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天蓝是一个传说,那么对于莲生来说实在不是一个好消息,这个被二师兄叫“于呆”的小家伙,在天元承武七十七年七月九日,这一天晚上背着背包牵着唯一一头运货驴子老黄逃下了巫灵山。
没有什么不对,如大师兄所说“年轻时终归有些莫名的勇敢”。
月朗星稀间,时光流转。
.。
三天后,广阔的草原上官道间,少年躺在比马还壮些的驴子上,手上带着露指尖的白色手套,持着蓝皮封面的书看着。
道德经第六篇章曰: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他一边读书消磨时间一边看着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计算着翻过山后到临近村子的时间,希臆着之后的路程。
从上山开始,十年里每次下山的采卖都是莲生做的,方圆几十里的路他可谓一清二楚,买豆腐的老王家,二师兄最喜欢的肉食铺老阿狗家,还有附近的烟花一条街,莲生都知道,可是,他这次不止走这么远,他想去皇京,这是他家的所在的地方。
这是他每晚都梦见的地方。
谁也不知五岁的孩童在没有双亲,且受着师兄们所谓的“欺压”的情况下是怎么坚持下来的,莲生每每想到这些,总觉得就算是最凶恶的屠夫知道了,恐怕也会留下几滴眼泪来。
.。
梁家镇,靠近山脚的村子,比买豆腐老王家镇子远些,可还远远比不上路途的一半。
这个镇子靠着山上梯田过活,没有繁华的景象只有落不尽的青草香。
而在乡村落日的傍晚,莲生骑着老驴子进了街巷。
寂静,或者说是属于农家的安宁,应该存在的炊烟和孩童的嬉闹声一点都不存在,行人们木讷的站在楼间,路边,农夫农妇背着锄头只是往家中走着。
是有些怪异,可是这生活方式或者是民俗习惯和莲生没什么关系,他现在只想好好吃顿饭,包里的干粮实在让他没有什么胃口可言。
于是他走进一家最接近的牛肉面馆里,店里没有什么客人,只有一位绑着黑色头巾的蓄胡大汉,一个看上去和莲生差不多年纪的漂亮小生。这个男孩实在是很漂亮,谁都会忍不住多看两眼,而在看到脖间微微凸起的喉结时,莲生甚至有了一种可惜的感觉。
对方好像也对莲生有兴趣,看了一眼莲生的脸,而后仔细的看了莲生的手,他对着莲生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莲生也向他点点头,但是没有上前攀谈,不过是偶遇的路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在吩咐小二哥照顾老黄之后,莲生坐到店里,看着外面漂亮的余晖,从山坡跃到泛着金光的梯田。
没多久,面就上来了。
不过牛肉还是不太对莲生的胃口,二师兄喜欢吃村子里的牛肉夹馍,莲生也是尝过几次的,但是他的口味还是改不了,中医圣书《本草纲目》指出,牛肉能“安中益气、养脾胃,补虚壮健、强筋骨,消水肿、除湿气”。
但是那种硬臊味,莲生接受不了。
吃了没两口,觉得接下来的实在难以入腹,只能拿出包中干粮泡着汤喝。干粮是嘴毒的二师兄做的,很香但是很硬,泡在肉汤里是有些风味可言。
吃着吃着,莲生莫名的又想到了做饼的二师兄,然后是宽容的大师兄,还有一年见不了几次面的师傅,山上的花山上的草,在不见时都会显得分外可爱,看着手中那最后一点干粮,莲生呆了一会儿,沾了汤汁放进嘴里细细咀嚼,之后拍了拍手里的碎屑,把那些酸酸的感情也咽下肚子。
面馆面积很大,后院就算是一个小客栈,莲生看着黑头巾大汉和漂亮的小生付了定金走进后院,于是他也站起身来,走到柜台前。
“十两大钱”。掌柜忙着算账,头也不抬的回答。
“啊”,莲生吃惊,这个价钱着实有些贵了,二师兄那么好吃的热乎乎的干粮只要三个铜子,这儿睡一晚竟要二师兄起早做几天那么多!
掌柜见面前人无响应,便抬起头来看,之前眼前只站一十四五岁少年,长得端是眉清目秀,穿着道袍头以道髻,但是脸上就是见惯了的穷苦样貌。
掌柜又低下了头,语气微讽“马厩旁有个柴房”,手上的如意算珠发出清脆的响声,“自己扫扫,就不要钱了”,他想着小道士负气离开的默样,莫名觉得有些好笑。
莲生微愣,知道对方是在挤兑自己,但却不生气,紧了紧背上的包裹,缓慢弯腰做一拱手礼,口道:“多谢掌柜谅解”,转身便自己寻了一个小二导向柴房去了。
其实莲生很有钱,观里的香油钱师兄们都给他保管着,他包裹里的大钱能在这客栈里住上好些天数。
但是每天只能用四个铜子过日子的莲生来说,用十两大钱过日子这是不好的,还有,看到掌柜的样子,莲生就不想他开心,然后自己就会觉得开心来着,毕竟是十五岁的少年而已。掌柜看了一眼莲生的包裹,又低下了头。
顺着小二的指引,莲生走进后院,其实院子颇大,以一般有钱人家来看十两大钱的定金并不算贵。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莲生就觉得不值,他很倔强,有时会倔强的没有道理,比如,他就会在住进柴房后给小二二两大钱做小费,他只是想,这样,掌柜就会更不好过。
说是柴房,其实只是存放旧物的小屋子,没有干柴火,只有些厚厚的灰尘。
寻了水桶,在夜已深时,莲生也收拾的差不多,甩甩手上的水,乃至指甲都用仔细的用手巾擦干,然后又套上手套,紧紧的拉了拉。
栓在柴房外马厩的老黄突然叫了起来,“时间差不多了”,莲生嘴中喃喃,拿出包裹中的银色短剑走出房外。
而从他走出房间开始,身边的灰尘好像就被热气蒸腾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