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秦军在韩的岸门击败韩军,斩首万级,攻夺韩国的石章。樗里疾趁势挺进,于浊泽俘虏了韩国的两个将领。韩军一路败退,前线日益吃紧。
韩王闻报,心惊胆战,急召文武商议。韩国亲秦并主张连横的大臣公仲朋献计道:“请大王修书一封给张仪,告之:‘秦、韩本来和好,只因误信了公孙衍之言,才鬼使神差的冒犯了大秦虎威。秦、韩之战乃公孙衍之过也。若得秦宽恕,我国愿将公孙衍撤职缚了,交秦任由处置。”
“我韩国兵微将少国小,迟早是秦国的腹中之食。不过,就算全部并入秦国版图,于秦的发展也无济于事。如果秦国肯与我韩国合兵伐楚,那所得将比从韩国这里得到的更胜千倍,特别是楚国的汉中之地,那是沃野千里啊!”
“不仅如此,如果秦国肯南向攻楚,我们不仅不分取一丝好处,还将献出韩国名城宜阳并兵器粮草无数。如若秦国不从长远考虑,非要灭我韩国,那韩国当与秦国拼个玉石俱焚、鱼死网破。”
韩王虽极为不愿,但见秦军压境,韩军大败,也只好走一步是一步了。
此等好事,不要说是张仪,就是秦王听了,也是没理由不纳和的。
当楚怀王得知秦、韩将联军进攻楚国,也是惊恐不已。召文武议事,昭阳要率兵抗敌,而多有文官害怕,不敢多说。
这时,陈轸向怀王献计道:“大王无虑,某有一计,不动一兵一卒便可退敌。”
楚怀王移位而听,陈轸道:“此时张仪不在军中,就算韩王求和,他也要考虑再三,还要得到秦王允许方可答复韩国。”
“且韩国在战争中损失巨大,怎肯甘愿求和,不过是出于无奈罢了。只要大王立即告示全国,调兵遣将,扬言要去救韩,并派遣使者,携带重礼献给韩国,那么韩王定会大大感谢楚国而与秦国断交的。如此,楚国方无忧了。”怀王听了,大加赞赏,悔不当初重用陈轸。
楚怀王下令,让战车停满通向中原的大道,大张旗鼓地作出要救韩的样子。韩国接到报告,非常高兴,立即下令取消入秦求和的计划。
秦惠王大怒,下令向韩国发起更加猛烈的进攻。
不日,消息传至楚国,言韩王果然中计,听信楚国救援韩国的假言,派人与秦国断交,改用公孙衍为将。秦王得知后,气得暴跳如雷,下今将韩国往死里打。
秦、韩大战,楚国坐山观虎斗,韩国被逼向亡国的边缘。从此,楚怀王将陈轸奉为老师。
秦韩两军相持一年多,韩军被打得大败。公孙衍无力回天,知道在韩国呆不下去,只好逃走。
公元前314年,公孙衍逃离韩国后,再次回到了魏国都城大梁。但此时的魏国朝廷内部勾心斗角,公孙衍没有能再次登上历史舞台。
燕国,是中国周朝在北方分封的一个姬姓诸侯国,疆域辽阔。公元前316年,苏代从齐国来到燕国,他是以齐使的名义为齐国出使燕国的。
苏代,战国时纵横家。东周洛阳人。苏秦族弟。先事燕王哙,后事齐宣王。
燕国的宰相子之(燕国国相,位高权重,专断政事)想夺取燕国的政权,听说苏代能说会道,就私下把爱女嫁给了苏代。
苏代拜见了燕王哙(燕易王之子,公元前321继位),对燕王道:“我,是东周学识浅陋的人,私下听说大王德行很高,我很愚笨,放下农具来求见大王。”
“到了赵国邯郸,听到的情况和我在东周听到的相差很远,我暗暗地认为有负于我的一片期望之心。等到了燕国朝廷,看到大王的臣子、下吏,才知道大王是天下最贤明的国君啊!”
燕王哙听了甚喜,又问:“你凭什么认为我是贤明的国君呢?”
苏代道:“因为大王有尧、舜、禹的美德啊!尧信任舜,舜才誓死为之效忠,并把其国家打理好。如果君不重臣,臣则不忠君,如此,国家危矣。倘使大王如尧般待宰相子之,则大王就如上古圣君般贤明了,这样,何愁燕国不强大。”
燕王哙很是兴奋,又问:“齐王如何?”苏代回答说:必定不能称霸。”燕王哙说:“为什么?”苏秦回答说:“因为他不信任大臣。”
苏代的用意是激发燕王哙尊重子之。燕王哙想,按照苏代的说法,齐王不信任大臣,所以齐国就不能称霸,那我要是信任大臣,不就可以称霸了吗?
