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34年,李牧一却秦军。
李牧击退秦军以后,赵王迁说:“先王把李牧看成是赵国的长城,依我看李牧更是寡人的白起”。
由于白起在秦国被封武安君,因而赵王就假借了白起的封号也封李牧为武安君。
公元前232年,秦王嬴政再次派秦军入侵,秦军兵分两路攻赵,以一部兵力由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北上,准备渡漳水向邯郸进迫,袭扰赵都邯郸(今属河北),自率主力由上党出井陉(今河北井陉西北),企图拊邯郸之背,意在将赵拦腰截断。
秦军进到番吾(现在河北省平山县南),因李牧率军抗击,邯郸之南又有漳水及赵长城为依托,秦军难以迅速突破。李牧遂决心采取南守北攻,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
他部署司马尚在邯郸南据守长城一线,自率主力北进,反击远程来犯的秦军。
两军在番吾附近相遇。
李牧督军猛攻,秦军受阻大败。
李牧即回师邯郸,与司马尚合军攻击南路秦军。秦南路军知北路军已被击退后,料难获胜,稍一接触,即撤军退走。
公元前232年,李牧再却秦军。
李牧第二次大败秦军,是秦、赵两国交战中,赵国最后一次取得的重大胜利。
在肥下之战及李牧再败秦军的战争中,虽然两战两胜,但也因此而使得赵国的国力及军事实力丧失殆尽,可谓损失惨重。
幸好李牧再却秦军的胜利为赵国赢得了喘息时间,使之获得短暂的稳定。
李斯用计逼得韩非自杀后,他便成了秦王嬴政身边的红人,不论大小事务,秦王都要问计于他。
李斯向秦王进献了灭六国的建议,他主张使用远交近攻、分化离间、连横的策略来统一六国。其总的战略方针,是由近及远,集中力量,各个击破;先南取韩,北取赵,再中取魏,然后再进取楚、燕、齐。
秦王政首先选择的攻击目标为韩国。
首攻韩国有其合理性,一来韩国的实力在六国中最弱,易被攻取。再者,韩国与秦国土地接壤,攻下韩国可以作为秦进攻诸侯的根据。最主要的一点是韩国挡在秦国的函谷关外,是秦国东进道路上的最大障碍,如果秦国不早下手,韩国有可能被别的诸侯吞并,到那时,秦国将被堵死在关内而难有所作为。
秦在进攻韩国前,均派使节持厚礼与除韩国外的山东五国进行交好,目的是秦在进攻韩国时,其余诸侯不出兵助韩。
然而,韩国也还没有完全弱到不堪一击的地步。秦军屡次进攻韩国,均遭到韩国的顽强抵抗。
这韩国平时看似弱不禁风,然而到了亡国灭种之际,怎么也要使出吃奶的力气来拼个鱼死网破的。
李斯认为,以秦国的实力,强攻韩国必定能胜,但秦国也会因此而损失惨重,这对秦统一六国无益。
于是,李斯向秦王提出了在用主力进攻韩国的同时,对韩采取扶植亲秦势力以逐步肢解的策略。
公元前231年,韩国南阳郡代理郡守腾在秦国的威逼利诱下,向秦献出他所管辖的属地。
腾被秦王政任命为内史,后又派他率军进攻韩国。腾对韩国了如指掌,所以进展顺利,于公元前230年俘获韩王安(韩桓惠王之子),韩国灭亡。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走出了他统一天下的第一步——灭韩。
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屠刀、秦后期最杰出的军事将领——王翦。
王翦,生卒年不详,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美原镇古城村)人,战国末期秦国杰出的军事家,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
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韩国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
王翦与白起、廉颇、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王翦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士兵家庭,自幼与兵法、刀枪为伴,刀枪剑戟十八般兵器件件上手,诸子百家三十六计兵法样样精通。
传说,王翦小时候最喜爱的兵器是一柄开山大刀。那刀虽然是木制的,但是分量很大,足有现在的度量单位十多千克。
