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长又问,粮食问题真这么难吗。李永福说,粮食问题并不难,难就难在一个国家对它的认识上,大夏国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从根本上着手。寻求种植之法,只能一时缓解农耕中的难题,多少个急切的心,都不能扭转乾坤,或者动摇帝王们的意愿。世态多变,由不得你我。
大王说,梦已断……
除夕
大约在公元六七世纪,党项族进入氏族末期,七世纪中叶后,迫于吐蕃奴隶主、贵族势力的侵胁,他们开始向陇南、陕北、河套一带迁徙。在定居内地的年月中,他们仍然过着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生活在陕北地区的一部分党项族人受不了当地土豪恶霸的气,策划向河套地区迁徙,这一次迁徙集合人数有1500人,选出的头领却是汉人张福。
党项族中没几个服张福的,原因有二,第一,汉人与党项本来恩怨难分。第二,此为党项内部之事,无需外族人插手。党项族的大王细心开导,同样说出两个理由,其一,汉人文化高,对沿途各关隘相当熟悉。其二,党项人以安全到达目的地为根本,不应在乎哪种人当头领。大王又说,三年前,附近乡绅伙同官府来党项族内征税,征税是假,实则探明党项族内财物人畜。他们听说党项人从遥远的地方迁入内地,曾带着无数金银珠宝。乡绅到达族内后并没得到什么结果,于是抓走织绢坊的几位姑娘,并逼迫三日后以十五石珠宝来换。当时,汉人正在其中,他早对乡绅和地方官府充满仇恨。夜里,他偷偷给几位姑娘松了绑,送她们到族中,并告知我们,说乡绅和知县正在醉仙楼饮酒,已大醉如泥,正是下手的好机会,我和几个弟兄穿上汉人带来的唐军服,带上尖刀,急向醉仙楼而去。到醉仙楼后,见那些狗官们正在调戏楼中女子,我们吹灭灯,像宰羊羔一样溅了他们的血。今天请汉人来,帮党项族永逃苦海,到达美丽平安的地方,这是高高在上的天神赐予党项人的任务。
汉人又说,本来,我们可以与其余的党项大王商量,一同迁徙,但树大必招风,那样的话,一个都去不成,害了大家。我们按计划先到甘州,与那里的回鹘人会合,然后分批走。
计划日子定在除夕夜,正是乘汉人过节的欢庆时候,队伍分成两批,一批向北走,一批向南走,绕过官府,再到铜臂山会合。
除夕清晨,大王和几位弟兄化装成农民,赶着毛驴车,来集市购买年货,其实是与汉人接头。
这时城内已是热火朝天,驱鬼的人们戴着狰狞的假面具,扮作各种鬼神的形状,其中还有老人,跳笑欢叫,一片沸腾,街旁的爆竹声噼里啪啦,贴春联的贴春联,贴桃符的贴桃符,热闹非凡。不觉天色已晚,大王率几位弟兄来到茶楼附近,找一块长条青石坐了下来,各手持烟袋,抽得有味。按说已到时间,却不见汉人。大王左顾右盼,心中着急。这时,茶楼附近又在进行驱鬼仪式,人首众多,在乐吏的驱喝之下,一年纪稍大的人手执牦牛尾拂子,鞠躬婉转,精神特别紧张,随着大队跳来跑去,跌跌撞撞,折腾了一通,显然他是被今年这种驱鬼的大场面镇住了,加之体力不足,晕倒在地。
再怎么热闹的场面,可大王一行无心关乎,眼看时间过去,仍不见汉人接头。大王急忙派一弟兄再去打探。又一袋烟时间后,这位弟兄回来,说大事不好,汉人已被斩,他在偷通行官文时被人发现,抓到大牢里,大牢中有人认出了他就是三年前伙同大王杀乡绅和知县的人,于是被当即斩首,可他宁死没说出大王。
大王心中一凉,站起身,眼泪纵横。弟兄们问迁徙之事该将如何。大王说,梦已断。
据说,偶像还能食肉,食完肉之后,取下的肉拿回家,让诸个亲属共食,再将骨头藏在一只特别的匣子中……
