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王死前,给太子留有遗嘱,按照遗愿,太子嬴柱必须为秦昭王守孝一年,年满后方可即位秦王。在这一年间,太子必须斋戒沐浴,不得吃酒食肉,更不得接近女色,不得自由出入王陵。
这秦太子安国君嬴柱可能是历史上最倒霉的一个太子,当了一辈子的太子,好不容易把他老子熬死了,本以为可以顺理成章的继秦王位,可这秦昭王死了还给他来这一手。
他在秦王陵天天陪着一个死人的灵位,跟坐牢一般,还有人看守着,自由不自由且不说,还天天吃斋饭,心情肯定是差死了,这身体和精神给他带来的折磨,使得他一天天在向他父王走去。
公元前255年,燕孝王死,其子燕王喜即位,拜栗腹为丞相。
前251年,秦昭王死,给即位已经整整四年的燕王喜一种错觉。他以为,秦昭王一死,秦国对诸侯的威胁就随之解除,从此燕国就是老大,于是那统一天下的野心又开始作祟了。
就在当年,燕王喜派丞相栗腹出使赵国,明义上是说,秦昭王新亡,燕国欲与赵国缔结友好盟约。燕、赵盟约,既可攻秦亦可防秦,这是天大的好事,其实,内地里却不是这么回事。
栗腹是燕王喜派去赵国摸赵国底细的。
燕王喜让栗腹带五百金入赵并在邯郸城设置酒宴款待赵国国君赵孝成王。
栗腹返回燕国后对燕王喜说:“赵国的壮年男子都死在长平之战中,他们的孤儿还都没有长大成人,可以去攻打赵国。”
燕王喜兴奋不已,召见乐间,询问他的意见。
乐间回答说:“赵国新败秦国,有平原君辅政,国力已得到恢复。再者,魏国的信陵君仍留在赵国效力,楚国的春申君随时准备支援赵国,前些年秦国之败,正是败在这三公子的手下。”
“另外,赵国是四战之地,赵国百姓从小就练武习战,赵军勇武无敌,其骑兵更是不可一世,我认为,不能去攻打赵国。”
这乐间是乐毅的儿子,虽没有其父的本事,但也是一个识大体的人。
但就因为乐间是乐毅的儿子,燕王对乐间一直耿耿于怀,并不看好他。
他父亲乐毅曾受过赵国之恩,于情于理,于公于私,打赵国都是不对的,所以乐间才直言说不能攻打。
燕王喜自负地说:“我燕军休养生息足有十年,可谓兵强马壮,国力雄厚,他赵军再勇猛,我用五个人来攻打赵国的一个人,以此来看,何有不胜之理?”
乐间回答说:“那也不行。”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明摆着就是铁了心要维护赵国。
燕王喜听了大怒,又问众人,群臣都认为可以出兵攻打赵国。
燕王喜便调动两路大军,两千辆战车攻打赵国。
一路由栗腹率领二十万,进攻鄗城,一路由卿秦、乐乘率领十万,进攻代郡。
公元前251年秋,燕以赵大伤于长平,以丞相栗腹为主将,针对赵国“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的状况,起三十万大军攻赵。
赵孝成王闻报,有些惊恐,急召文武议事,商量对敌之策。
朝堂上你看我,我看你,叽叽喳喳说个不休,但就是拿不出一个对敌之策来。
赵孝成王看着平原君,意思是要他出兵抗敌。
平原君赵胜奏道:“若是守卫邯郸城,有我赵胜或许还能抵挡一时半刻,因为全城的军民都愿意跟我一同奋战到底,然而论出兵抗敌,我实在是无能为力了。再说了,就算大王强行要我带兵,万一秦军再围邯郸,谁又来保卫都城和大王。”
这赵孝成王是经历过长平之战教训的,也亲自尝过了兵围邯郸城的恐惧,所以,现在变得还算老实,不敢轻易自作主张,对平原君的话是言听计从,毕竟是平原君力挽狂澜让赵国保存至今,让他活到现在的。
既然平原君都说了,他不能带兵抗击燕军,那放眼赵国上下,谁还有这个能耐呢?
赵国的文武百官还是叽叽喳喳的吵成一片,最终拿不出一个像样的对敌之策,更没有人敢请兵抗敌。
过了许久,平原君赵胜才请求道:“大王,赵国上下,唯有廉颇能统兵!……”
赵孝成王听了,直说:“这,这……!”
平原君没有再说什么,他明白,赵王能听懂他未说完的话。
过了好久,赵王才回过神来问:“廉颇在何处?他还愿意统兵抗敌吗?”
