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64年,由于开放榷场的矛盾,他命令军马攻扰宋朝边境,后来宋朝又派陕西义勇军10多万攻打西夏。此时他吃好了吗?是不是在此时,他看到战争给西夏人民带来的苦难,他保持清廉,饮食俭朴了?在文献中,濮王仁忠做到了这一点,他“己与家人日食粗粝而已”。在西夏上层人士中,还有谁是这样?
然而谅祚以后,西夏国中多数是世禄之家,跟春秋战国年间的贵族一样,都以奢侈互相攀比。这一点从西夏境内出土的银钵、银碗、金莲、金觥等器物上便可看出。
西夏毅宗谅祚从1岁开始当皇帝,12年里没主持过政事,12年后所干的成绩,就是连年战争。公元1061年,他在大将漫咩支持下擒杀没藏讹庞父子;1062年他进攻吐蕃;1063年西夏困于缺少兵器,而契丹又控制向西夏卖铜;1064年他频扰宋朝边境;1065年他又数次发兵侵扰宋朝泾原路和争夺家堡;1066年又亲率大军攻宋庆州,包围大顺城,不幸重了箭;1067年,宋将种谔掳监军嵬名山,收复绥州。西夏失去了绥州。这一年,他就死了。
皇室中上等的生活,他没享受多少。如果用一句世俗的话说:但愿他这一生吃好了,喝好了。
党项族这条汹涌的大河流到了1085年以后,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掀不起任何波浪,而那河水已是那样的混浊……
跷跷板上的王朝
一代不幸的帝王从西夏国土上远去了。后继者接上来,或许重复不幸,或许另辟蹊径。年仅7岁的秉常继承了谅祚的皇位,时间在公元1068年,称夏惠宗。所有政权由梁太后把持,梁乙埋仍做国相。后来,梁乙埋的女儿成了皇后。
史学家说:谅祚自从亲政后,更改了汉礼制,放弃了由他父亲创立的处理汉人与党项关系的旧例。他的失败,与其说是出于年幼,倒不如说是因为他背离了传统。
公元1068年,辽朝册封秉常为夏国王。第二年,宋朝册封秉常为夏国王。伴随着两大势力承认幼主,和梁氏集团的摄政。西夏国土上频繁的战争拉开了序幕。从七月份开始,几乎每个月都要出现大大小小的战争。十月,宋朝用已经占领的绥州交换塞门、安元二砦。西夏不想交换,宋进一步巩固绥州城,并改名绥德城。次月,西夏派军队过顺安、绥平、黑水等地,直逼绥德城。西夏连续侵扰激怒了宋朝,宋朝开始禁止河东陕西边民与西夏贸易,这时,正逢天灾,宋朝的经济制裁使西夏雪上加霜。同年。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熙宁三年五月,西夏发动10万军队到达庆州荔原堡北边,距离宋夏边界约10公里处。由于西夏侵扰给当地吐蕃制造了麻烦,巡检李宗凉率领1000多人马同西夏军队相斗,却遭惨败,李宗凉阵亡。宋军将领李复圭攻破西夏金汤、白豹、西和市等堡寨后,滥杀无辜。宋将李广深入后方,又攻破西夏十二盘、多娘、大原、祚娘等寨。
双方的仇恨越来越深,七月西夏兵大胜宋军于洛河川。胜利后的西夏扬言向东进攻,这招声东击西的战略方案宋军早已识破,派人坚守环庆。八月份,西夏军果然大举进攻环庆,这次的兵马数达30万。西夏军势如破竹,直打到离庆州城20公里的榆林,宋朝廷大震。然而早有准备的宋军在罗川击败了西夏军,并层层保卫环庆,西夏军无功而撤。
十一日,西夏重振大军,围攻大顺城。正当西夏军气盛时,后方却起了火,宋军攻打宥州附近堡寨,扬言乘虚直捣宥州。西夏军赶忙撤退,路上又遭到了埋伏。
年幼的惠宗上任初,就让梁氏集团操纵着南北征战。多少次战役,历史给西夏的答案是失败,而宋朝则停止了刚刚恢复对西夏的岁赐。
