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你起激发作用并决定你个人价值信仰的内部力量是那些更为有力的因素。
我们每个人的能力都是一定的,然而能用出去多少,就全看我们对自己是怎么认定的。
一个人一旦有了依赖的观念,样样有人供给,他就会丧失勤勉努力的精神。
生活中不断有人会告诉我们,我们想做的事办不到。事实上,历史上太多大人物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办到别人办不到的事。你必须从梦想的核心开始———先进入你内心世界———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有些人永远在自己的生命中浏览,他们浏览别人的成功,心里却对自己无法获得相同的成就觉得十分懊恼。
循着信念的指标前进,你也能发挥不平凡的力量而成为胜利者。走没走过的路,尝试新的办事方法,可以发掘出你的潜能。
22必须让人把你当成宝石看待
一个人强化扭转一生的能力,体现了一种人生价值,即总是想尽力去实现自己的成功计划。在无数成功个案中,我们发现渴望成功者总要问:“我能干什么?”这是对自己能力的提问,对自己目标的选择。这是正确的。一个不了解自己价值的人只能是一个糊涂虫。
你了解自己的价值吗?不要在蔬菜市场上寻找你的价值,为了“卖个好价”,你必须让人把你当成宝石看待。在英国,最为流行的神话就是:我们可以得到我们心中所期盼的一切。如果你的愿望十分强烈,你也可以成为百万富翁、开办一家公司或成为首相。媒体、政治家、医生所运用的各种诡计刺激我们去接受这种幻觉,因为这些可以证实其推销广告所云———你可以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如果你想成为……,那你就擦这种科隆香水、把选票投给这位候选人、不妨听从这位大师的训导。但事实上,同样具有吸引力的观点是:我们自信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我们每个人都是坚强与软弱、机会与限制的独特复合体。即使我们用特定的产品或改变人生哲学,这点也不会发生变化。拒不承认这一事实,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这就如履薄冰一样危险。你的人生际遇也许有机会焕然一新,但你却无法知道,也不能决定这是否可以安然实现。
如果你善待自己,那你就不会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由于你特有的体质、智识与情感组合,有些道路可能对你是畅通的,有些则注定会让你失望。你对自我的认识越准确,你选择正确道路的可能性就越大。你选择的道路越正确,你取得更大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这并不是说只要你生于雇农家庭就该永远甘于贫穷,也不是说只要你是一个女人就命中注定要从事家务。环境及文化条件不过是整幅图画的一个部分。对你起激发作用并决定你个人价值信仰的内部力量是那些更为有力的因素。如果拥有主动性、创造力、技能、信仰,你就可以克服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障碍,甚至包括摆脱童年被欺侮的经历所带来的阴影。可是,如果你喜欢独自工作,不适应在较大群体中生活,那你热衷于掌管一个大公司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如果你长于行动,对富于挑战性的职业兴奋不已,那你可能就不会喜欢长时间生活在一座适于静思苦想的乡村宅院里。如果你迷恋一些不适合你真实个性的职位、想法,即使从表面上看你成功了,但你肯定要感受到冲突的存在。
但是,如果你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你取得外部成功的机会就会减少。在你感到不适应或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你的判断就会动摇。你可能会分不清积极的风险与消极的风险,可能会缺少解决问题的决断力。即使你在技术上胜任某一角色,但如果你感到自己无能力、无责任心,你也发挥不出最佳状态。皮鲁克斯指出:为使自己的发展有延续性,大约每到一年就做一番全面的个人评价,这是个很好的想法。其中要包括你的身体、知识、感情特征———优点与缺点。然后列出你为实现个人目标必须具备的特性及实现你职业目标所要求的品质。如果你真实的自我与你希望的自我是一致的,这意味着你的目标是合理的。
爱默生在他的《靠自己》这篇论文中,总结说:“每一个人接受教育到某一个阶段,都会得到一个看法,那就是‘羡慕即为无知,模仿等于自杀’。不论结果是好是坏,每个人都得以他自己的方式去做。虽然宇宙充满了美好善良,但是他必须在给他的一份土地上辛苦耕种,然后有营养的食物才会来到他的面前。一个人体内的力量在性质上是新的,没有别人,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他体内的力量是什么,以及他能够做什么;而要知道他能够做什么,只有在他试过之后才知道。”
演技派电影明星达斯丁·霍夫曼在“金球奖”的颁奖典礼上接受终身成就奖时,提到一个真实的小故事。30年前,有一次,他为了《毕业生》那部电影宣传,碰巧与音乐大师史达温斯基在同处接受访问。主持人问起史氏,何时是他一生当中最感到骄傲的时刻———新曲的首度公演?功成名就、掌声四起?史氏都加以一一否认,最后,他说:“我坐在这里已经好几个小时了,这之间,我一直不断地在为我新曲中的一个音符绞尽脑汁,到底是‘1’比较好?还是‘3’?当我最后发现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一个音符的一刹那,是我人生中最快乐、最骄傲的时刻!”霍夫曼说,他被大师感动得当场哭了起来。如同伟大的作曲家心无旁骛、孜孜不息地寻找一个最能感动他的音符,不管是从事何种行业的人,都必须认识自己的潜能,确定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否则就很可能会埋没了自己的能力。
这是我们对你提出的一点忠告,从中你可以悟出扭转一生的能力与潜能、与目标的关系。
23找到准确的“自我认定”
能干什么,能不能完成一件事、能不能做出点成绩,能不能扭转一生,事实上这跟我们实际所处的环境并无多大关系,而真正有关系的是我们进行自我认定能力?
