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士,她喜欢上了一个男同事,可她却不知道对方内心是否也同样喜欢自己,在一次公司的晚会活动结束后,她让那个男同事送她回家。对方答应了。来到她家后,她留他吃点东西,于是他们在酒酣耳热之际,互诉起衷情。可是过了两个星期后,那个男同事以无法承受他人异样眼光为由,提出与她分手。她很痛苦,当天,在公司会议上她几乎不能发表意见——以前她可是积极发言的人——因为在他面前,她感到紧张、羞愧,恨自己不该把同事的关系过早地往前发展,结果她在会议上始终如坐针毯,无法举止如常。幸好,不久那个男同事跳槽去了另一家公司,她总算是得了一次教训。
当你在社交中有了异性朋友,此时的你,就应该以冷静的头脑审视自己和异性朋友间的关系,否则,感情的洪流有可能冲毁理智的堤坝。一旦相爱,就要承担起责任。与异性同事相处,更要把握分寸,处理好工作与个人感情的关系。
异性给你最好的心灵慰藉
当人们心中有了烦恼时,常常希望把它倾诉出来,得到好友的抚慰,这样的确有助于摆脱烦恼。渴望倾诉烦恼的人,也许并没奢望得到什么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主要是为了满足情感表达的需求,满足心灵慰藉的需要。所以,他们最想得到的往往不是一个好参谋,而是一个好听众。
这时,同性与异性相比谁是更好的听众呢?当然是异性。
首先,两性在心理上有“异性相吸”作用。为什么婚姻是男女相伴走过一生?这除了繁衍生息的需要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人们精神心理的需要。异性朋友或同事之间的关系与交往当然不同于夫妻或恋人,但由于对方是异性,当事人便比较容易缓解内心的苦恼和精神的焦虑与紧张。这也是人际交往中异性朋友的功能之一。
其次,两性在性格上有“良性互补”作用。心理学家发现,在人际交往中有一个“互补性”原则,交往双方的个性特点存在着较大差异时,往往更容易相互吸引。一般来说,男人的刚毅和女人的温柔正好可以互补,能给苦恼中的异性朋友以精神安慰。
再次,两性交往时存在“异类群体”作用。人们常常更愿意对自己同类群体之外的交往对象敞开心扉,比如外单位的人、外地人甚至是旅途中相遇的陌生人,这是情感交往的特点所致,异类群体相对来说安全系数比较高一些。男女各自分属不同的性别群体,因而向异性袒露内心的秘密就显得更安全一些。
按说夫妻也是异性,可为什么人们有烦恼时仍愿意向配偶之外的异性朋友倾诉呢?
这是因为异性朋友比夫妻有更大的相似性。虽说人们常用“心心相印”来形容夫妻感情,可是在现实婚姻中由于家庭、教育、职业、阅历等诸多因素,常会使夫妻在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文化修养、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朋友则不同,异性朋友之间的相似性使他们在各方面更容易相互沟通。
另外,异性朋友与配偶相比有较大的新异性。求新求异是人的天性。夫妻之间长时间共同生活在一起,容易磨灭彼此之间的新鲜感。而异性朋友无论交往多密切,相互之间也会有些距离,这利于交往双方保持心灵感应的敏锐度和彼此的热情,也会对异性的诉说给予更多的关注。
同时,异性朋友可以满足两性感情的需求。婚姻要求夫妻感情专一,可两性感情有其弥散性的一面——对对方新奇而不占有,保持一种纯洁,使男女两性之“性”很神圣。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人的活动必须受社会规范的制约。异性之间的友情,既没有违反社会道德,也可以满足人们对两性感情弥散性的需求。因此,当人们烦恼时,常常自然而然地更愿意向异性诉说。
如何对待爱人的异性朋友
怎样对待爱人的异性朋友,确实是夫妻之间需要正确处理的生活问题。处理不好,很容易引起家庭风波。
一、结交异性朋友是现代生活中十分正常的现象
人生活在社会上,必然要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和他人交往,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社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交活动范围,有些人可能大一些,有些人可能小一些。有些人的朋友可能同性多一些,或者只有同性朋友;有些人的朋友既有同性的,也有异性的,或者异性的还多一些。有些人结婚后和异性朋友交往少了,有些人结婚后继续和异性朋友交往,或者结交了更多新的异性朋友。有些男女是志趣相投,有共同的爱好,成为好友;有些人则是共患难,同舟共济,成为莫逆之交。
男女之间是平等的。既然社交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那么,爱人交朋友无论是异性还是同性,也属于十分正常的现象。
二、对丈夫(妻子)充分信任
