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循序渐进的,学会提问也是有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要有耐心慢慢地来。如果能有老师在旁边指导和示范,这个过程会相对缩短许多。除了要敢提问,更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提出与众不同的有较高质量的问题。
养成不断学习的好习惯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已经过去了,但是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则永远不会过时。
哈利?杜鲁门是美国历史上着名的总统。他没有读过大学,曾经营农场,后来经营一间布店,经历过多次失败,当他最终担任政府职务时,已年过五旬。但他有一个好习惯,就是不断地阅读。
多年的阅读,使杜鲁门的知识非常渊博。他一卷一卷地读了《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以及所有查理斯?狄更斯和维克多?雨果的小说。此外,他还读过威廉?莎士比亚的所有戏剧和十四行诗等。
杜鲁门的广泛阅读和由此得到的丰富知识,使他能带领美国顺利度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时期,并使这个国家很快进入战后繁荣。他懂得读书是成为一流领导人的基础。读书还使他在面对各种有争议的、棘手的问题时,能迅速做出正确的决定。
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他顶住压力把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解职。
他的信条是:“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是一名领袖,然而每一位领袖必须是读书人。”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在19世纪获得一小块土地,就是起家的本钱;而21世纪,人们最指望得到的赠品,再也不是土地,而联邦政府的奖学金。因为他们知道,掌握知识就是掌握了一把开启未来大门的钥匙。”
每一个成功者都是有着良好阅读习惯的人。有人作过调查,世界500家大企业的CEO至少每个星期要翻阅大概30份杂志或图书资讯,一个月可以翻阅100多本杂志,一年要翻阅1000本以上。
如果你每天读15分钟,你就有可能在一个月之内读完一本书。一年之后你就至少读过12本书了,10年之后,你会读过总共120本书!想想看,每天只需要抽出15分钟时间,你就可以轻易地读完120本书,它可以帮助你在生活的各方面变得更加富有修养。如果你每天花双倍的时间,也就是半个小时的话,一年就能读25本书——10年就是250本!
利用每天的零碎时间学习
许多人最大的弱点就是想在顷刻之间成就丰功伟绩,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其实,任何事情都是渐变的,只有持之以恒,每天坚持学一点东西,才能有助于一个人最后达到成功。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尽管他们的资质很好,却一生平庸,原因是他们不求进步,在工作中惟一能看到的就是薪水。因此,他们前途黯淡,毫无希望。
无论薪水多么微薄,你如果能时时注意去读一些书籍,去获取一些有价值的知识,这必将对你的事业有很大的助益。有这样一个年轻人,他出门的时间比在家的时间还要多,有时乘火车,有时坐轮船,但无论到什么地方,他总是随身携带着一本书籍,以供随时阅读。一般人浪费的零碎时间,他都能用来自修、阅读。结果,他对于历史、文学、科学以及其他重要学问,都有相当的见地,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从而促成了自己一生的成功。但是,大多数人却在浪费自己宝贵的零碎时间,甚至在那些时间里去做对身心有害的事情。
要知道,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愈多,才能生活愈丰富充实。
扩大生活领域,勇敢尝试新的事物
当你肯尝试新的活动、接受新的挑战的时候,你会因为发现多了一个新的生活层面而惊喜不已。
学习新的技术、开拓新的途径,都可以使人获得新的满足。可惜许多人往往忽略了这一点,白白丧失了使自己发挥潜能、获取成功的良机。
许多人以为自己应该等待一个适当的时机,以稳当的方法去开拓前程。这种想法未免过于保守,因为那个适当的时机可能永远不会到来。任何人的生命都不是精心设计、毫无差错的电脑程序,所以应该有准备迎接挑战的勇气。
对此,萧伯纳曾有一句名言:“一般人只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而说为什么如此呢?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并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呢?”年轻人尤其应该有梦想、有希望,因为奋斗的过程和达成目标一样,都能使人产生无比的快乐。你要有勇气梦想自己能成为一位名医、明星、杰出的科学家或作家等等,而且要全力以赴,奔向理想。
当然你的梦想要合理和具体可行,不要好高骛远,空做摘星美梦。比如你天生一副乌鸦嗓子,就别梦想变成画眉鸟!还有,你要记住,就算你无法达到这个目标也并非世界末日。布朗宁曾说:“啊!如果凡人所梦想的都唾手可得,那还要有天堂干嘛?!”
