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恪,字元逊,出生于公元203年,琅邪阳都(今山东临沂)人。他是三国蜀丞相诸葛亮的侄子,吴国大将军诸葛瑾的长子。他二十岁时,便以足智多谋被封为骑都尉。三十二岁授抚越将军,领丹阳太守,后拜威北将军,封都乡侯。大司马陆逊死后,接任大将军,领太子太傅。孙权死后,因功晋封阳都侯,加荆、扬二州牧,督中外诸军事。此时,他已变得傲慢轻敌,专横暴戾,民怨甚多,于公元253年,被孙亮、孙峻合谋杀害,时年五十岁。
诸葛恪小的时候非常聪慧,曾以“添字得驴”等故事使其名声大震,今撰写几则如下。
添字得驴
诸葛瑾,字子瑜,是诸葛亮的哥哥。他由孙权的姐夫弘咨的推荐,来到孙权的身边。孙权见诸葛瑾敏达有识,待如上宾,始封长史,后迁中司马。
有一次,孙权在宫中大摆筵席,宴请文武百官。宴会上,孙权为了表示君臣亲近,宣布说:“今日宴会,是为同乐,不拘君臣礼节,可以作诗吟赋,也可猜谜联对!”
众大臣听了,便各尽所能,大显其才。有的作诗,有的联对,有的猜谜,有的吟赋,着实比平时摆筵热闹了许多。但是孙权觉得,可能碍于君臣关系,群臣仍受拘束,乐得还不够尽兴。于是,他琢磨开个什么玩笑,才能使大家彻底放开思想,无拘无束地乐上一乐。
这时,他忽然发现诸葛瑾的脸长得比较长一些,有点像驴脸,玩笑之心油然而生,便对大家说:“我现在和一位大臣开个玩笑,如果过分一点,请这位大臣不但不要见怪,而且还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回敬我!”说完,便对身边侍卫耳语了几句,那侍卫便出去了。
不一会儿,只见那侍卫牵来一头驴,那驴狭长的面颊上挂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诸葛子瑜”四个显眼的大字。众大臣一见,顿时会意,无不哈哈大笑。有的笑得前仰后合,有的把喝到嘴里的酒都喷了出来。此时,再看诸葛瑾,羞得满面通红,坐立不安。他有心以诗回击,又担心伤了孙权的面子,因为他毕竟是一国之君。君给臣开玩笑,就算过分些,做臣子的也得忍着。如果臣给君开玩笑,万一使其下不了台,就有可能犯欺君之罪。他想了想,便向儿子诸葛恪使了个眼色。
其实诸葛恪对孙权和父亲开这样的玩笑,心中早就不满意了,只是没有父亲的允许,自己不敢造次。现见父亲使眼色,立即会意,便大胆地来到孙权面前跪下说:“请问大王,我能代父应对一下么?”
孙权问道:“你是何人?”
诸葛瑾急上前禀道:“此乃臣下长子诸葛恪。”
孙权对诸葛恪道:“你就是诸葛恪呀!今年几岁了?”
诸葛恪道:“我今年六岁。”
孙权又说:“我早就听说你很聪明,那今日你就代父应对吧!”
诸葛恪说:“请大王令人拿过一支笔来好么?”
孙权遂命侍卫递给他一支笔。
诸葛恪接过笔来,蘸足墨汁,不慌不忙地来到驴子面前,在“诸葛子瑜”下面加了“之驴”两个字。
大家一看,先是一惊,接着是一阵热烈的欢呼声:“添得好,添得好!”
孙权看罢,也哈哈大笑说:“由其子也足见其父了!好,我今天就把这头驴送给你们父子,作为奖励吧!”
