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槿心惠质”:“韩国撒切尔”送给人们的成功课
销声匿迹近20年,朴槿惠饱受人间冷暖,但时间并没有磨灭她的政治热情。朴槿惠后来回忆称,在那段艰难的时期,她开始学会卧薪尝胆,一边修身养性,一边寻找机会重返政坛。
生活虽然不幸,但朴槿惠懂得善待自己,她努力让自己的生活过得轻盈,充满阳光和力量。正是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才是她再次在政治舞台上大放光彩的保证。
追求有智慧的幸福
朴槿惠的人生中充满了不幸的经历,但是她靠着自身的良好习惯,给自己创造了很多的幸福。她能超越自己,关注身边的人,和周围的人建立一种充满信赖的人际关系。虽受不幸经历,却能以积极热情的态度生活。
20世纪30年代末,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精神科教授乔治·瓦利恩特通过对268名哈佛大学二年级学生进行了长达72年的跟踪调查,总结出了人类获得幸福的条件,并将关于哈佛大学学生的成长经历集结成册,以《幸福的条件》为名出版。
在书中,作者总结出了人类获得幸福的条件。作者通过长时间的研究表明,幸福取决于人们在步入50岁之前有没有具备成熟的防御机制、完整的教育、稳定的婚姻生活、不吸烟、适量的饮酒、有规律的运动、适当的体重等七个条件。作者在书中强调人际关系是人的一生中最为重要的。除此之外,作者认为人还需具备积极向上的态度、换位思考、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等等。
乔治教授提出,人们为了创造幸福而健康的人生,重要的是需要有“成熟的防御机制”。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谁都会遭遇痛苦和悲伤。但有的人可以从痛苦和悲伤中走出来,而有的人则不能,这是因为这两种人面对问题的心态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不一样。这也是创造幸福和健康人生的关键因素。作者在结论部分指出,“幸福的条件就是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他还强调:“年龄越大的人,越发离不开他人,他们的幸福就越发依赖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离开了他人,他们就无法谈及幸福。”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幸福的人因为自己有幸福感,就会逐渐将这种幸福推及他人,就会对他人施以更多的关注、照料甚至是爱。他们会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觉得更幸福。
幸福的程度也分很多,那些只追求并关注自己幸福的人是初级的幸福,更幸福的人是在关注自己的幸福时首先关注别人的幸福,并乐意去分享别人的喜怒哀乐。具备这样心态的人是成熟的,他们能享受更多的幸福,能生活得更快乐。这些人知道人不是独立生存的,他们知道个人独立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若有人一起分享一份幸福,就会变成更多的幸福。这些参与其中的因为分享就会形成一个幸福共同体。
“一份快乐,两个人分享,变成两份快乐;一份痛苦,两个人分担,就变成半个痛苦。”
一个人如果能坚持在考虑自己时先考虑他人、关心他人,并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他人过得幸福,那么这个对他人施以善行的人的生活最后肯定比自己之前预想的还要幸福。朴槿惠在自己的日记里曾写下“追求有智慧的幸福,不要不幸地活着”这样的内容。由以上内容来看,她的这番话是有道理的。
衡量一个人的人生是否幸福的依据并不是积累的物质财富的多少或者事业上是否成功。幸福真正的衡量标准是人们具有何种优秀的习惯。“没有什么比习惯更重要”,这是人生给我们的智慧启迪。
以沉默面对人生的不幸
有些人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会用“幸运”或者“不幸”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如果一个人失去了父母,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不幸的,一个人掌握了很大的权力,那这个人一定是幸运的。可是,如果这两件事都发生在同一个人的身上,那么,这个人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运呢?
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朴槿惠。
在朴槿惠30岁之前,她先后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和父亲,失去亲人后的她又遭到了以前身边亲近的人的背叛。但是,性格坚强的朴槿惠把这在一般人看来是极其不幸的事情默默地承担了下来。在她重返政坛之前的生活中,她不断地锻炼自己的心性,在时间的帮助下,她变得成熟、睿智。
过了18年隐居式的生活后,朴槿惠高调重返政坛,2012年,朴槿惠当选韩国总统。
对于朴槿惠传奇般的人生,人们不禁要问:在如此的不幸与如此的幸运之间,朴槿惠是如何把握的,她是怎么看待自己的幸运与不幸运呢?
