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男人争战疆场,女人持家生育,都有创伤痛苦、生死一搏之险。分娩刚过的女性,有的被剖腹,有的会阴缝针,她们创痛未愈,双手又接起嗷嗷待哺的乳儿,用极精心的爱抚照料比什么动物都更稚嫩的生命。因此,她们从躯体到精神,均自然地排拒任何男性强烈的性爱,她们需要休息一程,好丈夫应克制,等待妻子的康复过程。
①产后何时恢复性交:前已述及,性生活是丰富多样的,有许多并不受生育影响,而其中的性交则应受到妊娠、分娩的制约。即便是顺.的分娩,在产后6周内原则上也是不能性交的,而是6~8周后才开始。这一间隔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女方。如若妻子出现性交要求,丈夫则考虑应予满足,基本上可以不受时间限制,但性交体位、强度、深度仍当慎重选择与自制。通常而言,由于产后哺乳,体内催乳素浓度较高而抑制排卵,女性的性交欲望是低的,且会阴部也较为干涩,阴茎插入也有不适感。故女方在产后几周内不大会提出强烈的性要求,一般贤惠的妻子,会在丈夫的眼神语态中流露出性交欲念时,方以自己也有此要求的姿态出现“交合意愿”。
②产后性交的可取方式:丈夫应当充分了解妻子的身心状态,从边缘性行为的性生活形式逐步过渡到轻盈插入的性交,在妻子完全适应后再考虑日常疾风骤雨式的做爱。产后初次性交时如若阴道周围组织非常敏感或干涩,可用些油脂、润滑剂。性交方式以女上位为宜,这样可由女方控制插入深度与角度,从而使会阴所受的压力适合女方感受,使疼痛最轻或完全没有疼痛。
(2)性爱与抚爱的正确处理:夫妻性爱的热情,一般在新婚之夜达到顶点,蜜月过后能否继续保持爱情是个很大考验。至少在相当部分的夫妻关系中,性关系留存而爱意已丧失不少。一旦性与爱的比例失调,性生活质量就低下,数量也常会急骤减少。再过一段日子,尤其是有了小孩以后,夫妻感情又会遇到更大的考验:繁杂的家务、不算宽裕的收入、相异的个性、多边的社交、不协调的亲属关系等等都会离间夫妻感情。特别是对子女的态度和教育思想,当父母的往往南辕北辙,构成无穷尽的冲突、烦恼,于是同床共枕的渴望常消失得无影无踪。北京生命研究所郭桦调查到:我国80%的家庭没有爱情。另有专家调查到:“我国青年夫妇家庭中,子女矛盾日趋上升到主要位置。”统计表明,婚后及生育,夫妻关系仍然亲密无间谈得上“和谐型”的仅剩15%;其余85%的家庭中不是三天两头争吵、冲突(冲突型),便常是相处无言,各怀心思的冷场、失望(平淡型)。靠着传统称颂的“百忍”功夫,85%的家庭也不大考虑离婚事宜,满足于低质量的偶尔“无法可想”的性生活。这里有一大堆矛盾与问题有待解决。
抚育子女应留出爱的空间。子女出生后,最常见的夫妻性关系障碍来自妻子,女性对从自我躯体上脱胎而出的孩子具有特殊的爱,通常会把孩子视作自我心身的延伸,心身的寄托与支柱。由于天生的爱护能耐与社会中体验到的使命感,当妈妈的将极大的热情、精力倾注到孩子身上,不同程度地势必淡化与丈夫的性爱欲望与感情。对此,夫妇双方均应该认可这一客观变化,把因为孩子而来的“离心力”降至最低限度,重温与珍惜以往的亲密,正确处理好丈夫与妻子的关系,使两者调适得宜。对这一变化应当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一旦降临后能够共同商讨,具体处理时应考虑如下策略:
①“夫妻关系优先”原则:孩子是宝贵的,他们代表未来,也是父母亲的自我延伸。然而就整个家庭生活而言,孩子不是活动的主角,对孩子倾注更多的爱不可能全数领受,往往是白耗力气,甚至有害。如果因孩子而损伤夫妻感情,到头来受害的是整个家庭,包括孩子。也唯有夫妻关系亲密,才可能保证对孩子共同照料。三者的关系均是“心肝宝贝”。这一点孩子还体察不到,故而能引发爱的互动和源流的唯有夫妇之爱。“夫妻关系优先”的原则会有利于全家,毫无忽视、轻慢孩子之意。
