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自己才能热爱生活
史迈利·布兰敦在一本书中写道:“适当程度的自爱对每一个正常人来说,是很健康的表现。为了从事工作或达到某种目标,适度关心自己是绝对必要的。”
布兰敦医师讲得很对。要想活得健康、成熟,“喜欢你自己”是必要条件之一。但,这是表示“充满私欲”的自我满足吗?不是的。这应该是意味着“自我接受”——一种清醒的、实际的接受自己的本来面目,并伴以自重和人性的尊严。
喜欢自己,是否像喜欢别人一样重要呢?我们可以这么说:憎恨每件事或每个人的人,只是显示出他们的沮丧和自我厌恶。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怀特,在其发人深省的著作《进步中的生命:有关个性自然成长的研究》中提到,现今有一种观念极为流行,就是认为:“人必须调整自己,以适应周遭环境的各种压力。”怀特博士继续指出,这个观念是基于一种理想,就是认为,“人能毫无问题地去适应各种狭窄的管道。
单调的例行公事、强制性的规定及达成角色任务的种种压力等等。但其采取的行动是否成功,则须看其是否具有拒绝、帮助成长或是改进角色的能力;并且要能创造、表现出积极的力量——换句话说,就是其成长过程当中,要具有创意性的方针和态度。”
我们很少人有勇气独树一格,或很清楚明了自己究竟拥护什么主张。我们的行为通常受社交或经济族群的影响,如衣、食、住或思考的方式,大概都与邻居差不多。假如周遭环境与我们的个性格格不入,我们会变得神经质或不快乐,会感到失落和迷惑——会不喜欢我们自己。
为了学习喜欢自己,我们必须培养出面对自己缺点的耐心。这并不意味我们必须降低水准,变得懒惰、糊涂或不再尽心尽力。这表示我们必须了解一个事实:没有人——包括我们自己——能永远达到100%的成功率。期待别人完美是不公平的,期待自己完美则是愚蠢荒唐的。
要求自己时时保持完美是一种残酷的自我主义。那表示:我们不能仅表现得和别人一样好,而是要超越其他人,要像明星一样闪闪发亮。我们的重点不是自我发挥,不是为了把事情弄好;我们注重的是要胜过别人,使自己达到傲视群众的地位。
身为一个人,完美主义者也如同一般人一样会犯错,会失败。但他们不能忍受这样的状况,因此会变得痛恨自己,不喜欢自己。
千万别这么苛待自己。有时候,我们要练习自我放松,取笑自己的某些错误,要学习喜欢自己。
马里兰州巴尔的摩“赛顿心理学院”的医疗主任李奥·巴德莫医师曾写过:“人们惯常在晚上休息时冥想当日的种种活动。这种独独冥想的习惯,显然是学习如何与自己相处的好方法。”
除非我们能与自己好好相处,否则很难期待别人会喜欢与我们在一起。
独处能使我们发现内在的休息港口,能有参详的对象,是我们与外界接触的基础。
独处能使人更客观地透视自己的生命。《圣经》的诗篇里有一句忠言:“要安静,便可知道我就是神。”这话至今仍是忠言。独处的确对我们十分有益处,就好像新鲜空气对我们的身体极有帮助一样。
假如我们要依赖别人才能得到快乐与满足,则无疑为别人增添负担,并影响到彼此之间的关系。要喜欢、尊重、欣赏我们自己,这不但能培养出健康成熟的个性,也能增进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制约情绪是一门学问
“心怀怨恨的人是一个刺客,但他也是一个自杀者。”有的人动辄哭笑,有的人则动不动就生气;而有的人则能在必要的时候哭笑,并且表现得恰到好处。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是一种性情中人,如果任由自己的性情,可能会害了自己。
摆脱错误心态的束缚带着抱怨的心态,是无法找到自己的强项的。
很多人所信仰的观点也是一种深人人的脑髓的最不幸的观点,他们认为,由于他们从那些身体不健康的人那儿继承了数百年以来代代相传的缺陷,因此,他们不相信自己会有很棒的身体或良好的健康状况。如果人染上的这种思想——一种束缚人、弱化人的思想,他的身体器官和功能要是还能正常运转,那才怪呢!要知道,身体是由数以万亿计的细胞紧密连在一起的一个集合体,因此,这些天文数字的细胞能迅速地受到每一种有害的思想、情绪或不幸的信念的感染和影响。
对人们的生命来说,健康才是正常的。而任何一种失调——健康受损、疾病和虚弱——都是不正常的,都是有违我们的本性的。新的思想会使人的身体细胞得到更新,会使人体的细胞充满生机活力、富有青春气息。而陈旧的思想、忧虑的思想、老化的思想和混乱的思想则会使人的身体细胞产生相应的变化。
如今,仍然有许多人比战前非洲的奴隶受到的束缚还要多。现在有许多人竟然迷信到这种程度,认为不经意吸到的一口凉气、打湿了的双脚、任何引起“不安”的事物以及各种各样的迷信玩意,会对一个人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支配他的心灵;如今有些人对这类迷信玩意儿的恐惧,如同做惯了奴隶的人对他们的主人的恐惧。
如果这种人想外出旅行,想写一部著作,想去法庭为一个案子作辩护,如果这种人想歌唱,想绘画,他们必定会先“问问”他们自己的身体,如果他们的身体说“不行”,那么他们就会放弃这样的念头;如果他们的身体说疲劳、倦怠或不适,他们就不会考虑自己此时此刻的责任,也不会考虑自己伟大的人生目标,他们必定会停下来,一直等到身体变好为止。