自强不息、追求进步的精神
自强不息、追求进步的精神,是一个人卓越超群的标志,更是一个人成功的征兆。
从一个人怎样利用他每天的零碎时间,怎样消磨他冬夜黄昏的时间上,就可以预言他的前途。
一个人,只要能利用有限的零碎时间去读书,总会取得很大的成就,可恰恰相反,很多人却浪费了这些空闲时间,到头来等待他的肯定不会是成功。
人类历史上教育的价值之高,莫过于今天。今天的社会中,竞争非常激烈,生活更显艰难。这就更要求人们善于利用时间,来增进自己的知识。
大部分人无意多读书、多思考,无意在报纸、杂志、书本当中尽量汲取各种宝贵的知识,而是把宝贵的时间耗费在无谓的事情上,实在是一件最可惜、最痛心的事。他们不明白,知识是无价之宝,能使人们获得无限的财富。
多给自己的脑袋“投资”
在任何一项投资中,没有比给你的脑袋“投资”更使你受益的了。
当你月收入上千元的时候,你就可想办法把自己所赚的10%的钱都拿去学习。你收入不够,就表示你懂得不够,表示你学得不够,表示你行动的次数还不够。当你收入增加的时候,你就应该继续把这些收入的一部分做再次的投资,所以你下一次可以赚更多的钱。
很多人愿意花几千元买一套衣服,愿意花好几百元去唱KTV,愿意去吃大餐。然而,做这些事情会增加你的收入吗?不会。有时候也许你要休闲,也许你需要满足自己的欲望,或是让自己感觉到很帅或很漂亮,这些都不错,但如果你要给自己“投资”,那世界上最佳的“投资”之处,就是你自己的脑袋。
那些让我们羡慕的成功人士不是因为比我们聪明,而是因为他们通常会不断给自己的头脑进行一些“投资”,来帮助自己继续成功,而且效果非常好,速度非常快。
学以致用
你应结合所学的知识,参与学以致用的活动,提高自己运用知识和活化知识的能力,使你的学习过程转变为提高能力、增长见识、创造价值的过程。
你还应加强能力的培养,并把它与学习知识的关系调整到黄金位置,使知识与能力能够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发挥出更大的潜力和作用。
所以,每个人不仅应该苦读与爱好、兴趣、职业有关的“有字之书”,同时还应该领悟生活中的“无字之书”。
通过阅读“有字之书”,你可以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前人学以致用的经验,并从中加以借鉴,避免走弯路;通过读“无字之书”,你可以了解现实,认识世界,并从“创造历史”的人那里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如果你想能尽快、尽好地读透“有字之书”,必须结合读“无字之书”,才能记忆深刻、牢固。
“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
给自己找一个足够长的杠杆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得曾经说过:“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杠杆和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利用杠杆作用可以减轻我们的大部分负担,使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在杠杆作用的驱动下,在成长中获得比自己原先想像的还要多的成就。
学会利用其他人的知识。
如果你能够在某一时刻运用到某一关键知识,那么所产生的结果将非同一般。它能够为你节约大笔的资金,节省大量时间,甚至能够节省数周、数月的艰苦劳动。你要像雷达屏幕一样,不断地扫描,搜索书本、杂志、音带、文章和各种会议,利用各种机会以获得能够用来帮助自己更快地实现目标的想法和洞察力。
借用其他人的想法也很重要。
一个好的想法是成功的开始。你读书越多、学习越多、讨论越多、实验越多,就越可能碰到一个好的想法。把这个想法与你自己的能力和资源相结合,你一定会在自己的领域里取得巨大的成功。
向新事物、新知识发起挑战
有人做过一个统计,美国《财富》杂志每年评出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当中,在1970年名列世界五百强的,到了2000年的时候,大约三分之二都已经销声匿迹了,大型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40年。公司失败的原因大都在于,组织学习能力上的障碍妨碍了组织的学习及成长,使组织被一种看不见的巨大力量所侵蚀,乃至最终被吞没了。个人同样如此,如果你不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你也终将被整个社会的看不见的力量所吞没。
踏实工作不代表固步自封,优秀的人应该勇于向新事物、新知识发起挑战,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如果你没有进步,就代表你正在被淘汰。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创建的五项修炼是我们的五个学习方向:
第一,通过自我超越,可以伸展“向上的张力”,突破“成长上限”,不断实现心中的梦想。
第二,通过改善心智模式,可以消除“藏在内心深处的顽石”,实现“心灵的转换”,开启一扇“重新看世界的窗户”。
第三,通过建立共同愿望,可以找到人生的价值,找出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活出生命的意义。
第四,通过团队学习,可以彼此以诚相待,在深度会谈中实现沟通,在互动中提高智商。
第五,通过系统思考,可以廓清思想上的迷雾,更清楚地认识我们面对的世界。
发挥自己的想像力
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就在于人有思维。有了思维,人在客观的自然和社会面前就不是无动于衷、无可奈何的了,而是能够积极地促成条件来解决问题。而其中的联想正是人类充分发展的一种象征。
在我们的学习中,联想能使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我们应该大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
例如,历史课本中的数字枯燥无味,但是,有些事件是和这些数字紧密联系的。因此记数字就可以与这些历史事件联想起来记,这样就避免了数字之间的相互干扰,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起到了双重效果。
让自己成为知识的熔炉
知识就是力量。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谁拥有了知识,谁就拥有了追求成功的第一要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打破了往日对知识的理解。
人们已认识到:知识与能力并不完全相等,知识并不等于能力。2l世纪对能力界限的新要求,迫使人们重新审视自己所学的知识。
但不管时代怎样发展,你都应使头脑保持清醒,你必须清晰明了地理解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培根在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以后,又明确地指出:“各种学问并不把它们本身的用途教给我们,如何应用这些学问乃是学问以外的、学问以上的一种智慧。”
有了知识,并不等于就有了与之相应的能力。运用与知识之间还有一个转化过程,中国有句谚语:“学了知识不运用,如同耕地不播种。”
如果你有很多的知识但却不知如何应用,那么你拥有的知识就只是死的知识。死的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你在学习知识时,不但要让自己成为知识的仓库,还要让自己成为知识的熔炉,让所学知识在熔炉中消化、吸收。
让知识拥有生命
知识永远是死的,必须经过转化才会拥有生命。为此,必须进行两方面的转换:
一是内化转换,让其拥有内在的“活生命”。这除了充分认识到智慧对自己的重要性和独立思考外,最关键的就是要学会知行合一:即知即行,知而善行。这样,才会将一些好的智慧理念,尽快化为一个人内在的血肉与灵魂,成为指导人的根本力量。
二是外化转换,让其拥有外在的“活生命”。有些知识分子被人说成是“书呆子”,就是因为不会与具体现实结合,死抱书本知识。而拥有“活生命”者,总是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选择好书籍,确定学习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