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深知皇上与杜如晦之间的感情,不好再劝他。在座诸位听后,人人为之动容,感叹皇上重情重义。他们对皇上体贴入微,可此时却不想劝他。
“皇上,臣替家父感激您的大恩大德!”杜构再次伏地泣拜,“然皇上日理万机,不可不休息呀。臣请皇上回宫歇息,以安家父在天之灵!”
李世民没说什么,缓缓地从椅子里站了起来,弯腰将杜构扶了起来。他一边轻轻抚摩着他的泪脸,一边拿话安慰他。然后,他拉着他朝宫外走去。
房玄龄目送着李世民离去的背影,心中百感交集,为杜如晦遇上这样好的皇上而高兴,同时又为他的去世而悲痛万分。他沉重地叹了口气,然后随着众人一道走出了寂然无声的宫殿。出了宫门,他迟疑了下,便往左一拐沿着那条洒着淡淡月光的小径,朝杜府快步走去,他想,该陪着皇上为老友守灵。
杜如晦的死冲走了荡平突厥所带来的喜悦,李世民完全沉浸在丧失挚友重臣的悲痛之中,寝室俱废,短短几天人也憔悴了不少。由此可见,他对杜如晦的感情有多深,有多真。然而,他毕竟是一国之君,懂得如何克制内心的悲伤,不至于因情绪而荒废了朝政。废朝三日之后,他便逐渐恢复了正常。
一日早朝,李世民又跟群臣商议起有关突厥之事。不过,这回他所谈论的不是对突厥用兵,而是如何去安置投降大唐的突厥军民。自颉利败亡之后,其属下部落或北附薛延陀,或向西投奔西域,然投降大唐的依然还有十多万。这对朝廷来说,既是件好事,同时又件难事,一旦处理不好,可能引起骚乱,甚至后患无穷。正因为这样,李世民在这事显得尤为谨慎,准备广泛征求众臣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再作决定。
群臣得知皇上要集思广益,便纷纷议论起来。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争论不休。
李世民端坐于龙椅之上,面带微笑倾听臣子们的言论,一边沉思默想着。好半天过后,他忽然把眼睛转向长孙无忌,不紧不慢地问句:
“辅机,你认为该如何处置投降我朝的十几万突厥军民呢?若有什么想法,但说无妨。”
“是,皇上!”长孙无忌走出班列,向皇上一拱手道,“北方蛮夷自古乃中原之祸患,今幸而败亡,实乃我大唐之幸,百姓之福也。臣以为,皇上当颁旨下诏将他们全部迁徙到兖州及豫州一带,分散居住于各州县,教他们耕种织布,让他们安居乐业,不再滋生事端。如此塞北空旷无人,可永绝边患。”
“臣以为不可!”温彦博立即反对道,“皇上,臣以为将突厥人迁徙到兖、豫一带,有违他们的本性,这不是让他们生存的办法。臣请皇上效仿汉光武帝之良策,将所降突厥军民安置于塞外,保全其部落,顺应其风俗习惯,以充斥空旷之地,使其成为中原的屏障。此乃长治久安之计也,请皇上应允。”
“不可,万万不可!”颜师古对温彦博将突厥安置塞外表示反对,立马出列进谏道,“皇上,突厥、铁勒等部族自古以来就难以臣服,今幸得其称臣归附,当趁机将他们安置于河北之地,分设酋长,统领其部落,如此则可永无祸患。此乃臣之愚见,不知皇上以为如何,请明示!”
“颜爱卿,你的想法与辅机大致相同,那就是让突厥军民与中原百姓杂居一处,然后再施以教化,使其融入我华夏大民族。”李世民思忖着说,“这想法正合朕意,朕素来以为天下当为一家,不可有蛮夷与华夏之分。今突厥既归附于我大唐,自当将他们全部迁入中原,以实现朕之夙愿。”
“皇上有此好意,只恐蛮夷有负圣心哪!”房玄龄不无担忧地说道,“夷狄之本性如同禽兽,不能用律令刑罚驯服他们,也不能用仁义道德教化他们,实在难以使他们融入我华夏大民族呀。况且他们眷恋故土,心仍然留在塞外。倘若硬将他们安置在中原一带,到时恐怕生出变故,威胁朝廷。臣以为,不如借其灭亡之机,施加恩宠,封其首领为王,并将各部落立为大唐藩属之地,使其互不为臣属。如此,将突厥分成势均力敌的几部分,便难以相互吞并,各自力图保全,必不敢与我大唐相抗衡。再者,分成几部,可削弱他们的势力,易于控制,好让他们永为大唐藩臣,使边塞永保安定。”
“房大人所言不无道理!”王珪若有所思地说道,“臣以为,将蛮夷之人迁入中原,确有不妥之处。正如房大人方才所言,以夷制夷,不失为上策。皇上可将所降突厥军民放回原地,封各部落首领为王,命他们治理所辖地区之事务,同时在定襄置都护府,节度他们。此乃安定边境的长久之计呀!”