梁氏集团在西夏失败的压力下,缓和内部矛盾,收揽民心。但此时,西夏经过一年战乱,农业经济遭到破坏,人民对梁氏集团失去信心,也可以说,他们对西夏的命运已失去了信心。公元1076年,惠宗亲政,但梁氏集团从未放松对政权的控制,梁乙埋继续发动战争。梁乙埋或许在想,来之不易的政权、来之不易的威望不可轻易湮灭。
可能因为惠宗身边“智囊团”的作用,在公元1080年他下令取缔蕃礼,恢复汉仪。这样却遭到了保守派的反对。
第二年,发生了一个大事件。据说,惠宗与他的宠臣李清策划,要将鄂尔多斯南部地区归还宋朝,想与宋朝媾和。事情败露后,梁太后等设计害死李清,惠宗则被囚禁在距离皇宫2.5公里远的一所城堡里。
纷争并没有因为惠宗被囚禁而停止,惠宗的支持者立即召集军队,公然反对梁氏集团的统治。国相梁乙埋想用银牌招谕,让他们安静下来,效忠梁氏,最终是徒劳的。一时,西夏统治集团发生分裂,国内纷乱不堪。
此时的宋朝密切注视西夏的内乱,他们如一只猛虎,等待猎取小鹿的最佳时机。同年,宋政府下令调动大军,由宦官李宪率领,起兵陕西河东五路攻打西夏都城,并约吐蕃董毡出兵助战。
慌乱中,西夏乞援辽朝。
由于宋朝各路将领拥兵自重,之间很快发生了争吵。因此,五路军马没能按指定的时间会合。但兰州之地,却被李宪设法攻克了。磨脐隘也成了西夏人阵痛的地方。接下来,宋军杀到灵州。西夏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宋军攻灵州不下,时间一久,军马所需粮草大大不足。宋军才溃散而归。
公元1083年,西夏出兵侵扰兰州,屯兵熙河路边境,之后又出兵屡扰宋朝边境,宋朝遭受的损失越来越大。此时,刚复位的惠宗上表宋朝求和,要求归还战争中被占地区,宋朝被迫接受了西夏的议和方案。
次年,西夏发动80万大军围攻兰州,虽然粮食缺少,无功而归,但给宋朝的打击是沉重的。加上河西鞑靼攻掠甘州,宋朝已感到疲惫不能支。
历史长河中的水流到了1085年以后,仿佛这水显得那么混浊。1085年,梁乙埋死,他的儿子梁乙逋自为国相,西夏诸州遭受大旱,惠宗四处接济。这一年,惠宗之母梁太后也死了。这一年,宋神宗也死了,儿子煦继承皇位,是为哲宗。第二年,西夏国皇帝惠宗也死了,终年26岁,继位的是乾顺,是为顺宗。这一年,吐蕃董毡死了,养子于阗人阿里骨继位。而西夏和宋之间的故事,就如两个孩子在玩跷跷板,一会儿他上来,一会儿你上来。
非正义的举兵,伴之而来的是上天也无力救助的灾难……
好战出自本性
无独有偶的是,两个不断闹别扭的国家西夏和宋朝,新统治者同在公元1086年走马上任。西夏继位的是乾顺,宋朝继位的是赵煦。但两位新统治者并没一味改变各自国家由于战争带来的紧张局面,而是你死我活地作着进一步的武力抗衡。
历史学家把11世纪80年代,定为宋、西夏战局形势发生变化的关键时期。自从梁太后的专权,使西夏部族矛盾激烈,宋朝方面因实施新法,军事增强,占据横山地区一半以后,从公元1086年开始就出现了更深层次的变化。
宋朝主政时期,开始妥协西夏。可有些官员坚信,一旦西夏失去军事上的优势,将是西夏最为风霜雨雪的时候,到那时,宋朝根本用不着畏惧西夏。西夏是否失去军事上的优势,宋朝当局已经从两国战争的本质变化中预示到了,那就是西夏的穷兵黩武,付出的将是沉重的代价。农民一致认为,为国家而战,为人民而战的正义战争,他们受多大委屈都愿意支持,但非正义战争,没有谁会愿意接受的。而西夏所暴露出“杀人争地”的侵略企图,正一点点地丧失着民心。由此,苏轼说,贪功生事之臣,惟务杀人争地,得尺寸之土,不问利害,先筑城堡,置州县,使敌人憎畏“中国”,以谓朝廷专欲得地,非尽灭我族类不止;是以并力致死,莫有服者。
