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知你豁达贤慧,通情达理,自当不会在心里怨恨朕。”李世民挤出丝笑,继续说道,“可朕心里不好受,请爱妃多多原谅朕的不是啊!”
“皇上,你没有什么对不住臣妾的地方,就算真有,臣妾也早就原谅你了。”杨妃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依旧笑着说,“皇上,你别多想,安心养病就是了。臣妾现在什么都不想,就盼望着皇上的病能好起来,能像过去那样健步如飞,骑马射箭,大声说笑。这样,臣妾就高兴呀!”
“朕知爱妃之心,然恐要让你失望啊!”沉默了下,李世民叹了口气说,“朕清楚自己的病,这回恐怕是在劫难逃,爱妃,你可得有心理准备呀。”
“皇上,你……你快别这么说,臣妾听了好害怕,好难过!”杨妃不禁一阵悲痛,紧握着皇上的手说,“皇上是天子,上天会保祐,不会……”
“天子也有驾崩之时,此乃人之常道,不可更改。”李世民望着杨妃豁达一笑,接着又惋惜地说道,“只是……恪儿不在朕身边,唉!”
“皇上若想见恪儿,可差人快马加鞭召恪儿来见你呀!”杨妃不假思索地说道,“安州虽远,来回也不过十余日,一切都来得及。请皇上下旨吧!”
“不是朕不想召见恪儿,是怕这个时候让恪儿回宫,会引起太子和大臣的疑心,使朝廷震荡。”李世民担心地说句,“爱妃,你也能理解这事……”
“皇上圣明!”杨妃给皇上这么一提醒,恍然大悟过来,“臣妾真糊涂,竟想出害恪儿的馊主意。只是这样,皇上就不能如愿以偿了。唉!”
“是呀,朕不能再见到恪儿,心里头哪能不难受。”李世民鼻头一酸,眼眶不由泛潮,声音低沉地说句,“爱妃,你也知道朕很宠爱恪儿,总觉得他跟朕太像了,英武果决,敢说敢做,有王者之风。只是……唉,不说这些了。朕见不到恪儿,也见不到泰儿,倒是不用多久,可与乾儿相见了。”
“皇上,你……你今儿到底怎么啦,尽说些让人伤心的话。”杨妃眼中溢出泪花,声音有些哽咽地说,“皇上,你会没事,这点小病很快就会好!”
“好,好,朕不说这些丧气话,看又把你的眼泪惹出来了。朕只会让你伤心,唉!”李世民泪中带笑地说道,一边伸手替爱妃拭去脸上的泪水。
“皇上,你累了,好好歇息一下吧!”看到皇上有些气喘,杨妃关心地说道,“臣妾陪在你身边,你就安心睡好了,指不定一觉醒病就全好了。”
“好,好,那就有劳爱妃了!”李世民有杨妃陪在身边,不知怎的心里总觉得踏实,他嘴角露出丝笑说,“朕也想让病好起来,好不让爱妃难过!”
然而,病情并没有像杨妃所希望的那样突然好转,反倒是继续恶化起来。不几天,李世民便消瘦了许多,面容憔悴不堪,几乎走了人形,让人看了惊讶又伤心难过。太子李治见父皇病得如此沉重,急得直冲御医发火,说难听的话。老御医已知皇上病入膏肓,即便是扁鹊重生华佗在世也无能为力,他索性将实情告诉了太子。李治听后,足足愣了两分钟,回过神后,他忍不住伏在几案上嚎啕大哭,悲痛欲绝。经众人一番好劝,他才止住了哭泣,努力振作起来。从那天起,他不分昼夜地服侍父皇,有时几天也想不走吃东西,人也因此而憔悴了不少,连头发都白了不少。
李世民病得下不了床,只得终日躺在病榻上不停地咳嗽喘气,样子非常难受。更让他难受的是太子,他看到儿子面容憔悴,满眼忧愁,难以自抑,禁不住老泪纵横。李治见父皇伤心落泪,忍不住一头扑倒在床前哀哀地哭了起来,嘴里不停地低声说着父皇要好起来,一定要好起来。李世民听着儿子悲悲切切的哭音,心都碎了,泪水止不住从失去血色的面颊上淌下来。他抖抖索索地伸出手,抚摸着儿子的头发,动情地说道:
“治儿,难得你这片孝心哪!父皇真想再陪你几年,好让你更加成熟干练,这样父皇就放心了。然天不假寿,奈何奈何!”说着,重重叹了口气。
“父皇,你会好起来,一定会好起来!”李治擦了把眼泪,怀着近乎绝望的心情肯定地说道,“父皇是天子,有上天护祐,定能躲过此劫难!”
