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的政治思想为中国封建统一事业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的哲学思想包含了相互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开拓了人们的思路。韩非不愧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思想家。
《韩非子》是韩非主要著作的辑录,共有文章五十五篇,十余万字。里面的文章,风格严峻峭刻,干脆犀利,里面保存了丰富的寓言故事,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
韩非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是封建专治思想的重要内容。韩非还继承了荀子关于封建专制的一些思想,并进一步理论化和系统化,从而成为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倡导者。
韩非的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形成,是时代需要的产物。
战国时代,封建诸侯已经建立了政权,并进行了改革。处于战国中期的孟子虽有“定于一”的大一统思想,但那时诸侯割据,战争频繁,旗鼓相当,谁也吞并不了谁,还没有具备统一的条件,因此,不能提出封建专制主义思想来。
只有到战国晚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国力强盛,统一六国的条件已经具备,在客观上有了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迫切需要,因此,才有韩非的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产生。
韩非还提出,为了适应中央集权封建专制政权的需要,必须统一人们的思想。他说:“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
他主张独尊法家,禁止其他各家学说。甚至他反对知识文化,反对藏书,主张焚书。
《韩非子.喻老》说:“知者不以言谈教,而慧者不以藏书。”这种实行思想统治的愚民政策,直接影响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秦始皇采用了韩非的思想,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这可以说是韩非思想在历史上取得的胜利。
然而他主张严刑峻罚、横征暴敛毕竟太残酷,秦王朝只传了二世就被陈胜、吴广农民大起义推翻了,也就宣告了韩非思想的破产。
虽然如此,我们对韩非的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也不能一概否定。他主张“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是对“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否定,打击了旧贵族的特权。
这种主张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在当时有其积极的作用。
同时,韩非的思想在战国的末期适应了大一统的历史发展趋势,加速了秦统一中国的步伐,也有其进步意义。
但是他的封建专制主义和权术思想,却为以后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承袭,影响极为深远。
韩非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的思想,也为封建统治者沿用。明清两代更盛,康、雍、乾时期达到极点,大兴文字狱,严重阻碍了科学与文化的发展。
总之,韩非被称作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这是当之无愧的。
秦王嬴政的生母赵姬搬离咸阳后,和嫪毐生下了两个私生子,而假宦官嫪毐亦以秦王假父自居,在太后的帮助下封长信侯,领有山阳、太原等地,自收党羽。嫪毐在雍城长年经营,建立了庞大的势力。
嫪毐小人得志,猖狂至极,在一次喝醉酒后对一个大臣斥责道:“我是秦王的假父,你竟敢惹我。”这个大臣听后很生气,就暗中找了个机会告诉秦始皇。
嫪毐知道后,慌了,准备叛乱。
公元前238年,秦始皇在雍城蕲年宫举行成人冠礼,时年22岁。
嫪毐率门客和死士发动叛乱,攻向蕲年宫,欲图趁秦王无备之时杀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秦始皇早已在蕲年宫布置好伏兵,将嫪毐的叛军打败。
