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作为儒士隐居读书、弘道讲学、祭祀先贤的场所,一般选址在景色秀丽的背山面水之地。这样的选址有多方面的原因。一则从产生的背景来说,朝鲜书院受中国书院的影响颇深,而中国的书院多选址于山川秀丽之所,表现出儒学者们对山林隐逸生活的向往。二则书院设立的初衷就是要独立于官学之外,为保证私学的独立性和避免尘俗干扰,书院自然也就选址于山林。三则从书院的功能和性理学的精神来说,儒生们需要在山水之间陶冶性情、纯洁志向,是对孔子“乐山乐水”思想的一脉相承。在朝鲜书院中,儒士们授业解惑时就坐在书院讲堂大厅的木地板上,书院的空间格局和建筑形态是朝鲜性理学者的世界观,具体地说就是“礼”的要求和宗法关系的集中反映和物质体现。在儒学伦理秩序中,“礼”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礼”也是朝鲜治国的基本指导思想和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书院作为儒家学说的堡垒,其建筑形制更是尽可能地遵循了“礼”的内容和要求,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书院建筑就是一种礼制建筑,包括了对礼制的建筑表达和建筑空间内容纳的仪礼和制度等。
作为体现“礼”之精神的书院建筑,其布局追求严谨规整,按照礼仪规范来建造和布置,遵循“礼乐相成、情理并重、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空间布局原则,按照建筑的尊卑等级组织空间序列,把主要的建筑空间对称地布置在主轴线上,以体现“礼”的纵向空间序列为主体展开;利用轴线的导向和组织秩序的作用,来强化建筑间的主次、尊卑关系。同时,书院在崇“礼”的同时强调“和谐”,表现在书院建筑整体上的和谐性一一“乐”之精神的体现。和谐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既是最高的伦理准则,也是最高的美学境界。朝鲜传统书院的总体布局与平面形制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建筑遵规守正、主次分明,利用院落组织建筑空间、分隔空间、渗透空间和发展空间艺术效果的传统手法,用群体空间布局来体现一种伦理的规定,表现出一种人文的秩序和一种序列空间的整体美感,布局严谨,秩序井然。
朝鲜书院在空间构成、布局方式上虽然随时代变迁而略有变化,但也具有一些定型化的特征。书院在空间关系上表现出的向心性、层次性、领域性等是性理学思想和伦理秩序的建筑化、空间化。通过讲学空间的生动、开放和祭祀空间的尊严、封闭的对比,形成了空间开合韵律;单体建筑比较重视和外部自然环境的关系,实墙面较少,讲学读书等活动都在开敞的空间中进行。
书院以讲学和祭祀两大功能为核心,按照儒家的仪礼要求来构成,因此与成均馆、乡校的基本空间架构是相同的,都是“庙”“学”合一的祭祀和讲学空间;但因书院的私学性质,在总体布局和建筑手法上与乡校又有一定的区别,如书院的讲堂不一定称明伦堂、祠堂不一定称大成殿并供奉孔子,配祀的先贤也有差异等。而且,在某些细节上,书院建筑比起乡校建筑来,多少要自由和活泼一些,这也是与书院以私学为主、强调“诚”于自然的思维的反映。
