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槿惠重归政坛,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改革。她认为,如果不改革,就不能赢得国民的支持,只有改革才能救国救党,实现强国之梦!
回归政坛就是为了改革(一)
很多人对于朴槿惠远离政坛多年后又重新步入政界感到非常疑惑和不解。其实,朴槿惠再次步入政界的理由很简单——改革:改革政治、改革政党。她曾在2002年2月20日举行的斗山会议早餐演说中详细阐述了自己涉足政界的理由。
下面是她当时的演说稿:
每当我仔细审视我们的政党时,我总会觉得政党中存在着一些非常不可思议的地方。
第一,我们政党每次参加选举时都会吸纳许多社会各界有名望的专家。仅以第15届和16届总统选举的情况来看,初选和再选议员的比例几乎超过了60%。可是我们的国民并没有觉得这么多名人进入政界就一定可以促进政治的发展。他们反而觉得下次选举时,将另有更新的新人来代替这些四年前是政治新人如今已是政治老人的他们。
第二,我们国家实现政治的舞台是国会,它是独立的宪法机关。国会议员自身既是地区代表也是国民代表。国会是集中自律、独立的国会议员们审议、讨论国政的地方。因此,国会议员作为国民的代表,并不需要多么坚定的信念,我们只要向国民们负责就可以了。可是,与对国民负责相比,议员们更倾向于观察总裁的脸色。有时他们被戏称为“举手党”,而且国会的地位也开始受到冲击,它已经被看成是某一个政党的下属机构。
第三,我们要克制自己的地区感情,议员们要切实促进地区间的融合。对于这一点,我认为全体国民都不会反对,而这个职责也应该由政治家来肩负。可现实却恰恰相反。不容置疑的是,我们的政治圈里不论是执政党还是在野党,相对于服务国家来说,他们不但站在了代表特定地区利益的立场上,而且还动不动就煽动地区感情,使这种风气得以广泛传播。促使这种情况不断恶化的原因还有很多。对于目前的种种,我会经常思考“为什么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个问题。
我认为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政党结构使总裁一个人掌握了提名权和财政权,让党内一切和地区都处于总裁一个人的支配下。我们的政党一方面是因为政治利害关系,一方面是因为一部分人利用地区主义,正在变得日益僵化起来。因此,如果现有的以总裁为中心的一言堂的政党结构不革新的话,这种反常的事情仍然会接连不断地发生。
众所周知,政治改革的核心就是政党改革,而政党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改变这种一言堂的体制。因此,只有改革这种体制,我们的国家才能不断发展成先进发达国家。而且我还认为,我们的大国家党只有让国民切身体会到改革变化后的好处,才能在这次及以后的大选中获胜。
金大中总统从执政党总裁位置上退下来后,曾强调说我们的政治日后将出现大的变革。民主党也宣布了他们的政治改革方案,即废除总裁制和向上式提名制度、实现政党财政透明化,等等。其实,单单从执政党的生存角度来讲,这也是他们不得不着手做的大事情。
单从这件事出发,我把有关政党改革的看法扩散到整个政治圈,我认为这应该成为让我们的政治更民主、让我们面向未来发展政治的一个重要契机。与执政党相比,作为在野党,我们大国家党确实心怀为国家、为政治的坚定信念进行了许多政治改革,我真心希望我们的大国家党能成为让国民信赖的先进政党。
那么,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事情呢?这同样是一个困扰了我很长时间的问题。改革我们大国家党的事情有谁能挺身而出呢?当时想来想去,尽管我认为有很多事情是吃力不讨好,而且要比预想的复杂得多,但我还是宣布参加大国家党总统候选人竞争。可是,我又觉得没有政党改革就召开全党大会不太妥当。按照我个人的观点,是在参加竞选的同时,提议设立一个能全面讨论政党改革的机构,通过这个机构来实现总统竞选候选人与总裁分离,实行公正的候选人竞选方法与向上式的提名制度、透明的政党财政运行方案等,而这个机构决不能成为那种只是为了准备召开全党大会而组成的特别机构。