嫪毐转而攻打咸阳宫,吕不韦在那里早已率军防守,嫪毐一人落荒而逃,没过多久便被逮捕。
本来,以秦王对嫪毐的恨,抓到之后应该先将之痛骂一顿以出气,然后再亲手将他千刀万剐以泄恨,但对嫪毐这等肮脏小人,嬴政生怕骂他会脏了自己的口,剐他会脏了自己的手,于是直接下令将嫪毐五马分尸,曝尸示众。
嫪毐在秦王的眼里,就像我们看到一砣屎上蠕动的蛆虫那般恶心。
秦王又命人摔死嫪毐与太后所生的两个私生子,然后把他的母亲赵姬关进雍城的萯阳宫。
赵姬要见秦王,想以母子之情感动他,但嬴政始终没有答应。
以秦王对这个女人的恨,恨不得要将她骂得狗血喷头,骂她为什么要那么无耻,骂她为什么要那么下贱,骂她为什么要让自己的儿子抬不起头做人,然后再将之用烈火焚烧方能解恨的。
然而,她毕竟是他的母亲,从小给了他无尽的爱。
收拾了嫪毐,处置了赵姬,秦王随后又免除了吕不韦的相职,把吕不韦放逐巴蜀。
在秦王心目中,吕不韦才是他最大的仇人,但这个人于秦国有恩,于他有恩,更无奈的是这个人真的有可能是他的亲生父亲,所以,他没有当场要了吕不韦的命。
三年后,吕不韦在巴蜀无病而终。
秦王嬴政收拾了他生平最痛恨的三个人,终于可以堂堂正正的挺起胸膛来做人了,也终于走出了这二十年来悲惨命运给他带来的阴影。
从此再没有什么能让他抬不起头,再没有什么能阻碍他前进,他可以光明磊落、一帆风顺的去开始他一统天下的征途了。
吕不韦倒台后,他的那些数千门客也遭到驱逐,李斯也在被逐之例。
李斯及各国客卿被逐不仅跟吕不韦有关,还跟郑国渠有莫大的关系。
郑国渠,位于今天的泾阳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前246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修建,约十年后完工。
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
郑国来秦国修建水利工程是有一段政治历史因素在内的。
这韩桓惠王没有识人之明,也没有治国之能,倒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
他见秦国日益强大,而韩国年不复年,虽已沦为属国,但恐怕早晚被秦吞并,于是就想出了一个对付秦国以求韩国长治久安的策略。
韩桓王不知是自己鬼使神差还是听了谁的阴谋诡计,居然趁秦王嬴政登基之初,以秦之属国的身份向秦王送了一份很有意思的大礼。
这份大礼是韩国派水利专家郑国去秦国,为秦国主持修建一项水利工程。
前246年初,就在秦王嬴政登基后不久,郑国被韩桓王派往秦国,以修水利工程的计谋欲使秦国衰弱下去,这样,秦国就无力去灭亡韩国了。
郑国来到秦国,先是来拜见吕不韦,因为所有的人都知道,此时的秦国,秦王说了不算,吕不韦说了就作数。
郑国拜见吕不韦,表明来意,欲为秦国修建一条水渠。
吕不韦是比猴子还聪明的商人,他听了后却也是百思不解,这韩国是不是真的疯了,他派人来为秦国修水渠,这只会使得秦国越发强大,秦国强大了对他韩王有什么好处。
他怎么也不会明白,那韩王就是一个能多活一天是一天的人,只要自己在位时秦国不找麻烦,至于死后会是怎么样,那是事不关己的,也是看不到的。
吕不韦很疑惑,就诧异地问道:“你说什么?韩王派你来给秦国修水渠?不要工钱的?不要设计费的?你再说一遍,我是不是听错了!”
郑国泰然自若地回答:“丞相没有听错!郑国正是韩王派来为秦修水渠的!”
吕不韦傻了,听郑国慢慢地说:“关中平原本是沃野千里,有良田肥地四万顷,但可惜没有多余的水源来灌溉,否则,这里必将成为秦国的聚宝盆。”
“偌大的粮食生产地,如果只靠天吃饭,那是不科学的。想必丞相也知道,靠天降雨来种植作物,受限性非常大。春、冬季节急需雨水时没有雨水,形成旱灾;夏、秋季节不要雨水时,关中平原北部群山的洪水却泛滥成灾将南面一带关中平原的田地淹没。”
“这样一旱一涝,将有可能导致关中平原颗粒无收,如此,将给秦国人民带来多大的灾难啊!”
吕不韦觉得郑国说得是,就问:“你能解决这个矛盾?”
郑国自信而胸有成竹地说:“在来见丞相之前,我已亲自到关中平原一带考察过地形,我能解决这一难题!”
吕不韦听郑国分析道:“只要沿关中平原北部群山南面山脚开挖一条巨大的主渠道,将自西北斜流至东南绕过关中平原的泾水通过此干渠引部分水源和与泾水并行不悖的渭水的洛水一段相连通,此难就可迎刃而解了。”
“关中平原呈西北高、东南低的走向,有了这条主渠道,干旱时就可将主渠道里的水通过无数的南北走向的分渠道放下来灌溉关中平原,可解旱灾;有了这条横跨东西的主渠道,夏、秋之季来自北部群山的洪水就可以顺着渠道流入渭水,再不会冲没关中平原。”
“由于这条主干渠是呈西北高、东南低的走向,所以除了干渠上游河口一带会有泥沙堆积,其它段是足可自行更新流通的。”
吕不韦听了,他才领会到什么是隔行如隔山,他不得不佩服郑国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