但是,在未来的岁月里,人们将羞于谈论自己身体的失调或虚弱。因为到了那时,身体上的失调和虚弱将被视作我们曾经造了孽的一个证据——至少是我们曾经在思想上造了孽;这种身体的失调和虚弱将被视作我们曾对他人持有不友好的可耻思想的一个明显证据;这种身体的失调和虚弱将被视作我们有仇恨或怨愤思想的“个铁证;这种身体的失调和虚弱也是我们自认为受到某种臆想的伤害而想“讨还公道”的思想的一个铁证;同样,这种身体的失调和虚弱也是我们曾经以自私、嫉妒、不诚实的态度,或以某种不公正的方式利用他人的一个铁证;这种身体失调和虚弱还是我们由于恐惧、忧虑或其他形式的心理失调而成了自我思想工害的牺牲品的一个铁证;这种身体的失调而成了自我思想毒害的牺牲品的一个铁证;这种身体的失调和虚弱也将被视作是我们生活不正当和有违于自然法的一个证据;或者说,这种身体的失调和虚弱是我们重蹈了祖先的覆辙——即让人们的身体受邪恶的或不纯思想的毒害,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自控力的一个铁证。
要想获得健康、幸福和成功,你必须心怀善意。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一条道路可以通向真正的幸福和成功。
无论你经常想什么,你往往最后就变成了那样的人。
如果你潜心于神圣的事物,如果你的思想专注于精神品质,那么,你不仅会在精神上变得高尚,而且,你的品质也就会显现在你的脸上,体现在你的行为举止中。这样,你甚至能从人群中轻而易举地辨认出,哪个人是一个牧师,或哪个人是一个潜心于神圣事物的人。由于总是不断地想象神圣的品质、神圣的事物,由于总是不断地想象完美和谐与品格的完善,人们自己也就具有了他们心中所想象的那些特征,他们本身也就成了完美与和谐的化身。一种在人的头脑中占据支配地位的思想,无论是什么,无论长期以来一直习惯性地思考什么,总会流露在他们的脸上,显现在他们的行为举止中,体现在他们的谈话中。因此,从一个人的外在表现,能够发现他思想与情绪的痕迹。
你是否曾经意识到,人们可能读懂写在你脸上和刻在你行为举止中的你的思想记录?你是否曾经意识到,你的面孔就是一块公布你多年以来心中所思所想的布告牌?“一个人往往将他的生活经历写在他的身体上,因而天使可以在他的身体上发现他的过去。”这是瑞典科学家和神学家斯维登堡的一句名言。
如果你主要的情感记录是一幅充满贪婪、仇恨、自私和嫉妒的画像,那世人也能读懂。你也许会认为,你的这些思想都是秘而不宣的,但是实际上,这些思想全都展现在你的面孔这一块显眼的布告栏上。
做控制情绪的大师
控制情绪是成就大事的本领。没有控制,你的强项就会顿时消失。
人是一种具有思维和感情的动物,所以每个人都有情绪的波动,这也是人和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不过,现实生活中有人控制情绪功夫一流,喜怒不形于色;有人则说哭就哭,说笑就笑,当然,说生气就生气!
随意哭笑的情绪表现到底是好还是坏呢?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率直”的性格,是一种很可爱的人格特征。这么说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喜怒哀乐都表现在脸上的人,别人容易了解,也不会对他持有戒心,而且,有情绪就发泄,而不积压在心里,这也有利于心理卫生,但说实在的,这种“率直”实在不怎么适合在现实社会中行走。
之所以这么说,至少有两个理由:
不能控制情绪的人,往往给人一种不成熟或还没长大的印象。
如果你仔细想想,只有小孩子才会说哭就哭,说笑就笑,说生气就生气,这种行为发生在小孩身上,大人会认为这是一种天真烂漫,但如果发生在一个成年人身上,人们就不免会对这个人的人格发展感到怀疑了,就算不当你是神经病,至少也会认为你还没长大。如果你与这还没有多大关系,如果已经做过好几年了,或是已经过了三十岁,那么别人会对你失去信心,因为别人除了认为你“还没长大”之外,也会认为你没有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这样的人,一遇不顺就哭,一不高兴就生气,怎能做成大事?这已经和你个人能力无关了。
一个人容易哭,会被他人看不起,被人认为是一种“软弱”,容易生气则会伤害别人。
哭其实也是心理压力的一种缓解,可是人们始终把哭和软弱联系在一起。不过大部分人都能忍住不哭,或是回家再哭,但却不能忍住不生气。
其实生气有很多坏处:
会在无意中伤害无辜的人,有谁愿意无缘无故挨你的骂呢?而被骂的人有时是会反弹的;
大家看你常常生气,为了怕无端挨骂,所以会和你保持距离,你和别人的关系在无形中就拉远了;
偶尔省以下气,别人会怕你,常常生气别人就不在乎,反而会抱着“你看,又在生气了”的看猴戏的心理,这对你的形象也是不利的;
生气也会影响一个人的理性,对事情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而这也是别人对你最大放心的一点;
生气对身体不好,不过别人对这点是不在乎的,气死了是你自己的事!
