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外国商务人员接触时,应该遵循一定的有关国际交往惯例的基本礼仪,即商务涉外礼仪。尤其是职场中的女性,必须了解其他国家的宗教、语言、文化、风俗和习惯,才能更好地与外国友人进行沟通交流,更好地、恰如其分地向他们表达我们的亲善友好之意。
1.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
所谓的职场涉外礼仪原则,是指我国职场女士在接触外国职场女士时,应当遵循并应用的有关国际交往惯例的基本原则。作为职场女士,既要了解掌握涉外礼仪基本原则,还要在工作中认真地遵守、应用涉外礼仪原则。
1.信守时间
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守“信守时间”的原则。
在跨国家、跨地区的人际交往中,取信于人,既是自我表现的一大目标,也是奠定交往对象彼此之间良好关系的基石。信守时间,遵守约会,就是用以取信于人的一项基本要求。
信守时间应注意以下的问题:
在有关时间的问题上,不可以吞吞吐吐、含含糊糊、模棱两可。
与他人交往的时间一旦约定,即约会一经定立,就应千方百计予以遵守,而不宜随便加以变动或取消。
对于双方之间约定的时间,唯有“正点”到场方为得体。早到与晚到,都是不正确的做法。
在约会之中,不允许早退。
万一失约,务必要尽早向约会对象通报,解释缘由,并为此向对方致歉。绝不可以对此得过且过,或者索性避而不论,显得若无其事。
2.不妨碍他人
在公共场合中,应遵守“不妨碍他人”的原则。
不妨碍他人的原则,其基本含义,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里进行活动时,务必要讲究公德,善解人意,好自为之,切勿因为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够检点,而影响或妨碍了当时在场的其他人士,或是因此而使当时在场的其他人士感到别扭、不安或不快。
根据这项原则,在公共场合进行活动时,绝对不可以忘乎所以、为所欲为。此时此刻,无论有无熟人在场,均须严于律己。
3.不得纠正
在相互交往中,应遵守“不得纠正”的原则。
不得纠正的意思,是要求在同外国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只要对方的所作所为不危及其生命安全,没有违背伦理道德,不触犯法律,不损害我方的国格人格,在原则上都可以对之悉听尊便,而不必予以干涉与纠正。遵守不得纠正的原则,是对对方尊重的一个重要的体现。
4.维护个人隐私
在言谈话语中,应遵守“维护个人隐私”的原则。
在国外,人们是普遍讲究崇尚个性、尊重个性的。其一大基本做法,就是主张个人隐私不容干涉。个人隐私,泛指一个人不想告之于人或不愿对外公开的个人情况。在许多国家里,它受到法律的保护。因此,在跟外国友人打交道时,千万不要没话找话,信口打探对方的个人情况。尤其是当发现对方不愿回答时,更应当适可而止。
5.以右为尊
在位置排列中,应遵守“以右为尊”的原则。
所谓以右为尊,意即在涉外交往中,一旦涉及到位置的排列,原则上都讲究右尊左卑、右高左低。也就是说,右侧的位置在礼仪上总要比左侧的位置尊贵。这一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与国内传统的“以左为上”的做法正好相反。唯独在佩戴勋章时,才有一个例外:勋章通常应被佩戴于左侧的衣襟上。
关于前后的位置排列,情况要复杂一些。不过大体来说,基本上是讲究以前为尊的。即前尊后卑、前贵后贱、前高后低,前排的位置要较后排的位置尊贵。
2.涉外会见、会谈礼仪
会见,又称接见或拜见,指在国际交往中,主客双方的见面仪式。身份低的人士会见身份高者,或客人会见主人,一般称拜会或拜见。拜见君主,又称谒见、觐见。我国一律称会见,回访则称回拜。
会谈,指多边或双边就某些重大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会谈也可涉及洽谈业务,或者对某些具体业务进行谈判。会谈的内容较正式,政治性或专业性较强。
1.会见、会谈程序
会见、会谈是社交礼仪的基本形式,在国际交往中较为常见。其活动程序一般如下:
要求会见。要求会见方应向接见方说明被会见人姓名、职务以及要求会见何人、会见目的。接见方应尽早回复。
接见方的安排者,应主动向对方了解上述情况,做好安排并通知有关出席人员。
准确掌握会见、会谈时间、地点和双方出席人员名单,及早通知有关单位和人员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接见方应提前到达。
会见、会谈座位要安排足够。如双方人数较多,厅室面积较大,则应准备扩音设备。会谈如用长桌,事先应排好座位图。现场放置座签,座签上的字体应配有中外文,字迹要工整清晰。
如要合影,应事先安排好位次,人数较多则要准备梯架。位次安排应由主人居中,按礼宾次序,以主人右手为上,主客双方间隔排好。第一排人员一方面要考虑人员身份,同时要考虑场地大小,以能否全部摄入画面为准。一般由主方人员站两端。
主人应在门口迎接客人。可以在大楼正门迎接,也可以在会客厅门口,或者先由礼宾人员在大门口迎候,再引入会客厅。如要合影,应安排在宾主握手之后。会见结束时,主人应送至车前或门口握别,目送客人离去后再退回室内。
领导之间的会见或会谈,除陪同人和必要的翻译、记录外,其他人员在安排就绪后均要退出。如允许记者采访,也只是在正式会谈开始前几分钟,然后全部离开。会谈期间,旁人不要随意进出。