自此后,燕王专一重用子之。
苏代在燕国得到燕王哙的信任,没过多久就立住脚了。
之后,苏代又劝谏燕王哙,要想使国家有个长远昌盛的未来,就得像上古圣贤君王那样采用禅让制。
有个叫鹿毛寿的近臣也对燕王哙说:“不如将国家禅让给国相子之。唐尧贤圣,就是因为他要将国家让给许由,而许由不接受,这才获得美名而又不失天下的。大王如果把国家让给子之,子之同样不会接受,而大王则与唐尧齐名了。”
燕王哙不知是中了邪,还是被逼迫无奈,竟相信了苏代的蛊惑。不久,就以效法三皇五帝之贤德为名,学起什么尧、舜、禹的禅让制,鬼使神差的把王位让给了大臣子之。
这有悖人类历史进程规律的做法让燕国的太子平彻骨的不满和反抗。
子之执政三年,致使燕国大乱,百姓惶恐。
燕国将军市被与太子平密谋,准备攻打子之。
齐国得知这一消息,齐宣王觉得其中有利可图,便召集文武议事,诸将对齐宣王说:“趁机出兵奔袭燕国,必能一举攻破它。”
齐宣王于是派人对太子平说:“久闻太子正义,今欲伐无道,正人伦,齐国虽然弱小,但也愿意供太子驱使。”
太子平觉得有齐国撑腰,胆子就大了起来,他伙同将军市被(人名)召集亲信、聚集党徒、发动群众,率兵包围王宫,攻打子之,起兵夺位。然,他的势力毕竟不如臣相子之,一战就败了。
之后,将军市被(或许被子之收买了,或许觉得跟着太子平没有前途)不知为何,竟一改初衷,反过来伙同百姓攻打太子平,太子平杀死了将军市被,将其陈尸示众,由此造成数月灾难,死者达数万人,众人恐惧,百姓离心。
为了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王位,太子平竟不顾后果的去请齐宣王派兵助战。齐宣王求之不得,一笑而应允了。
公元前314年,齐宣王命匤章为主将,率齐兵乘机攻破燕国,齐军杀死燕王哙,子之逃走,后被齐军抓获,砍成肉酱。
齐军获胜后,在燕国大肆掳掠,为非作歹,引起燕人的极大不满,太子平不能制止。
苏代搞得燕国大乱,在燕国再也呆不下去,就趁乱逃回东周都城洛阳去了。
燕国的内乱,不仅让齐国有机可乘,更让赵国看到了希望。
赵雍(赵武灵王)此时继位已有十多年了,不仅老练,更独具眼光。这些年一直不如意,连番遭到秦国、齐国的攻伐,早想寻个机遇以翻身,眼见燕国内乱,强国入侵,总觉得其中有利可图。
赵武灵王急召乐池商议道:“如今燕国内乱,齐国乘机入侵,你看其中可有作为?”
乐池道:“想必大王早有主意了,请示下!”
赵武灵王说:“我记得前几年燕王哙为了与韩国交好,曾将庶子姬职送入韩国作人质,可有其事?”
乐池回答说:“大王所言不假!”
赵武灵王说:“我想让你去韩国迎立燕公子职并率赵军入燕,打着帮公子职平叛内乱、驱逐齐军的幌子从中取事,你可能担当此重任否?”
乐池想想,又问:“大王的意思是想助公子职登上燕王之位,这样,公子职就会感赵国的恩,今后与赵同盟,共同对付韩国和中山国了。”
赵王笑而说道:“正是。另外,我还要唆使中山国趁燕国内乱之际攻打燕国,让中山国与燕国结下血海深仇,而齐国在燕国犯下的罪行足可让燕国与之势不两立,如此,中山国和齐国将都将成为燕、赵的死敌。”
乐池疑虑道:“只是恐韩国不肯放公子职回国啊!那中山国又岂肯听大王摆布?”
赵武灵王坚定地说道:“一定不会!韩国放公子职回国和我迎立公子职为燕王的出发点是一样的,只是立场不同。至于中山国,平时就恨不得攻燕伐赵,此时眼见燕国内乱,外加有齐国撑腰,他哪里会坐得住。”
就这样,赵武灵王以平叛驱齐为号召,派乐池护送公子职引军入燕,与太子平和匡章的齐军交战。燕国的百姓由于不堪齐军的掳掠,对太子平的引狼入室也很不满,于是转而拥护公子职。
赵武灵王成功地说服中山王借燕国内乱之机,大举攻燕。中山国取得了占领燕国土地数百里、城池几十座的大胜利。
太子平虽然失道寡助,但齐将匡章却是齐国难得的名将,乐池和公子职要想战胜太子平和匡章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齐宣王见赵国插手燕国内政,与齐国为敌,便派遣精锐的齐军,意图在本土之外,借燕国的军备潜能与赵国决战。
但是,赵武灵王并不把赵国的主力部队投入到与齐军的战斗中来,他不愿意为燕国损害赵国的实力。这样,双方进入到了相持状态,打打停停一年不下。
从此,燕国与齐国、中山国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