灵州城的阴影
回鹘人在唐代信奉摩尼教,入宋又转信佛教,到西夏时期,爪、沙、甘、凉一带的佛教盛行。在这几个州的境内,庙寺不少,满布种种偶像,居民虔诚大礼供奉。家中有子女者,便为偶像畜养一头羊。到年终或偶像节庆之日,让其子女带领羊前去膜拜。拜完后,烧煮熟羊肉,用同样的礼节供奉到偶像前,礼拜祈祷,求神降福于其女。据说,偶像还能食肉,食完肉之后,取下的肉拿回家,让诸个亲属共食,再将骨头藏在一只特别的匣子中。
大多数回鹘人都信奉同一种偶像,个别的根据信仰的不同而有所改变。文中的回鹘人就是这样一个古怪的人,在和他从小玩大的西夏人心目中,回鹘人永远是个解不开的包袱,包袱里装的什么,西夏人一点也不知道。
每一季的第一个月的初一,是西夏国的圣节,这天专门是礼佛的节日。而这样的节日一年中就有四次,在正月、四月、七月、十月的初一。这种节日自李元昊时期规定始行,几十年后仍没改变。回鹘人在一年的四个礼佛节时,总要去膜拜一番,从不落过一次,但谁也不知道他出入在哪座庙寺。
回鹘人拜佛已有10年了,10年中去过甘州城大小寺庙的族人都说没见过回鹘人。
西夏人忍不住回鹘人的怪脾气,最生气的地方就是从小玩大的回鹘人不把他当朋友。西夏人曾跟踪过他,却一点收获都没有。回鹘人的神秘,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常往甘州城的西北角跑,却在西北角找不到他。第二,腿脚特别好使,一般人跟踪不上。第三,每次出去时都穿一身羊皮袄,不管天气好坏,季节变化。
去年汉人李清的事件已成西夏人的伤痕,将军李清建议秉常以黄河南地归宋,与宋和,后来被梁太后知道,设计害死李清。无论是党项人、回鹘人、吐蕃人、只要是受西夏统治的子民,都不想再打仗了,李清的建议深得民心,但梁氏党派专权,乱国之纲要,使统治集团发生分裂,国内纷乱。今年的正月初一,西夏国的百姓都想到寺庙拜佛求神,希望祈求神灵保佑西夏人的安全,让罪恶的战争少些。
当满族人都向附近的寺庙拥去时,西夏人留了下来,他跟自己打最后一次赌,一定要捕捉到回鹘人的行踪,解开这个谜。西夏人总结前几次的经验,化装了自己。
西夏人跟踪回鹘人来到西北角,回鹘人仿佛察觉有人跟踪,立即转身,拐进茅厕,西夏人确定自己不可能被发现,难道回鹘人真是神吗。猛然间,他想起前几次是怎么跟丢回鹘人的,问题就出在这个茅厕上,西夏人想到这急忙跑到茅厕,发现回鹘人已经不见了。西夏人推开茅厕后门,眼前展现出一片沙棘林,林中有三条小路。西夏人在每个路口找脚印,就选择了中间的一条,就快步急追,快出沙棘林时,看到了回鹘人的背影。
在一条山水冲击而成的沟里,有一处简易的佛龛,龛内摆放着普贤菩萨的造像,是砖刻的。回鹘人快到龛前时,放慢了脚步,谨慎地点燃一炷香,跪下磕了个响头,爬起,再跪下,再磕三个响头,然后双手抱在胸前,嘴里唠叨着什么。好长时间后,回鹘人起身,从羊皮袄里掏出一样东西压到菩萨的脚下,看了看四周,确定没什么情况,就向另一个方向去了。
西夏人来到龛前,挪开菩萨的脚,发现一张小羊皮,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文字,他一个也不认识,他就小心翼翼地叠好,包在自己的内衣里,回来交给了族里的老先生。老先生看完后说大事不好,此乃女真族文字,是写给大宋的一封信,信上列举了灵州城内的军事情况,以及主要首领的名单,这回鹘人是大宋奸细。
宗族中的每个人都不能接受这个事实,更不要说西夏人了,他和他是从小玩大的,从没看出来他有这门心思,也难以相信瘦弱的他能干出这么大的事。