2.会见、会谈的座次安排
在国际社交礼仪活动中,会见、会谈是较正规的活动,要求慎重对待,其重点在于座位的安排。
会见的座次。会见一般安排在会客厅或办公室。通常宾主各坐一边,也有穿插坐在一起的。某些国家的会见还有其独特礼仪程序,如双方简短致辞、赠礼、合影等。我国习惯在会客厅会见,客人坐在主人右边,翻译和记录安排坐在主人和主宾的后面。其他客人按礼宾顺序在主宾一侧就座,主方陪同人在主人一侧。座位不够时可在后排加座。
会谈的座次。双边会谈通常用长方形、椭圆形或圆形桌子,宾主相对而座,以正门为准,主人坐背门一侧,客人面向正门,主谈人居中。我国习惯把翻译安排在主谈人右侧,但有的国家也让翻译坐在后面,一般应尊重主人的安排。其他人按礼宾顺序左右排列。记录员可安排在后面,如会谈人数少,也可安排在会谈桌就座。
如会谈长桌一端向正门,则以入门的方向为准,右为客方,左为主方。多边会谈,座位可摆成圆形、方形等。小范围会谈,有时只设沙发,座位按会见座次安排。
3.会见、会谈的礼节要求
会见、会谈的礼节要求比较正规,因此要特别注意。主要分为介绍、握手、谈话三项:
介绍
正式会见,应由第三者介绍。介绍时,举止要自然得体,要有礼貌地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指点点。
介绍有先后之别。应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子介绍给妇女(我国传统介绍方式则相反)。介绍时,除妇女和年长者外,一般应起立;在会谈桌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绍者只要微笑、点头有所表示即可。
握手
握手是大多数国家相互见面和告别的礼节,在国际交际场合运用最普遍,一般在相互介绍和会面时握手。
在会见、会谈场合,在双方介绍完以后,可相互握手,寒暄致意。关系亲近的可边握手边问候,甚至两人双手长时间握在一起。在一般情况下,轻握一下即可。
谈话
在国际交往中,同外宾会见、会谈时,要落落大方,诚恳自然。同时注意内外有别,不要强加于人,自吹自擂。
外宾谈话时,不要轻易打断,要给对方充分表达思想的机会。要面向外宾,注意倾听,不可只和我方人员或翻译私下嘀咕,也不要做出心不在焉或闭目养神状。谈话声音的高低应适当。如没有听明白,不妨再问一遍。如发觉外宾对我方谈话有未领会的神情,应及时通过翻译解释清楚。
与外宾谈话,要实事求是。称赞对方不宜过分,自己谦虚也须适当。不要打听外宾私事,更不要以对方的生理特征为话题。涉及对外事项和外宾的各种要求,如无把握,不得擅自表态许诺。我方的内部安排,未经许可,不得向外宾透露。自己不清楚的事不要随便答复。答应了的事,一定要设法办到。
3.涉外参观、游览礼仪
外国客人来访,应考虑安排参观游览活动。通过参观游览,可使其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经济发展情况,也是树立国家、部门、企业形象,扩大对外宣传和搞好开放工作的大好机会。
1.选定项目
选定参观游览项目,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来访的目的和性质。一般参观游览都有针对性。根据其目的和性质,安排有针对性的游览活动,是一个基本准则。
来宾的意愿、兴趣。安排参观游览的内容应考虑客人的意愿、兴趣。对一般代表团来说,待其到达后,提出参观游览方案,共同商定;对重要的、身份高的代表团,可事先通过外交途径了解其要求,再予以适当安排。
考虑当地条件的可行性。参观游览要注重当地实际,做到力所能及、切实可行,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比如安全设施、保密设施及接待条件等。
季节与时间的可能性。有些游览项目和季节时令关系很大,安排时理应把气候因素考虑进去。同时,参观时间和途中时间的搭配也应充分考虑好。
2.安排布置
项目确定后,应做出详细计划,包括先看什么,后看什么,中间是否要休息,参观前有无介绍,参观中间是否座谈,各参观点之间距离远近,参观时徒步前往还是乘车前去等。一般地说,这些细节和具体事项应先与陪同外宾的我方人员交换意见,然后再同外宾协商后确定下来,再向接待单位交待清楚,并告知全体接待人员。
3.陪同
按国际交往礼节,外宾前往参观访问时,一般都要有身份相应的人员陪同。陪同人员宜少不宜多。陪同人员主要包括主人、解说员、导游、保安员、司机、翻译人员等。主人陪同的身份、地位一般最好和外宾相同。
4.接待参观规范
外宾到达前,被参观单位应尽可能把参观项目的基本情况介绍准备好,以书面形式先发给外宾。外宾到达后,被参观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根据本单位的情况向外宾作些介绍。
向外宾介绍情况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介绍要实事求是,但要注意保密。故意夸大或贬低会给人造成一种不诚实的感觉。
介绍要掌握时间与时机,让客人多看;介绍要简明扼要,体现本单位特点,使对方加深参观印象。
介绍要掌握时间和重点分配,随机应变。
介绍要尽量使所有人都能听到、听懂;若人数较多时,可分级介绍或使用扩音器材。
5.摄影
参观游览时,摄影是必不可少的。通常可以参观的地方都允许摄影,而不允许摄影的地方应设有警告牌或外文说明标志。若无标志,一定要事先向外宾说明,以免引起误解。
6.后勤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