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跳,让我摸摸风铃,好吗?”小老鼠奇奇脸上堆满了灿烂的笑容。
“跳跳,让我摸摸风铃,好吗?。小猫咪咪一脸羡慕地看着五彩的风铃。
“不行,不行,风铃只有一个,我自己都舍不得摸。”跳跳用身体挡住风铃,把小动物们统统赶出了屋,又“砰”地一声关上了门,“砰”地一声又关上了窗户。小兔跳跳连风铃的铃声也不想让小动物们听到。
这时候,风铃好像生气了,再也不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跳跳一个人在家里,看着风铃觉得难受极了。“怎么风铃也不和我玩了?”跳跳伤心地哭起来了。
兔妈妈听到跳跳的哭声,来到跳跳身边:“跳跳,怎么了?小伙伴呢?。
跳跳哽咽着说:“我怕它们把风铃弄坏,把它们赶走了。”
“你把小伙伴赶走,不愿意和他们一起玩,风铃就生气了,也不发出好听的声音了。你很难过,是吗?那我们再把小伙伴请回来,好吗?”妈妈说。
“好啊,可是它们己经走了,怎么找它们来呢?
妈妈让跳跳打开门,又打开窗。
一阵风吹过,风铃又发出了叮叮当当的声音,悦耳的风铃声传到了森林里,小动物又来到了跳跳家,在窗户边伸进头,向屋内张望。
“快进来,快进来。”跳跳边说边把小动物都请到屋里。
在悦耳的风铃声中,小狗憨憨用大尾巴打起节奏,小老鼠奇奇随着风铃声跳起了美丽的舞蹈,小猫咪咪和着风铃声唱起了动听的歌,
跳跳和小伙伴在一起玩得真高兴呀!
4—5岁
你有多爱我
引导孩子感受文学故事的美。
培养孩子心中产生热爱父母的情感,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妈妈爸爸的关怀,自己也要关心体谅父母。
1.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轻柔地给孩子讲《你有多爱我》这个故事。
2.故事讲完后问问孩子的想法:“这个故事美吗?你喜欢故事里的兔妈妈和小兔子吗?故事中的兔妈妈和小兔子到底谁爱谁更多呢?”
3.再问问孩子“你觉得爸爸妈妈爱你吗?你是怎么知道我们爱你的?你爱爸爸妈妈吗?你会怎样爱爸爸妈妈呢?”使孩子知道故事里说的是:妈妈的爱比孩子对妈妈的爱要多得多。
父母可以给孩子讲多遍这个故事,并要求孩子和自己一起边做动作边讲述。
父母也可以将故事中的妈妈换成爸爸或爷爷、奶奶等其他家庭成员,引导孩子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照顾,自己不仅要爱妈妈,也要爱其他家庭成员。
你有多爱我
春天,草地上开满了美丽的小花,兔妈妈牵着小兔子的手在草地上散步。
阳光照在他们身上,暖洋洋的。小兔子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小兔子问妈妈妈妈,你有多爱我?”兔妈妈说:“我每天做很多好吃的饭菜给你吃,我爱你有这么多。”兔妈妈把手放在胸前像抱着一个小球。小兔子笑眯眯地说%妈妈,我会给你捶背,我也爱你。我爱你有这么多。”小兔子说着把手臂伸开,像抱着一个大球的样子。兔妈妈伸直了手臂说:“妈妈带你玩游戏、教你学本领,对你的爱有这么高。”小兔子听了跳到一个树桩上,踮起脚,还把手臂伸笔直笔直,说:“妈妈,我会给你拿拖鞋,你累的时候我就自己玩不打搅你。我对你的爱,有这么高。”
小兔子和妈妈比呀比呀。小兔子心里越来越温暖,因为妈妈爱她。妈妈心里也越来越温暖,因为小兔子爱她。
后来,小兔子和妈妈都累了,躺在草地上甜甜地睡着了。
我来陪陪你
通过过家家游戏中的“妈妈(爸爸)生病了”,引导孩子感受生病时的难受和渴望得到关心的情感体验。
引导孩子萌发关心妈妈(爸爸)的情感和行为。
1.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玩“过家家”的游戏。由孩子扮演病人,妈妈和爸爸对孩子表示关心。比如摸摸孩子的头看看有没有发烧,给孩子量体温、喂孩子吃药,拉着孩子的手给孩子讲故事等,让孩子感受到生病时被关爱的温暖。
