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在离开圣多·托玛斯时觉得好多了。在那儿我更好地为生活做了准备,心理上也更活跃些。”哈蒙告诉我们。在他的谈话中,你可感受到他的主要思想:“成功必须不断地实践,否则它会长上翅膀,远走高飞。”
一个人的躯体终会解散,变成尘埃滚滚清气缕缕,但他对这个世界上行动的影响是不会消失的,他或好或坏的行为必将开花结果,影响来人。每一个人都肩负着极其重要而庄严的使命———他的行动继承着过去,开辟着未来。
大地有灵、苍天有眼,人虽大智却不过是上天所创造的一种物质而已。没有哪一种行为,哪一种运动是完全消失了的。“如果全能的上帝真的已把那原本去不掉而清晰可见的罪恶的痕迹消灭殆尽的话,那他作为全能的主宰他应当确立其特殊的原则,在这些规则的作用之下,即使那些十分狡诈的罪犯也总是与他所干的一切不可改变地联系着。”
每一个单个的原子,无论你怎样去切割,它的内在结构依然存在,它依然通过各种各样的联系与周围世界紧紧相连,仍在运动。作为单个的人,无论你置身于何处,你也总是与周围世界发生无穷无尽的联系。你的行动主宰着你自己,当外界的不良影响加剧到一定程度,好人就会变坏,就会犯罪。因此,我们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所说的每一句话,以及我们亲眼所见的别人的言行举止,听到的他人的言谈,都不仅会对我们自己而且推而广之,会对周围的世界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的行为会对我们的孩子、朋友和其他人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一点我们自己也许并未能自觉地意识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影响是确实存在并且在持久地起作用。因此,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什么人都要严于律己,刚正不阿,注意自己的行为,这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无论你多么贫穷、多么微不足道,你都应该这样去做。一个人能长期坚持这样去做,每个人都要求自己这样去做,这就是一件相当了不起的事情了。
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一位卑下的人。美丽的珍珠往往藏在其貌不扬的蚌壳里,山底下的灯虽不如山顶的灯那么地位显赫,但它仍在忠实地燃烧着,照亮自己所能及的范围。不管在什么情形下,不管在什么地方,无论在山村茅屋、田野陋居还是在小镇陋巷中,不管其表面情形看起来何等不幸、何等恶劣,真正的大人物都可能在其中诞生。
为了他人,真正的大人物会勤勤恳恳地耕耘。有许多人就是耕耘着远远大于自己坟墓的大片土地,他们在忠实地燃烧自己。一个普普通通的车间完全可能成为一个科研基地、成为磨砺自己的熔炉、成为行为的磨刀石,当然也可能成为滋生懒惰、愚昧、堕落的场所。
一切都在于人自己,在于你能否充分地利用一切机会择善而从的行动。同样的环境、同样的条件,有不同的人,就会产生不同的行动。一个人能否主宰自己这是他成为什么人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一个人正直、诚实、勤劳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这样的行动,不仅为自己的儿女,而且为整个世界留下了一份丰厚的遗产。他们就是以这种坚持不懈地追求美好的生活行动为他们的儿女和其他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行动还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态度,使他由消极转为积极,使原先可能糟糕透顶的一天变成愉快的一天。
卓根·朱达是哥本哈根大学的学生,有一年暑假他去当导游。因为他总是高高兴兴地做了许多额外的服务,因此几个芝加哥来的游客就邀请他去美国观光。旅行路线包括在前往芝加哥的途中,到华盛顿特区做一天的游览。
卓根抵达华盛顿以后就住进“威乐饭店”,他在那里的账单已经预付过了。他这时真是乐不可支,外套口袋里放着飞往芝加哥的机票,裤袋里则装着护照和钱,后来这个青年突然遇到晴天霹雳。当他准备就寝时,才发现皮夹不翼而飞。他立刻跑到柜台那里。
“我们会尽量想办法。”经理说。第二天早上仍然找不到,卓根的零用钱连两块钱都不到。自己孤零零一个人在异国,应该怎么办呢?打电报给芝加哥的朋友向他们求援?还是到丹麦大使馆去报告遗失护照?还是坐在警察局里干等?