游牧民族由于好战导致生命短暂的现象,不是苏轼的话语所能概括的。这种现象是他们的本性,历来已久。牧业民族靠吃肉喝马奶、羊奶长大,自从骑上马背以后,风驰电掣,到处闯荡,显示了人的八面威风。在他们心目中,所谓的英雄,就是依靠武力征服敌人,张扬人力,对力量的赞扬几乎贯穿进他们的骨骼中。马背上的民族有好战的本性,但要说到维持、保护自己的政权上,却远远逊色于以农业为主的大统一国家。
公元1086年刚刚过去,宋朝册封乾顺为西夏国主,也和他的祖辈一样享受着定难军节度使、西平王的称号。稍安静了的西夏归还北宋俘虏若干,然后又不守规矩,依靠辽国,联合吐蕃,对宋朝边境频频犯扰。
公元1087年,梁氏集团听说宋朝在兰州修建抵御他们的城寨,纵兵入泾原路,直扰边境。同年五月,又结河湟吐蕃大规模攻宋,梁氏集团的这次出动,击败宋军,也使宋都监吴猛命归黄泉。六月,西夏数千军马大举入秦州境,到达甘谷城,围陇诺城。七月,梁氏集团利用乾顺圣旨,胁迫他人攻镇戎军。西夏军队最后被击退,当然得不到任何好处。九月,仁多保忠又率10万人马入泾原,收益也不大。与此同时,梁氏集团召西夏12监军聚于天都山,那块备受磨难的土地上,再次受到折磨。他们从这里出发,企图攻下兰州。
公元1091年,西夏又攻宋熙河、兰岷,再攻麟、府二州,东西两翼双面而来。梁氏集团发兵10万攻熙路通远军,包围定西城,又进兵泾原路,对开远堡、得胜、隆德等寨构成威胁。这时,正好鞑靼出兵袭击贺兰山,入罗博监军司,大掠人户牲畜。后院起火后,梁氏集团被迫撤军返朝。
公元1092年,西夏国母梁氏与乾顺亲攻环州,以失败返回,只好求援于辽国。
此时,西夏国内矛盾又开始激化,由于梁氏攻环州失败,梁氏集团内的梁乙逋指责妹妹梁太后,目的想冲散梁太后的兵权。公元1094年,大将嵬名阿吴、仁多保忠、撒辰等知道了梁乙逋的阴谋活动,集结部众讨杀梁乙逋及其全家。骄横跋扈的梁乙逋在专权了10年的西夏政事后,终于江河日下。
公元1096年,梁太后和乾顺大举兵马,号称50万攻宋麟延路。破金明砦。第二年,宋进驻平夏城及灵砦,以扼制西夏。宋军又主动攻击西夏,连破西夏的洪州、盐州;并一度攻入宥州,胜利而还。这时西夏境内已饥荒严重,人民卖儿鬻女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不幸儿女的归宿地是契丹和西蕃。
公元1098年,梁太后再偕同乾顺集数10万兵队,对平夏城进行猛烈攻击,经历了13个昼夜的鏖战,失败归来。西夏统军嵬名阿埋和西寿监军妹勒都逋以骁悍善战著名,但这二人落入敌手,一时,西夏统治阶级人心震动,悲观沮丧的情绪弥漫兵营。
西夏人民更是长怨四起,举国上下处于一片阴暗之中。西夏人的好战——非正义的举兵,伴之而来的是悲哀。
宋、西夏、辽之间玩着帝国的绣球,这使彼此都累得喘不过气来……
帝国的绣球
从1091年到1099年,宋朝对西夏的战争就没有停止过。
宋朝企图全面摧毁西夏,并占领青海,雄踞东北的辽国,在与西夏、宋对峙多年中,仍然扮演丑角。
人们会说,那个时期,就如抛绣球一般的三大帝国,谁将是最后拥有者。事实证明,他们之间抛了近百年的绣球,都已耗尽精力,人困马乏,历史老人将给他们敲响丧钟。人们肯定地说,一切后果都出于自己。