平原君喜道:“廉颇是忠臣良将,凡忠臣者,从来都不会计较自己的得失,他的血液里只有保家卫国,为君王分忧,不会有仇恨。只要大王诚心拜他为将,我这就去把他请来。”
廉颇自长平之战前被赵孝成王使赵括为将把他换下来,他便四处流浪,无家可归,他不想看到赵国的惨败,更消不了那口恶气。
在外漂泊了多年,廉颇还是回到了赵国,他知道,倘使他还能为谁效力,那也只能为赵国。那是他的祖国,那是他的故土,那里有他曾经的辉煌,那里有他抹不去的美好记忆。
平原君把廉颇带来见赵王,他除了更苍老些,没有其他的不平之气,似乎他知道早晚会有这一天,所以显得极为镇定。
廉颇伏地拜见赵王,赵王急扶起,双方见面没有多话,只是彼此盯着对方看了许久,这其中的言语尽在不言中。
赵孝成王似乎在说:“我错了!要不是我一意孤行,也不会有长平之战的惨败。今天找你来,就是要你统兵抗击燕军,以弥补十年前的错误。”
廉颇似乎在说:“大王放心,只要你相信我,我一定把燕军打回老家去,以报大王之恩,以偿十年前未竟之志!”
于是,赵孝成王召集文武百官于朝,当众拜廉颇为上将军,不日统兵出邯郸。
廉颇统二十万赵国精锐出了邯郸城,此时的心情无以言表。
我想,除了欣喜,更多的就是想着如何把燕军打回老家去,让赵国上下看看,让赵王看看,廉颇虽老,但宝刀未老,老当益壮,不是无用之人。
廉颇身后的二十万大军也是和他一样的兴奋,他们盼了多少年,终于把他们心目中的战神盼来了,在他的带领下去保家卫国,那是何等的光荣和痛快,长平之战的耻辱说什么也要在这次对燕战争中雪洗干净,要让全天下都知道,这赵国的男儿不是那么容易被坑杀活埋的。
相比之下,燕军虽然人多势众,但骄傲轻敌,加之长途跋涉,人马困乏,也不再是当年乐毅统领的那支攻打齐国的燕军了。
他们的主将栗腹除了仗着人多势众,除了会干点偷鸡摸狗的勾当,哪有什么统兵之能。
廉颇早在拜将之前就想好了对策,他兵分两路抵抗燕军。
他亲率十五万赵军去鄗邑,与栗腹的二十万大军会战,另派五万兵马绕道而行,找有利地势埋伏在代郡通往鄗邑的必经之地,如果卿秦、乐乘率领攻打代郡的燕军来援助栗腹,就在半道打他个埋伏。
廉颇的十五万大军与栗腹率领的二十万大军对峙,拉开了阵势,就要开战。
廉颇统领的是以骑兵为主、步兵为辅的混合军队,栗腹统领的是以战车为主、步兵为辅的混合军队。
两军拉开场面,廉颇没有多话,只是拔出宝剑向前一指,骑兵就冲杀出来,朝燕军奔去,步兵在后跟上,杀声震天,黄沙飞扬。
栗腹非常得意,挥燕军迎敌,燕军先以战车在前,后以步兵掩杀。
赵国的骑兵机动性强,燕国的战车杀伤力强。
赵军同仇敌忾,决心保家卫国,个个奋勇冲杀。
燕军一鼓作气,决心要拿下赵国,个个舍身忘死。
廉颇见赵军厮杀,也是手痒难耐,便策马举斧,杀开一条大路,直取燕军主将栗腹。
燕军挡不住廉颇的开山巨斧,虽有心保主将周全,却无能为力。眼看廉颇就杀进栗腹的中军,任前面有大山巨岩,大斧所至,也要它粉身碎骨。
赵军见廉颇虽年老发白,却有如一条巨龙,势不可挡,一路杀去,更是士气大增,精神百倍。
燕军见了此种气势,再看看他们的主将,相比之下,何等懦弱,见了廉颇不仅不战,反而怯缩欲走,这怎能不让三军将士心寒。
廉颇巨斧所向,无不如排山倒海,不多时便杀到栗腹面前。栗腹望而生畏,连连后退,不敢迎战。廉颇逼得栗腹退无可退,临近了高举一斧朝栗腹面门砍下,势要让对方脑袋开花。
在这千钧一发这际,栗腹以为必死无疑之时,燕军中突然杀出一将,从侧面斜杀而来以一柄羊头双角戟挡住了廉颇的开山巨斧。
这一交锋,把双方都震开退后数步。
廉颇看时,对方使的是一柄羊头双角戟,这令他诧异不已。遂问:“你是乐毅什么人?怎的和他使一般兵器!”
这燕军将领正是乐间,他因不主张攻打赵国,被燕王喜派来随军,意思是让他看看,燕国是怎么打败赵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