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旅程的景观一直在变化;向前跨进,就看到与初始不同的景观;再上前去又是另一番新的景象。要能够随时掌握人生目标的进度与方向,需要勤奋不懈以及持久耐心。一个人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而一直不断包围着我们生活中的问题,有时候会令人无法精神集中。等到我们明确知道我们身在何处时,我们的人生目标早已被遗忘,梦想早巳被粉碎。无论是每日、每周或是每月做一次确认工作,都能够让维持在正确的方向,并且非常真实地给人激动与成长。
做确认工作意味着你必须和已经成为成功人士的人多多交往、学习。切记,要不断地找寻那些比你有成就感、在某件事上做得比你好的人,作为学习模仿的对象。
市面上,常出版一些关于如何自省的新知与技巧,或关于某些人如何完成一些伟大的成就,发表出如何将事情做得更好的理论与方法的书籍,供你参考。避免与终日抱怨,满脑子负面理想的人为伍。要战胜脑子里存在的负面思想,就要花费更多积极的、正面的鼓舞。
换言之,就是你在自己心灵的窗口为自己站岗、把关,当正面或负面的思想抵达门口时,你的工作就是决定该让何种思想通过。
当然是正确思想顺利过关,将负面思想阻挡在外。假设你最终的人生目标是在你的城市创造一个最大而且最成功的企业。随着岁月流逝,你的知识及经验都不断的成长也许会发现,你早期的人生目标在不知不觉中扩展了!他所创的企业现在是全市或全国最大且最成功的企业了!重点是在你所进行的方向。当失去这个方向的时候问题将会接二连三的出现。例如:
一个制造电器用品的公司,在连续几年之中,该公司特别投注心力在某一个特殊产品的领域上,直到公司成为该产业的独占者为止。当该公司所生产的特殊产品不再为消费者所需求时,即是该公司应该结束的时候了!
这个情形就是,该公司将一个非永久有需求的产品带进了一个有限的市场,整个企业的成与败都依赖这一产品。你千万不能将自己的目标局限在某个可能随时会结束的方向上!应该选择一个方向,能够包容改变,并由改变中吸取经验,获得利益。不要让你其他附属的或次要的目标,影响或改变了最终的人生目标,它们的存在只是为了帮助你早日达成人生目标,不是来改变你人生的方向。
在你人生的旅途中,附属次要目标在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会扩展或甚至改变了方向,也可能创造出新的目标或去掉一些目标,但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达成最终的人生目标。因为这个缘故,在人生道路前进时,要有调整方向的弹性。凡未能随时修正计划的人,多半因为自身欠缺安全感,以致绊脚。这种人必须改变观念,不要再误以为所谓卓越,就是无所不知;要敞开心胸,接受新观点,随同而来的新变化,放大自己有限的视野。若非如此,无法充分发挥潜能,获致最满意的成就。在一连串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如我们有心探求反馈信息,可以不断取得,据此修正目标或方法。“预期发生预料之外的事”是绝佳的人生格言。我们所生存的世界,既复杂又动态,不断会有变化;假如生活中没有经常遭遇些令人惊慌之事,那才奇怪。我们必须随时准备面对出乎意料的情况———这些情况会引我们走向未曾计划之处。我们必须知道,通往成功的道路往往迂回曲折,一定要预先做好心理准备。从出发点A到终点Z不太可能是完全笔直的线,我们时而偏左,时而偏右。如目标订得足够清楚明确,在进行的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将这一切迂回曲折,统统纳入到我们的计划中。假如内心有明晰的前景蓝图,信心坚强、计划周全,具备随时调节的灵活弹性,便能对人生路上一切状况应付自如。前景蓝图和信心两者皆极其重要,一个人对自己期待获得之事物,或正要前往之方向,欠缺明晰的蓝图,容易把事情变得既复杂又困难,迂回曲折,白走许多冤枉路。
自信不足的人,会因为遭遇未预期之事,即裹足不前,实在很糟糕。有些事情虽出乎意料之外,但这不等于是挫折,即使真的是挫折,也不是坏事。事实上,计划遭受挫折或延搁,反而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46变“闲暇”为“不闲”
时间是一个具有能力扭转一生的人成功的筹码。射箭需要练一段时间才能准,画画需要多画一段时间才能精。成功要有个定向积累的过程,这是人才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原理。世界上从来没有不要花费时间便唾手可得的成功,也没有一蹴而就的事业。大诗人歌德曾后悔地说:“我在许多不属于我本行的事业上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假如分清主次的话,我就很可能把最珍贵的金刚石拿到手。”
善于利用时间要比善于利用财富更重要,这恐怕是一个不用多加说明的常识。
在一个人的年幼时代,总觉得自己拥有非常充裕的时间,再怎么浪费也用不完!可是,这个世上是绝没有免费的午餐,等你将来某一天觉得时间是如此宝贵之时,就悔之晚矣!这种心态与消费财产是一样的,当一个人拥有一笔莫大的财产时,他会不知不觉地大手大脚地耗费,但是,等到有一天,当他发觉这笔财产已被耗费得所剩无几时,想要再珍惜它就已经为时晚矣,这怎么可能还有挽救的余地呢!对财富的消耗,由于它是一种有形的东西,还能引起我们的警觉,但是,时间却是一种无影无踪的东西,如果你不时时提醒自己,它消逝得会更快,而且根本不会引起你的警觉。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情形非常之多。
