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征服义渠回到咸阳,得到了秦惠文王的百般赞赏,立即成了当时秦国的第一号人物,在秦王眼里,张仪无疑是下一届秦国大良造的不二人选。
张仪凭借卓著的功勋,再也不甘屈居人下,他明白,要想实现自己毕生的理想,必先掌握秦国的军政大权,而要掌权,必先除掉公孙衍和陈轸等当时秦国的头号执政人物。
因此,在张仪心中酝酿已久的阴谋终于现世了。
前327年春的一天,秦惠文王召见陈轸,见面就问:“听说你想离开秦国,准备上哪去呢?告诉本王,我好为你准备车马呀!”
陈轸莫名其妙,两眼直盯着秦王,但很快他就明白,这里面话中有话。陈轸果然厉害,稍思考片刻,就镇定地回答:“我准备到楚国去。”
秦王强压怒火道:“那么,张仪的话是真的?”原来是张仪在捣鬼,陈轸顿时明白了。他镇定地解释道:“这事不单张仪知道,连过路的人都知道。我如果不忠于大王您,楚王又怎么会要我做他的臣子呢?”
秦王问:“既然这样,那你为什么将秦国的军事机密泄露给楚国呢?”
陈轸坦然一笑,对秦王道:“大王,我这样做,正是为了顺从张仪的计谋,用来证明我是不是楚国的同党呀。”秦王一听,糊涂了。
陈轸接着说道:“请大王听我讲一个故事。”
秦王点头同意了。
陈轸说:“有个楚国人有两个妾。有人勾引那个年纪大一些的妾,遭一顿大骂。他又去勾引那个年纪轻一点的妾,得一时欢畅。这个楚国人死了,有人就问那个偷情者:‘如果你要娶她们做妻子的话,是愿意娶那个年纪大的呢,还是娶那个年纪轻的呢?’”
“他回答说:‘娶那个年纪大些的。’人们又问他:‘年纪大的骂你,年纪轻的喜欢你,你为什么要娶那个年纪大的呢?’”
“他说:‘就当时而言,我当然希望她答应我,但她骂我,说明她对丈夫很忠诚。要娶她为妻,我当然也希望她对我忠贞不二,对那些勾引她的人破口大骂。’”
“大王,您想想看,我身为秦国的臣子,如果我常把秦国的机密泄露给楚国,楚国会信任我、重用我吗?我是不是楚国的同党,大王您该明白了吧?”
秦惠王听陈轸这么一说,暂时消除了疑虑,但心中对陈轸不免有了阴影。
又一天,公孙衍找到陈轸道:“看来,大王势要任张仪为大良造了,你我在秦国都将呆不下去。”
陈轸叹道:“主人的眼里只有利益,你一旦不能满足他的野心时,或者有更能给他带来好处的奴隶为他卖命时,他便会无情的抛弃你。”
“前些天,大王找我问话,起初我一梦不知,如实以告。话说到一半才知道是张仪在背后中伤我,我虽然圆了过去,但大王心中难免会留下阴影。”
公孙衍又试道:“不知你作何打算?”
陈轸道:“此时张仪势大,你我都斗不过他,只得各奔前程了。我曾多次使楚,与楚国有些交情,希望楚王能念旧情收留我才好。”
公孙衍也叹道:“幸亏我曾受贿于魏惠王,为之转移了秦国的攻击目标,也为自己留了条后路。我现在打算到魏国去。”说罢,二人叹息一番,双双道别各自去了。
公孙衍离开秦国之前,在心中暗暗发下心愿:待我有朝东山再起,定要你秦国和张仪付出血的代价。
在战国时代,那些有识之士们换国家就像今天的打工仔换老板一样,这里不好干了就到那里去,那里如果还是不好干就再换一个地方,反正只要有力气,在哪里都能混碗饭吃。
当公孙衍发现,他已经不再为君王赏识,外加那个秦惠王身边的红人(张仪)更欲置他于死地的时候,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
只要有本事,到哪里都能立身。
公孙衍来到魏国,拜见魏惠王,说明来意,但魏惠王很不欢迎他。
原因很简单,当时公孙衍官拜秦国大良造之时,曾率秦军夺走了魏国的河西之地,虽然之后魏惠王对他表面很尊重,甚至还送了好些礼物钱财,那是因为他掌握着魏国的命运,而到了此时,他什么都不是了,像一个流浪汉一样来到魏国,想要讨个生活,魏惠王当然不会欢迎他的。
魏惠王当时见了公孙衍,忍不住狂笑道:“想不到你也有今天!”