西夏人再找回鹘人时,早已不见其踪影。这年,宋军大败西夏军于磨脐隘,遂进至灵州。
老施主说完,摇摇头,向太阳落山的地方缓缓而去,又叹道,真是苦海无边啊……
无法了结的夙愿
后来,人们在探究西夏历史中解开了好多谜,人们研究出西夏人外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到佛教与寺庙去烧香拜佛。在莫高窟、榆林窟的佛教洞窟中留下了不少西夏人的题记,有建窟题记、供养人题记等,还有一些是人们游玩后随意刻的文字,反映出西夏人出行题记的风俗和求神释佛的兴盛。
人们在莫高窟找到了62个西夏洞窟,之中的壁画内容丰富,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佛教题材与装饰图案。顶部以装饰图案为主,壁面以佛教题材内容为主。佛有供养菩萨、供养菩萨行列、千佛、西方净土变、西方净土与药师变、西方净土与说法图、千佛与说法图、说法图、如意轮与药师佛。
药师佛在西夏人心目中的地位相当高。
药师佛是东方琉璃世界的教主,因为他为人消灾延命,让人健康长寿,活得快乐,在狼烟四起的西夏,大多数人想健康长寿一点,活得快乐一些。在60多个窟中,曾经有那么多的香火缭绕佛心,可真正能走出苦难的人不多。任何人翻开西夏历史,足可看到这些的。
在其中一个石窟中,考古者发现了一枚西夏钱币和一支羊皮口袋。于是,考古者展开了联想——假设这个留下钱币和羊皮口袋的人名叫女满,是西夏女性中不幸的一个。她的三个哥哥在宋、夏战争中再也没有回来,她感到孤独、凄凉,她想找一种依靠,和年迈的亲人度过一生。在释迦牟尼即将过生日的时候,她跟随很多人踏上敦煌之路。
女满带上家中仅有的铜钱,背着干粮和水,告别亲人。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
女满的家住在夏州,去敦煌需穿越黄河。
渡黄河的时候羊皮筏子上载的人已超员了,女满和其他几个落了下来,她觉着自己很不幸,当晚传来消息,说白天走的那一批羊皮筏子翻入黄河,好多人没上来,她听后,哭了。
几日后,黄河边又换了一帮划羊皮筏子的人,她和同族的几个顺利地渡过了黄河。长途的跋涉,她吃尽了身上的干粮,铜钱也所剩无几。在连日的阴雨天中,她得了重病,到敦煌时,她已奄奄一息。身边的老太太告诉她,只要心诚,心中有佛,就能健康长寿,化难为福。药师佛能满足一切欲望,解除终生一切痛苦,能使众生吃好穿好,没灾没病,高高兴兴。好不容易从千里路上赶来,为的就是让佛祖显灵,多大多苦的难都要顶住。
女满听了老人的话,咬牙挺着。在药师佛前说出了自己封存多年的苦处,她的愿望很简单,只愿她能找到一位好男人,成为家中的顶梁柱,传宗接代,陪伴亲人度过一生。
女满爬着给药师烧了香,磕了头,就倒在了药师佛前,再也没有起来。
分散在各佛祖前的族人终于汇集齐了,他们商量如何处理女满的事。本来,女人是不让进入佛门圣地的,怕如祸水的女人玷污了圣地,但族人见女满实在可怜,并且对佛祖一片真心,才带上了她,谁知又出现了这等事。
族人想把女满抬下去葬在沙漠,一位老施主拦住了族人,老施主听了族人诉说女满的命运后,摇了摇头,念了阿弥陀佛。然后说,大悲观音破地狱三障,此道苦最多,宜用大悲;大慈观世音破恶鬼道三障,此道饥渴,宜用大慈;狮子无畏观世音破畜生道三障,兽王威猛,宜用无畏。施主从远道而来,忍受苦难、饥渴与狼虫猛兽,来见佛祖,在生命垂危时完成心中夙愿,命运已就此圆满,可将其布施的铜钱和她身上仅有的羊皮口袋留在佛祖脚下,是为佛祖虔诚的子民。老施主说完,摇摇头,向太阳落山的地方缓缓而去,突然又叹道,真是苦海无边啊!
