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05700000058

第58章 不受不贪分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 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着。是故说不受福德。

莫作道德讲

到了这里,不用我们讲,聪明的读者只要把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三十一诸品的标题去掉,把经文通读一遍,定会发现其中的奥秘。第二十六、二十七,讲不可以具足相见如来,又言“于法不说断灭相”,第二十九品,进一步说明不能把如来当具体的人来看待,第三十品直接讲“一合相”, 第三十一品讲“不生法相”。这一切综合起来就是佛学常说的“人法两空”,也就是说只有法报化三身因缘运转。

如果借用现代人可以理解的概念说,就是历史的运动、变化是不以人自己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要想真正认识它,必须破除四相,穿透四相,你就可以看到它的真实运动,这在佛学中称之为“实相”。

看不透这些,莫言悟与不悟。

但是,由于昭明太子分了品,尤其是第二十八品这样的文字,一旦孤立起来,便完全变成了道德教训了。

事实上,南怀瑾先生解到这里,就是把这一段解成了“道德+功夫”。因为他通篇讲的都是这“道德+功夫”,我们不可能全文照抄,请大家去查他的原着《金刚经说什么?》

南先生解这一段有三大特点:

第一,完全把这一段和前面、后面的经文割裂开来了,好似这一段可以单独成篇。

第二,南先生认为《金刚经》是教人如何修,而不是讲的“人法两空”的实相。他说这一段讲的是“无生法忍”的境界:“佛开头就说善护念,应无所住生其心,一切无着无相。由于善护念,无着、无相,就可以知道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金刚经开始佛就已经跟我们讲了,他在传法呀!”

第三,一切都是个人修养、修行、修炼。

我们还是要大喊一声,南老先生你错了。这根本不是让你去如此的修,如此的证,你是修不到的,你是证不得的。即便是修得证得,也不是“你”的。

不要以盲引盲了。

我们请问南先生,如果这一切是让你去修,让你去证,为什么第三品会说:“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既然让你自己修,自己证,为什么还要他——如来“皆令”你“入无余涅”呢?

我们请问南先生,如果这一切是让你去修,让你去证,为什么《金刚经》反反复复强调“无法可说”?他为什么要反复说,如果你认为他——如来有法可说,就是诽谤佛呢?

难道释迦这些话都是谎言?都是反话?难道释迦在这些话的后面,还有一套不可告人的或秘不示人的“密法”吗?

这一切全不是法,释迦是想向你介绍“实相”的运动真相,你明白了这一切,就是修了,没有另外一个修等着你。南先生说《金刚经》不是讲经,而是说法,对的。法说完,你就修完了。这是南先生绝对应该懂的。

即便这一刻不懂或不全懂也不怕,早晚会“自然”懂的。

因为如来已令你入了无余涅了,你能不懂吗?

对这一段经文真正懂了的是慧思大师。

现在我们试解此段经文。

这段经文的核心是三点:

第一,“知一切法无我”。第二,“得成于忍”。第三,菩萨不受福德。

这三点还是讲的第三品的如来大愿。

“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

前文我们已经反复讲过,这个大愿,一者是释迦把自己的一切因缘融入了一切众生中。事实是个体的释迦因缘散开了,入了一切众生心,他自己也就“不受后有”了,同时也是如来本该如此。“灭”而“度”之“一切众生”,是法身本有之德,因缘成熟显化到了个体的释迦身上。释迦和如来法身不是一也不是二,是一也是二,释迦之法就是“无我法”了。这是“知一切法无我”的第一层意思。

第二层意思,释迦“灭度”了自己,同时又把这一因缘布给了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接受了这个缘之后,与释迦不是一也不是二,是一也是二。释迦的愿入了众生的阿赖耶识,也就成了众生自己的愿,众生也就“无我”了,因为他非灭度不可,非入“海咸一味中”不可。

再说“得成于忍”。

“忍”就是“定”,这个“定”是楞严大定。这是和“知一切法无我”紧密相连的,“知一切法无我”是“得成于忍”的前提。正因为“知一切法无我”,我的愿正是无我之愿,也愿一切众生无我,这便是实相。既然认识了这一点,就不必怀疑,但是意识的干扰是不会间断的,每时每刻意识的念都会干扰,但是每当各色念头起来之时,我都能知道,这些念头正好证明了“一切法无我”,因为这念头来无来处去无去处,根本不是我可以左右的。只要“我”能忍,就是如来的“定”,不然我是忍不了的。反过来说,我能忍,就说明我和如来一样“定”了,这“定”中正有“不定”,“不定”中正有“定”。我与如来不是一也不是二,是一也是二,最终是“定”——如来的大愿一定可以令一切众生入了无余涅。

