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否患病,往往和母亲的恐惧、焦虑和担忧密切相关。
如果母亲容易精神紧张,常担心孩子遇见不好的事情,那这种状态往往会引来她一直害怕的事情。母亲一看到发生在周围人身上的病症,马上就会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自己家小孩也患上此病的画面,而她这种想法与孩子的可塑性产生互动,最终损害了孩子的身心状况。
我曾去过的一户人家中,这家的母亲总是认为小儿子身体虚弱、不健康,不断地问他感觉是否舒服,或者规定他可以做这、不能做那。每个晚上,她至少要六次询问孩子们是否身体舒服,是不是感觉头疼或感冒了。她老是为孩子们担心,害怕他们见风受凉,出门不戴帽子,把鞋弄湿了。她老是提醒他们,如果不按她说的做,他们就会患上哮喘病或肺炎,甚至更坏的病。她整天在孩子的脑海中描绘一幅机体紊乱的画面。结果呢?她家里总有人生病。那个母亲也叹气说,她平时很少有机会出门,因为家里人经常生病需要她来照顾。
在这个家庭中,父亲也和母亲一样,总是担心家人的健康问题。他时常把小儿子叫到身边,给他把脉,看他是否生病发烧了。于是,可怜的小男孩牢牢记住了父母的话,知道自己是个爱生病的孩子。结果,小男孩经常认为自己生病了,时不时病倒在床上。
这对夫妇从没意识到,正是他们不健康和恐惧的认知,在孩子正在成型的认知中投射出错误的影子,深深地危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使他们不自觉地验证着父母一直担心的事情。
可以想象,在充满恐惧、焦虑和疾病的环境中生活的孩子,从早到晚小心翼翼,畏首畏尾,他们甚至很少会相信自己能把握健康!他们伴随着对疾病的恐惧成长,而这种恐惧也就成了他们终生的梦魇。
如果父母意识到自己对疾病的恐惧,正是让孩子们不断出现健康问题的真正根源,他们就不会再让孩子们承受这种恐惧的危害,不会再向孩子们灌输身体老是生病的先入为主的偏见。
我们必须正视暗示在提升或压抑精神方面的巨大影响力。我听一位女士说,她最近每天大部分时间都不得不躺在床上,因为她从杂志上看了一个让人沮丧消极的故事。那个故事出自一位著名作家之手,情节曲折,内容感人,但也写得很残忍。她思想中脆弱的方面,很容易被故事中病态的东西吸引,并被彻底征服。
对于医学院学生而言,如果他们生了病,那生病的最常见原因,往往来自于他们在解剖室受到的可怕暗示,以及长期关注疾病而受到的消极影响。
相反,如果一个人长期接触愉悦、充满希望、健康的思想,那么他的身体也会产生出相应的积极影响。
人们一旦生病,思想意识就陷入无助、主观、消极状态,很容易受暗示影响。而这种暗示,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积极的、有创造力的意识状态会对外部消极影响产生抵抗力,从而保护自己免受外在侵袭。
病不是治好的,而是被医生"暗示"好的
很多人都知道,生病了的人,像孩子一样尤其需要大量鼓励,他们需要希望来支持他们。在生病时,最怕的就是悲观低落的人打来电话,因为,他们的消极情绪会感染我们,使我们更加丧失希望,更加沮丧失落。
生病时接到一个突如其来、愉悦乐观的电话,或有人给我们一些希望和鼓励,我们就会受到鼓舞激励。如果病人的医生、护士、亲戚和朋友都努力给予他希望、幸福感和鼓励的话,那么这对病人将产生多么大的鼓舞!
医生开朗乐观,会对病人产生非常大的积极影响,缓解病人紧张情绪,提高病人潜在免疫力,能引导病人相信自己状态很好,维持康复的希望,并努力振作精神。无疑,医生的乐观主义情绪对病人来说,比所有药物都更有意义。
我认识的两个波士顿医生恰好验证了这一观点。其中,一个医生生性乐观幽默。他常同病人开玩笑,鼓励他们,给他们讲滑稽故事。只要他待过的病房,气氛总是轻松自然。他乐观开朗的面孔和热情,给病人带来很大的鼓励。
而另一个医生恰恰相反。他是一个满腹知识但是话不多的人。他很少笑,常常闷闷不乐,苛刻无情,沉默寡言,难以理解。如果他发现了一个病人状态不太好,他根本不会小心地掩饰病情,而是对病人直言不讳。尽管他认真负责,说的也是实话,但情形是否允许他这样做呢?病人本来就心灰意冷,受他的影响更加失去了希望,整个人很快垮下去。结果,他渐渐地遭到病人的反感。
医生很少能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和病人的信念密切相关,病人看到医生令人鼓舞的表情就会多感受到一缕康复的希望。
医学院的一些优秀学生,已经开始认识到在病人康复过程中鼓励和表扬的意义,病人的信念力对治愈疾病产生着惊人的力量。
医生认为自己应该把实情告诉病人,因为病人有权利知道,特别是当病情十分严重时。如果医生确实了解病人的全部情况,又从没有误诊过,那么他可以告诉病人实情。但是医生显然不是那种永不犯错的人,连水平最高的医生也不敢保证对人类机体完全研究透了,每一次诊断都是准确无误的。
优秀的医生常会安慰开导病人,给他们以希望。这样,病人也确实容易康复。如果医生知道一旦病人了解了实情,会产生沮丧消极情绪,就不应该对处于危险中的病人犹豫不决或者贸然讲出实情,为什么呢?因为,医生替病人承担知情的责任,要比帮助他康复更重要,因为病人心中的希望和自信,是让他康复的最大力量。