这样一把大刀,成人抡起来已经不容易,而一个不满八岁的孩子却能将它玩得飞转。
王翦只要把大刀在空中舞圆,那气势就足可把和他玩耍的小孩子吓趴下。
王翦不仅习刀枪,还自幼练习骑射。
王翦的力量很大,他在九岁的时候就可以拉开五十石的弓了。
王翦射箭很准,但是每次和小伙伴们进行苇箭比试,他往往只瞄准对手,引而不发,凭自己的气势就可战胜对手。
王翦是如何成为一代名将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在战国时代,只要勇武过人、才学超常,要想在军中脱颖而出那是大有可能的事。
王翦自幼少年英雄,只要他去参军,早晚会被上级发现的,在军中摸爬滚打几年或许就能成为一个统兵的将军。
公元前236年,三十多岁的王翦被秦王嬴政任命为将军,奉命率军攻打赵国的阏与。
王翦领军只十八天,便令军中不满百石的校尉回家,并从原军队的十人中选出两人留在军中,将留下来的士兵整编训练,打造成一支强兵精锐。
王翦就用这支士气很高的精锐部队攻下了阏与,稍后又挥军攻取了赵的九座城邑。
秦始皇灭韩后,又把矛头指向了赵国。
公元前229年,赵国北部的代郡发生大地震,以代郡为中心的赵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成千上万百姓的生命财产和家园在地震中丧失,无数存活下来的难民向邯郸涌进。
由于赵国连年战争,使得国力相当衰弱,这次大地震更是让赵国雪上加霜。赵国无力赈济灾民,将涌向邯郸城的难民拒之城外,不管其死活。
代郡灾民为求活命,在城外四处杀人放火、抢粮掠食,致使赵国上下人心思乱,在灾难中无辜受害者不计其数。
秦王政见赵国动乱,就想乘此天赐的良机将赵国一举攻灭,他兵分两路,一路派大将王翦亲自率主力直下井陉(今河北井陉县),另一路派杨端和率河内兵卒,共领兵几十万进围赵都邯郸。
赵王迁得知秦军攻赵,吓得魂不附体,急命李牧为大将军,司马尚为副将,倾全军抵抗秦军。
李牧上任后,一面统兵抵抗王翦率领的秦军,一面派人从雁门关征兵调粮去代郡赈灾,并安抚涌向邯郸城的难民。
李牧的这一举措,使得赵国的动荡得以暂时平稳下来,为赵国军民百姓一心抗秦打下了基础。
李牧、司马尚率领的赵军与王翦率领的秦军相持了一年,期间多有战争,但互有损失,李牧一味死守,王翦又不能速胜,就这样打打停停的相持了一年。
王翦与李牧不仅交过兵、斗过兵法,还硬碰硬的交过手,这二人的武艺堪称出神入化,大战三百回合也难分胜负。
王翦知道李牧不除,秦军在战场上难以速胜,遂禀告秦王。
秦王与李斯商议后,决定用反间计除掉李牧。
秦王随即派奸细入赵国都城邯郸,用重金收买了那个曾经诬陷过廉颇的赵王迁的近臣郭开,让他在赵王面前说李牧、司马尚意图勾结秦军,准备背叛赵国。
且不管郭开是怎么做到让赵王迁相信李牧要造反的,但赵王迁确实相信了奸臣的谣言,立即委派宗室贵族赵葱和齐人投奔过来的颜聚去取代李牧和司马尚。
只能说上天要秦统一天下,才给赵国带来了一场大地震,才给赵国派来赵王迁这么一个昏聩的君王。
否则,曾经赵孝成王在长平之役中以赵括代廉颇,后来赵悼襄王又以乐乘代廉颇,其结果怎样,难道赵王迁不知道吗?
既然知道,他为什么还要重蹈覆辙,不吸取祖上的教训呢?
李牧得知赵王迁打算换将的消息,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仰天长叹了好久,他似乎知道他的生命即将结束,赵国也会随之灭亡。
赵葱和颜聚来到李牧的军营中,亮出了赵王的军令,要李牧交割兵权。
但是李牧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言辞拒绝了赵葱,并怒而表白道:“我李牧自投军那天起就把生命交给了赵国,数十年来未曾有过一时想过要背叛我的祖国和人民,我可以为了我深爱的这片土地而血染黄沙,但绝不会轻易的把头颅送给尔等奸佞小人。”
“我今天为社稷和军民计而不从大王命令,已犯下了欺君之罪,违背了忠义之德,本该受千刀万剐,但我知道,只要我李牧一死,赵国再无人能与秦军抗衡,到那时,赵国的江山将不复存在,赵国的百姓将不得安宁。我李牧在此发誓,等打败秦军,保得赵国上下周全之日,定举剑割头以谢罪。”
众人听了,都为之忠义大节所感,赵葱和颜聚二人虽然不忿,但对李牧也无可奈何。
李牧稍息又向天怒问道:“我李牧之心,苍天可表!我镇守雁门关时,不称王,我大败燕军时不叛国,我两却秦军不造反,何故今日才要叛国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