粉。有的家长认为麦乳精跟奶粉差不多,口味也好,给宝宝喂麦乳精和喂奶粉是一样的。
这是观点是错误的。麦乳精的营养价值远远低于奶粉,其中蛋白质的含量仅为奶粉的35%,给宝宝吃麦乳精只能增加热量,不能供给机体足够的营养。
果汁可以代替水果。有的家长认为果汁的原料是水果,跟水果营养价值一样,而且喂起来也方便,只要经常给宝宝喝些果汁,就可以不吃水果了。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新鲜水果不仅含有完善的营养成分,而且在孩子吃水果时,还可锻炼咀嚼肌及牙齿的功能,刺激唾液分泌,促进孩子的食欲;而各类果汁虽然也是水果制作的,但是都添加了食用香精、色素等食品添加剂,而且甜度高,会影响宝宝的食欲。
鸡蛋可以代替主食。有的家长认为鸡蛋营养价值高,给宝宝多吃点鸡蛋,就可以不吃别的辅食了。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宝宝过多吃鸡蛋,会增加胃肠的负担,甚至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或过敏反应。1岁内宝宝只能吃鸡蛋黄,而且一般一天最多1个蛋黄就足够了。
注意宝宝被动高盐
这个时期的宝宝可以吃盐了,辅食可以调成稍微有点咸味的,不过家长可要注意,不要用大人的口味来调剂宝宝的食物。因为大人的口味比宝宝重,宝宝如果总吃高盐的食物,就会长期处于被动高盐的状态中,这对宝宝的健康极为不利。
当然,适量的食盐对维护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它不仅是不可缺少的调味品,而且能为人体提供重要的营养元素钠和氯,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及渗透压平衡,合成胃酸,促进胃液、唾液的分泌,增进食欲。
不过,宝宝的机体功能尚未健全,肾脏功能发育也不够完善,没有能力充分排出血液中过多的钠,时间长了,就会引起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
而且,过多的盐分还会导致体内的钾从尿中丧失,而钾是人体活动时肌肉收缩、放松时必需的元素。如果钾丧失过多,就会引起宝宝心脏肌肉衰弱,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宝宝的牙齿与营养
很多宝宝6个月就开始长牙了。牙齿是“脏腑之门”,宝宝消化食物、学习说话都跟它有直接的关系。
宝宝牙齿的生长发育与营养物质的摄入有着密切关系,而且这段时间正是宝宝生长发育比较迅速的时期,如果营养跟不上,会对牙齿的大小、形状、颜色、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牙齿不好,会影响宝宝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有碍健康,同时还会影响宝宝的容貌。
所以,在宝宝开始长牙的时候,父母就应该给宝宝补充必要的营养,帮助宝宝拥有一口漂亮坚固的小牙齿。
牙齿的发育究竟与哪些营养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呢?下面这些物质不可忽视。
维生素A。维生素A能维持全身上皮细胞的完整性,既与牙釉质的形成有关,又与牙龈上皮的正常发育有关,还可增强牙龈的抗菌能力。当维生素A缺乏时,上皮细胞就会过度角化,导致小宝宝出牙延迟,牙齿的颜色变成白垩色。
维生素C。维生素C与牙质、牙龈和牙槽骨基质的形成有关,并可影响牙齿的钙化。即使在宝宝的牙齿长成之后,牙龈组织仍继续需要维生素C,以维持组织的完整性。缺乏维生素C会使牙齿发育不良,牙骨萎缩,牙龈容易水肿出血。
维生素D。维生素D可以促使钙、磷在牙胚上沉积钙化,所以,在宝宝的出牙期维生素D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如果缺乏维生素D,宝宝出牙就会延迟,牙齿小且牙间距稀。
矿物质钙和磷。牙齿本身也是骨组织的一种,所以对骨骼健康有好处的营养素也有利于维护牙齿的健康。牙齿需要的钙和磷很多,它们是牙齿的主要组成成分,缺少它们,宝宝的乳牙就会长不大,坚硬度差,容易折断。