对那些虚弱无力、沮丧失望的病人而言,医生的坚强思想所带来的影响力意义重大,它会带来非常大的精神鼓舞和希望。
不过,暗示对于病人积极状态的影响力常比人们预想得要高。有个身患绝症的人,情绪悲观失望、心灰意冷,自认为已经失去了生存的机会,就这样默默认可了自己的病情,并在病痛中度过了几年。但后来经过进一步的治疗,他却康复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改变了自己的思想认知,以积极心态抓住每次治疗机会,认真接受治疗,听从医生劝告,保持良好状态。他的信念力告诉他,正吃的药能给他带来奇迹和希望。最终,他果真康复了。
宗教故事对信念力的记载
在宗教故事中有很多例子,如病人到某个著名的泉水或河流中沐浴,病体就康复了,因为人们认为那神圣的水有奇妙的作用。那些到健康疗养之地的人们,认为空气或水可以改善和提升健康。他们认为是环境的改善促进了身心的好转,事实上更可能是精神的暗示作用促进了这一好转。
积极的思想、勇气、希望和快乐,是比治疗疾病的药物更重要的因素。由此,有必要想尽一切办法给予他人鼓舞,更给予自己鼓舞。
但我们并没有认识到世间最好的良药是自己的思想状态,这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每一种疾病都有相应的治疗方法,也正是《圣经》中所说的那种治根而非治标的方法。
《圣经》中反复强调,"爱"才是包治百病的、远远超过其他东西的良药。我们知道,母亲的爱可以缓解和治愈孩子的伤痛与疾病。孩子因母亲的亲吻而减轻伤痛,或者钻进母亲的怀抱以躲避恐惧,孩子们的这种举动是多么发乎自然、发乎内心啊!
孩子能够感受到母亲的爱可以带来疗效,那么我们对上帝的爱一至上至圣之爱一的潜在效用还能说些什么呢?《圣经》使人们相信"伟大的爱使人无畏",而恐惧恰是我们生病的潜在原因之一。
在克制恐惧这一困扰人类最大的敌人的过程中,还有什么治疗措施要比唱"赞美诗"更好呢?还有什么能比这首伟大的赞美诗的唱词一"我住在至高神隐秘的地方,安歇在我的全能神他翅膀荫下"1-那般安稳人心?如果深入研究并实践一下,就会发现没有什么精神问题是赞美诗不能解决的,所谓的恐惧、忧郁、失望等等根本不能算问题。细想一下,对于那些深陷绝望中的人们而言,赞美诗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啊!还有什么东西能像"安歇在我的全能神他翅膀荫下"那样给人带来安慰吗?
"我紧挨着主,沐浴着主的爱,无所恐惧,没有忧愁,因为我感觉到了主的伟大力量的荫护。"
引自《圣经》的这几段经文,表明精神充实的生活是多么自由充实,人们的身体多么健康强壮,而这皆源于上帝的恩赐。要爱我们的上帝,要相信我们的上帝。
"要留心听我的言辞……因为得着它的,就得了生命,又得了医全体的良药。"-箴言,4:20-22。"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升;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一以赛亚书,40:31。"他发命医治他们。"一赞美诗,107:20。"我曾呼求你,你医治了我。"一一赞美诗,30:2。"他的皮肤要比孩童的更嫩。"一一约伯记,33:25。
1.出自《圣经·诗篇》91:1。
"耶和华说:我必使你痊愈,医好你的伤痕。"一一耶利米书,30:17。"我必医治你。"一一列王纪下,20:5。"这样,你的光就必发现如早晨的光;你所得的医治要速速发明。"一一以赛亚书,58:8。"我是耶和华,我要医治你。"一一出埃及记,15:26。"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情都过去了。"一一启示录,21:4。"灾害必不邻近你的帐篷。"(赞美诗,91:10),就是向你许诺"住在至高者的隐秘处"(赞美诗,91:1)。"你心必要谨守我的诫命:因为他必将长久的日子,生命的年数与平安,加给你。"--箴言,3:1-3。
当我们深深信服这一至善结果时,当我们意识到健康不会外来、只会源自内心时,当我们意识到公正不在他处而正是我们自身时,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并不拥有真理,因为我们本身就是真理时,我们确定无疑地已经开始存在了。
让信念力照亮你的人生:
我们终生深受胡思乱想的危害。
无端认为自己患了重病一一尤其是那些不能治愈的传染性绝症,身体的平衡系统会真的失衡,引发机体功能失常。
在身体如常时,不良意识影响不大;但当身体微恙或精神焦虑时,不良意识就会乘虚而入,进一步加重担忧和恐惧,直至把人击垮。
大部分人能意识到一种深存于天性的强大力量,这就是信念力。如果人们知晓自己的本能天性,这种天性就能抗拒一切疾病侵扰。
我们可以感觉到一种存在于我们自身的神圣性。而这种我们身体背后的强大力量最终会解救我们,带我们进入极乐境界。这种强大的力量就是信念力。
作为上帝子民,我们有权利通过内在感受达到幸福。生命的伟大目标就是发现这种创造性的、焕发活力的、生机萌发的信念力,并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它的神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