“治儿,你的心情父皇能理解。你这么孝顺父皇,父皇死而无憾矣!”李世民感叹了声,接着又说,“然父皇的身体父皇知道,恐无几日了。父皇我十六岁就从军打仗,身经百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故而并不惧怕死。父皇所怕的是你不能治理好天下,守住这片来之不易的大好江山哪!”
“请父皇放心,儿臣一定会尽心尽力把天下治理好,以使社稷基业千秋万代!”李治挺直身,信誓旦旦地答道,“儿臣决不辜负父皇的期望!“
“好,你能这么说,父皇心里倒也踏实了不少。”李世民缓了口气,接着又说,“只是你得身体力行哪,至于为君之道,父皇平日也教了你不少。父皇为了能让你治理好天下,守住祖宗基业,成了一代贤明之君,拖着病体为你写下《帝范》。此书共计十二篇,里面都是有关帝王修身立德、治理天下之训。治儿,你若能照父皇所写的去做,当能把天下治理得更加繁荣昌盛,牢牢替父皇守住大唐江山。如此,父皇便可安心了。”
“儿臣一定谨遵父皇训诫,身体力行,以不负父皇所托。”李治态度诚恳而坚定地说道,“儿臣当效法父皇,勤政爱民,广布恩泽,以安天下。”
“治儿,你难道忘了父皇先前说的话吗?你应该以古之圣贤为师,而非父皇呀!”李世民廊谆谆教诲道,“古人云:效法上者,方得其中;效法中者,必为其下。你若只学父皇,到时恐怕连父皇也不如了。故而,你务必以尧、舜、汤、武等圣君为师,向他们汲取为君之道,方可治理好天下。”
“父皇教诲,儿臣谨记于心!”李治郑重其事地答句,接着又由衷地说道,“不过,在儿臣心目中,父皇是自古至今最圣明的君主,无人能及。”
“你如此高看父皇,或许是因为你敬重父皇之故吧!”李世民脸上掠过丝笑,认真地说道,“然父皇远不及古之贤君,即位以来犯下不少过失,每思之,未尝不悔恨于心。父皇不像你想象中那么贤明,那么完美,故而你不可效法父皇,当效法尧、舜等古之圣君,方是社稷之幸,百姓之福啊!”
“父皇虽这么说,可天下百姓却无不赞颂父皇,称父皇为千古一帝。”李治惑然不解似的说道,“若父皇真有那么多过失,百姓又怎么会……”
“天下百姓之所以会原谅父皇的过失,是因为父皇在开创大唐基业中立下卓著功勋,受到他们的拥戴,且给百姓的益处多于损害。”李世民一分为二地说道,“父皇居帝位以来,殚精竭虑,励精图治,使得大唐国富民强,四方臣服,确有不小的功劳,但这并不能掩盖所犯过失。故而,父皇不敢称为圣君,更不敢自居千古一帝。治儿,你是父皇的嫡子,对父皇的所作所为十分了解,因而当抛弃父皇的过错,张扬父皇的善行哪!”
“是,父皇。”李治拱手答道,“儿臣谨遵父皇的教诲,勤于理政,尽心治国,广布恩德于天下,使我大唐更加繁荣强盛,基业千秋万代!”
“好,好,你能这么想,父皇真是太高兴了。”李世民苍白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过了会儿,他又嘱咐道,“治儿,你没有父皇的功绩,却要继承社稷,治理天下。正因如此,你得处处小心,事事谨慎,多加恩惠于臣民。只有这样,才能让臣下效忠于你,才能让天下百姓心悦诚服,才能确保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哪!你切不可骄奢淫逸,昏庸无道,做不利百姓有危社稷之事,切记切记!”
“是,父皇!”李治语气肯定地答道,“父皇的教诲,儿臣定当铭记于心,绝不敢有丝毫怠慢,请父皇尽管放心!”
“好,好,这样就好!”李世民又咳嗽了阵,待平复后,他沉吟着说,“朝中大臣,你舅父、褚遂良、于志宁他们最为忠心可信,你即位之后,当信赖他们,切不可有疑虑。至于李世勣,此人才智过人,实乃社稷之臣,然你无恩于他,父皇担心他不能效忠于你,到时恐成朝廷祸患。故而,父皇思来想去,只能将他贬逐京城,前往叠州为都督。倘若他毫不犹豫即刻赶往贬所,等父皇驾崩后,你可将他召回京师重用他为仆射,且可完全依赖他。假若他听到诏令徘徊观望,迟疑拖延,你马上把他杀掉,以绝后患。太子,你没有比父皇更了解李世勣,按父皇说的去做,一定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