钙在食物中的含量低于磷,人体对钙的吸收率也不是很高,所以,在宝宝牙齿发育的时期,应该注意含钙食物的摄入。
矿物质氟。氟在牙齿中含量很少,但也是牙齿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氟具有耐酸作用,适量的氟可以增加乳牙的坚硬度,使牙齿不受腐蚀,不易发生龋齿。
需要注意的是,氟的摄取并不是多多益善,氟过多又可使牙釉质变黄变脆,损害牙齿的健康。
蛋白质。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结构成分,对于牙釉质和牙基的形成以及对牙周膜纤维的细胞间质、牙质、牙槽骨间质的形成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宝宝出牙期间蛋白质摄入不足,会使牙齿萌出晚、牙齿排列不齐,而且容易导致龋齿。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营养素对牙齿的发育以及维持牙龈组织起重要作用,如脂肪、糖类及B族维生素。
爸爸妈妈要注意,在这段时间应给宝宝合理安排饮食,补充各种营养素。
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含维生素A、维生素D最多的食物是乳类及动物肝脏,维生素C则在各种蔬菜及新鲜水果中含量丰富。
多吃富含矿物质的食物。
钙的最佳来源是乳类,另外粗粮、黄豆、海带、黑木耳等食物,含有较多的磷、铁、锌、氟,有助于牙齿的钙化。
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含蛋白质的食物很多,而且分动物蛋白(如肉类、鱼类、蛋类、乳类等)和植物蛋白(包括豆类、干果类等)。
如何保持宝宝的牙齿健康
宝宝的牙齿与身体发育和健康都有密切关系,所以妈妈一定要帮助宝宝保护他的小牙齿。保持宝宝牙齿的健康,应注意以下几点。
保持口腔清洁。每次进食后及临睡前,都应喝些白开水以起到清洁口腔,保护乳牙的作用。
限制宝宝吃过多甜食。甜食中的糖会发酵产生酸性物质,使口腔酸度迅速增加,这种酸可以溶解牙齿表面的钙和磷,从而形成龋齿。
及时添加辅食。使宝宝摄取足够营养,以保证牙齿的正常结构、形态及提高牙齿对龋病的抵抗力。
避免宝宝含着奶头睡觉。宝宝入睡后,唾液分泌和吞咽动作大大减少,留在口腔里的奶汁便为细菌繁殖提供了充分的养料,这很容易使宝宝产生龋齿。
锻炼宝宝牙质的坚固性。可以适当给宝宝吃些磨牙的食物,如一些干硬或含纤维较高的蔬菜、水果、饼干等,以锻炼宝宝的咀嚼肌,促进牙齿与颌骨的发育,并能帮助宝宝收住口水,解决牙龈的出牙发痒问题。
要经常让宝宝晒太阳
婴幼儿常易患佝偻病,佝偻病是由于身体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维生素D是一种可以由人体合成的维生素,不过需要阳光的照射。皮肤中的7-脱氧胆固醇,经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可转变成维生素D。
所以,家长应该经常带宝宝到外边晒晒太阳。注意阳光直接照射才有效,在屋里让太阳照射是没用的。因为阳光透过玻璃照到室内,虽然使人感到暖和,但那是红外线的作用,紫外线却被挡住了。
带宝宝晒太阳要注意温度,不要让宝宝中暑或感冒。春天和秋天可以多让宝宝晒晒,冬天天气暖和的时候也可以让宝宝晒,夏天要防止暴晒,可以让宝宝在树荫下、房檐下玩。
注意每年五月份的营养供给
婴儿期和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生长最快的两个时期,那么,在一年中,人又在什么时候生长最快呢?据科学家研究发现,一年中婴儿在五月份生长最快,这个月里平均长高7.3毫米,十月份长得最慢,平均只有3毫米。