孙权这个玩笑一开,大家果然放开了思想,无拘无束地乐了起来。而诸葛恪六龄“添字得驴”的故事,也被传了开去。
以牙还牙斗太子
诸葛恪“添字得驴”,不仅以其机智和聪慧维护了父亲的面子,而且使孙权对其“少年才捷,言辞岐嶷,辩论应机,没有对手”的名声更加深信不疑。事后,孙权在一次与诸葛瑾商议治国安邦大策时,无意中又提起了这件事。孙权再次深有感慨地对诸葛瑾说:“蓝田生玉,真是名不虚传啊!”蓝田,是山名,位于陕西蓝田县东南,古时候以出产美玉有名。此后,人们常用“蓝田生玉”比喻贤父生贤子。孙权之所以对诸葛瑾说这句话,表面上是对诸葛恪的才华仍然念念不忘,而其本意,却是表示自己对诸葛瑾的聪明才智很是了解,称其为贤臣,以笼络人心,使其更加忠心耿耿地为巩固孙吴政权卖命效力。
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他的这句话,被将要立为太子的儿子听去了,心中不服,竟去寻事,结果闹出了一个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笑话。
事情是这样的:
孙权有个儿子,年龄比诸葛恪大几岁,但心胸和诸葛恪相比,却小了许多,其聪明才智更不能和诸葛恪相提并论。孙权举办筵会招待群臣那天,孙权的这个儿子也去了。诸葛恪“添字得驴”之后,受到孙权和文武百官的称赞,他很不服气,本想乘机戏弄诸葛恪几句,但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也没有想出一句戏弄的词来。特别是今天,听孙权说了一句“蓝田生玉”,他认为这又是对诸葛恪的称赞,更是心中窝火。他愤愤地自言自语道:“诸葛恪不过一个六岁顽童,能有多大本事,值得父王这样三番两次地表扬?我非找个机会羞辱他一次不可!”
可巧有一天,诸葛瑾身体不适,请假未去上朝。孙权为了表示对臣下的关心和尊重,便亲自前去探望。他的儿子听说后,以为时机已到,便要求同去。孙权觉得,他这个儿子将来要封太子的,也需要学习一下如何做个君王,遂同意带他一同前往。
诸葛瑾听说孙权亲自来看望自己,受宠若惊,赶紧令所有族亲列队站立,自己则强撑着身子起来,由诸葛恪扶着出门跪地相迎。
当孙权被迎入客厅后,问了一番病情,又说了一些安慰的话,便指着诸葛恪对他的儿子说:“这就是我常对你提起的诸葛恪,别看年龄小,才智却超人多多,将来定是我孙氏江山的栋梁之才。你可不要小看了他!”
但是,孙权的这个儿子并不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他是怀着对诸葛恪进行羞辱之心而来的,此次见面,岂能白白放过?所以,当孙权对他说话的时候,他正思索着羞辱诸葛恪的词句,对孙权说的什么,根本没有听见。
只见他突然不客气地问诸葛恪:“你吃过鸡粪么?”
众人一听,都愣了。孙权听了,更是心中不快,心想:“这是问的什么话呢?”不过,他没有急于对儿子大加训斥,因为他想听听诸葛恪如何回答。
面对这种极不礼貌的提问,诸葛恪也很感意外,他想不到这个将要封为太子的人,竟会说出这样粗野的话来,于是,便不高兴地回答:“没吃过。”然后,又胸有成竹地反问道:“你吃过鸡蛋么?”
孙权的儿子不明白诸葛恪的意思,知道也非好话,却又找不出更好的言词反驳,只好勉强回答:“当然吃过!”
孙权听了诸葛恪的问话,也没弄明白什么意思,便问诸葛恪说:“他问的是鸡粪,你问的是鸡蛋,难道这两者还有什么关系吗?”
诸葛恪说:“当然有关系。”
孙权又问:“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诸葛恪扑哧一笑说:“因为它们都是从一个地方出来的。”
众人一听,也忍不住地笑了。
孙权狠狠地瞪了他儿子一眼说:“真是自找没趣!”
从此,孙权的这个儿子自愧不如,再也不敢轻视诸葛恪了。
父与叔谁贤
这是反映诸葛恪长于辞令的一个故事。
曹操亲自率军大举南下,欲平定江南。诸葛亮立即去东吴游说孙权和刘备联手抗曹。在诸葛亮的劝说下,孙权终于决心与曹操决战。
孙权本来就是一个思贤若渴的君王,听了诸葛亮对形势明确透彻的分析,更加感到诸葛亮在智谋和策略方面,并不亚于他的兄长诸葛瑾,不由得心想:“如果能把他再留在东吴,和其兄共同辅佐自己,那天下不是唾手可得了吗?”于是,他在痛快地答应联刘抗曹的建议之后,又对诸葛亮说:“先生高见,实在令人心服。您的兄长子瑜和我已如手足,现正在后厅等候,请先生去看看他吧!”