公孙衍装得很可怜地说:“从前有得罪之处,还望大王海涵,若得大王不弃,我愿为大王效犬马之劳。”
魏王停笑转怒道:“你夺我河西之地,我恨不得斩了你。你别以为有恩于我,我就会感激你的。”
公孙衍听了,惶恐不已,魏王转而冷笑道:“不过,如今杀了你也没用。我魏国正缺良将,看你还能统兵的份上就拜你做个将军,把河西之地给我夺回来。”公孙衍听了,才放下心来,顺利地在魏国做了将军。
陈轸投奔楚国,此时楚怀王接位,他拜见楚怀王,说明来意。
说起楚怀王,这里有必要交待一下楚国的历史。
楚悼王时,任用吴起变法,为楚国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经过楚肃王、楚宣王、楚威王三代国君的努力,到楚怀王时,楚国一跃成为南方的超级大国。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肃王继位。
楚肃王在楚国历史上虽然没有太多的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他老老实实地按照吴起给楚国留下的法制思想去治国,使得楚国能在平稳中向前发展,我觉得这就已经很难得了。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
如果非要给楚肃王论功,那他的功劳应该算是承上启下。
公元前370年,在位11年的楚肃王去世。因楚肃王无子,故由其弟熊良夫继位,是为楚宣王。
楚宣王(?—公元前340年),原名熊良夫,楚悼王之子,楚肃王之弟。
楚宣王是楚国一位很有作为的君王,他在位期间,楚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小事就不说了,单从其大事纪年表中即可看出他的作为。
公元前363年,楚宣王派遣军队向西侵犯巴地,从此,楚国拥有了汉中(今陕西南部),巴、蜀(现在的四川东北部、重庆一带)、黔中(现在的贵州东北部)之地。
公元前358年,楚伐魏,决黄之河水以攻长垣。
公元前353年,魏派庞涓攻占赵都邯郸后,赵国向楚国求救。楚宣王派景舍伐魏援赵,楚将景舍名为救赵,却趁机攻取了魏国的睢濊之间这一带地区。
公元前343年,魏国兵围韩国首都新郑,韩国同样向楚国求救,楚宣王又派景舍攻魏救韩,景舍再次借机顺道发兵攻打陈国,陈国灭亡。
公元前334年,景舍向西攻伐蔡国。景舍破巫山的石头来堵塞淮水,以水淹蔡国的方式,最终攻克蔡国的高蔡(地名),并俘获蔡国君主蔡圣侯,蔡国灭亡。
通过楚宣王几次的兼并战争,楚国的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壮大。
关于楚宣王,还有一个为人们所熟知的成语典故——狐假虎威。
一天,楚宣王问群臣说:“听说北方诸侯都害怕令尹昭奚恤(时任楚国令尹,令尹相当于秦国的大良造,是楚国的最高执政者,掌管军政大权),果真是这样的吗?”
群臣无人回答,有一个叫江乙的官吏给楚宣王讲了一个故事。
一天,老虎饥饿了,出来四处寻找食物。很快,老虎便捉到了一只狐狸。
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我是天帝派来掌管森林中的野兽的,如果您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百兽见到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
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到它们,都纷纷逃跑,老虎不知道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以为是害怕狐狸。
故事讲完了,江乙对楚宣王说:“大王拥有国土方圆五千里,大军百万,就像雄视南方的老虎,而昭奚恤独揽楚国的军政大权,就像那只狐狸。所以,北方诸侯并非害怕昭奚恤,而是害怕大王。”
从狐假虎威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当时楚国已经很强大了。
关于昭奚恤,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
昭奚恤,昭氏,名奚恤。纪郢(今江陵纪南城)人,楚国贵族三大姓之一。战国时楚令尹、封君。封于江(今河南正阳西南),因称江君。
楚宣王时期,昭奚恤掌握楚国军政大权,位高禄重,敢于直言,在诸侯间颇有声望。为此,仕于楚的魏人江乙向楚宣王屡进谗言。他不为所动,仍进谏如前。
下面仅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昭奚恤的才能。
有一年,秦国打算发兵讨伐楚国,就先派个使者到楚国去,声称要看看楚国的国宝。
秦国是这样打算的,如果楚国乖乖拿出来给秦国使者看了,秦国因此就可以长了威风;如果不给看,就借故打过去。
楚王得到消息,心里很为难,就找大臣们来商量。他问令尹子西说:“楚国的国宝,莫过于和氏璧,这个,可以给秦国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