夫妻之间要互爱、互信。不信任对方也就谈不上真正的爱。有些人不能正确对待爱人的异性朋友,并不是不理解社交的意义,而主要是不相信自己的爱人。一看见自己的妻子和别的男人在一起,或者自己的丈夫接待别的女人,就心起疑团,醋性大发,怀疑爱人红杏出墙,猜测别人来“挖墙脚”,破坏自己家庭。因此限制爱人交友的自由,不准爱人结交异性朋友。这种人心胸狭窄,气量很小,虽然不一定认为爱人和异性朋友已有什么不正当的行为,但总是疑神疑鬼、不放心爱人。这样必然伤害爱人的自尊心,伤害彼此的感情,从而导致家庭不和、夫妻反目。有些人喜欢拨弄是非,看见不是夫妻关系的男女在一起,就到处嘀咕,造谣生事,弄得蜚短流长。对爱人不信任的人最容易接受这种流言蜚语的影响,加深对爱人的怀疑,影响夫妻关系。
当然,如果爱人作风不正派,确实证明有外遇,那是另一回事了。对待这种爱人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原因,晓之以理,帮助其认识错误,使之幡然改正。
三、把爱人的异性朋友当成自己的朋友,热情相待
男女相爱结成夫妻,双方的朋友就成了一家之客。因此,爱人的朋友,包括异性朋友也是自己的朋友,应该热情相待,友好相处。如果一个家庭里,丈夫对妻子的异性朋友来访不搭不理、冷言冷语;妻子对丈夫的异性朋友来做客,醋性发作、拒之门外,这种夫妻关系就很难和睦相处。
对待爱人的异性朋友来家做客,礼貌相待,热情周到,还能加深彼此的信任,深化夫妻间的感情。
在生活中,你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忽然发现或撞见了爱人与其旧恋人有来往,甚至在一起散步时,你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
1.要冷静。生活告诉我们,人的恋爱一次性成功的比较少,除了极特殊的原因外,一般说来,恋爱不成仍是朋友,即使双方都结了婚,这种友谊还依然可以存在和保持。人不应该心胸那么狭窄,不能认为和旧恋人一来往就有了不正当的关系。所以,你碰到也罢,撞见也罢,千万别冲动鲁莽行事,更不要乱猜疑。如果你内心有想法,撞见第一次也不能乱说一通,可以放在以后去观察和证实,千万别盲目地下结论,做出蠢事。
2.以礼相待。碰到爱人的旧恋人时,应客气、礼貌、热情地予以接待。这是尊重他俩的人格,同时也是尊重自己,这样会说明你的为人很豁达,有修养,懂得人情世故。
3.回避往事。在交谈时,不要有意或无意地揭露爱人与旧恋人的相处往事。因为,在你们的恋爱前,任何人都享有恋爱的权利。如果再旧账重提,会使人陷入尴尬,产生误会,不知你是不放心在审查,还是一种嘲弄取笑、揭人伤疤。这很容易引起自己爱人的反感、厌恶和不满,也容易产生矛盾。
4.主动为爱人承担义务。如果来人是有事相求你的爱人,你知道后就应该主动地揽过来,为爱人排扰解难,和爱人一道去给予帮助。如果你能办得更好,或办不了的支持爱人去办,这种坦荡、助人的行为,一定会深受爱人和对方的称赞,更加敬佩、感激你,爱人也会引以为幸福和骄傲。
5.打消爱人的顾虑。被你碰上之后,爱人也一定会产生顾虑,怕你误会,怕你猜疑等等。你一定要表现出大度的态度,不能在对方的旧恋人离去以后,就来个大变脸,以讽刺或冷淡的语言去挖苦自己的配偶。这就是说你应表里如一,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否则,这第一次就会严重地挫伤了配偶。
友谊与爱情的界限
提出这个问题,多半针对在两性交往中产生困惑的男人女人。要分清两者的界限,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友谊,什么是爱情。友谊,《汉语词典》上解释为“朋友间的交情”。它是指有相同兴趣、爱好或者性格相似的人的一种彼此关心、相互帮助的友情,是在心理相容基础上形成的个人之间强烈而深沉的情绪依恋。它不分男女,也没有范围和年龄的限制。
胡也频在认识沈从文之后没几天,就把丁玲带到了沈从文的面前,他们三个人把爱情与友谊处理得非常好,尤其是沈从文与丁玲保持着长达60年的友谊。
那是青春的梦最为美丽的年纪,也是感情最为敏感和丰富的年纪。三个年纪相仿的年轻人,在中国社会最动荡的时代,在中国新文学最富活力的时候,相逢在北京。
胡也频刚刚认识丁玲,就一见钟情,热情地爱上了她。沈从文见到丁玲,两人一交谈,才知道他们同是湘西人,而且沈从文早在家乡时,就曾从一位哥哥那里,听他讲述过在丁玲的家乡安福县所经历的事情。沈的家乡凤凰和丁的家乡安福相距不远,与丁所出生和生长的常德,虽相距数百里,却有一条河水相连。现在,在远离湘西的北京,故乡人相逢,感到特别亲切。于是,两人第一次相见,就兴趣盎然地谈起共同熟悉的事情。沈从文后来在《记丁玲》一文中写道:“为同一的怀乡病原因,把我们的友谊弄密切了。”
像这样优美的男女友谊的故事是很多的。友谊的最显著特点是不排斥他人,可以是三五人或更多的人形成的朋友关系。这种友谊可以是短期的,也可能是长久的。友谊结束不对彼此造成心理伤害,因为友谊是多元化的。例如中学时代结束了,中学同学间的友谊可以结束,也可以持续。不少同学又有了大学时代情谊更深的朋友。而爱情则不同,它含有以下多个方面的内容:两性之间在体貌上互相吸引,在精神上产生共鸣,在文化层次、教养水平、人生目标、价值观及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具有相当的一致性。