我的提议得到了党内的认可。最后决议的结果是,除了全党大会的规则外,在全面讨论政党改革的前提下,同意组成“2002年选举准备委员会”(简称“选准委”)。尽管委员们也都很认真负责地组织活动,但我的立场是“除了优先改革政党外,竞选方式也在政党改革的框架内讨论”,而不少人的立场则是“首先应该尽快决定竞选方式,政党改革先放一放也未尝不可”,对于这两种不同观点的争议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回归政坛就是为了改革(二)
对于政党改革和竞选方式这两种观点,朴槿惠在接下来的演说中讲道:
对于政党改革而言,我认为它的核心事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废除帝王般的总裁职位。
废除独占提名权和资金支配国会议员的总裁职位是政治民主化最为核心和关键的内容,废除总裁职位后,集体领导体制就会代替现行的总裁体制。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的是,实行集体领导体制应该确立向上式的提名制度和实现党的财政运行透明化。因为集体领导体制也存在各派系老板们分占提名权和人事权的弊端,这也是不少人主张维持现行的总裁体制的根本原因。
其实,如果向上式提名制度得以确立并实行党的财政透明化的话,就不会再有这样的担忧。依靠合议制原则运行政党,通过向上式提名制度和透明的政党财政运营,能够最大限度地强化国会议员的自律性,也能够充实三权分立的民主主义原则。另外,我们政治圈权力型腐败之所以越来越普遍,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所有的权限集中于一人,即帝王般的总统和总裁体制。为了克服这个弊端,废除帝王般的总裁职位是最好的办法。
仔细想一下,如果在总统选举之前废除不了总裁职位的话,我们可以首先实现总裁和总统候选人的分离。但是对于废除全部权力集中于一人之手的提案,这个被称为政党改革的核心问题,各方面还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
第二,积极实施至少50%以上国民参与的预备竞选制度。
国民们虽然各有自己喜欢的政党,但是自身加入党派的人数却不多,我认为这是因为我们的政党排斥国民。其实,从长远来看,我们的政党应该转变成国民广泛参与的、始终与国民肩并肩的政党,这才是最好的出路。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不同政党的总统候选人的竞选也是这样。另外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那就是要始终保持反映国民舆论路径的畅通。与当下一样,议员们的投票结果所反映的党心与一般国民的民心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而由一般国民参与的预备选举制所选出的候选人,其所具有的国民代表性要比过去高得多,而且这种选举制度下的候选人当选总统的可能性也会变大。
本质上来看,引入国民参与预备选举制度的意图,目的就在于最大程度地杜绝少数政治人物之间通过权钱交易来选出候选人的舞弊行为。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让选举代表团的规模不断扩大,这就要求国民参与的比率至少要高于50%才行。
为了避免在引入了预备选举制后因选举代表团规模较小,又不得不重新回到目前的依靠政党结构进行选举的现象,我认为选举团的人数至少要超过10万名才行。可是我们党的选举准备委员却指责说,从现实来看,10万人太多。他们有人建议将选举代表团人数减少到7万名,国民参与选举代表团的人数按选民人数的0.1%计算,即3.5万人以上。经过几个来回的拉锯战,党的选举准备委员会确定选举团人数为4.5万名,国民参与选举代表团的人数为三分之一,即1.5万名。但这个方案没有被接受。
于是选举准备委员会又重新确定选举代表团人数为5万名,国民参与选举代表团的人数为二分之一,即2.5万名。这个结果最终在党委会上也没有获得通过。尽管国民参与竞选制度优点不少,但因为同样存在金钱选举或动员私人团体募捐的危险,如果管理体制不健全的话,它同样会存在混浊变质的可能性。