朴槿惠是一个睿智、冷静、理智、坚强的人。她觉得幸与不幸主要是取决于一个人真正的智慧。
在18年隐居式的生活中,朴槿惠研究了哲学。她说过很多富有哲理性的话。一个人如果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对于常人眼中的幸与不幸,就会有自己的独到的理解。
“想让自己的心灵平静,就要下定宁肯自己痛苦也不让别人痛苦的决心。因为下定了这个决心,就意味着你战胜了自己,意味着取得了人生最高的胜利。与这个相比,其他的输赢得失都不再重要了。”
在离开青瓦台的日子里,朴槿惠一直让自己在正道上,她不断地强大自己的内心,不为眼前的诱惑而打破自己内心的和平。在朴槿惠看来,即使眼前的诱惑再甜蜜诱人,与内心的和平比起来,也是一文不值的。只有像朴槿惠这样不为心灵纠结所累的人,到了夜晚才能酣然入睡,这是多么令人羡慕的啊。
在父亲去世后,朴槿惠和弟弟妹妹搬回了新堂洞住宅。在这段时间里,朴槿惠第一次见识到了“人心的面目”。失去了父亲后,朴槿惠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为了安抚自己受伤的心灵,朴槿惠做了很多事情,她开始为那些关于父亲不真实的消息奔走,她靠读书来平静内心。“没有人喜欢痛苦,但离了它就将一事无成,这正是人类可悲的命运。”朴槿惠如是说。
有人说胜利中蕴含着最大的危险,反之亦然。人的本色,在遇到危机、巨大成功与失败的时候将显露无遗。
人生犹如苦海,不经历一番困难和痛苦是不能到达幸福彼岸的。韩国有句俗语:自己的幸运取决于自己的品性。朴槿惠认为,一个人幸运与否,不仅仅由品性决定,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自己所拥有真正智慧的多少。
朴槿惠认为,一个真正的人并不只是生理学意义上的,还要敢于坚持自己做人的道理,只有这两者都具有,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人。
不论一个人信仰何种宗教,都要尽心尽力地为了一个目标而奋斗终生,这样才是最高的人生。小到给别人的一个微笑,大到为人类和平做贡献的国际组织服务,这些都是上苍赐予的丰富多样的事业。
不论什么也比不过一颗处处为人着想的心和一种习惯,不论什么也坏不过一颗包藏嫉妒、自私的心和折磨人的坏习惯。每个人都在度过的每一天中不知不觉地积累或好或坏的习惯。因此,如何度过每一天是非常重要的。
成功就是比别人更勤奋一点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是我小时候母亲对我的教诲。正是因为母亲这句话,我一直努力让自己不要成为懒惰的‘第一夫人’。因此,我的做事原则就是‘要比别人更勤奋’。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只有提高办事效率。而且,我相信只要多处理一件民事申请,就能让国民过得更好些。”
陆英修女士为什么会这样教育朴槿惠呢?因为陆英修女士知道,一个人如果想要获得成功,除了勤奋没有其他的捷径。政坛向来都是男人的天下,一个女人要想在政坛上站稳脚跟,不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怎么行呢?朴槿惠不但从母亲的教导里悟出了勤奋,还悟出了自己的心得。朴槿惠认为,一只早起的鸟儿,还有可能成为一名开拓新征途的领路人。早起的鸟儿在没有其他因素的帮助下,只能依靠自己不断地探索,虽然会在探索的路上遇到许多的崎岖坎坷,可只有这样,才能知道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路。
自己开辟新的路途固然辛苦,但是,有一句话说得好:“所谓的路不是找来的,而是自己一步步走过来的。”做一只懒惰的鸟,虽然可以减少很多的辛苦,但是也失去了探索的乐趣。
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回顾历史上的成功人士,很多人都是孤独地在前人未曾探索过的路上前进的。正是因为他们的坚持,才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如果他们只在前人研究过的领域继续研究,那又怎么能名留青史呢?
懒惰的鸟儿只是不断地重复之前的日子。朴槿惠是一个非常有理想的人,她有自己独特的新想法,她知道,只要自己能坚持,够勤奋,一定会开创一条让大家追随的新的适合自己的最好的道路。
有这样一个著名的励志故事:在非洲,羚羊每天早晨睁开眼睛所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躲开狮子,否则,我就会被狮子吃掉。而在同一时刻,狮子所想的是:我必须跑得再快一些,这样才能追上更多的羚羊,否则我就会被饿死。故事最后总结道:不管你是狮子还是羚羊,请在太阳升起时就拼命奔跑吧!