除了处处讲求“礼”的秩序外,书院建筑区别于寺刹、宫阙等建筑的另一种性格,就是建筑物根建筑据性理学的精神,不讲求华丽和壮美,避免复杂结构和繁琐装饰,一般都比较朴实,最大的结构一讲堂一般也不过五架梁,祠堂一般不过三间。整个建筑群中唯有祠堂往往设有斗拱,饰以彩画,使用高等级的屋顶来表达对圣人的尊崇。整个书院的空间氛围和建筑形象表现出不同于寺刹,更不同于寺刹宫观的一种含蓄抽象,充满伦理精神的美学观。
一处代表性的朝鲜时代的书院基本上由下列空间构成:
1.入口空间
这一空间以红箭门为空间序列之始。红箭门是为在大环境中标识书院的存在而设置,是书院的象征性大门,类似于中国的牌坊,附近一般还有下马碑、上马石等。红箭门之后通道的尽端是书院的正门——外门。外门位于书院建筑群的最南面,一般是三开间建筑,所以又被称为“外三门”。
开间虽然都是二间,但是根据书院规模的差异,建筑形态也表现出各自的性格。部分规模较大的书院以体量高大的楼阁来作为外三门,楼下作为入口,楼上则以高轩、无壁的开敞空间提供登高远望、坐谈清论的场所,在其上可以一览书院本身以及周围的景观。院生或儒士们在此集会讲论,成为一种时尚风流。这些楼阁的名字多与儒学特别是性理学的精神和思想有关,如屏山书院的“晚对楼”得名于杜甫“白帝城楼”中“翠屏宜晚对”之句;云林书院的“採薇亭”之名来自商末伯夷、叔齐故事,显示出朝鲜书院和中国文化的渊源。其他著名者如兰溪书院的风咏楼、道东书院的水月楼、武城书院的钱歌楼、礼林书院的读书楼、笔岩书院的廓然楼、玉山书院的无边楼、西岳书院的咏归楼等。当然,也有外模相当大的书院了。
2.讲学空间
多数书院的讲学空间配置在祭祀空间之前(南),形成所谓的“前学后庙”的格局;但也有如汉城成均馆祭祀空间在前的“前庙后学”的布局方式(这种书院的数量相对较少,而且主要出现在书院发展的最初和后期,其目的是为了突出祭祀的功能)。此外,也有祭祀和讲学空间东西并置的少量实例,可能是限于用地条件的一种折衷形式。讲学空间一般由讲堂和东、西两斋构成,围合成一个院落,构成所谓的“堂斋空间”。讲堂是讲学空间的中心建筑,在举行祭祀活动或者儒士集会时,讲堂也作为会场。对于作为官学的乡校而言,讲堂有一个比较统一的名称——“明伦堂”;而书院则比较自由,可以根据书院院主或主讲教授的意愿来命名,较常用的如“典教堂”“明诚堂”“求仁堂”“清节堂”“立教堂”等;直接将书院的名称悬挂在讲堂上的情况也较多。在平面上,讲堂的中央为开敞的大厅,铺着木地板,空间南北开放,讲学活动就在这里进行。大厅的两侧为温突房,供教师食宿。
朝鲜书院的讲堂一般为三至五开间,正中设有长方形讲坛,位于主轴线上,中部都有四根柱子,面阔大于进深。这种空间布局,从教室的功能要求来看是不合理的。首先学生是逆光而坐;其次是视线不好,讲堂相对于进深太阔。但这样的布置是为了体现“长幼有别,师尊生卑”的理念。当然,讲堂空间的穿插流通性、半开敞的非限定性形式,体现了一种“唯所是变”的哲学思维,表现了性理学者所追求的经世致用、朴实、明快、自然、含蓄的思维观点。
斋舍为儒生们寄宿和读书的场所,两斋以庭院为中心相对而设,从外部看比较封闭,但向内庭开放。每斋的规模一般在二至五间。根据传统,东斋住先入院的学生,西斋住后入学者。斋舍一般由温突房和无墙的开敞大厅组成,平面也按书院的中心轴线对称(偶尔也有两斋的平面完全不同的情况)。
在讲堂和东西斋的关系上,初期的书院中多采用讲堂在后(北),前面(南)两斋东、西对立的所谓“前斋后堂”形式;书院发展到后期也出现了一些讲堂在前,后面才是东、西两斋的“前堂后斋”形式,这是朝鲜后期书院讲学功能退化的一种表现。在规模较小的书院中,可能就省略了斋舍。斋的名称根据性理学中重要思想或道德观念来命名,悬有匾额,如博约斋、弘毅斋、持敬斋、明义斋、近德斋、崇义斋、敏求斋等。
3.祭祀空间