崇宗说,服从也好,和好也罢,无非是扣个字眼,其结果都一样……
儒释风烟
崇宗是3岁即位的,那是公元1087年。一切政务由母亲的政党主持。
西夏人对皇帝的形象是重视的,崇宗年小,总没有皇帝的样子。皇帝形象就是身穿圆领窄袖袍,上绣大型团龙,两侧开衩,腰束革带,上悬珠宝。就跟穿龙袍那样,皇帝要显出龙的神气,但崇宗最不喜欢的就是累赘的龙袍。每次上朝穿衣,都要受母亲的训斥。他是西夏皇帝,母亲承让几分,若是以前早就打屁股了。
崇宗坐在龙椅上感觉很奇怪,那么一大堆人全要向他下跪,却对母亲言听计从,而他不能说一句话,他是个摆设。一日上朝,商议国中大事,有人禀报,辽国大使前来,要见皇上。大使到了堂前,有人说不管三七二十一,杀了辽大使再说。另一派说,不可,现正是夏、辽联合抗宋时期,不可杀来使。两派争论不休,垂帘听政的母后正想发话时,一向不能言语的崇宗却说了话,他一脸严肃,说,带上来让我瞧瞧,辽人长得是啥模样。这一开口,令在场的人大吃一惊,他是皇帝,既然说了,也得给几份面子。垂帘听政的人也没再说啥,按崇宗的话吩咐了下去。见到辽国使者,崇宗笑了,说长得和西夏人没啥两样,有鼻子有眼睛,只不过耳朵长了一些。他的话惹得哄堂大笑。
16岁那年,辽国就帮了他一把,将母后的党派消灭了,他终于能自理朝政。先天性的文弱让他在政治方面吃过不少亏,但他的主旨要力图安邦,就得重视人才培养。他本人则是热心学习儒家文化,好为风雅,不时有文学创作问世。他写的表文能吐露真情,文辞又颇为讲究,可以表现出他较为深厚的汉文学修养。
崇宗在提倡汉学方面可是用心良苦,他早已看到汉文化的博大精深,才能使汉人统治了千年的中国,而西夏民族生性好武斗,又不注重学习汉文化,每年都处于战争与厮杀中。崇宗同时肯定,只有文化才是统治江山的基石。
大宋使臣前来拜谒崇宗时,带了宋国的上等香料。使臣说,我大宋现已收复会州,得南牟会,建为西安州,并筑天都、临羌等砦(寨),乘吐蕃族内讧之即,我大宋取青唐,置鄯州,以邈川置湟州,江山日新月异,请问西夏国听后有何见解。
崇宗说,我西夏国自从先祖元昊创国之时,江山万顷,人马精良,粮草丰沛,不因大宋所忧也,但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苦的是黎民百姓,因此我大夏不想与大宋为敌,两国和好,发展文化。
使臣说,我大宋的意思是让西夏服从大宋,永为大宋子民。
崇宗说,服从也好,和好也罢,无非是扣个字眼,其效果都一样。
使臣说,此话若为真,我大宋将答应与大夏永为和好,并继续给予岁赐。
崇宗说,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敬而已。”此文章为《子路篇》,我一一背下来让大宋听听,我大夏做任何事都要名正言顺,既然说出,就一定做到。孔子还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大夏一向身正不怕影子斜,故大夏百姓都在安居乐业之中,与大宋和好还是顺服,都将是互不侵犯,在我大夏这块土地上,到处将是幸福的牛羊,矫健的雄鹰。
送走大宋使臣后,崇宗下令在甘州修建佛寺和崇庆寺。
佛寺建成,崇宗亲自来请佛入寺,他奠了一碗酒,表示大夏国土水草丰美,人丁兴旺;他烧了一炷香,表示一心一意发展大夏文化,努力探究汉学精髓,也表示唯独他才能真心领会佛的觉悟。
被风雨磨砺了近千年的陵墓,至今以残缺的美给人们诉说着神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