“皇上,房大人、王大人所言不失为处置突厥一个办法,然臣以为治标不治本。”颜师古坚持自己的观点,“臣以为,只有把夷族迁入中原之内,束之以律令,教之以仁德,使他们与中原臣民融为一体,这样才能真正消除蛮夷之人对我大唐的仇恨,从而对皇上忠心不贰,永不叛乱。此乃治本之策也!”
“颜爱卿言之有理!”李世民沉思着说,“朕以为只有各族融洽相处,增强彼此间的信任,才能真正做到天下一家。故而,朕欲将突厥军民迁入中原。”
“不可!”魏征反对道,“突厥世代为贼寇,屡屡侵犯中原,今幸而败亡,此乃皇上英明所致。若皇上念及他们投降归附之情,不忍心将他们全部杀掉,那就请将他们放归故地,不可留在中原。夷狄人面兽心,不讲信义,衰弱时便请求归服,强盛则重又叛乱,此乃其本性也。现今降者十余万,数年之后,子孙繁衍,将有数倍之多,必是我大唐的心腹大患,到时就追悔莫及了。西晋之初,胡族与汉民在杂居于中原,郭钦力谏武帝将胡人驱逐出塞外,以杜绝由此产生的祸乱。然武帝不听,致使此后二十余年伊水、洛水之间遂为北方戎狄聚居之地,且祸乱不断。此乃前车之鉴,请皇上谨慎决断呀!”
“魏爱卿所言也不无道理!”李世民听过魏征的话,不禁迟疑不决起来,脸上露出沉思状。
“魏大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武帝将胡族杂居中原并非有错,错在其未能以德怀之,同化异民也。”温彦博嘴角挂着丝笑,反驳道,“君王与万民之间,当天覆地载,不可丝毫遗漏,当全部包容。今突厥困窘,前来归附我大唐,怎能弃而不受呢?孔子曰:‘有教无类’,自当不分胡汉也。倘若能拯救他们于将亡之际,教他们生产生活,教他们仁义礼法,几年之后,他们皆成为我大唐子民。皇上选择他们的部落首领,使其入朝充任宿卫,让他们畏惧皇威眷顾皇恩,这又有什么后患呢!故而,臣以为不可将突厥军民遣回原地,而应当他们安置于朔方之地,成为中原之屏障,请皇上三思!”
“诸位爱卿所言各有其理,皆是为社稷着想,朕非常感激。”考虑了好半天,李世民郑重地说道,“朕深思熟虑之后,以为颜师古、温彦博二人之计可取。故而,朕决定将十数万突厥军民迁入中原,其中三万定居于长安,其余人口安置于幽州至灵州一带。划突利之地为顺、佑、长、化四州,设置都督府;划颉利之地为六州,东设定襄都督府,西置云中都督府。朕采用以夷制夷的办法,任命突厥本族首领为都督、刺史,让他们替朕治理属部。同时,朕将挑选突厥部落中的良将贤才担任要职,与朕共治天下。朕决定命突利出任顺州都督,任命阿史那思摩为北开州都督,封怀化郡王,拜右武侯大将军;封阿史那苏尼失为怀德郡王。阿史那忠、契苾何力、思结等各部酋长均拜为将军中郎将,令他们一道入朝行事,为朝廷出力。众爱卿,以为如何?”
“皇上圣明!”颜师古、温彦博等大臣高声赞道,“如此,突厥族人便与我大唐融为一体,不分彼此,亲如一家。边患自当消除,皇上可高枕无忧矣!”
“何来高枕无忧?”魏征当着众人的面泼了瓢冷水,神色严肃地指出道,“突厥生性不服教化,不知恩德,且好挑衅滋生,只恐不久将祸害朝廷哪!”
“魏征,请不要再说这些不利各族大团结的话好了!”李世民脸色一沉制止道,稍顿又自信地说句,“朕以诚心待他们,他们定当臣服于朕!”
魏征、王珪、房玄龄等持异议者见皇上如此坚定,明白再劝谏也是无济于事,只能憋着气不吭声了。李世民见众臣无事上奏,就宣布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