为什么孩子在五月份长得最快呢?这是因为,一个人的生长速度除了受种族、遗传、内分泌、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外,还与营养状况、地理、气候和体育锻炼密切相关。五月份气候温和,大地回春,万物萌生,美好的大自然给人类带来了朝气,这个时候婴儿体内各个器官和细胞的功能特别活跃,体内生长激素分泌增多,生长发育加快;尤其是在经历了漫长的冬季后,孩子们都喜欢到户外活动,因而生长速度加快得较为明显。
因此专家建议,家长应在每年五月份给孩子增加营养,以利其生长。
补充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骨细胞的增长和肌肉、脏器的发育都离不开蛋白质。孩子生长发育越快,越需要补充蛋白质。瘦肉、鱼虾、禽蛋、花生、豆制品中都富含优质蛋白质,应注意多补充。
供给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生命的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维生素A、B族维生素以及维生素C。动物肝肾、鸡蛋、胡萝卜、菠菜中富含维生素A,各种新鲜绿叶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应多给孩子食用。
增加矿物质。人体的长高决定于骨骼的生长发育,其中下肢长骨的增长与身高最为密切。只有长骨中骺软骨细胞的不断生长,孩子才能长高。钙、磷是骨骼的主要成分,要多给孩子补充牛奶、豆制品、虾皮、紫菜、海带、排骨、骨头汤等含钙、磷丰富的食物。同时,要让孩子到户外多晒太阳,增加紫外线照射身体的机会,以利于体内合成维生素D,促进胃肠对钙、磷的吸收,保证骨骼正常生长。
营养食谱
西红柿汁
用料 成熟的西红柿1个,白糖10克,温开水适量。
制作 把西红柿洗净,用开水烫软去皮,然后切碎,用清洁的双层纱布包好,把西红柿汁挤入小碗内。将白糖放入汁中,用温开水冲调后即可饮用。
特点 酸甜适口,营养丰富。
功效 西红柿富含丰富的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可维持胃液的正常分泌,促进红血球的形成,利于保持血管壁的弹性,并可保护皮肤。
鲜橘汁
用料 鲜橘子1个,白糖、温开水适量。
制作 将鲜橘子洗净,切成两半,压榨出橘汁,加入适量温开水和白糖即可。
蔬菜汁
用料 菠菜(油菜、白菜均可)500克、精盐3克,清水适量。
制作 将菠菜、油菜、白菜任选一种,洗净,切碎。将钢精锅放在火上,加上清水、碎菜,盖好锅盖烧开,稍煮,将锅离火,用汤匙压菜取汁,加入精盐少许,即可食用。
特点 含有丰富的钙、铁和维生素。
鲜柠檬汁
用料 鲜柠檬1个,白糖适量。
制作 将洗净柠檬去皮,压榨取汁,加入适量白糖即可食用。
胡萝卜汁
用料 胡萝卜2根,白糖10克,水适量。
制作 将胡萝卜洗净,切碎,放入锅内,加入水,上火煮沸约20分钟。用纱布过滤去渣,加入白糖,调匀,即可饮用。
特点 味略甜,营养丰富。
功效 保持视力正常、促进消化,并有杀菌作用。
山楂汁
用料 新鲜山楂50克,白糖10克,水适量。
制作 将新鲜山楂用清水洗净,放入锅内,加适量水和白糖,用小火煮15分钟左右,晾凉后过滤取汁即可喂食。
菜花汤
用料 菜花150克,肉汤少许,开水适量。
制作 把菜花掰开用水洗干净,放入开水中煮软,研碎并过滤去渣,放入锅内加肉汤煮,边煮边搅拌,煮熟为止。
橘茹饮
用料 清水适量,橘皮30克,竹茹30克,柿饼30克,生姜3克,白糖适量。
制作 先将橘皮洗净,切成1厘米宽的小长条;竹茹挽成10个小团;干柿饼切成约0.2~0.3厘米厚的片;生姜洗净,切成0.1厘米厚的薄片。
锅内(最好用沙锅)加清水1000毫升,放入橘皮、竹茹、柿饼和姜片,烧沸煮20分钟,取出汁,再加水煮1次,两次药液合在一起,用清洁纱布过滤一遍,加入白糖搅匀即可。每次服100~150毫升。
特点 味甜,略有橘皮味。
丁香酸梅汤
用料 清水550克,乌梅100克,山楂20克,陈皮10克,桂皮30克,丁香5克,白砂糖50克。
制作 将乌梅、山楂择洗好,逐个拍破,同陈皮、桂皮、丁香一道装入纱布袋中扎口,备用。锅中注清水约550克,把纱布袋放入水中,用旺火烧沸,再转小火熬约30分钟,取出纱布袋,静置15分钟,滤出汤汁,加白糖,溶化即成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