2.妈妈或爸爸扮演病人,让孩子学着关心、照顾大人。比如问问妈妈“你怎么了?吃药了吗?要我陪你一会吗?”提醒孩子可以给妈妈拿药、倒水,让妈妈吃药。还可以坐在妈妈身边陪陪妈妈,
说一说幼儿园里的事,让妈妈高兴。
游戏中,鼓励孩子多和“生病中”的妈妈说说话,让孩子知道“生病中”的妈妈感到有人在关心她,她很温暖、很幸福,身体很快就会好起来。
过家家的成员,也可以换成其他的家庭成员,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当孩子不知道该怎样关心他们时,父母可以在游戏中和孩子变换角色,给孩子一定的行为示范,随后再交换角色,让孩子进行模仿。
认养爱心树
事物
通过认养爱心树,萌发孩子去关爱身边的一初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1.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一起在附近的社区里认养一棵树。可由孩子自己选择,并让孩子说一说认养这棵树的理由,如喜欢它、它太小了、想照顾它等。
2.和孩子一道制作认养标记卡,上面可让孩子自己进行简单的绘画,如画出认养树的简单外形,家长帮孩子在标记上写上孩子的姓名等等。
3.与孩子一起将标记挂在认养小树上面。
4.鼓励孩子定期给认养树进行浇水,有条件的话可以与孩子一同记录浇水的时间与次数,帮助孩子初步形成一定的责任意识。
在选择爱心树时,父母可有意识地引导孩子选择较易生长的植物,也可选择四季常青类的植物。为引起孩子的兴趣,父母可与孩子一起上网或去图书馆收集所认养小树的相关资料,以便更好地增加孩子对认养树的认识和情感。
建议父母和孩子一起欣赏儿歌《小朋友和小树I进一步丰富孩子的情感,激发孩子的关爱行为。
附儿歌
春来了,小朋友给小树喝上饱饱的水小树不渴了。夏天到,
小朋友和小树!
小树给小朋友,
撑起一把很大的绿伞,小朋友不热了。
小朋友,真好!
小树,真好!
一棵小嫩芽
引导孩子感受故事中三个小朋友对小嫩芽的关切和呵护。
萌发孩子关心弱小生灵和其他需要帮助的人的情感和行为。
1.给孩子讲述故事的前半段。
2.讲到“野猫到底来过没有呢?”可以问问孩子“你觉得野猫来过了没有?。
如果孩子回答:“没有来。”父母可以再进一步追问:“那会是谁去通知野猫让他不要来呢?”
孩子如果回答:“野猫来过了。”父母可以追问“那野猫是怎么做的呢?野猫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3.和孩子一起把孩子创编的后半段内容进行完整的讲述。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种葵花子或西瓜子,让孩子真实地感受到芽的柔嫩,产生关心、呵护的情感和行为。
在续编故事过程中,父母要让孩子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哪怕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
父母不必追求孩子续编故事情节的科学性,而要把教育的重点落在激发孩子的情感上,注重让孩子获得一种想要去、愿意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情绪体验。并且引导孩子进一步想一想,身边还有谁需要被关心、照顾。
野猫真的来过了
宁宁、小乐和茜茜是好朋友。这一天,他们三人来到花园里,每人用小铲子挖了个洞,放进了三颗向日葵籽,培上些土、洒了些水。三个好朋友天天去看向日葵发芽了没有。
过了一个星期,向日葵从泥土里冒出了嫩嫩的小芽,三个小朋友高兴得不得了,蹲下身子用手指小心翼翼地碰碰,还凑到小嫩芽前用鼻子闻闻。
宁宁想到了一件事%要是半夜野猫来了怎么办?”“对哦,野猫在这里打架,会把小芽儿压死的。”小乐心里也有些担心了。
茜茜补充说%就算不打架吧,说不定也会一脚踩上去把小芽踏死的。怎么办呀?。
三个好朋友想了好多办法:半夜起来把野猫赶走?不行!