他突然对自己说:“不行,这些事我一件也不能做。我要好好看看华盛顿。说不定我以后没有机会再来,但是现在仍有宝贵的一天待在这个国都里。好在今天晚上还有机票到芝加哥去,一定有时间解决护照和钱的问题。”
“我跟丢掉皮夹子以前的我还是同一个人。那时我很快乐,现在也应该快乐呀。我不能白白浪费时间,现在正是享受的好时候。”
于是他立刻动身,徒步参观了白宫和国会山庄,并且参观了几座大博物馆,还爬到华盛顿纪念馆的顶端。他去不成原先想去的阿灵顿和许多别的地方,但他看过的,他都看得更仔细。他买了花生和糖果,一点一点地吃以免挨饿。
等他回到丹麦以后,这趟美国之旅最使他怀念的却是在华盛顿漫步的那一天———如果他没有运用做事的秘诀就会白白溜走的那一天。“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候,他知道在“现在”还没有变成“昨天我本来可以……”之前就把它抓住。这里顺便把他的故事说完吧,就在出事的那一天过了五天之后,华盛顿警方找到他的皮夹和护照,并且送还给他。
▲风险越大,机会越大
风险就是由于形势不明朗,造成失败的因素。冒风险是知道有失败的可能,但坚持掌握一切有利因素,去赢取成功。风险有程度大小的区别。风险愈小,利益愈大,那是人人渴望的处境。成功人士会时刻留意这种有利的机会。但他们宁愿相信,风险愈大,机会愈大。成功人士不会贸然去冒风险,他会衡量风险与利益的关系,确信利益大于风险,成功机会大于失败机会时,才进行投资。成功人士虽甘愿冒险,但从不鲁莽行事。风险的成因,是形势不明朗。若成功与失败清楚地摆在面前,你只需选择其一,那不算风险。但当前面的路途一片黑暗,你跨过去时,可能会掉进陷阱,深谷里,但也可能踏上一条康庄大道,很快把你带领到目标中去。于是风险出现了,或停步,或前进,你要做出选择。
前进吗?可能跌到粉身碎骨,也可能攀上高峰。停步吗?也许得保安全,但也许错过大好良机,令你懊悔不已。成功人士事前预计到种种可能招致的损失,对自己说:“情形最糟,也不过如此!”然后拼尽所能,去实现目标,即使失败了,也觉坦然,对自己、对别人无愧。
福克斯先生也是放弃原有的安定职位毅然向外寻求机会而变成成功人士的。
福克斯在30岁时,已是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分公司经理。他的业务成绩好,公司又是全国有名的好公司,因而他的事业是具有很大的安定性的。然而福克斯却不这么想。他说工作好比是流水中静止的地方。他需要一个更充实人的地方?一说到冒险精神,人们就会联想到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哥伦布:
哥伦布年轻的时候,曾经过着海盗生活,这不是值得惊奇的事。因为当年一些良好的家庭,都愿意把孩子送到海盗船上去工作,使孩子可以增长一点见闻,尝尝人生磨难,而且还可以多赚一点钱。在他们看来,这种事情不被官方捉住,也就无所谓羞耻与卑贱,要是不幸的被逮着了,也只好自叹命运不济了。哥伦布还在求学的时候,偶然读到一本毕达哥拉斯的著作,知道地球是圆的,他就牢记在脑子里。经过很长时间的思索和研究后,他大胆地提出,如果地球真是圆的,他便可以经过极短的路程而到达印度了。自然,许多有常识的大学教授和哲学家们都耻笑他的意见;因为,他想向西方行驶而到达东方的印度,岂不是傻人说梦话吗?他们告诉他:地球不是圆的,而是平的,然后又警告道,他要是一直向西航行,他的船将驶到地球的边缘而掉下去……这不是等于走上自杀之路吗?