不过,虽然国民参与竞选制度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但我还是认为国民参与竞选制要比现行的以少数大议员为对象的竞选更民主,它的腐败可能性也更低。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存在缺陷的制度,不管是什么制度,只要优于以前的制度就是好的。
第三项与第四项是实行向上式提名制度和党的财政运营透明化。为了实现党的提名过程透明化、民主化,我建议实行向上式提名制度。通过公开提名审查过程,可以阻止提名权被少数一部分人所独占和滥用。不仅如此,政党的财政运营也应该实现透明化。更为重要的是,用国民税金支付的政府补贴应该尽量用到为民办事的政策开发上来。我相信,政府在强有力的智囊团的帮助下,会转变为名副其实的、真正引领国家前进的合格政府。
现在,我正尽最大努力试图在大国家党内贯彻这个政党改革方案。可是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不进行政治改革的话,大国家党还是很有可能成为执政党的,如果一旦进行这样的政党改革,反倒不可能成为执政党了。我对这种观点感到不可思议。更令我觉得吃惊的是,竟然还有人在我面前说,改革政党将会加速党的分裂!对于这些观点,我个人实在不敢苟同。因为对于在野党来说,如何实现政权交接是应该首先考虑的课题。如果一个政党对这个课题没有任何问题意识,每天只是盲目地聚集在一起,我想这个政党是无法做出什么贡献的。而且,他们提出的观点可能也只是一种错误的妥协。
作为一个国家的政党,我们首先必须要明确回答的问题是:执政需要什么样的政党?我们为什么要掌握政权?我们为谁而执政?我们为何要实现政权的交接等问题。而政党改革只是阐述大国家党在执政以后的执政理念是什么的课题之一。因此,如果是为国民执政、为国民交接政权的话,你强调政党改革就绝对不会无人理睬,而且你自身还会比其他政党率先实行更多的改革。当然,这些政治改革首先要得到国民的认可才行。
最近,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流行语是“CEO总统”。我认为“CEO总统”论的核心内容应该是:总统不是目中无人、发号施令的“最高领导者”,而应该是扮演着“国家经营者”或“调解者”角色的人。这样的总统意味着他能够克服过去的帝王般总统的诸多缺点。
帝王般的总统来源于帝王般的执政党总裁和政党的一言堂体制。不管怎么样,作为一言堂体制之下的高高在上的政党总裁,他不可能突然转变身份成为“CEO总统”。因此,我们的政治要想完美地实现政治变化,我们所需的总统就必须具备作为“CEO总统”卓越的才能,就必须要改革目前现行的总裁一言堂体制,而实现这个目标的首要任务,就是推动党内民主化。
从这篇长长的演讲稿中,我们可以看到朴槿惠为了政党改革耗费了多少心血和精力,从她的层层推论和精密的思维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她改革的决心。有人曾对她的改革理念提出了反对,说总裁怎么能容忍这种改革政党的要求,简直是自不量力。对此,朴槿惠强硬地回击道:“如果作为总裁都不能容忍改革政党的要求,那么这个总裁也要成为被改革的对象。”
朴槿惠确实是那种身体力行、行胜于言的政治家。她为了向国民展示自己改革的决心,在当选为总统的第二天,即2012年12月20日去参拜国立显忠院时,就在访问录上写道“将开启新变化和改革的新时代”。这是她向国民释放自己即将开始改革的信号。从那时起,韩国国民开始对朴槿惠执政之后在国政运营上会进行哪些改革进行普遍关注。
关于改革,朴槿惠身边的人还声称朴槿惠对消除“亲卢(卢武铉)”“亲李(李明博)”“亲朴(朴槿惠)”等派别政治的意志十分强烈。因为朴槿惠觉得,要改革,就应该万众一心,不能分门别派,这会影响改革的进程。
根除政治腐败、保障国务总理的实质性权力、遵守宪法规定的三权分立也是朴槿惠一直强调的实现政党改革的重要课题。同时,朴槿惠还主张政府应该对媒体机构、情报机关的人事和运营保持中立,不应该将其当做稳定政权的手段。