在宋朝发动对西夏的战争中,辽国对宋朝的行为感到震惊。曾先后三次向宋朝发出警告,让宋朝偃旗息鼓。辽朝统治者很明白,一旦西夏国被宋朝吞没,势力大增,那么辽国将处于危险中。而宋朝一点也没有按辽国的意思停止对西夏的战斗,宋朝廷也明白,西夏与辽国为边境问题争斗多年,不会轻易聚合起来抗宋。西夏经过连年战争,国空民穷,再加上边疆市场长期关闭,加重了西夏人民的灾难,西夏王已经在宋朝统治者眼里,失去了威望。这一点,从公元1099年的一次事件中可以看出。那一年,梁太后死,乾顺派使臣前去禀告宋朝,并想求和,宋朝对西夏的使臣非常冷淡,勉强恢复和好,答应继续给予岁赐。
不管怎么说,乾顺终于摆脱梁太后的操持,有了亲政的机会。不管怎么说,乾顺在那一年开始修建卧佛寺及崇庆寺,地点选在了甘州,也许他想用拜佛的方式安慰一下自己,也许想求佛祖保佑他的江山。
西夏也没有因为梁太后的死安分下来,他们一方面在宋朝京都进行和谈,一方面继续抵御宋朝进入青海的行动。虽然辽国派萧德崇到达宋国,要求停止对西夏的攻掠,但宋朝已得到了南牟会,建为西安州,并筑天都、临羌等寨。又收复会州。在邈川、宗哥和青唐的各吐蕃集团之间一再内讧中,宋又取了青唐,置鄯州。邈川也成宋朝统领下的湟州。
公元1100年,宋哲宗死了,他的弟弟赵佶继位,称为徽宗。西夏力求与辽国和好,而重走先辈们走过的路,西夏帝乾顺向辽国求婚,辽国考虑到自己的利益,没有答应。
公元1101年,辽国道宗死了,孙延禧继位,是为天祚帝。宋和辽国由于最高统治者相继死去,国事处于停滞状态。西夏御史中丞薛元礼上书,主张提倡汉学。或许因为西夏国太累了,又发现治国光是武略不行,还要仰仗于文韬,便实施了薛元礼的方案,始立国学,设置教授,收了三百学员,新建养贤务,供给生活。同时还发布了名为《贞观玉镜统》的军事法典,或许西夏感觉在多年的游戏中,累得喘着粗气,应该加紧防御,于是在公元1102年仿了宋制,在沿边大筑堡寨。
经过乾顺不断遣使辽国,卑辞厚礼,请求联婚,在公元1105年才圆满。辽天祚帝始以族女南仙封成安公主许嫁。辽国答应乾顺的请婚,不是因为乾顺三番五次的诚意打动了辽国,而是迫不得已。因为女真族已强大。辽国联合西夏不仅可以牵制宋,又能防金。而对乾顺来说,这时依靠辽国的斡旋和支持,不仅顶住了宋朝的压力,而且起到了凝聚内部人心的作用,从而才得把西夏政权稳定下来。于是,辽国与西夏之间保持着谁也不愿捅破的亲密关系。
在辽国的斡旋和支持下,西夏暂且有了收益,公元1106年,辽国派使臣于宋,要求归还被占的西夏领地,然后乾顺趁热打铁,向宋朝上表谢罪,宋答应与西夏和好。接着宋废银州为银川城,这一名称,到今天896年了,再没改变过。接着,宋朝归还了崇宁以来侵占的西夏领土。西夏高兴,赶紧派使臣前去感谢辽国。
他们之间的游戏不可能停止,公元1108年,宋朝攻破西蕃汉哥城,建积石军。西蕃本与西夏有关系,这样一来,其实是对西夏形成不利局面,西夏再次严防边关。
公元1109年,西夏要求扩大自己的疆界到泾原,这一点,宋朝没有答应。西夏又派人到辽国,对辽国的统治者说宋朝没答应扩充疆界的请求。至于辽国如何反应,我们不去深究。
女真族的兴起,致使辽国在一系列与金的战役中,节节败退,连陷要地。辽统治集团内部倾轧越来越激烈,几乎形成分崩离析的局面,从而更加削弱了抗御金兵的力量。
西夏与辽国的友好关系,是从几十年前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此时又因为双方各有危机,使他们之间加重感情。西夏党项人在辽朝末代皇帝逃跑时,还在帮助着契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