诸葛亮知道孙权的用意,便站起身来说:“我今军务在身,不便久留,况刘豫州也正急着等待回复,请转告我兄,恕弟改日专程前来看望。”遂告辞而去。
孙权并不甘心,第二天,就派诸葛瑾专程去说服诸葛亮依附东吴。诸葛亮知道兄长来意,未等其开口,就先劝他依附刘备,结果诸葛瑾再难开口劝弟弟诸葛亮归顺东吴了。
诸葛瑾回来对孙权说:“我弟心向刘备,如同我心向将军。他不肯来,如同我不肯去。”孙权听了,叹道:“我之所以能和刘备一样,不惧曹阿瞒,其根本原因就是他有孔明,我有子瑜啊!”
恰在这时,诸葛恪来了。孙权问道:“我来问你个问题,你的叔父和你的父亲相比,他们俩谁更贤能一些呢?”
诸葛恪说:“当然是我的父亲更贤能了。”
孙权又问:“这是什么原因呢?”
诸葛恪说:“因为我父亲知道应该为谁做事,我叔父却不知道。所以,我父亲更为贤能。”
孙权听了,哈哈大笑道:“好聪慧的孩子。”
从此,孙权不仅更加信赖诸葛瑾,而且尤其喜欢诸葛恪,后来,还让他做了太子太傅,专门辅导太子。
白头翁
这是反映诸葛恪辩才和应对能力的又一个故事。
白头翁,是一种鸟的名称,学名白头鹎,头顶黑色,眉及枕羽白色,老鸟的枕羽更加洁白,所以称“白头翁”。
通过诸葛瑾和诸葛亮的多次联系,孙刘联合抗曹协议达成后,挫败了以东吴文臣张昭为首的投降派的阴谋。张昭对诸葛瑾耿耿于怀,常常伺机对诸葛瑾进行戏弄污辱。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虽然年纪幼小,但好胜心强。他见张昭戏弄父亲,心中不满,也常伺机对张昭进行报复。
却说这年的一天,吴侯孙权朝事完毕,心中高兴,遂率众臣在宫中后苑内散步,赏花观鸟,戏水玩鱼,君臣谈笑无拘无束,气氛很是融洽。
正在此时,忽然有一群罕见的鸟飞来,落在宫殿的前面。孙权问身边人员:“这是什么鸟?”身边人摇摇头说:“不知道。”孙权又问众大臣,众大臣也没有一个说得出鸟名的。
孙权见满朝文武百官连个鸟的名字也说不上来,心中有些不悦。诸葛瑾见状,急忙插言说:“小儿闲暇之际倒有玩鸟的爱好,也许他能说出此鸟的名字来。”
孙权一听,很是高兴,用手一指问道:“你知道那鸟的名字么?”
诸葛恪看了看说:“这是白头翁。”
孙权又问道:“它头又不白,为什么叫白头翁呢?”
诸葛恪说:“它的头顶虽不是白的,但它的枕羽却是白的,枕羽是头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这种鸟越是老鸟,枕羽越白得可爱,所以叫‘白头翁’!”
孙权和众大臣听了诸葛恪的解释,认为有道理,没有人提出异议,独有张昭却感到不是滋味。因为在这些大臣中,按岁数他是最老的一个,头发也白得差不多了,特别是脑后那一块,几乎全白了。再加上他平时和诸葛瑾有些过节,所以,他认为诸葛恪不怀好意,一定是故意用鸟来戏弄他,不由得恼羞成怒,立即向孙权奏道:“启禀陛下,千万不要听诸葛恪胡说八道,他是在故意欺骗您。臣虽阅历不多,今年也五六十岁了,见过的鸟有几百种,却从来没听说过有叫什么白头翁的鸟!我想,它若叫白头翁,那一定会有白头母,陛下何不让他再找一种叫白头母的鸟来?如果他找不来,那就是犯有欺君之罪。”
其实,诸葛恪在解释“白头翁”这种鸟时,是实事求是的,并没想借鸟讽刺张昭,不料张昭却怀疑起来。他认为张昭实在孤陋寡闻,联系不着的事也要联,真是令人哭笑不得。诸葛恪心想,既然你自寻其辱,我就索性羞辱你一顿。于是对张昭说:“对张老将军的意见,我年纪虽小,也不敢苟同。据我所知,还有一种鸟叫鹦母,但未必一定有对,因为鹦母的名字又叫鹦鹉,本身就有公和母。如果按照张老将军的逻辑,有母必有父,那张老将军何不再找一种叫鹦父的鹦鹉来呢?否则,是不是也算犯了欺君之罪呢?”
张昭听后,气得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孙权和百官却笑得前仰后合,诸葛恪则没事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