虽然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说的是自然界中的故事,但是却明明白白地揭示了勤劳是成功的基本法则。
难道朴槿惠勤劳是为了自己吗?不是的。朴槿惠的勤劳是为了国民。代理“第一夫人”时,朴槿惠才22岁,虽然年纪还小,但是朴槿惠一直在告诫自己“不能偷懒”,因为她知道,自己的一丝懈怠,受害的却是国民。1993年5月21日,朴槿惠在日记中写道:
在我的人生中有三件珍宝,这些都是无价之宝。第一,是我的正直明朗的心;第二,是我的正直明朗之心带给周边人的平安祥和;第三,让我每天都过得勤勉充实的分分秒秒的时间。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实现什么愿望都无所谓,但是以上三点绝不能失去。我从来不敢忘记。”
朴槿惠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她个人的性格魅力,还有她视为珍宝的一切。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朴槿惠在《点滴的人生》中说道:“就像小小溪流最终形成大川江河一样,在最初,一条小小的溪流开辟了一条水路,后来溪流就一直顺着这条水路而下。山路也是,一个人最初开创了一条路,后来的人们就一直顺着这条路走了下去。”
朴槿惠用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想要获得成功,首先要懂得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来。
就好像吃大象一样,要坚持一口一口地咽下去。第一次离开青瓦台的朴槿惠在隐居的生活中,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她在1993年7月26日的日记中写道:“人被赋予的义务,日常生活中需要做的事情,这些都是实现自我完成的工具。”
朴槿惠认为,人每天的生活都是为了实现自我完成而进行的努力。也就是说我们每天所做的点点滴滴,最后聚集起来就会成为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所以,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那些最终取得成功的人,大部分都是非常重视在日常中自我管理的人。这些成功的人不会浪费平时一点一滴的时间,他们坚信只有成功地过好今天,那么每一天的积累才能铸就成功的人生。如果今天无所事事荒废了时间,那么就无法为自己的人生和未来种下成功的种子。光阴如流水,过了便不再回来,我们无法料到虚度光阴对我们以后的成功造成的后果。
其实,能否充分利用好时间并充实地过好每一天就是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我们每一天都应给自己做好时间安排,让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有意义的事情,拒绝虚度每一寸光阴。可能有人会给自己找出各种懈怠理由,“今天感觉不舒服,明天再做吧”“好困啊,休息好了再做吧”“朋友聚会,回来得太晚了,明天再说”“今天心情不好,没状态,明天恢复了再做”,要知道,“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只要有了这种想法,明天也会有。明日复明日,最终会无所事事而遭受失败。
千里的距离,也是由跬步积累而成的,由此及彼,即使是在生活中很小的一点点努力,只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也会成就大事。这方面的著名事例就是“水滴石穿”的故事。那样一滴滴的细小的水滴滴在坚硬的岩石上,根本没有人会注意到有什么变化,但是长年累月下去,就会产生击穿岩石的结果。
中国北宋时期的张乖崖在出任崇阳县令的时候,有一天看见有个小吏从库房里出来,鬓角的头巾上有一枚钱币。张乖崖就盘问他,小吏回答说:“这是库房里面的钱。”于是张乖崖便命令下属打了他,小吏很恼火地说:“拿一枚钱有什么大不了的,就杖责我?你能够用杖打我,但是你不能够斩我。”张乖崖拿过笔来,上面判他说:“一天偷一钱,一千天就是一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然后走下台,自己亲自拿剑斩了他,然后到申台府揭发罪状去了。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不可轻视任何小事。要记住:即使是再细小的事情聚在一起,往往也会产生超乎想象的巨大力量。
朴槿惠就是非常关注细小之事的人。非常关注细小之事,并不是朴槿惠的弱点,相反,这是她关心被忽略的弱小势力或者社会底层人士的具体表现。
在处理婴幼儿保育政策、双职工夫妇的休假等细小问题时,朴槿惠并不是一味地乱提政策,而是彻底了解这些家庭的困难。朴槿惠在切实体会后,根据这些家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双职工夫妇可以在需要的时间内托付幼儿的“时间制政策”、保育人员直接上门帮助照看小孩的“保育服务”以及可以让女性安心上班的其他保育政策。朴槿惠提出了一系列关注民生细节的政策和制度。
在某次由30~40岁韩国国民参加的政策讨论会——大国家党“3040”政策讨论会,有位讨论者曾向朴槿惠提出问题:
“您没有结过婚,没有生过孩子,没有育儿经验,那么如何能理解‘3040’人群的苦衷呢?”
朴槿惠回答:“世宗大王不是奴婢出身,但是他却深刻了解奴婢的苦衷,不仅给她放了100天的假,同时也给了她丈夫一个月的休假,以便照顾她。”
由朴槿惠这件事可以看出,朴槿惠成为总统,离不开她平时对国民的那些从细微之处的关心,并努力解决他们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