同时,朴槿惠还将对行政部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使政府部门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实现自我改革。例如,在服务机构方面,通过实现改革使公共部门在与民间机构的公平竞争中取胜,摆脱“铁饭碗”的消极形象。另外,据一些党内人士说,朴槿惠还会大量启用理工科人才和有才能的女性。朴槿惠还是总统候选人的时候,在会见科学技术人才时就说过,科学应成为国政运营的核心。由于她本人就是理工科出身,因此在这个方面总会有些共同的“DNA”。朴槿惠在选举期间也曾不断强调过,女总统是变化的起点,预计她会在下一届政府的重要职务上大胆任用有能力的女性人才。
或许,朴槿惠在带领大国家党勇于改革的过程中会遇到无尽的困难和挫折,但是从她拥有的坚定信念来看,这些磨难势必会激发出她更大的勇气和执著。同时,我们也愿意去相信,朴槿惠能够通过改革,给韩国人民带来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程,将改革进行到底
朴槿惠的梦想就是要创建一个干净透明的政府,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她决心致力于政党的改革。她把“公开”“共享”“沟通”与“合作”作为政府运营的核心原则。她认为,作为政府不应该垄断信息,应该创造与国民共享信息和知识的新型政府运营模式。而这种模式想要成功运行,就首先要消除各政府部门之间的隔阂,共享信息与知识,不仅要政府之间共享,还要与国民共享。如此一来,就可以大大增加政府与国民之间的共鸣,减少政府腐败和效率低下现象的发生。
这虽然是一个伟大的梦想,但是在集权思想根深蒂固的政府部门中,要实现恐怕希望渺茫。
果不其然,在朴槿惠刚一提出改革当时的总裁一言堂体制的要求时,立即遭到了很多议员的强烈反对。当她觉得改革无望时,便毅然脱离大国家党,并于2002年5月创立了未来联合党。这就是朴槿惠与其他政治家的不同之处。她永远不会单纯地为权力而挑战,她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而去争取权力。如果政治理想和现实发生冲突,她也绝不会偏安一隅,为了获得权力而放弃自己的原则。
后来,她主张的改革事项被贯彻实施,2002年11月,朴槿惠复归大国家党。
此时的大国家党在大选中失败,又因非法政治资金事件和卢武铉总统弹劾风波,陷入了濒临绝望的境地。2004年3月23日,朴槿惠在大国家党民意低下、命悬一线之际,毅然决定当选为新的党代表。从此开始了她拯救大国家党的壮烈之旅。
朴槿惠上任后,朴槿惠就卖掉了十层高的党部大楼,用以偿还该党收受的非法政治资金,并下令在国会附近一块空地上搭建帐篷和集装箱活动房屋,把党部搬到那里。
经过朴槿惠的一系列拯救措施,大国家党的支持率开始呈现回升,并在国会议员选举中,保住了它第一大在野党的地位,并在之后的地方选举中取得压倒性胜利。朴槿惠正式确立了她在党内的威望,并赢得了“选举女王”的称号。
在改革政党的过程中,朴槿惠信守原则的政治家标签也为她赢得了极高的人气。当四大法案被国会搁置,韩国前总统卢武铉就向大国家党提议联合执政。对此,朴槿惠呵斥卢武铉是“不合格的总统”,并表示反对:“救这个国家的出路不在于联合执政,而在于如何挽救陷入困境的民生。”
她既与李明博对立,又坚持了世宗市原案,还赞同了“自由贸易协定”。“世宗市是国会向忠清道道民的承诺,不能把世宗市的问题与个人的政治信仰相提并论。”为了阻止李明博的《世宗市修正案》通过,朴槿惠曾参加过国会的反对讨论会,这是朴槿惠从政以来第一次参加的反对讨论会。朴槿惠主张信守承诺,有问题宁可追加预算,也不能违背国会对国民的承诺,这是她的执政原则。从那以后,媒体开始争先恐后地分析报道“朴现象”。“条条大路通罗马,种种政治通槿惠”,也成了媒体刊物的流行语。
当李明博在2008年国会选举中对“亲朴系”的公推实施“大屠杀”时,朴槿惠表示“国民和我都被骗了”,并与李明博政权展开斗争。之后,为了使当选议员的亲朴系人士恢复党籍,又再三同李明博进行会谈,经过一系列交锋,朴槿惠成功地使这些议员恢复了自己的党籍身份。
总之,在朴槿惠进入大国家党后,凡是涉及政党改革和原则性的问题时,她都会进行绝不妥协的斗争来贯彻自己的政治原则;无论对方是卢武铉、李会昌还是李明博,她都会奋起反击,为自己的信仰和国民而战斗。