然而,哥伦布对这个问题很有自信,只可惜他家境贫寒,没有钱让他去实现这个冒险的理想,他想从别人那儿得到一点钱,助他成功,但一连空等了17年,还是失望,所以,他决定不再向这个“理想”努力了。因为使他忧虑和失望的事情太多了,竟使他的红头发也完全变白了———虽然当时他还不到50岁。
灰心的哥伦布,这时只想进西班牙的修道院,去度其后半生。正在这时候,罗马教皇却怂恿西班牙皇后伊莎贝露帮助哥伦布。教皇先送了65元给哥伦布,算是路费;但他自觉衣服过于褴褛,便以这些钱买了一套新装和一匹驴子,然后启程去见伊莎贝露,沿途穷得竟以乞讨糊口。皇后赞赏他的理想,并答应赐给他船只,让他去从事这种冒险的工作。为难的是,水手们都怕死,没人愿意跟随他走,于是哥伦布鼓起勇气跑到海滨,捉住了几位水手,先向他们哀求,接着是劝告,最后用恫吓手段逼迫他们去。一方面他又请求女皇释放了狱中的死囚,允许他们如果冒险成功,就可以免罪恢复自由。一切都准备妥当。
1492年8月,哥伦布率领三艘船,开始了一个划时代的航行。刚航行几天,就有两艘船破了,接着又在几百平方公里的海藻中陷入了进退两难的险境。他亲自拨开海藻,才得以继续航行。在浩瀚无垠的大西洋中航行了六七十天,也不见大陆的踪影,水手们都失望了,他们要求返航,否则就要把哥伦布杀死。哥伦布兼用鼓励和高压两手,总算说服了船员。
也是天无绝人之路,在继续前进中,哥伦布忽然看见有一群飞鸟向西南方向飞去,他立即命令船队改变航向,紧跟这群飞鸟。因为他知道海鸟总是飞向有食物和适于它们生活的地方,所以他预料到附近可能有陆地。果然很快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当他们返回欧洲报喜的时候,又遇上了四天四夜的大风暴,船只面临沉没的危险。在十分危急的时候,他想到的是如何使世界知道他的新发现,于是,他将航行中所见到的一切写在羊皮纸上,用腊布密封后放在桶内准备在船毁人亡后,使自己的发现能够留在人间。
哥伦布他们总算很幸运,终于脱离了危险,胜利返航了。无须赘言,哥伦布如果没有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新大陆”能被早日发现吗?
哥伦布的探险成功了。
可惜,哥伦布至死都不知道自己发现的是美洲新大陆,他还以为,自己只不过是发现了一条到达印度的新航路而已,所以把美洲红皮肤的土人,也称呼为“印度”。
哥伦布那种无畏、勇敢和百折不回的精神,真值得作为我们的模范。当水手们畏惧退缩的时候,只有他还要勇往直前;当水手们“恼羞成怒”警告他再不折回,便要叛变杀了他时,他的答复还是那一句话:“前进啊!前进啊!前进啊!”当代最受欢迎的日本作家渡边淳一,过去曾在札幌的大学医院担任外科医生,而他也抛弃了稳定的金饭碗,投身于作家行列冒险上京,这才建立了现在大作家稳固的磐石的地位。靠石油事业一夜之间成为成功人士的人中,有位叫保罗·盖蒂。似乎幸运的人多半如此,他在年轻时,也受到过许多的挫折。几经挫败之后,他以500美元的便宜价格购得一矿区,终于挖出石油。此处一天可生产7000桶的石油,所以他立刻变成成功人士。当时,周围的人都以充满嫉妒的口吻说:“保罗真是太好运了!”