所以,在社会上行走,控制情绪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你不必“喜怒不形于色”,让人觉得你阴沉不可捉摸。但情绪的表现绝不能过度,尤其是哭和生气。如果你是个不易控制这两种情绪的人,不如在事情发生,并引发你的情绪时,赶快离开现场,让情绪过了再回来,如果没有地方可暂时“躲避”,那就深呼吸,不要说话,这一招对克制生气特别有效!一般来说,年纪越大,越能控制情绪,也不易被外界刺激引动情绪,所以你也不必太沮丧。
你如果能恰当地掌握你的情绪,那么你将在别人心目中呈现一种“沉稳、令人信赖”的形象,你虽然不一定能因此获得重用,或在事业上很快就有很大的帮助,但总比不能控制情绪的人好!
还有一种人,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已经到了很高的境界,能在必要的时候说哭就哭,说笑就笑,说不生气就不生气,而且还表现得恰到好处,这种人控制情绪已经练就了一种功夫,你如果有心,也可以学得到。这对你在人性丛林中行走是大有好处的。
应该学会控制行为凡是有强项的人,都有一套能够控制自我的强项。
人活于世,做人做事若能“率性而为”,那人生就没什么好遗憾的了。问题是,你不是天地间唯一的存在,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别人也不可能为了你而存在,对你一切都言听计从。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许多人际关系和事业上的不如意,这些不如意需要以智慧和耐心去解决,而不是靠你一时的喜恶和脾气。
如果你看不惯老板的苛刻,就说“老子不干了”,这样并没有解决问题,因为苛刻的老板很多,你在别的地方也会碰到,而你辞职,又有谁在乎呢?你若失业,不仅没人在乎,说不定还有人在偷笑哩!如果你嫌工作辛苦,就任性地放弃,那么你放弃的可能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当然,也没有人在乎你的放弃,因为那是“你自己的事”!如果某人激怒了你,你就拿起刀子……那么,你宰了他,毁了一生,倒霉的是你,伤心的是家人,别人是一点也不在乎的……“你自己的事”呀!
最重要的是,时间久了,你就会养成一种放纵自己情绪的习惯,遇到问题就顺着性子去做,有时候你真的解决了问题,但也许为你自己的将来埋下了祸国。也许你得罪了很多人,即使他们不说,日后还是会伺机报复的。因此长久下去,对你的事业和人际关系就会破坏多,建设少,甚至还有可能带来毁灭。尤其你一旦给人“不能控制情绪”的印象,那真的是难以翻身。所以落魄的人、自我毁灭的人,多半是一种性情之人,这两点,只要我们观察那些人就可明白。
或许你会说,某人有显赫的家世、雄厚的家产,当然可以“任性而为”。这种人也就随他去了,因为如果想任性而为,别人也劝不了的。问题是,你有这种“任性而为”的条件吗?何况这种人任性而为的结果是常常毁灭哩!
所以,无论在事业上还是人际关系上,遇到不如意时,请别说“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而是应该:
①忍耐!
②掂量轻重;
③然后再作出决定。
审视一下你的性情,如果不好,那就改改你的性情,更不可任着自己的坏性情随意而为!
远离自卑,奋发上进
一个自信的男人,会使女人获得安全感;一个自信的女人,会使男人感到温暖安详。
人有一万个理由自卑,也有一万个理由自信!
不管你承认与否,自卑者面对生活缺乏勇气,不能与强大的外力相抗衡,致使自己在痛苦的陷阱中挣扎。有谁愿意成为一个自卑的人呢?大概没有。所有在实际生活中说自己为某事而自卑的朋友,都认为自卑不是好东西。他们渴望着把“自卑”像一棵腐烂的枯草一样从内心深处拔出来,扔得远远的,从此挺胸抬头,脸上闪烁着自信的微笑。
自己瞧自己不顺眼,自己总觉得自己矮人一头,这就是自卑;当然这“不顺眼”、“矮一头”都是以别人为参照系的:“我皮肤黑”,是和别人比而显得“黑”“我个矮”,矮是相对于高而言的“我眼睛小”,世界上有许多大眼睛的人,才衬托出了“小”。这些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实实在在摆在那里,让你藏不了躲不了否不了忘不了,于是你有了自卑的理由。你可怜自己又恨自己,于是耗费大量的心理能量和时间精力,企图去改变那些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但却常常成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