安保和主权方面,对朝、日绝不软弱
朝鲜和日本,或许是最令韩国感到头疼的国家。朴槿惠上任后,便有民众提出了质疑,身为一个女人,肯定会在安保方面表现得过于软弱。对此,朴槿惠表示:“有人说我软弱,但我绝不软弱,为了国家和国民我比谁都刚强。”
朴槿惠之所以欣赏英国的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最主要的原因是撒切尔夫人打赢了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把英国引向了繁荣。所以,朴槿惠也表示自己会在安保问题上同时发挥自己所特有的强悍与柔软。
2011年12月19日,朴槿惠接任大国家党非常对策委员长之后,第一项就是讨论怎样应对金正日死亡和金正恩政权的议题。对于朴槿惠来说,体验过进步政权十年的亲朝政策和李明博政权反朝政策的长处与短处,她比谁都清楚两个政权对朝政策的差异。她会综合两者,制定出更加有效率的对朝政策。
尤其是在朴槿惠上任之前,朝鲜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朝核问题无疑成为朴槿惠就职后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朴槿惠对此表示,朝方必须认识到,如此做最大受害者将是朝鲜自己。朝鲜必须尽快弃核,走上和平与共同发展的道路。
同时,朴槿惠还呼吁朝鲜遵守国际社会准则,做出正确选择,不要继续与世界为敌,希望朝鲜尽快融入国际社会,担负起应尽的责任,寻求共同发展,推动“朝鲜半岛信任进程”。为此,朴槿惠提出了朝核协商的三项原则:第一,完全废除朝鲜的所有核武器和核计划;第二,认真遵守相互约定的时间;第三,国际社会应该发出一致的声音。
从朴槿惠的发言和所作所为来看,朴槿惠依然希望通过对话解决朝核问题。这与朴槿惠竞选总统时打出的“加强安保,开展信任外交,打开朝鲜半岛新时代”口号相吻合。
其实,在朴槿惠看来,她认为应当结束韩朝对立的时代,开创“对话”和“和平”的新体制:“在安全问题上,韩国应当在坚持强势立场的同时,摸索重建朝韩间信赖的方案。”“强力应对挑衅,但朝韩关系必须重新开始”。所以,为了绘制统一基础的蓝图,朴槿惠在对朝问题上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她积极动员朝韩对话,并依朝鲜态度制定弹性应对战略,在支援朝鲜开放的同时,任期内至少为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打下坚实基础。因为她深知,解决朝核问题并稳定南北关系是开创“国民幸福”时代的首要前提。
另外,由于韩日两国在历史问题和岛屿主权争端问题上有不同的认识与主张,这些在短期内都很难找到彻底解决的途径。而这些分歧已经对韩日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制约。所以,对于与日本的关系,同样是一件让朴槿惠感到头疼的事情。因此,她在对日政策上也表现得非常慎重。
对此,朴槿惠还如此说过:日本俨然把韩国的领土独岛(日本称“竹岛”)当做他们自己的国土对国民进行教育!如果他们教授给未来一代的是编造事实的假话,那么在国际社会看来,日本如何能取得信任呢?“指鹿为马”,如此固执怎么能行?为了对独岛实施有效管理,我们国家应该采取更多的措施。
尤其是2012年的“独岛”争端使两国关系重新变得紧张。为抗议日本举办竹岛日活动,韩国六百万商户决定从2013年3月1日起,发动全国规模的抵制日货运动,韩国掀起新一轮反日高潮。一些民众在日本驻韩使馆面前企图切腹、切指明志,在强大民意面前,刚上任的朴槿惠亦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冷颜以对。
2013年1月4日,朴槿惠会见访问韩国的日本特使额贺福志郎,接受了他转交的安倍晋三的亲笔信。会见时,朴槿惠表示,日本必须直面本国的殖民历史,这对培养两国互信十分重要。安倍邀请朴槿惠早日访日,以便两人见面,朴槿惠仅表示感谢,并未应允。或许,这也是她用自己“柔软”的方式来强硬地对待日本的表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