爸爸妈妈不让的。再说,就算听到猫叫声赶来,也来不及了啊。
派宁宁家的小兔来赶野猫?不行!小兔还没有野猫凶呢,根本打不过野猫,要是野猫不听小兔的,说不定小兔还会受伤呢。用帽子把小芽罩起来?也不行!帽子下面黑咕隆咚的,小芽会害怕、会闷死的。不行,不行,都不行,这可怎么办啊?
小乐说:“我们来画一只猫吧。野猫来了一看,会说:噢,这是朋友专门种的向日葵,就会小心地走,不会把小芽弄死了。”
“好!好!咱们就画一只猫。”
三个小朋友回家做了一个牌子,上面画了一只猫。牌子就插在小芽的旁边。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来看小芽。嘿!小芽都好好的。第三天、第四天也都是好好的。
野猫到底来过没有呢……
养个小乌龟吧
通过饲养小乌龟,培养孩子的爱心。
引导孩子学习照顾小乌龟,增进孩子对小动物的情感。
1.鼓励孩子饲养一只小乌龟并和小乌龟做朋友。
2.在接触小乌龟的过程中帮助孩子观察、认识、了解小乌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如小乌龟的外壳是什么样的?摸上去有什么感觉?什么时候会把头缩进壳里?
3.提醒孩子天天关心小乌龟,给小乌龟换水、喂食。
4.建议孩子把心爱的小乌龟的一些有趣的现象画下来。
在饲养小乌龟的过程中,父母应让孩子充当主角。让孩子在每天亲自动手给小乌龟换水、喂食的过程中,逐步增强热爱小动物的情感,主动与小动物做朋友。也可以饲养金鱼、泥鳅等小动物,或种植一两种容易种植的花,让孩子亲自照料,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动植物的爱心。
当孩子因为好奇或探索而伤害动植物时,父母可以对他说:“小鸟会哭的,你再揪它的毛,它就不愿意和你做朋友了。”“小树枝说胳膊疼得要命,要你可怜可怜它。”用这样的方法比训斥、责怪和打骂的效果要好,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爱心。
不打搅妈妈
让孩子知道要体谅、关心妈妈,在妈妈忙的时候、生病的时候不打搅妈妈。
引导孩子自己玩,体会自己玩也很快乐。
1.妈妈和孩子一起搭完积木后,要求孩子独自把刚才的形状再搭一边。
2.给孩子讲完一个童话故事后,可以让孩子自己看着图书,再把故事讲一遍给布娃娃听。
3.妈妈忙的时候、生病的时候不要陪孩子玩,无论孩子怎样哭闹都不妥协。并让孩子知道哭闹是没有用的,知道这时候不打搅妈妈才是关心妈妈、爱妈妈的表现,才是一个好孩子。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下对孩子完全不理不睬。比如孩子在自己搭积木的时候,妈妈可以在厨房里问问孩子搭积木的进展状况,让孩子感受到妈妈不在自己身边还是在关心着自己的。
在孩子独立活动的初期,父母应该建议孩子可以做些什么有趣的事,逐渐提醒孩子自己想一想可以做些什么,学会在一个人的时候安排自己的事。
对孩子逐渐能摆脱对成人的依恋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孩子感受到能独自玩,不打搅爸爸妈妈说明自己长大了,并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高兴。
小乌鸦爱妈妈
激发孩子关心父母、热爱父母的美好情感。让孩子知道要学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1.和孩子一起欣赏并学念儿歌《小乌鸦爱妈妈》,激发孩子关心父母、热爱父母的美好情感。
2.在孩子欣赏、学习儿歌的过程中,设置一些问题帮助孩子理解儿歌里的爱。如,你觉得小乌鸦爱妈妈吗?它是怎么做的呢?它为什么要这样做?
3.激发孩子关爱自己父母愿望,引导他们想一想自己可以怎样做来表达对父母的爱。如自制小礼物送给爸爸妈妈;送给爸爸妈妈一句欣慰祝福的话;爸爸妈妈下班后帮助拿拖鞋;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父母不用强求孩子会背这首儿歌,而应将重点放在让孩子理解小乌鸦对妈妈的关心上,让孩子被小乌鸦的行为所感动,萌发也想关心爸爸妈妈的愿望!