②让孩子分床睡:以往受到传统习俗与物质生活条件的影响、制约,孩子出生后长期与母亲或双亲同床。发展心理学家认为,让孩子分床睡是有利于发展其独立性的好习惯。与父母合睡则对此不利,也阻碍夫妻的情感交流。父母爱抚孩子也用不着整日整夜,任何过多的照料抚慰都会贬值,显得平淡,甚至有害。
③安排夫妻两人的“近体”活动:长年厮守家庭会令人生厌,以至于配偶在一起时也不会觉得“近体”,看不到风采。若能伺机到街上或郊外,则另有一番感受。广阔的天地中,夫妻的接近会容易化成亲近。自然,带上孩子出游也可,关键是不要让思想屈居于狭窄的小家之中。
④协调对孩子的照料与教育:通常情况下,夫妇对孩子共同照料,也有分工。有些分工是天然的,如哺乳仅由母亲承担,但有不少内容可由双方分担配合有序,从而显示同心协力与天伦之乐。教育孩子可以分为主角、配角,视两人的具体条件,一方担任主角,以减少冲突。也可依教育内容分为主、配角,配角服从主角的安排,使教育线路清楚。不能让孩子感受到矛盾冲突,无所适从或钻空子。
对孩子的哺育和教育,父母共同参与很重要,尤其是早期,孩子心目中的父母是最重要的亲人,也是不可分割的,分不出主次的,从小就要减少“有奶便是娘”的影响,即使在母亲哺乳的时候父亲也陪伴左右,给孩子一种印象是“父母一起在给他(她)喂奶”。父母亲都要从小就注意,不要占有孩子太多,“抢风头”让孩子得到更多好处,更多爱,要让孩子得到的是父母均衡的爱,最适合的爱,爱孩子太多不仅有吸引孩子之嫌,而且极易造成溺爱,十分有害。给孩子什么都说是“爸爸妈妈给的”,决定什么事都说是“爸爸妈妈决定的”,不让孩子做的事(行为)也都说成是“爸爸妈妈不让做的”等等,父母不偏爱孩子,也让孩子不偏爱父母,父母从小对异性子女过多的爱和过分的控制,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教育孩子应该是父母共同的目标,而不应是父母产生矛盾的焦点,因为对孩子教育观念的差异而导致父母离异的情况不在少数,确实是种悲剧。
如何注意不孕妻子的心理卫生?
克夫和丁苑结婚三年,他们原打算结婚就要孩子,因为年龄都大了,早点生也没事。一直也未避孕,可丁苑却一直没有怀孕。两人也分别去医院查了,医生也未说出什么来,就说是不孕症。丁苑总觉得有些不安,克夫觉得没什么,还常常安慰妻子,叫她也不要急。这以后,求医问药也跑过一些地方。又一年过去了,还是没有动静,丁苑就待不住了。常常发愁,唉声叹气,甚至失眠,或者烦躁,全身不适。克夫也很纳闷,怎样做好不孕妇女的心理卫生工作呢?
生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许多因素的影响。除男女生殖器官和生殖功能的有关因素外,还与内分泌等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一项对不孕妇女生理生化情况的研究中,发现不孕妇女的血浆β内啡肽含量显着高于正常妇女。医学界也已证实,β内啡肽可以通过抑制促黄体激素促卵泡激素释放激素的释放,而降低黄体生成素和卵泡激素水平,从而影响卵泡发育、排卵及黄体功能;β内啡肽可刺激泌乳素释放,高泌乳素血症可抑制促性腺激素的产生,低促性腺激素血症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而使卵巢功能下降;泌乳素本身也影响颗粒细胞功能及黄体功能,因此也不利于妊娠。
研究也证实不孕妇女大多有心理压力,常表现出明显的烦恼、忧伤、焦虑、压抑,她们的不良心理也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系统,影响排卵、输卵管功能及妊娠的维持,从而影响生育。
不管造成不孕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谁主谁次,谁因谁果,总之心理因素参与了不孕过程。也不管是出于治疗不孕,还是着眼于提高不孕妇女的心理健康水平,都要注意不孕妇女的心理卫生。
1.努力提高不孕妇女的文化素质