回顾历史,在威廉三世、乔治一世等时代颇具盛名的财务大臣劳伦斯,在生前就曾经说过一句话:“切莫为一便士而笑!为一便士而笑的人,就会为一便士而哭。”这位大臣自己的行为也验证了这句话的千真万确,他还身体力行地为两个孙子留下了一笔庞大的财产。那么,这句话是否也适用于时间呢?完全适用。让我们将之稍作改动:为一分钟而笑的人就会为一分钟而哭。所以,十秒、十五秒的时间尽管十分短促,但也切不可轻易忽视。如果不珍惜十秒、十五秒的短暂时光,一天之中的无数个小时就会被白白地浪费掉,一年下来,浪费的时间就无可计数了。
很多人常在不知不觉间就将时间全部浪费掉了。很多人常会坐在椅子上,伸着懒腰,心里则在想着:“该开始做什么好呢?时间这么少,做什么都不够……”可是,当他真的有大块的时间空下来时,这个人却还是什么也无法开始做,结果却让时间白白地耗费掉了。大体上来说,这样的人的一生将一事无成,他无论是求学还是工作都不会有什么大的成就。在对待时间的问题上,我们还有一点是要提醒你的:不要把“空闲的时间”变成“空白的时间”。例如,你和某人约好12点在某地相见,但你却在11点离开家门,准备顺便赶在12点之前拜访其他二三位朋友。但是不巧的是,这二三位朋友都不在家,你该怎么办?到咖啡馆内将这段时间耗掉?还是到附近的商店里去溜达?如果是我们的话,绝对不会这么做。我们一定会立刻赶回家,利用这一不是很整块的时间去给朋友写封信,等待会儿去约见朋友的路上,就可以把这封信寄出去。如果写完了信,你还有很多时间,那就看看书吧!因为时间很短,不适合阅读像笛卡儿、洛克或牛顿这样艰涩难懂的文章,但是你不妨找一些简短、有趣、知识性的短文来阅读。能有效地利用那些不是很整块的时间,才能真正做到节省时间,而且这样也可以使你觉得在这段空当里不会非常无聊。
青年人不能满足于过着闲散、安逸的生活。你正要踏入社会,应该活力十足、态度勤勉,而且要斗志充沛。如果你能将你现在的处境和未来的打算想通,你就会从心底里警醒自己:即使是一分一秒都不应该轻易浪费。
查斯特·菲尔德爵士有一个朋友,他非常善于利用时间,即使是短暂的片刻时间,他也不愿意浪费。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他连上厕所的时间都要有效地利用,他把这段时间用来阅读古代罗马诗人的作品,现在那些作品他已经全部读过了。他读诗的方法非常独到,他将买回来的诗集撕下,每次上厕所时就撕下一二页来读,上完厕所之后,这一二页诗也读完了,然后就将它丢掉。
你不认为这确实是一种节省时间的好方法吗?你是否也想试试呢?与其呆呆地不知该做什么好,不如效法别人的做法。而且,这样可以使那些非读不可的书的内容,长久地记忆在脑海中。不过当然不是每一本书都适合这样读的,有些书必须一口气地读下去,才能了解书中的大意,还有一些书,如科学方面的书,内容非常艰深,这样读也不太合适。除了这类书,很多书都可以作这种尝试,将它们撕几页下来,就可以将意思完全读通。这类书是非常多的,你可以选几本来读。
有时你会听到这样的说词:“等我有空再做。”这句话通常表示“等手上没什么重要的事情时再做”。但事实上,没有所谓“空”的时间。你可能有“休闲”时间,却没有“空”的时间。在休闲的时候,你也许会躺在游泳池边尽情玩乐,但这绝不是“空”的时间。
人成长到一个地步,总会真正感觉到时间的快速,似乎凡事都在“一瞬间”发生,走过的岁月旅程也都在“一瞬间”消逝无踪,留给自己无限唏嘘。时间即生命,要爱惜时间等标语式的想法绝不是高调,而是许多人真真实实的感受。但怎么爱惜时间呢?
有一份爱尔兰祷词,祷词的篇名是《这一天》,短短数语把时间该如何运用表达得透彻之极:你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
运用时间去工作———这是成功的代价;费点时间去思索———这是力量的泉源;花点时间去游戏———这是青春永驻的秘密;抽出时间来阅读———这是智慧的基础;匀出时间来对人友好———这是快乐的大道;要点时间来梦想———使你挟泰山超北海;找点时间来爱人和被爱———这是上主的恩典;寻找时间来放眼四顾———这是通向无私的捷径;用些时间放声大笑———这是灵魂的音乐。
很精简吧,但它所表达的运用时间之法真完美。工作、思索、游戏、阅读、对人友好、梦想、爱人与被爱、放眼四顾及放声大笑。在短短的文字中,似乎显出一个面面俱到、均衡发展的怡然自得的生命,不仅有其深度,亦有其情趣,还充满“人味”,多让人欣羡的一种生命呀!
只是,我们是否有智慧在每一天中都如此运用时间呢?
(1)善于利用余暇的时间
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如果每天临睡前挤出15分钟看书,假如一个中等水平的读者读一本一般性的书,每分钟能读300字,15分钟就能读4500字。一个月是126000字,一年的阅读量可以达到1512000字。而书籍的篇幅从60000字到100000字不等,平均起来大约750字。每天读15分钟,一年就可以读20本书,这个数目是可观的,远远超过了世界上人均年阅读量。然而这却并不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