什么是自我认定能力呢?那就是心中相信对自我所设下的“定义”,也就是这个定义使得我们跟其他人不同。
我们每个人的能力都是一定的,然而能用出去多少,就全看我们对自己是怎么认定的。譬如说,如果你认定自己是一个有能力、有才华的人,那么就会发挥出符合你这样认定的一切天赋;同理,不管你认定自己是个“窝囊废”或“疯子”,还是认定自己是个“专家”或“风云人物”,这都会马上影响你对自己能力的拓展。
皮鲁克斯发现:教师对于学生把持什么样的看法,会深深影响学生们对自我认定的形成过程,从而左右了他们所发挥出来的能力。有一项研究计划是这么做的,研究对象是一群教师,他们被告知新教的班级中有哪几位学生是优等生,如何使这些学生在学业上有杰出表现,乃是这些教师们的重要任务。正如这计划所预期的,那几位学生日后学业的表现果然都名列前茅,事实上他们的智商都只在一般水准,有几位甚至还在中下程度,但这个计划刻意认定他们是优等生———故涡造成那些教师的错觉———结果反而使那些教师真把这群学生教出了杰出成就。
这个道理并不局限于上述这个例子,事实上它也适用于其他人,别人怎样看我们往往就主宰了他们怎样待我们,却不管我们是不是如他所认为的那样。譬如说,如果某个人认为你是个骗子。即使你是个老实人,也从来没做过什么坏事,但每当你做什么事,他就会以怀疑的眼光看你,认为你背后有不良的企图。尤其让人遗憾的是,不管我们做得再好,却常常改不掉别人为我们所设定的角色,以为自己就是如他们所认为的那样。在此我们要请你记住: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无穷的能力,只要我们能够改变对自我的认定就成了。
我们常常会一味地认定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却无视于这样的认定是否正确,也就是因为这样死命的认定,却大大地影响了我们的人生。
检查我们整个人生,便会发现许多时候我们所遭受的痛苦是因为未能坚持,然而也就因为能够坚持到底,往往就得到许多快乐。不妨想一想,对于那些说的是一套、做的却是另一套的人,我们给他贴上的是什么样的标签?是伪君子、是变色龙、是墙头草?这种人没有原则、没有立场,不能够信赖,也不值得信赖。像这样的标签你希望被别人贴在自己身上吗?你希望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吗?我相信你的答案绝对是“不”!然而当我们坚持所相信的,特别是在公开场合表明立场———你是怎么想,将要怎么做———那么这会鞭策你、督促你,使你无视于个人的利害,而时刻不敢忘却对他人所许下的承诺。
相反地,当你能够坚持原则、把稳立场、信守承诺,那么,就会有许多的好处等着你。对这样的人,我们是怎么形容的呢?是忠诚可靠的,是足以信赖的,是可以托付的,你希望大家用这样的标准来形容你吗?你希望自己是这样的人吗?我相信大部分人的答案是肯定的。当你能够表里一致、始终如一,那么就能得到所企望的快乐,避开人所不欲的痛苦了。人生实在是奇妙,不管我们是怎么地认定自己,哪怕那种认定是不好的或有害的,最终我们的人生必然会跟着那种认定的方向走。
譬如说,你坚决相信自己的脑袋不灵光,那么这个信念就真的控制了你的脑子,使它无法灵光起来。这跟学习的方式不对而导致学不好是不同的,因为当有了好的老师在一旁指点,学习的成效便能很快地增进。大多数人认为改变学习方式并不是件难事,可是对于改变自己,改变认定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却认为简直是件不可能的事,这也就是何以我们会常听到人们这么说:“我就是这个个性,改不掉!”人生若是抱持这种态度,根本就是在扼杀可能的机会,从而给自己留下永久而无可改变的问题。
一旦认识了自己,你还得继续地改造你的自我认定,不断地去拓展,使它能更上一层楼。我们这个世界始终不停地在变动,如果你想过更好品质的生活,那么就得不断地拓展你的自我认定。你必须时时留意会影响自我认定的各样事物,看看它们是使你增强还是使你削弱,尤其重要的是你得能够全盘掌握才行,否则又会重蹈过去的覆辙。
我们都应该拓展对自我的认定,不要让贴在身上的标签成为个人发展的限制,而是发展的起点。凡是在现有认定基础上所加上去的,我们都要有实现的决心,并且相信它们都会成为事实,这就是信念的力量。