这一切也不是让每一个众生都去重复一遍,都要达到这个水平。只要“如是闻”了,“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这就是说,如来的“大定”你已经得到了,入了阿赖耶识了,这以后你有再多的妄念,哪怕是妄念腾飞也没有用。因为“如来大定”、“如来大愿”与你的妄念不是一也不是二,是一也是二。如来“定”中有你的“不定”,你的“不定”中有如来的“大定”。正由于是“定而不定”、“不定而定”,所以叫“忍”,所以叫“得成于忍”。

谁忍了?不知道。本来“无我”,何忍之有?但毕竟是有忍,因为我早就“知一切法无我”了。

“我”已灭度,我已成佛,还受什么“福德”?

“我”的因缘已散入一切众生,“我”已入了“海咸一味中”,哪里有我,大海中哪一滴水是我?真没有我?又不可能,我已入了大海,怎能无我?真有我?也不可能,我在哪里?找不见,一切水中都有我,我找不见我,我还受什么福德?

这里我提醒大家注意看南先生是如何说的:“我们看了金刚经啊,就觉得佛在卖梨膏糖,他说不了几句,就是这个功德怎么样,那个功德又怎么样;等你相信了它的功德,他又把功德推翻。这是佛的教授法。”

又是教育,又是教授法,又是佛在教给我们如何修,又是在给我们传法。

这是实相,实相就不是让某个“人”去修的,也不是某个“人”可以修成的,如果可以修成,那“我”、“人”、“众生”、“寿者”就是实相了。

实相被我们知了就是我们的修,因为除了“知”和“闻”,我们什么也没有。

实相被我们知了,就是如来的修,因为没有我们的“知”,如来便是什么也没有。

《金刚经》关于“功德”、“福德”讲得是十分清楚的。

对众生说,“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

众生受了福德,这是可以肯定的,这是对被布施者说的。

那对于布施者呢?你为他人说了“如来大愿”,你自己必入无余涅,必定成了佛,不再受后有,当然就不受福德。这和主观上想不想接受被布施者回报的福德,什么守菩萨戒,什么我要无相布施,什么布施以后认为这只是理所当然,什么不须回报等等人间的道德根本毫无关系。

再说一遍,这是实相,你个人的妄念在这里毫无用处。福德想要不想要,积善不积善,积德不积德,全是妄念。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但是,只要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即如来大愿一旦在人间显现,不管显现在什么人的头脑中,就会是“一口吞尽诸方,一切众生我已度尽。”

慧思大师法界有灵,听听人们怎么说你的:南先生说你只是由于有个智者大师那样的好弟子才会如此说!?

你不觉得冤枉吗?不!你也许会笑。你笑你已把南老度成佛了,但他还不知道,他当然不会对你有什么感激之情,你也正好落个“不受福德”。

你本来也没有准备谁向你回报福德。

张拙才是拨无因果

南老提到张拙的一首所谓开悟以后的律诗,并借来讲解“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我们把这首诗照抄如下:

光明寂照遍河沙 凡圣含灵共一家

一念不生全体现 六根才动被云遮

断除烦恼重增病 趣向真如亦是邪

随顺世缘无挂碍 涅生死等空花

这不是佛法,这是邪见。

这和释迦的观念,与慧思大师的观念是不一样的。慧思大师的话虽有不圆满处,毕竟知道“一切众生我已度尽”,这样,他也把自己的缘布向了一切众生。而张拙的诗,明显只是理解了“实相”,却不知如何回归实相,这是毫无用处的,还是鬼窟子里的活计。

长期以来,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只要认识了“自性”,便是佛,便已成就,如果真是这样,《金刚经》就不用把如来大愿放在第三品那样重要的位置了。

张拙的诗,不管内容上多么无可挑剔,仍然是错的,因为他没有随顺如来大愿,更不知他——张拙能够知了实相,并不是他自己的能力,而是如来本愿的力量。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们要求这一点,强调这一点,不是让人们回到迷信如来的老路上去。而是,不管你说得天花乱坠,只要你不知你的智慧是如来的本愿的力量,就等于你对“实相”一无所知。