依靠性理学思想和士大夫阶层支持而取得政权的朝鲜李氏王朝对性理学、性理学法统正统性的重视是不言而喻的,而法统正统性的物质体现就是祠堂。因此朝鲜的书院,对祠堂非常的重视,尤其是随着书院的发展,对宗法关系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祠堂变得更加重要、隐蔽,往往配置在书院最难以接近的位置,而且通常以单独的围墙围合成一个独立的院落。这个院落的正门称为“神门”,相对于书院的大门“外门”而言也被称做“内门”,是祭祀空间神圣和尊严的标志。又因其一般为三开间,也称“内三门”。尤其是内三门的中央一间被赋予神圣性,只有在祭祀时才打开,供主祭者通过,平时则只开西门供人出入。
祠堂内供奉的牌位,在成均馆和乡校为孔子及其弟子、朝鲜大儒;但书院则因其私立的性质,则祭祀自己学派中的名儒如安垧、郑梦周等对性理学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人物,此外也祭祀一些以忠义闻名的普通人物,由院主自行决定,并且每年春秋加以隆重的祭祀,是儒士们的精神寄托和归属。在书院初立时,配享的人物一般只有一名,以后则随本派的发展或者观念的变化渐渐地增加,这种滥设牌位的做法也遭到过朝廷的整顿。书院内的其他建筑一般比较朴素,但为了突出祠堂的尊崇地位,祠堂则可以雕梁画栋,施以斗拱丹青。就一般情况而言,书院内只设一座祠堂,但规模较大的书院如兰溪书院、道东书院等还设有别祠。
4.其他设施
除了上述的基本空间外,有的书院还设置有保管印刷用刻板的藏板阁、文集板库,藏书的经阁等作为讲学空间的附属空间;有典祀厅、祭器库等作为祭祀空间的服务设施;以及书院的管理和提供食物的库直舍、厨房等。在比较有名的书院,在主体建筑群之外,还有园林性质的亭台楼阁、精舍等。书院对景观也比较重视,例如在入口设置莲池、院内栽植花木等等,以让其中讲道和求学的人们感天受地,遥想宇宙之无穷,了解四时之变化。不仅如此,书院往往还赋予周围大环境中的山水木石以性理学上的意义,升华这些自然因素存在的价值。18世纪以后朝鲜形成的所谓“真景山水”之景观理念,可以说与书院有很大的关系。这样的选址追求,与中国书院是相同的,甚至风水之说的影响,也并一无二。
7.3小结
作为朝鲜半岛儒学教育建筑的乡校(官学)和书院,基本是对中国官学与书院的仿制和简化。其功能构成、布局方式、建筑命名等,均不出中国原型的藩篱。不仅在建筑布局和形制上具有明确的传承关系,朝鲜和中国的官学、书院还经历了相似的发展过程。
当然,朝鲜半岛的官学与书院,作为中国中心文化影响下的一种区域性结果,也表现出一定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省略了中国官学和书院中的许多设施,并根据自身的需要作了一定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1.中国一般以讲学为主,奉祀先贤为辅;而朝鲜的官学和书院从总体上来讲刚好相反(原因见上)。2.中国奉祀的先贤,以对儒学的贡献为准则;而朝鲜供奉的对象,则比较宽泛(原因同上)。3.中国的儒学教育包容性较强,如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乾嘉汉学等均曾盛行于书院;而朝鲜儒学则是性理学一统天下,甚至对当时中国的心学等基本持排斥态度,学术态度相对保守。4.朝鲜朝廷给予书院相当的特权与优待;而书院在中国基本上算是学术机构,虽然也曾发生过士林以书院为堡垒力图影响政治的事件,但相比朝鲜书院,中国书院对国政和经济产生过的影响是比较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