爱一个人实际上意味着在对方身体上实现你本人在诸多方面的追求,比如审美追求、理想追求、生活目标追求,心理上的追求,物质上的追求(双方要具备一定的特质基础,为以后共同生活作准备),还包括性的内容。而且,爱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双方渴望通过婚姻的形式以求得合法的肉体结合并承诺终生相守。爱情具有排他性,要求相爱的双方感情执著、专一,同时与多人保持爱情关系则被视为不道德。实际上,与多人同时共有爱情的完整内容,也是不可能的。这样看来,友谊和爱情就是有界限的了。青春期的男女在友谊之中,可能含有互相倾慕依恋的成份。但如果不理智地处理,不以高尚的道德精神来约束自己,就很有可能超越友谊的界限,发展为早恋。
当你和异性朋友常常出双入对、形影不离,不愿扩大交往的圈子时,当对方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你的心思时,当对方不在你身边,你就坐卧不安,大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时,当你们的举动已超出了朋友间的亲密程度时,就很难以友谊来解释了。此时的你,就应该以冷静的头脑审视自己和异性朋友间的关系,否则,感情的洪流有可能冲毁理智的堤坝。
现在允许大学生谈恋爱结婚,但是当双方不懂得自己的恋爱有何目的,无法预测爱的结局,如果身不由己地陷入某种情结,连自己也不知该进还是退。这本身就是危险的。它可能转移你对学习的注意力,松懈你的意志,甚至在性冲动下做出非理智的事情,从而给双方身心造成伤害。这就是为什么“毕后后我们一起失恋”的原因。所以要决心走出盲目感情的陷阱,把男女交往的距离控制好。
无可逆转的现实是,男女间交往的范围越来越大,频率越来越快。同在一个工作间里,朝夕相处,日久生情,容易影响婚姻的质量。“雷池”一步越不得,职场男女,须把握好以下几点:
1.控制心理距离。常言道,同性相斥,异性相求。男女间要缩减心理上的相容性,增加排斥性。不能拿自己爱人的短处比对方的长处。
2.控制情感距离。只将情感限定在“友谊”这一小圈子里,只作为一般朋友相处。不可让情感的滔滔洪水冲破理智的大堤。
3.控制话语距离。将工作当作话语的主旋律,工作以外的话题只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可漫无边际,肆意扩大。尤其不能让对方帮你了断你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私事。
4.控制偶像距离。千万不可将同一办公室里的他当作自己的偶像,加以崇拜。多想想对方的缺点和不足,切忌将对方完美化、神圣化。
控制好以上几种距离,当不会“这山还望那山高”,使平静的夫妻生活,掀起意外的惊涛骇浪。如果对对方竟产生了类似于“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式的依恋,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危险信号”了。需要你立即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
友情与爱情的区别是存在的。如果一定要把爱分出层次来,那么有这三种:
第一种是生理层次上的。它是建立在外在形象带来的感官刺激的基础上的,严格说来,它不是爱情,而是迷恋。
一见钟情式的爱情往往都是从迷恋开始的。迷恋上了一个人,那个人便成了心中的天使,脑袋上顶着个光环,不带一丝阴影。迷恋类似一种对偶像的崇拜,是迅速立即的欲望,不具有安全感,缺乏信赖,当它远离时,我们会怀疑它是否真正存在过,其最终结果是烦恼。
而爱是一种会滋长的情谊,有根基,是彼此的了解与接纳,是友谊的成熟,它可信,安全,有创造力,虽也带来烦恼,但更多的是两情相悦的快乐。
第二种是心理层次上的。它是建立在某一种或某几种心理特征基础上的。例如,有很多男孩欣赏温柔大方的女孩。温柔大方便是一种性格特征,而这些男孩喜欢的就是具备这种性格特征的一类人。如果不是这个温柔大方的她,就可能是另一个温柔大方的她。
因此严格说起来,这也不是爱,而是喜欢,它与爱在感受的深度及关怀的层次上不同。爱是对某一个人强烈温馨的长远感受,且具体表现在自己与对方心灵情感的互动上。喜欢却只是短暂的,一时情感的反应。喜欢一个人也许是某一方面,而爱则是接受一个人的所有一切,包括他(她)的所爱与所不爱。喜欢给人一时的快感,爱却给人温暖、平安与安全感。
第三种是认知层次上的。它以真正的互相了解与接纳为基础,是具有高度特异性的,舍他(她)无谁。是我的眼里只有你,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只此一人,就是他(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