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生命世界本身就是和谐统一的,人不能以“自我”思维想当然地去看。我们忽视了人与动物在思维模式上的共性。生命是体系概念而不是有机体概念,遗传是一种稳定性而不是基因密码的传递。换个角度看生命“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我们用客观的态度看生命世界,生命科学和现代西方医学将会展现一条新的宽广道路。
自然界的生命是什么就是什么,他有自己的固有规律。人类的“自我思维”无权认为是什么就是什么,生命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把思维中的“自我”抛弃掉,尊重自然界的客观事实,这应当是人类最起码的态度。
生命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环境中的一种物质变化现象,无论生命现象看起来有多么复杂和神秘,但那只是展现于外表的各个侧面,生命内在的规律性是和谐统一的,这一点我们不应当有所怀疑。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用生命的内在统一规律来认识生命和解释生命的各种现象,这就是生命综合论,也可以理解为对生命各种理论的综合统一。
有人类出现与无人类出现,生命这一客观事物都广泛分布在地球上,生命在那里,按固有规律生存着和变化着。生命不是专门表演给人看的,而是人需要认识生命,需要正确看待生命中的自己。人可以选择多种角度看生命,想怎么看,就怎么看,如果一定要坚持按“自我”的感觉往里看,这也只是人自己的事情,这丝毫不会改变生命所固有的规律性。不要抱怨生命的复杂吧,不要对生命感到迷惑不解吧,那是人要跟自己过意不去,是人非要把生命的理论搞得纷纷籍籍不可,是人非要按自己的思维描绘生命不可,那只能说是人类自扰之。
我们为什么不选择最适宜的角度看问题?我们为什么不克服自我自尊的情结?我们为什么不以客观的态度去探索生命世界?扭一扭脸,换个高度,从新审视生命,这有何难?现代生命科学所以不愿意“换个角度看生命”说到底是怕否定自己。在关键时刻,在名誉、地位、金钱面前,维护传统理论比承认客观真理更重要,这就是人类科学在追求真理时的巨大障碍。
正确理解生命,这对当今人类的社会、文化、科学、教育、健康以及未来的前途都有着巨大的影响。然而,我们对于:生命是什么、生命是怎样起源的、人体是什么、思维是什么、健康与疾病的真实含义是什么等等一系列问题,长期以来不能摆脱主观自我思维的束缚,始终不能按其自然的客观规律予以理解。前人的错误影响后人,今天的错误殃及子孙。因此,这本书试图用大众化的“普通基础知识”来解释上述问题,努力树立自然生命观,并且希望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从动物到人类,我们只强调直立、劳动、双手、社会、文化、大脑容量等等方面,特别强调人与动物的差别,这样造成了我们的最大失误,就是忽视了人与动物在思维模式上的共性,忽视了动物思维的主观性和局限性。
对生命的认识,开始于解剖学,围绕着对人体的认识,以人体为基础建立起了一套科学体系。对遗传的认识,源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现象,以基因为基础建立起了一套科学体系。人体与遗传都是生命体系循环变化了几十亿年的结果,这些结果都属于现象,这些现象只反映事物的部分规律,并不能揭示生命与遗传的全部规律,如果用部分规律代替全部规律,并以此建立起庞大的科学体系,可以说,这一庞大科学体系,不管它有多宏大,不管它有多复杂,肯定是不完善的。如果把生命科学体系比喻成雄伟大厦,这座大厦是从地基上一层一层盖起来的,不会是凌空楼阁,当人体与遗传这个地基出了问题,我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生命科学大厦将会怎样呢?尊重事实吧!正确答案如下:
生命-→生命体+生命境(生命是一个体系)
遗传-→主细胞体系的稳定性(遗传是一种稳定性)
人类从来就没有离开过生命境,永远也离不开!生命境是生命的重要部分,你永远也甩不掉他!我们习惯上把他看成是存在的条件,是生命以外的东西。人愿意怎么看就怎么看,但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生命世界的变化依然如故。
这本小册子就是遵循上述正确答案,概述生命的基本规律。用新视角革除以往看生命的弊病,透彻认识思维的起源与本质,明确人的思维需要改造和升华,用人类原本所具有的谦虚朴实态度重新审视生命现象,站在高处,把生命的两大部分看全,即向里看,更要向外看。原来,“外面的世界更精彩”,外面才是生命世界的原动力,外面才有生命世界的一切答案。那句一直被我们捧为圣言的“一切生命的关键问题都要到细胞中去寻找”,应该更正为“一切生命的关键问题首先要到细胞外去寻找”。这样,我们才能把生命看完整,我们人类才会虚下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