张拙这个人就好似一位游泳理论家,关于水、关于游泳,可以讲得头头是道,就是没下过水,也没有真正见过水,更没有见过人们游泳,完全从别人写的关于游泳的书中套出来,不管套得多么好,最后终是会露出马脚来——他从来不知水是什么。

张拙的诗,似乎可以看出,他已经知道了“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的道理,但是他不知道,这仅仅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并不能使他与现实缘分分开,也就是说他不懂“无相布施”的作用,“知无我”和把形成“我”的缘分了结了是两回事,这不是说“知行”是两回事,而是张拙不知一个真无我,“我本无我”,缘聚则有我,假我也是我,自性本空之我也是我。“我本无我”,缘散则真无我,缘散也非真缘散,莫过是入了海咸一味中。

《金刚经》几乎是从头至尾都在讲布施,并且是一直在强调无相法布施,就是这个道理。不懂这个道理也不可怕,只要随顺了如来大愿——弥陀大愿,这一步也就完成了。

翻开一部大藏,几乎无处不是在强调普度众生,根本道理就在这里。《金刚经》是这么强调,《妙法莲花经》是这个道理,净土经典更是反反复复讲这个道理,我们对照一下张拙的诗,哪里有一点这样的味道?

第二十八品,在讲完了“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之后又说:“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着。”就是强调“无相布施”“不受福德”的道理。

任何一个细心的读者,在认真读了《金刚经说什么?》中南老对这一品的解释,都可以看出,南先生在讲了“无生法忍”之后,把“不受福德”是当成世间人的道德——作了好事不求加报来讲的,这就从根本上错解了《金刚经》。

南老解《金刚经》,之所以支离破碎,就在于他不懂得“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必有一个“无相布施”,并且是布施给十方众生、一切众生,才算真正到位。

南老忽视第三品,南老错解慧思大师的禅语,其根子就在这里。

自六祖之后,许许多多的禅和子,说什么“认得自性就成佛”,都是没有真正认得自性,以为知了自性本空就可以了。嘴里说自性本空,空得了吗?南怀瑾先生解《金刚经》,认为其金刚眼就是“善护念”……根据就在这里。 他的“善护念”就是“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却不知“得成于忍”必须接上法布施。正因为他是在这里止步的,便处处错解经文。这样的人,照样要在三界六道中流浪。只有“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同时“无相布施”,即如释迦的大愿“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而实无众生灭度者”。即如释迦代弥陀所说:“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有。不取正觉。”这才算真正懂了“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不是你一个人进入“无生法忍”, 而要“宇宙—生命”系统整体进入“无生法忍”,这才是实相。 个人的“无生法忍”还是幻相。如来发愿灭度一切众生,只要众生闻了便得度,“而实无众生灭度者。”正是“宇宙—生命”系统全进入了“无生法忍”,如来本愿和众生妄念同在,众生相的幻生幻灭与如来本愿的有生无灭同在,这才是真“无生法忍”。

这是无相布施救度十方众生,同时也是救自己。“我”与“十方众生”不是一也不是二、是一也是二,这样,我与如来也就不是一也不是二、是一也是二。

至于有的人还想去控制自己的“转世”,那就便是等而下之的东西了。

时下冒充×××转世、×××再来的,如果不是骗子,也是没有真明白。

“转世”、“再来”不正是一种“贪”吗?

同类推荐
  • 儒教简史

    儒教简史

    在当代学界“儒学是宗教”由任继愈先生首倡,在学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本书作者承任先生衣钵,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本书分十部分,以时间为序,详细讨论了不同时期儒教的发展及其特点,重点讨论儒教的改革和演变,资料翔实,论述精当,从中可见儒教发展、变迁的基本面貌,对管窥中国宗教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 禅与养生

    禅与养生

    将前人精要有机地融汇组合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化繁为简。相信有兴致的读者详阅后,在很多方面与我会有共同感悟。若能照此修禅、养生,净化心灵,强身治病,延年益寿,善莫大焉。
  •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浮云

    浮云

    抬眼望,云烟散去,天际空空,这没有任何障碍的天空,浩荡苍茫,没有凝滞,多么羡慕那没有来处的流云,悠闲散去的归宿。生命原本都有着落,就如同花香,生在枝头,散在无处。多少云烟,不过是心头的迷雾,把追逐的目光收回来,让浮云还它浮云,我们终将发现,最宽的天空来自心底的辽阔。你是谁,他是谁,我是谁,故事里的,故事外的,书里写的,书里忘的,入眼的,错过的,都是风景。
  • 佛光祈愿文