当孩子表达出对父母亲的爱时,父母要及时给予反应并告诉孩子你也爱他。同时要提醒孩子坚持每天都要表示对家人的爱,不仅会说,还要会将自己的爱落实到行动中。
附儿歌
小乌鸦爱妈妈路边开放野菊花,飞来一只小乌鸦,不吵闹呀不玩耍,急急忙忙赶回家。它的妈妈年纪大,躺在窝里飞不动,
小乌鸦呀叼来虫.
口一口喂妈妈。
多可爱的小乌鸦,多懂事的小乌鸦,飞来飞去不忘记,妈妈把它养育大。
我的好朋友
让孩子主动地发现自己好朋友的特点。
鼓励孩子主动关心自己的好朋友,并为好朋友做件让他高兴的事。
1.问问孩子他最好的朋友是谁,为什么愿意和他成为好朋友。并让孩子说说好朋友最喜欢吃的食物、最喜欢玩的游戏、最喜欢的颜色以及遇到过最让好朋友感到开心或难过的事情。
2.当孩子对这些问题不清楚时,可以建议孩子打个电话给好朋友,了解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或者在幼儿园里直接问问自己的好朋友。
3.爸爸妈妈可以与孩子一起为他的好朋友画一张像或制作一件小礼物送给他。
4.经常提醒孩子在好朋友有困难的时候主动地帮助他。
游戏中,父母应让孩子充当主角,自己想、自己说、自己打电话询问等。父母也可以说说自己的一位好朋友,并谈谈自己对好朋友的关心与帮助,给孩子起示范作用。
父母应告诉孩子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好朋友,鼓励孩子多结交不同的朋友,以扩大孩子的交往面,增加孩子关心朋友、与朋友的分享行为。
大家一起玩
让孩子懂得只有与朋友分享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教育孩子知道独占玩具是不好的,会失去朋友!
1.爸爸妈妈给孩子讲一讲《大家一起玩》的故事,然后问问孩子:“小猫和小兔为什么事吵了起来?”“你能猜到小猪会说一句什么话让他们俩和好吗?”“你和小朋友之间有没有因为争玩具而发生不愉快?后来是怎么解决的?”
2.通过提问与思考,孩子会将故事中的事件迁移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不断巩固与大家分享的行为!
小猫、小兔这一天天气闻闻野花、一会讲完故事后,父母可以根据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随机做出教育。
小猪用什么方法让他们和好并没有固定的答案,孩子的回答只要是可行的,父母就应给予孩子鼓励和称赞。
大家一起玩
一对好朋友。
晴朗,他们一起来到草地上玩。小猫和小兔一会儿L追追蝴蝶,玩得可开心了。
忽然,小兔看见前面地上有一根红色的绳子,连忙把它捡起来。
绳子又粗又结实,还很漂亮呢。这时,小猫也看见了,赶紧抓住了绳子的另一头。
小兔和小猫吵了起来。小兔说:“我先看见绳子的,我先玩。”“我也看见了,我先玩。”小猫不肯。他们谁也不让谁,都各自抓住绳子的一头使劲往自己这边拉,为了拉这根绳子,小猫和小兔都出了一身的汗。
这时,小猪走来了,问清了原因,想了想后对他们说了一句话。
小猫、小兔难为情地低下了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好意思地笑了。小猪把小猫和小兔的手放在一起说:“这样才是好朋友,好朋友应该一起玩。”小猫和小兔又开心地在一起玩游戏了。你猜猜他们会用这根绳子玩什么好玩的游戏呢?
雪天的故事
鼓励孩子向故事中的小兔学习,学会为他人着想。
引导孩子尝试着为自己的好朋友做一件为他人着想的事。
1.给孩子讲述《雪天的故事》这个童话故事,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小兔和小鹿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小鹿看到门口的靴子心里会怎么想?”
2.再问问孩子:“你的好朋友是谁?他有没有帮过你什么忙?你心里感到怎样?你想为他做件什么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