如果你在生活中一直尝试作某些特别的改变,可是却一再地失败,不用说一定是你所希望的改变跟你的自我认定不符所致。自我认定可以从一再尝试改变着手,只要你能表里如一,最后就必定能够成功。如果你还有心,更可以扩展这令自我认定,它必然可以迅速且奇妙地扫描你的人生,扭转你的一生。
24自立自助是最大的自信
皮鲁克斯说:“自立自助是最大的自信,是一个人的能力标志。能自立自助者,可扭转一生,否则只能是个依赖者,任人生之吏摧残。”
在无数失败者的个案中,常见的通病都是看不清自己有没有实力构成一种属于自我的强项,从而糊涂行事。一般人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如果他在某一方面缺少特殊的能力,他就不再想努力,以为努力也是枉然。可是还有许多人,在最初的时候其实与常人无异,也没有特殊的能力,但终于成功了。这是因为他们的自信力要高过一般人,并能以自信力作支柱去努力奋斗,终获成功。一个人不去实地试验,就永远不会知道自身的身体里究竟有多少能力。
与势力、资本以及亲戚朋友的扶持相比,自信力远为重要,它对人的成功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自信力能使人们克服困难,成就事业,完成发明。
每一个人都能实现自立自助的独立生活,可是在实际生活中,只有少数人能够实现真正的自立自助生活。当然,依赖他人,追随他人,让人家去思想、去策划、去工作,这自然要比我们自己去思想、去策划、去工作要容易得多,也惬意得多。所以,一个人一旦有了依赖的观念,样样有人供给,他就会丧失勤勉努力的精神。
有的人想要给予他们的子女以相当的凭借,使其在世上不致奋斗得太艰苦,这种做法其实是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以祸患。给孩子所开辟的出路,也许就是给予他们的挫折。青年人应有自立自助的能力,可惜大多数青年人,都易养成依赖成性的习惯,一旦有了拐杖他们就不想自己走路,一旦有了依赖他们就不再想独立了。能够充分发展我们的精力与体力的,不是外援,而是自助;不是依赖,乃是自立。
世界上只有摆脱了依赖,抛弃了拐杖,具有自信,能够自主的人,才能获得成功。自立自助是进入成功之门的钥匙,是获得胜利的象征。
在风平浪静时,显不出驾驶航船的船长是否训练有素,是否富有经验。
能够看出船长的真实本领是在狂风暴雨、波涛汹涌、船将颠覆、人人惊恐的时刻。同样,也是在失败后的挣扎、奋斗时,才能最显露一个人的机智。
只有在困境中,一个人才能立定意志努力奋斗,最终获得极大的成就。
当人自立自助时,就开始走上了成功的坦途,最终获得极大的成就。
当人自立自助时,就开始走上了成功的坦途。抛弃依赖之日,就是发展自己潜在力量之时。
外界的扶助,有时也许是一种幸福,但更多的时候情况恰恰相反。供给你金钱的人,其实并不是你最好的朋友;而惟有鼓励你自立自助的人,才是你真正的好友。
一个身体健全的人如果依赖他人,就会感到自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人有了职业、自立自助的时候,他才会感到自由自在,无比幸福。
许多人之所以在社会上无所作为,是因为他们贪图省事,或是缺乏自信,不也照着自己的意志去做。东去询问,西去探访,事事要经得他人的同意认可,才敢决定,这样缺乏自立自助精神,哪能有所作为呢?
一个人不敢表现自身的强项,表达自己的意见,实为人生的奇耻大辱。照着自己的意念,增强自己的信心,努力去做,自然能获得强大的能力,获得扭转一生的美满结果。
25跳出自我怀疑的怪圈
对自己的能力发生怀疑,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坏事。但是总陷入自我的怪圈中,则不利于扭转一生的被动局面。一般的人,可能很难相信,自我怀疑所能产生的问题很大。相信每个人从生下来以后,心中或多或少都对自己的能力抱持某种程度的怀疑。我们都会崇拜一些超级运动员、电影明星,没法待他们如常人一般。但是根据很多人的经验,他们的公众形象与现实有相当大的差距。很多最有钱势的人,同时也是最没有安全感的人。
知道不仅你我对自己能力缺乏信心,其他人也都如此后,这样便较容易克服“我不行”的心理障碍了。这是第一层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