    佛光祈愿文

    本书是中国台湾星云大师撰写的100篇祈愿文并配以100副民家画作,包括对父母、老人、国家、工作以及社会各类普通民众的祈愿,充满了佛家慈悲为怀的情怀,读来能净化身心,增长智慧,并有着良好的道德教化的功用。
热门推荐
  • 霍格沃茨之我是纯血

    霍格沃茨之我是纯血

    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纯属虚构)已第一人称展开叙述。写的是出身高贵的德斯里克家族继承人约翰·德斯里克(我)在魔法世界的生活和历险……敬请期待……
  • 三国之五龙降世

    三国之五龙降世

    身为特种兵部队的王牌,卫峰精通医术,古武术,现代科学技术和古今中外的武器。如此完美的他却遭受到卫讯的设计陷害,退出部队。服用了特殊药剂,与孙智孙晓一同穿越回了三国,获得了乌龙的传承,成为北灵仙人的关门弟子。逆天改命的机会就在今朝,且看天才卫峰如何一步步成为巅峰的帝王。
  • 重生之当自强

    重生之当自强

    婚姻是什么,大多数都会说,就是拿到红本本,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幸福的婚姻大多数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却是五顔六色的,在一张白纸上画出了千奇百怪的图案。作为一个已婚女性,总觉得家庭在生命中放在第一位,无言的付出,那怕伤痕累累也徒步前行。十年的婚姻,平淡如水,省吃俭用的维护着这个家,却忘了自已。有一天,一个花一样的人闯入了你的生活,你抗拒了诱惑吗?你的生活还能平静如水吗?前世今生,其实每一步的选择都是对生活的铺垫。出轨也好,忠诚也好,都是走出来的人生。前世,安安选择安逸的生活,选择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全职妈妈,最终论为弃妇。而今生,因有前世的教训,在选择的拐点上,走向了另一条命运之路。
  • 微笑背后的坚强

    微笑背后的坚强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它,不一定要闪闪发光,也不一定非要实现,把它埋在自己的心里就好!
  • 胭脂蛊:邪君,乖乖让我爱

    胭脂蛊:邪君,乖乖让我爱

    传说他是项府中最平庸,最懦弱的子嗣。传说他是镇戌军最奇谋睿智,果敢狠辣的将军。传说他坐拥三千美女而不乱。她,一朝穿越,只为在家族中的日子好过一些。可谁知,她仍然无法逃出多桀的命运,代替姐姐嫁给了一个传说中懦弱的男人。成婚当天,她坐在花烛前,他斟过交杯酒,便漠然离开。
  • 我在回忆那端等你

    我在回忆那端等你

    性格两面转换的学霸少女,平易近人一点都不酷炫狂霸拽的校草一见倾心,三年暗恋你······是喜欢我的吗?你去问问,周围谁觉得我们不是一对?······当年,我们为什么不再抗争一下?或许反抗的背后,就是胜利啊。这个世界是大人做主的,一个孝字,就让我们满盘皆输,《庆余年》里说:我要和这世间的道理斗一斗。可是呢,那时的我们作为学生,因为你们是家长,是老师,所以,我们只能无条件服从命令。世上从没有这样的说法和道理,可你看看,谁不是这样呢?现在······我们也成为了这样的人。后悔吗?那······祝你幸福,幸好那时,我没有带你一起遍体鳞伤。再见。再见。······你知道吗,我一点都不幸福,可你······真傻啊,居然看不出来么?你知道吗,我看到了啊,你一点都不幸福,也许有一天,你还会回来的吧,我等着你。
  • 异天神

    异天神

    凉州城主老来得子,却是天弃子,必遭天谴。端木天,即为天之弃子,祸害亲人,殃及朋友。亲叔叔谋害端木天父母,夺得凉州城主,端木天在舅舅拼命保护下,流落异乡,捡回一条命。自此,展开一段奇妙的旅行——PS:此书背景大,设计难度大,语言白了点。注意了,不喜者,慎入!!第一本书《异能雷帝》已完本,书号:1296403。
  • 关于你的一切我都有参与

    关于你的一切我都有参与

    一个爱吃糖的高中生,第一次创作还请多多指教
  • 书道巅峰

    书道巅峰

    不要以为穿越了就一定是主角,看看这身世背景,再看看这天赋,不管怎么看,我都是穿越成了一个反派炮灰!
  • 剑者权也

    剑者权也

    荒元大陆,人皆修元.神秘少年,身世扑朔迷离.剑权:杀你只需一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