可是,这和中奖类的幸运不同,因为他的行为值得带来幸运,获得报酬也是理所当然的。
实际上,据说石油的钻探并没那么容易,钻1000口井,其中有石油的大约只有200口,而钻出的石油能够卖出获利的只有5口,也就是仅仅0.5%的机率。再加上钻探一口油井的经费,真可说是凄惨的连续作战,不单要有资金,更要有勇气(冒险心)才行。由这个角度看来,保罗·盖蒂是有资格成为成功人士的。
“不!那只是幸运挖到而已,着手去做成功率低的事,这是有勇无谋。”
或许有人会这么说。姑且不论钻油是否属于投机性事业,但事实上当时的钻油者常想:“迟早总会挖到!”光就这层意义而言,的确是太投机了。但保罗的情况不同,因为当时钻油几乎都不重视所谓的“地质学”,探测师的主流从来都是凭对土地的实感来钻探的,由于如此,他们一听到地质学,就都轻蔑地冷笑。可是,聪明的保罗不只对土地有灵感,也很努力学习地质学,更仔细听专家的意见,尽量收集有限的资料选定矿区。结果,他才能掌握幸运,以500美元的低价购得矿区。保罗·盖蒂不只是有冒险心的人,其慎重也可见。换句话说,他已充分了解冒险心和冲动是不同的。保罗的经验告诉我们:
虽说为了招来财富,冒险精神是必要的,但绝对不可以冲动。因为冒险精神与冲动看起来好像差不多,其实本质上是天差地别。财富绝对不会对懦弱的人微笑,同样地,对于有勇无谋的冲动派没什么兴趣。
一位成功人士说:“对于有失去一切可能性的事业,投注一生的积蓄,那就是有勇无谋。虽然没有经验,心生不安,但向藏有新的可能性的工作挑战,那才是有勇气的行为。”这真是至理名言。
▲成功经验:一旦看准,大胆行动
哈默就是这样一个人。1956年,58岁的哈默购买了西方石油公司,开始大做石油生意。石油是最能赚大钱的行业,也正因为最能赚钱,所以竞争尤为激烈。初涉石油领域的哈默要建立起自己的石油王国,无疑面临着极大的竞争风险。首先碰到的是油源问题。1960年石油产量占美国总产量38%的得克萨斯州,已被几家大石油公司垄断,哈默无法插手;沙特阿拉伯是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的天下,哈默难以染指……如何解决油源问题呢?
1960年,当花费了1000万美元勘探基金而毫无结果时,哈默再一次冒险地接受一位青年地质学家的建议:旧金山以东一片被行士古石油公司放弃的地区,可能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并建议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把它租下来。哈默又千方百计从各方面筹集了一大笔钱,投入了这一冒险的投资。当钻到860英尺(262米)深时,终于钻出了加利福尼亚州的第二大天然气田,估计价值在2亿美元以上。
哈默的事实告诉我们:
“风险和利润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巨大的风险能带来巨大的效益。”
“幸运喜欢光临勇敢的人,冒险是表现在人身上的一种勇气和魄力。”
冒险与收获常常是结伴而行的。险中有夷,危中有利。要想有卓越的结果,就要敢冒风险。
1752年7月的一天,富兰克林在野外放风筝进行捕获雷电的试验。他的风筝很特别,用杉树做骨架,用丝手帕当纸,扎成菱形的样子。风筝的顶端装了一根尖尖的铁针,放风筝的麻绳的末端拴着一把铁钥匙。当风筝飞上高空不久,突然大自然发怒了,大雨降临,闪电雷鸣。富兰克林对全身被淋湿毫不在意,对可能被雷击中也不畏惧,他全神贯注于他的手。当头顶上闪电的瞬间,他感到自己的手麻酥酥的,他意识到这是天空的电流通过湿麻绳和铁钥匙导来的。
他高兴地大叫:
“电,捕捉到了,天电捕捉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